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交易規模窗口期驟降 藍籌、科技股獲機構資金青睞

紅刊財經 劉增祿

受“十一”長假和三季報披露窗口期的影響,10月份A股大宗交易平臺的交投熱情十分清淡,期間整體成交金額較9月份環比下降了56.08%。觀察個股的買賣情況可以發現,在三季度機構繼續重倉白馬藍籌並增持科技股後,四季度以來,機構持倉方向依然得到了延續,在藍籌股買方營業部,機構的身影頻頻現身,而電子、計算機板塊中的多家公司,期間也獲得了機構的買入。

大宗交易規模窗口期驟降 藍籌、科技股獲機構資金青睞

三季報窗口期交易規模驟降

數據統計顯示,A股大宗交易平臺的交投熱情在10月份環比降溫明顯,成交總金額急速縮水。相比9月份滬深兩市514家A股公司發生大宗交易,累計成交1875筆的規模,10月份發生大宗交易的公司僅有308家,期間完成交易也只有921筆。月成交量和成交金額上,9月份共成交了45.14億股,涉及交易金額440.49億元,而10月份的成交量則驟降至了18.74億股,成交金額縮水至193.47億元。

從大宗交易平臺交投熱情大幅降溫的原因分析,兩方面原因影響明顯:第一,月初受“十一”長假影響,月內只有18個交易日,較9月份少了2個交易日,因此對期間的成交總金額產生了一定影響;第二,10月份恰逢上市A股三季報披露窗口期,監管層規定公告前30日內不得轉讓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由此也對大宗交易市場的成交造成了一定影響。

在交易熱情的大幅下降下,賣方股東的惜售情緒也是有所高漲的,月內大宗交易的整體平均折價率為4.89%,較9月份5.63%的平均折價率有所降低,雖然全部交易仍以折價成交為主流,但觀察數據可發現,大湖股份、中國平安、洋河股份、陝西煤業、新城控股等公司期間不僅實現過溢價成交,且部分交易溢價幅度超過了9.9%,基本是實現漲停的價格完成交易。

貴州茅臺拔得月內交易金額頭籌

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在大宗交易平臺累計成交額過億元的公司雖然有50家,但成交額超過10億元的卻只有貴州茅臺和廣汽集團兩家公司。

貴州茅臺是10月份大宗交易平臺上成交金額最大的公司,期間成交的36筆交易合計涉及成交金額12.45億元。仔細觀察可發現,在這36筆交易中,有16筆接盤方是來自機構專用席位,除此之外,還有被市場稱為QFII大本營的中信證券公司總部(非營業場所)等席位也浮現出來。10月16日,貴州茅臺早早交出了三季報的業績“答卷”,前三個季度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5.53%和23.13%,相對於2018年三季報23.56%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和23.77%的淨利潤增長率,增長速度是有所回落的。對於茅臺的業績增速回落,中金公司分析師邢庭志卻認為,雖然貴州茅臺營收增速情況在短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但茅臺酒的銷售價格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三季度,貴州茅臺已通過經銷商提前完成了全年計劃量以及多渠道直營發貨。預計在四季度經銷商提前執行2020年配額,全年剩餘計劃量將藉由直營加速落地,匹配春節旺季需求,全年的業績會具備較高的確定性。

白馬藍籌、科技藍籌被機構資金不斷增持

除了貴州茅臺,觀察10月份機構席位在大宗交易市場買入的公司,有多家是來自於滬深300藍籌指數標的,如萬科A、招商銀行、工商銀行、中國平安、上海醫藥、中國國旅、大秦鐵路等。從剛剛落下帷幕的三季報可以看到,三季度期間,白馬藍籌股依然是各大機構的重點配置對象,而10月份的大宗交易數據也顯示,機構近期仍繼續延續了之前的投資思路,很多業績優異的大盤藍籌股繼續被機構資金青睞。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股在三季度成為了機構資金的新寵,得到了機構的大比例增持,無論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三季度增持比例居前的個股均來自於科技板塊,如卓勝微、弘信電子、領益智造、盛天網絡等。從10月份的大宗交易數據可以看到,順絡電子、長電科技、精研科技、微信諾、萬興科技等電子或計算機板塊的科技類公司,大宗交易的買方席位均出現了機構的身影,這充分體現出現階段機構資金持續普遍看好科技成長股的未來,市場風格正在逐漸向成長類公司偏移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