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四岸規劃曝光,重慶“城市發展軸”呼之欲出


兩江四岸規劃曝光,重慶“城市發展軸”呼之欲出


兩江四岸規劃曝光,重慶“城市發展軸”呼之欲出


重慶兩江四岸治理再出重磅消息。

近日,市人大常委會開展了“兩江四岸”規劃建設管理工作調研。在調研中召開的座談會上,由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編制的《“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統籌規劃》(以下簡稱《統籌規劃》)正式亮相,詳細介紹了“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的目標和26條規劃指引

規劃目標為:將“兩江四岸”規劃建設成為與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相適應的“山清水秀生態帶、便捷共享遊憩帶、人文薈萃風貌帶、立體城市景觀帶”

對“兩江四岸”近遠期治理提升工作,《統籌規劃》也圍繞濱江路外側、濱江路內側濱江路三條主線,提出26項規劃指引

透過《統籌規劃》,我們看到,

兩江四岸394公里岸線及其周邊區域,將構成重慶新的“城市發展主軸”,成為重慶“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的核心載體。

同時,這體現了重慶新的城市抱負:以城市的提質和精細化,推進重慶高質量發展

兩江四岸規劃曝光,重慶“城市發展軸”呼之欲出


兩江四岸規劃曝光,重慶“城市發展軸”呼之欲出


兩江四岸升級,重慶“城市發展軸”

根據《統籌規劃》,“兩江四岸”空間範圍包括:

長江,上至九龍坡西彭鎮,下至江北五寶鎮,嘉陵江,上至北碚城區

,下至渝中區朝天門,河道中心線長180公里,岸線長度,兩側岸線長約394公里

從區域來看,兩江四岸涉及主城所有區域,串聯起中、西、東三個槽谷和多個城市組團,是重慶城市發展的精華所在:

地理空間資源上,兩江四岸是重慶“山水之城 美麗之地”的封面和名片,集中了重慶最具特色的自然空間資源;也是多元文化交融、人文景觀薈萃的集中區。

從空間經濟上講,有相關媒體指出,如果按平均經濟活動腹地為兩岸各後退垂直距離600米計算,“兩江四岸”空間範圍約有330平方公里,佔主城區建成區面積的40%;沿線既有解放碑、彈子石、江北嘴三大金融商業核心區,也有果園港、寸灘保稅港等多個對外貿易重要的物流港口碼頭,同時也是重慶製造業的重心之地。

此前披露的《重慶國土空間規劃(2019-2035)》中,即透露:

未來,主城區將構建“四山兩江三谷九組團”的平行網絡山水城市格局。其中,“兩江四岸為城市主軸”(詳情見:《重慶主城區新版圖首次披露:三大城區,9大組團,共築國際化現代都市》)

隨著《統籌規劃》的出爐,兩江四岸“城市主軸”的定位得以確認。

這意味著,重慶的城市空間中心,將實現從點到線、軸的空間擴充:兩江四岸394公里岸線及其周邊區域,將構成重慶新的“城市發展主軸”

同時,結合新的空間規劃來看,兩江四岸“城市主軸”的提出,與重慶打造主城區都市圈相符。以這條軸線為紐帶,將帶動主城從中部槽谷,跨過兩山向東、西兩槽拓展,讓三大槽谷連成一片,共同構成未來的主城大都市。

此舉,將大大提升重慶的城市首位度


兩江四岸規劃曝光,重慶“城市發展軸”呼之欲出



城市抱負,瞄定高質量發展

《統籌規劃》也體現了重慶下一個城市抱負:高質量的發展

根據規劃目標,兩江四岸將建設成為與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相適應的山清水秀生態帶、立體城市景觀帶、便捷共享遊憩帶、人文薈萃風貌帶

值得注意的是,“與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相適應的”的定語。

2018年,重慶全市GDP達到2.04萬億元。其中,主城GDP全市佔比超過40%,第三產業佔比超過48%,城市化率達90.1%。

數據表明,以主城片區為骨架的特大中心城市已經進入到工業化、城市化基本成熟的新階段。如何由量的單一數量積累向量質並舉的跨越轉型,是城市發展的新命題。

中央決策層對重慶的定位是,“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四個紮實”要求

而作為主城形象名片,城市產業、人文記憶、社會生態、開放發展等功能的重要承載區,兩江四岸在此前的開發中,也存在不少痛點。

具體表現是:產業方面,“生產”多、“服務”少,與主城核心功能不匹配;公共服務方面,“私有”多、“公共”少,文化記憶湮滅;生態功能方面,消落帶生態形勢嚴峻,自然岸線人工化、景觀人為破壞嚴重等。

把重慶主城兩江四岸,打造成具有國家中心城市水準甚至世界水準的水景岸線,對於打造旅遊經濟新品牌,提升城市環境質量和城市競爭力,助推重慶走向世界具有重大意義。

從26條規劃指引來看,濱江路外側、濱江路內側和濱江路三條主線,基本涵蓋了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的各個維度,從生態到“顏值”,從空間到功能,指明瞭重慶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城市路徑

在事務君看來,兩江四岸的規劃,也同樣具備樣板屬性。從量到質,最終落到城市與人,相信這也是重慶未來總體規劃的一個“先聲”


銜枚疾進,兩江四岸改造全面提速

從去年6月兩江四岸暫緩開發,到如今《統籌規劃》出爐,用時約1年零5個月。對比可以發現,兩江四岸提升進程明顯加快

事實上,規劃打造兩江四岸,重慶早有提出。

據可查詢的新聞,在2008年初左右,重慶正式啟動兩江四岸打造。當時劃定的規劃範圍,為嘉陵江段上到北碚城區、下至朝天門兩岸,長江段上到巴南漁洞、下至廣陽壩兩岸。


兩江四岸規劃曝光,重慶“城市發展軸”呼之欲出

2013年左右,兩江四岸再被聚焦。當時美國易道公司製作了《兩江四岸濱江地區總體戰略規劃和城市設計框架》,主題就是讓兩江四岸從一個工業生產的水岸,變成一個城市生態、生產和生活活躍的黃金水岸。

此後,兩江四岸規劃編制可能一直在進行,但一直沒有具體消息。

直到本屆政府開始,兩江四岸改造提質,終於有了實質性推進和進展。

去年6月8日,重慶重慶城鄉建委、交委、國土房管、規劃局四部委聯合發文,暫緩兩江四岸開發建設

2018年12月3日,市政府印發《重慶市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實施方案》,圍繞“山清水秀生態帶、立體城市景觀帶、便捷共享遊憩帶、人文薈萃風貌帶”目標,在“兩江四岸”重點開展25項治理提升工作。並明確提出時間表:城市品質1年有變化、2年出亮點、3年見成效、4年出形象、5年大變樣

此次規劃的出爐,則表明在具體建設改造的時間表上,又列出了路線圖

未來的重慶,將煥發新的魅力,值得我們所有人期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