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樊登在奇葩大會上的表現?

生命燈塔


對於高曉松和樊登的觀點,1000個眼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但大部分網友覺得,樊登表現過於盛氣凌人,少了一份讀書人的謙遜之風。

之後,樊登自己在微博上也轉發了這段視頻,還附上了“我說話太直,涵養不夠“這句話,現出對自己表達的反思。靠嘴上功夫“吃飯”的樊登,這一次,在《奇葩大會》的舞臺上敗走麥城。



韓海軍易學


樊登對於讀書的推崇本沒有錯,我很多次上下班路上都在聽著樊登的讀書分享,他揉進自己的理解,帶著很多人領略了很多書很多觀點,有的給人啟發,有的給人新知。樊登作為論語的忠實粉絲,明明雲淡風輕,明明淡薄名利,明明一身書生氣,可是涉及商業、運作企業、推廣平臺,到底落了市儈氣。

樊登在奇葩大會極盡功力地推崇讀書必有用論,甚至萬事皆能從書中找到答案的觀點,確實不太討喜。一則,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得形成自己的價值體系,從讀書中從和人際交往中所有獲益的,需經過自己的評判與思辨,刪減後增入自己的思維框架中,如若一本書中講述面對一個問題,我該怎麼做,另一本書中講述我不該這麼做,沒有評判的我們,盡信書的我們該信哪個觀點?錯亂與迷茫是必然的結果。二則,不是所有的書都是好書,不是所有的作者都是大神。在互聯網時代,在自媒體時代,在每個人都可以發聲的時代,聲音越來越嘈雜,價值觀越來越多元,權威兩個字的越來越不值錢,書海無涯,內容氾濫,信息爆炸,正確與錯誤都很難分辨的時代裡,不是所有的內容製造者都是成體系的知識輸出者,不是所有的知識輸出都是適合你我。三則,所有成體系的理論未必都能解決我們人生所有的問題。理論指導實踐,但是機遇錯綜、人生複雜,從來沒有什麼理論可以自上而下指導大千世界千千萬的問題,立論者也絕不會有上帝般的視角看清人生的起起伏伏,如高曉松所說,如果讀書能如此線性的解決人生的問題,但生活豈不是太容易了些。

但是,讀書雖不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途徑,讀書可以讓我們開拓人生,讀書如交友,讀書如行路,打開一本書如打開一個世界的大門,這個世界是否精彩取決於作者,而這個精彩的世界裡我們有沒有收貨取決於我們自己的思考,有沒有進益取決於我們的行動。即便沒有收穫,又如何呢,我和一位老友聊聊天,我沒有增加什麼見識,但是自己開心了,平淡了心境,也是好的。


優秀視頻搬運工頭


樊登來到了現場,和同為讀書人的高曉松發生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唇槍舌劍式的互懟。我看的時候覺得很有趣,同時也有一些困惑,因為現場各方的眼神,讓我感受到這場互懟似乎並不完全是為了節目的效果,而是確實在現場的各方之間出現了一些情緒,他們都不是專業的演員,並不擅長掩飾自己的情緒。

可能有人會說,網友不喜歡樊登分享的最大原因,是樊登的觀點出了問題。 我個人反倒覺得,樊登是講故事的順序、節奏、方法和態度出了問題,他的觀點並沒錯,讀書真是一件要命的事。至於“樊高”二人對於讀書方式之爭,每一種方式都無謂對錯,只有適不適合。

樊登的讀書之道,好似喝水,拿來咕嘟嘟喝上幾口,就能解渴。

高曉松的讀書之道,好似品茶,需要慢慢小口淺啜,意在回味。

不管喝水還是品茶,選擇你喜歡的就好。



皮皮諾曹


娛樂節目,不是紀錄片,紀實片。你認真起來就跑偏了。讀書獲取知識,知識改變命運,沒毛病。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id": "v02016650000bmtqkc6ue3ml5tnm623g\

湃湃雲


我喜歡吃好吃的東西,但是,我不喜歡有人硬把好吃的塞我嘴巴里,即使這個東西確實是人間美味,但我真心不喜歡這種“QG”試推薦。


超喜歡陽光明媚的日子


參加奇葩大會觀點不光奇,還得搞笑才能給自己拉票,樊登表現還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