企業新病態:3個人在幹活,5個人在監督,還有推卸責任的,附案例

導讀:

近日有位讀者和老師映了:

他在一傢俱廠打工,工廠裡全部人加起來有三十來個員工,其中有九個是管理人員,五個員工都是打卡上班來打混的,有活也是推給別人,偷懶也沒人管,真正幹活的最多不超過十五個人。管理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員工工作也是消極怠工、懶散混子。

企業新病態:3個人在幹活,5個人在監督,還有推卸責任的,附案例

總之:一個人在幹活,3個人在監督,4個人在推卸責任!

企業大了,員工也多了,但駱總明顯感覺到:和前幾年 想比較,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越來越低,變得也越來越計較了。

為什麼員工的積極性越來越低?癥結在哪兒呢?

在創業初期,每個人都可以不計報酬、不計得失、不辭辛勞、不分彼此,甚至加班加點、廢寢忘食。

企業一但做大了,那種艱苦奮鬥、不計報酬的奉獻精神就沒了,不分上下班的工作幹勁和熱情態度也不見了;

關心企業、互相幫助、團結如一人的融融人情氛圍也消失了。

企業新病態:3個人在幹活,5個人在監督,還有推卸責任的,附案例

當下許多企業和職工還是 一種僱傭聯繫 ?

大都職工工作無非都是為了錢,但不可否認都是抱著打工者的心態來上班,呈現這種情況會導致混日子磨洋工的職工許多,作為老闆你是否想過問題背面的原因呢?

職工:我是給企業打工的,公司給我多少錢,我就幹多少活。多幹又不給多給錢,平時 偷懶少乾薪酬不還是照拿。

老闆:公司是我的,我不得不幹,我每年給職工加薪 ,考核,監督,多希望職工盡心盡力工作,這樣公司 開展 才有未來!

企業新病態:3個人在幹活,5個人在監督,還有推卸責任的,附案例

老闆與職工的利益怎麼平衡

老闆與職工思維距離:

  1. 老闆想本錢費用低公司賺錢,職工想要拿更高薪酬。
  2. 老闆想職工賣力幹活價值最大化, 職工想壓力小作業輕鬆。
  3. 老闆想職工越忠誠越好,職工想哪裡有發展情願付更高的薪酬我就去哪裡。
  4. 老闆想職工收入與作業成果掛鉤,職工想我有能力,但成果好不好不只是我的問題。

咱們都知道,職工想漲薪酬,老闆想多賺利潤。職工薪酬漲了,企業的本錢就會增加,這看起來老闆與職工的利益是敵對的、衝突的,甚至以為這種矛盾無法調和。致使出現老闆抱怨職工不努力,職工指責老闆小氣、摳門,長此以往,導致人才流失,士氣不振,業績下滑,競爭力下降,公司陷入惡性循環。

企業新病態:3個人在幹活,5個人在監督,還有推卸責任的,附案例

我進行了分析:

企業新病態:3個人在幹活,5個人在監督,還有推卸責任的,附案例

總結:

由以上分析可知,駱總公司的問題就在於:

首先,對快速成長企業的經營管理缺乏經驗;

其次,怎樣讓高工資發揮激勵作用認識膚淺;

第三,激勵手段簡單且不配套、不繫統。

我認為:惰怠就是一種最廣泛、最有害的腐敗,人人皆有可能為之,不要以為與己無關。置公司於死地的就是這種惰怠。

企業新病態:3個人在幹活,5個人在監督,還有推卸責任的,附案例

很多企業在考慮設計業務員薪酬的時候,一般都是走著(總收入=底薪+提成)線路,

1、底薪高、提成低;

會滋生員工偷懶心裡,拿到底薪就行,根本就不去努力幹業績。底薪越高,員工越容易偷懶,正所謂高薪養懶。

2、底薪低、提成高;

偷懶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會偷懶。在初始階段,業務員很勤奮,拼命幹業績,當收入達到他心裡價位的時候,他就會選擇偷懶,畢竟企業不是自己的,不會像老闆那樣拼命幹。因此員工和老闆沒有達成利益趨同思維統一。

企業新病態:3個人在幹活,5個人在監督,還有推卸責任的,附案例

企業新病態:3個人在幹活,5個人在監督,還有推卸責任的,附案例

公司和員工最好的關係也跟華為一樣,公司感謝員工創造的價值,員工感謝公司給予了相對公平並顯得優越的報酬。沒有人對公司感激涕零,也沒有人叫囂著公司不公。

這樣設計薪酬模式,才能激發員工的鬥志,不增加企業的成本

我們建議好的薪酬體系,應該員工設立“保本平衡線”,超過保本平衡線,加工資,低於平衡線,降工資。讓員工跟老闆一樣有經營思維,自負盈虧。

企業新病態:3個人在幹活,5個人在監督,還有推卸責任的,附案例

1、KSF增值加薪:在銷售業績之外,根據業務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公司的工作需求,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例如:

  • 1)回款率指標
  • 2)高毛利產品銷售指標
  • 3)新客戶開發銷售(數量或金額)指標
  • 4)新市場開發銷售指標
  • 5)客戶服務滿意度指標
  • 6)客戶投訴率或數量指標
  • 7)客戶開發或服務成本指標
  • 8)客戶有效服務數量指標
  • 9)協助開發產品指標

一、KSF增值加薪法——一種員工和企業共贏的薪酬分配模式(適用於管理者和一線銷售人員)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1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性指標(如:跟蹤量、詢盤量、電話量、考核分值等),獎勵力度為小值。

企業新病態:3個人在幹活,5個人在監督,還有推卸責任的,附案例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中值。

企業新病態:3個人在幹活,5個人在監督,還有推卸責任的,附案例

3)入職1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如3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常規值。

企業新病態:3個人在幹活,5個人在監督,還有推卸責任的,附案例

4)高級業務員:1年平均業績達500萬以上,次年自動升級為高級業務員,KSF薪酬增長20%-30%,獎勵力度為高值。

企業新病態:3個人在幹活,5個人在監督,還有推卸責任的,附案例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賺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

以某生產製造業生產經理KSF薪酬模式為例:

企業新病態:3個人在幹活,5個人在監督,還有推卸責任的,附案例

1、毛利潤:每增加10000元,獎勵31元,每減少10000元,少發25元;

2、總產值:每多3000元,獎勵5.3元,每少3000,少發4元;

3、報廢率:每降0.05%,獎勵2.5,每上升0.05%,少發2元;

4、及時交貨率:每上升0.05%,獎勵2元,每少0.05%,少發2元;

5、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250;

相比其他傳統模式薪酬模式,KSF薪酬績效模式是在開啟員工源動力,激發員工的創造力,把薪酬和績效全面融合,充分挖掘員工潛能,讓員工共同參與經營,實現利益趨同,讓員工更容易認同和接受。

實操步驟

第一步:選取生產經理這個崗位與企業利益密切相關的6-8個指標

總工藝毛利潤/生產工藝總產值/公司總報廢率/部門費用率/及時交貨率/生產工藝小時產值/員工流失人數/培訓

第二步:根據每個指標的重要程度設置相應的權重

第三步:根據公司歷史數據計算出每個指標的平衡點

這個平衡點對員工來說比較容易達到,所以員工壓力不大。對於企業來說,只做的不比去年差,所以平衡點上加薪不會增加成本。

第四步:將員工的薪酬分為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將寬帶薪酬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

第五步:根據平衡點和薪酬分配設置相應的獎勵刻度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