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融梗”攻擊作品,真的能保護原創嗎?

第2621期文化產業評論

電影《少年的你》自上映後好評不斷,美中不足的是因為原著《少年的你,如此美麗》疑似“融梗”東野圭吾等人的作品,一籮筐人因為作者拒看這部電影。“融梗”是否算抄襲?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融梗”和抄襲?

1

作者 | 鍾瑗瑗

來源 | 文化產業評論

1 正文共計3098字 | 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近日,《少年的你》正在熱映,在一片叫好聲中,有不和諧的聲音漸漸發酵起來。

有網友指出小說原著《少年的你,如此美麗》涉嫌“融梗”了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獻身》兩部作品,共生關係的男女主和頂罪的橋段極其相似,另外,陳念被迫接吻小北的橋段類似日本著名推理小說家湊佳苗的《告白》。

這並不是原著作者玖月晞第一次引起網友的抵制抗議,被稱為“融梗天后”的她多部出圈作品都存在“融梗”的嫌疑。

用“融梗”攻击作品,真的能保护原创吗?

網友指出的玖月晞“融梗”作品

但也有不少網友認為“梗”是共有的,不存在“融梗”這一說法,抄襲需要被抵制,而“融梗”是作者的再創造。

那麼什麼是“融梗”?它到底是一個偽命題還是高級的抄襲?

什麼是“融梗”?與抄襲有什麼關係?

“梗”,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釋為,網絡用語,一般來說,梗用於流行事物比如:綜藝、動漫、電視劇等。“梗”字的詞義被不斷擴大引申,大到某個時間段,小到情節插曲,乃至故事中發生的片段都可以叫“梗”,比如“身高梗”“經典梗”“言情梗”“創意梗”“幽默梗”等。而“融梗”通常指主線情節的多次重合或者人物詳細設定相同,簡而言之,就是在自己作品中融合入他人的創意設計。

在我們的觀念中,抄襲不僅是不道德的,也是違法的,因為這是明確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但“融梗”,這個由網友創造的詞,界限非常的模糊,與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抄襲”有著區別。我國施行的《著作權法》對著作權的保護僅在於表達而非思想,即法律保護的是創意的表達形式,創意本身並不受保護。“融梗”不是逐字逐句的複製,而是他人作品元素的再創造,因此,如何界定“融梗”屬不屬於抄襲,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有網友模仿“調色盤”模式(對作品是否融梗的對比方式)對比童話故事《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及動畫故事《葫蘆娃》,竟也得出了設定架構上的驚人“一致”。

用“融梗”攻击作品,真的能保护原创吗?

網友製作的《白雪公主》與《葫蘆娃》的“調色盤”

可見,文學作品中的“梗”是屬於大眾的,你寫古言小說用了女主穿越成富家千金,嫁給王爺,走上人生巔峰等的梗,不能不允許別人也寫女主穿越成富家千金,嫁給王爺的古言小說。

而文學作品中出現很多巧合也是在所難免的。首先,我們的社會生活具有高度的共性,在同一環境下,人的成長和生活經歷是相似的,像網友常說的“你是不是在我家裝了監控攝像頭?”,我們見證的故事和感受的情感是可以彼此相通的。其次,有限的表達方式對作品有一定的限制,有些內容為了表達主題必須描述或使用某場景,不能因此就給後來者蓋上“融梗”的章。總之,作品構成侵權需要專業的全面的判斷,而不是生造一個“融梗”的概念就能說盡的。

正如《融梗大作的前世今生》所說,在法律上,抄襲有著非常嚴格的限定,文學作品中,常見的創意就只有那麼幾種,幾千年過去了,各種題材基本都被寫爛了,如何創新成為了作家們日益苦苦思考的問題。如果僅僅因為某些地方橋段像,就去定義抄襲融梗,實在是過於武斷了。

“融梗”不是鬥爭工具,也不是抄襲的遮羞布

事實上,“融梗”這個問題亙古有之。如果細究的話,古今中外,“融梗”的例子比比皆是,一如文章《“融梗”是一個偽命題》中提到的,詩人杜甫的詩文“夜足沾沙雨,春多逆水風”與白居易詩文的“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兩者乍一看,存在“融梗”之嫌,其實兩種境界著實各有風采。

而跨國“融梗”也並不少見,在好萊塢中存在大量這樣的情形。《融梗大作的前世今生》中舉例,《獅子王》抄襲了手冢治蟲的《森林大帝》;《玩具總動員》抄襲了吉姆·漢森的《聖誕節玩具》;《怪物電力公司》抄襲了斯坦利·茂斯的《Wise G’Eye》;《飛屋環遊記》抄襲了雅尼克·班切魯的《超出並飛躍》。但這些所謂的抄襲作品,都被奉為了經典。

用“融梗”攻击作品,真的能保护原创吗?

左圖為《森林大帝》,右圖為《獅子王》

偏偏國內對於“融梗”的態度激烈,從最初抵制複製粘貼的抄襲,到如今對“融梗”相似的爭論不休,“融梗”在資本的運營中一步步變質成為打擊他人的粉圈鬥爭工具。每部大火的IP都逃不過“融梗”的糾纏,如今《少年的你》並非單純的個例,暑假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就被箜篌演奏家石璟在自己的微博質疑抄襲自家的IP劇作《五維記憶》,並且在自己的微博喊話道:“看完哪吒我感覺整部劇的靈魂都被挖了,我們以後還怎麼演下去!難道說這是一種巧合,誰信?”

用“融梗”攻击作品,真的能保护原创吗?

石璟的微博截圖

“融梗”成為一個粉圈爭鬥的有力武器,營銷策劃上有效的一環。資本和粉絲高舉反抄襲的旗幟,將自己想要打擊的目標認定為“融梗”,繼而進行打擊。那些被資本放逐的棋子或者是熱度太高的作品往往成為這場戰役的靶心,我們思考一下,如果不是因為《少年的你》電影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原著“融梗”是不是就不會被眾人追究呢?

文章《“融梗”的你》評論道,運用一張Excel製作的“調色盤”,任何人都有資格討伐任何人,網絡的每張面孔都在一場場眾人拾柴的私刑中體現出來。有人利用打擊“融梗”編造假料苦心構陷,也有人耗費大量精力收集資料研究對比。

總的來說,盲目上綱上線的反抄襲,會阻礙創作者的創造活動,但“融梗”的偷換概念也不能為抄襲者推脫罪名。

法律的歸法律,作品的歸作品

《少年的你》是否進行了“融梗”甚至是抄襲呢?目前,我們似乎還不能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到底如何界定融梗與抄襲的界限,顯然也不能靠不同陣營的網友之間的“互噴”,反抄襲的口號再響亮也杜絕不了抄襲。唯有迴歸法律軌道,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淨化原創空氣與土壤,才能將清白還給無辜者,真正地保護原作的權益。

抄襲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根源就在於國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還不夠重視,犯罪的成本相對於其收益微不足道。就瓊瑤訴於正案來說,儘管於正敗訴,卻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拒絕道歉,並且現在在娛樂圈依然混得風生水起。今年5月,《錦繡未央》小說侵權首案宣判,法院判決侵權成立,賠償金額為13.65萬元,這個賠償數字與電視劇獲得的收益相比實在是過於渺小。

用“融梗”攻击作品,真的能保护原创吗?

《錦繡未央》的劇照

就此而言,正如《陷“融梗”爭議:“融梗”和抄襲的距離有多遠?》文章所說,不必為《少年的你》安上“欲加之罪”,也不必為其急著開脫。說到底,“融梗”只是一個相當模糊的概念。抄襲就是抄襲,借鑑就是借鑑,用一個處於中間地帶的名詞來描述一部作品,本就是不正常的現象。所以,我們應該期待的是,通過討論,進一步明確抄襲與原創之間的界限,讓違規違法者付出應有的代價。這對需要正名的《少年的你》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小結

近幾年不少熱門影視作品都先後陷入抄襲、侵權風波。從當年引發全社會關注的瓊瑤訴於正案、《甄嬛傳》、以及黃渤的《一出好戲》、劉若英導演的《後來的我們》到當下的《少年的你》,對於文娛產業來說,保護和提倡原創的方向自然沒錯,但概念模糊的“融梗”只會混淆視聽,不利於問題的解決,我們需要的是更加明確的法律來維護原創的權益。

-END-

留言話題互

你如何看待“融梗”和抄襲呢?

用“融梗”攻击作品,真的能保护原创吗?
用“融梗”攻击作品,真的能保护原创吗?用“融梗”攻击作品,真的能保护原创吗?
用“融梗”攻击作品,真的能保护原创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