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女孩蟬聯科學家,談及學習,表示:從不補課、從不刷題

15歲就成為科學家是怎樣一種體驗?

在幾天前的第二屆世界科學家論壇上,迎來了多位年輕稚嫩的面孔,可是這群年紀輕輕的00後,卻早已經獲得了諸多獎項,得到過很多人的認可。

而年僅15歲的上海女孩談方琳已經是第二次參加本次論壇,並且從上屆開始就已經被評為最年輕科學家。

那麼談方琳是如何獲得最年輕科學家稱號的呢,她有什麼出眾的地方呢?談方琳在初三的時候憑藉課題《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在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以及主席獎,她的研究項目第一次建立了斐波拉契數列和貝祖數的聯繫。

15歲女孩蟬聯科學家,談及學習,表示:從不補課、從不刷題

解決了貝祖數最佳的上下屆估計,並且改進了加拿大數學家Rankin教授給出的粗糙估計公式。

談方琳同學是《中學生英才計劃》的一員,該計劃由中國科協聯合教育部共同組織的人才培育計劃。

“中學生英才計劃”是中國科協和教育部自2013年開始共同組織實施的中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計劃,上海地區由上海市科協負責。共推薦10名英才學員參與世界頂尖青年科學家論壇。

談方琳的父母都是華東師範大學的老師,她小學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初中就讀於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高中考入了心儀的華師大二附中。

談方琳說:“我爸爸不是這個研究方向的,就幫我聯繫了華東師大研究數論的一個數學教授。”從初一暑假開始,談方琳跟著這個教授做研究。

從小的家庭薰陶,導致談方琳同學從小就熱愛數學,而根據其初中校長表示,談方琳從來不在外補課,也不刷題。

有網友對此表示:父母都是大學老師,去外面補課沒意義啊。

15歲女孩蟬聯科學家,談及學習,表示:從不補課、從不刷題

說起參加這個頂尖論壇的體驗,談方琳顯得很淡定。她說,主要是來見世面,瞭解到了很多大咖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認識了很多有豐富科研經驗的學長學姐。她也坦言,因為自己現在的知識儲備太少,所以大咖們的成果介紹環節,她只能聽懂數學建模相關的部分,物理學的也能聽懂一些,其他的內容就有些吃力。

今年像談方琳這樣參與頂尖科學家對話環節的上海少年科學家有12位,包括交大附中的楊鴻嘉、上外附中的胡詩成等。

“我們也要有能力開展科學的思考,進行科學的表述。”

談方琳的研究:“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

央視新媒體直播有意在30日下午對她進行半小時的專訪,都被她和家長婉言拒絕了。

談方琳曾表示:我喜歡追科學巨星。而科學巨星最可貴的品質就是腳踏實地、淡泊名利。

對很多同齡人來說,科創穫獎無數,談方琳已是“學神”,但她每一刻都沒有放鬆,她的口頭禪就是“我會更加努力學習”,她認為自己只是嘗試著做了一點小研究課題,根本沒有資格炫耀。

15歲女孩蟬聯科學家,談及學習,表示:從不補課、從不刷題

談方琳從小就對數學感興趣,小學階段參加了一些數學競賽的補習班,但沒有參加過數學競賽。

其間,她在教授的引導下,自己翻閱《美國數學月刊》上的相關文章。

談方琳因為其出眾的成績,受到上海青少年科學社的邀請,參加了世界首屆的《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並且本次受邀參加了《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蟬聯了最年輕的科學家稱號。

雖然學習成績優秀,但是畢竟她還是一個15歲的孩子,她表示最近在做一個比較難的課題,而快兩個月了還沒有什麼進展,有點喪氣,在本次論壇上,年長的教授告訴她,對於研究者而言,失敗的數次總比成功的次數多很多,所以最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保持好平和的心態。

憑藉這個課題她在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和主席獎,這可是初中生唯一獲此獎項的人,這一課題也獲得了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

上海市科協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表示:“他們都非常有思想,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對他們而言,起到了科學生涯的引領作用。”在陳賽娟看來,對於這些少年科學家,老師和家長要做好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