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縣實施能人治村“三項計劃”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村(社區)幹部隊伍

為切實解決村級幹部年齡老化、青黃不接、後繼乏人等問題,瀘縣深入推進能人治村“三項計劃”。

實施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鑄魂提能計劃”。立足各村發展實際,設置農村基層黨建、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政策、集體經濟壯大發展、基層綜合治理等主體培訓班,每年從村(社區)中調訓100名黨組織書記,分春秋兩個學習班,到省市縣級村政學院進行封閉培訓,連續三年實現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全覆蓋輪訓,著力破解“一把手”本領恐慌難題。

村(社區)“兩委”幹部“學歷提升計劃”。聚焦全面提升幹部隊伍發展能力、技術服務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和群眾工作能力,連續三年從村(社區)幹部共遴選100名35歲以下,具有高中、中專學歷村(社區)“兩委”幹部,送往瀘州職業技術學院進行學歷提升,通過2年在校學習1年頂崗鍛鍊學習模式,獲取全日制大專學歷。鼓勵村(社區)幹部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參加大學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學習,對取得文憑的,縣財政給予全額補助,力爭通過3年,使村(社區)“兩委”幹部大專以上學歷達到40%,著力破解村(社區)幹部學歷不高、能力不足難題。

實施村(社區)後備幹部“千人培養計劃”。

從2019年開始,連續3年,每年面向退伍軍人、返鄉農民工、致富帶頭人定向培養後備幹部1000名。採取遠程教育、集中培訓、學歷提升、頂崗鍛鍊“四位一體”的方式,全面提升村(社區)幹部綜合素質。建立導師幫帶制,根據後備幹部的能力素質特點,為後備幹部配備鎮村兩級“雙導師”,幫助後備幹部縮短適應期,儘快掌握熟悉做好農村工作的本領,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付冬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