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後,是2.4億個被校園霸凌“殺死”的孩子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後,是2.4億個被校園霸凌“殺死”的孩子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後,是2.4億個被校園霸凌“殺死”的孩子

最近上映的《少年的你》,電影裡的陳念和小北,都是生活在暗處的孩子,渴望愛與希望,卻不得不在現實面前,用厚殼把自己偽裝起來。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後,是2.4億個被校園霸凌“殺死”的孩子

被媽媽視作累贅的小北,從13歲起就獨自生活,過著刀口舔血的生活,幹著不入流的工作,他的人生似乎一眼能望到盡頭。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後,是2.4億個被校園霸凌“殺死”的孩子

成績優異的陳念飽受校園霸凌,有一個欠債不還,靠賣三無面膜賺錢的媽媽,被剃頭、拍裸照視頻、害怕到躲進垃圾桶...每一幕場景都將我們刺痛,讓人看著揪心地疼。

好想上去幫她,卻無能為力...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後,是2.4億個被校園霸凌“殺死”的孩子

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光照進來的地方,叫做希望。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後,是2.4億個被校園霸凌“殺死”的孩子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後,是2.4億個被校園霸凌“殺死”的孩子

這些電影情節雖然是虛構的,但卻取材於現實。

我們永遠不知道校園霸凌會不會發生在我們的孩子身上。

上網隨便一搜,太多令人髮指的霸凌事件讓人觸目驚心:

2019年10月,河池市宜州區一名初中女生遭到同寢室女生欺凌,室友辱罵她,扇她耳光,對她拳打腳踢,還逼她下跪。

2019年9月16日,在廣西都安,發生了一件聳人聽聞的事情,安陽中學八年級學生韋某被同學黃某從四樓直接扔了下去,身受重傷,臟器嚴重受損,至今仍在重症監護室中救治。

2018年7月,內蒙古某中學一名男生,長期遭受校園暴力,家長帶著孩子找到學校,校方給予的答覆只是學生打鬧,並聲稱這名男生情緒已經穩定。結果,該男生上吊自殺。

2017年12月,北京中關村二小一名10歲男孩的媽媽,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同學用廁所垃圾筐扣頭後,出現失眠、厭食、恐懼上學等症狀,後被醫院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

2016年,山東一所高校,一名男生被一名身體強壯的同學毆打,現場有數十名學圍觀的學生在一旁嬉笑,沒有人上前制止;

2014年9月,延安吳起縣的一所中學,6名高二的女生持刀威逼自己的學妹,強迫她們脫光衣服,並拍照上傳至網絡。

......

從小我們就教育孩子要待人溫和、友善懂事。可是卻往往忘記了告訴孩子,不是每個人都如他一樣善良純淨。

數據表明,每年全球有2.43億的學生遭受過校園霸凌,大約佔學生總數的32.5%,然而30%的學生都選擇了沉默。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後,是2.4億個被校園霸凌“殺死”的孩子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後,是2.4億個被校園霸凌“殺死”的孩子

人之初,性本善,那少年們又是如何演變成霸凌者的呢?

一個孩子的個性,是家庭、社會、學校等一系列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未成年犯罪的根源,往往來自家庭教育的失敗,這需要父母格外的注意。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後,是2.4億個被校園霸凌“殺死”的孩子

電影中的欺凌者魏萊,長相好看,成績優異,並且來自一個富裕家庭。可是她的家庭對她要求極高,因為她的復讀,她父親一年沒和她說過話。

所以在她的家庭,她的處境過於弱勢,使她在學校成為一個欺凌者,從欺凌別人的“扭曲快感”中填補著自己心中那份不安。

這也是校園欺凌事件的普遍特徵。有研究表示,學校霸凌事件,50%的施暴者都來自帶有虐待傾向的家庭。

他們本身來自於一個充斥著冷漠、欺凌甚至暴力的家庭,從小就缺失了親情建構的安全感,這讓他們焦慮、恐慌,同時也可能對他人冷漠、敵視。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後,是2.4億個被校園霸凌“殺死”的孩子


施暴者天真我只是開個玩笑。

受害者失望:你敢讓你的孩子來到這世上嗎?

旁觀者輕描淡寫:忍忍就過去了。

表面來看,好像施暴者、受害者都是少數,旁觀者是大多數,但其實46%的霸凌比率,說明旁觀者有很大概率會變成受害者,卻總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後,是2.4億個被校園霸凌“殺死”的孩子

“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

“大惡”從來都不是突然出現,毫無先兆的,而是由無數的“小惡”累積、發展而來。

假如每一次輕微的欺辱就能及時得到批評,更嚴重的暴力傷害事件可能就不會發生,也就根本無需訴諸法律。

校園霸凌雖然多數是由警方、校方來處理,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父母卻是預防和阻止校園霸凌事件發生的關鍵。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後,是2.4億個被校園霸凌“殺死”的孩子

還記得米脂殺人案的兇手趙澤偉嗎?

因為讀書時經歷過校園暴力,於是在心裡埋下罪惡的種子,最後選擇以暴制暴,用匕首殺死了9名學生。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後,是2.4億個被校園霸凌“殺死”的孩子

以暴制暴,終將會導致悲劇無限升級。

兒童教育心理專家提醒:

處理校園暴力的方法不是簡單一句“打回去”就完事了,最有效的方式是幫助孩子重建強大的內心。

假如我們懷疑孩子遭遇了校園霸凌,可以先與他隨意交談。

比如問他“今天在學校都學到了什麼知識呀”、“今天有沒有發生一些有趣的事啊”、“今天中午的伙食怎麼樣啊”,基於孩子的回答和反應,注意觀察,再做出判斷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非常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應讓情緒影響整個交流過程。

在確定霸凌事件之後,首先父母要站在孩子這邊給他關心和支持,不要把這當成小事忽略掉,特別是當霸凌者是熟人的孩子時,更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保護他的意願。

第一時間對孩子進行平等的、放鬆的對話,告訴孩子,被霸凌不是他們的錯,而是對方的問題,不要讓孩子感到自卑。父母要保護孩子的心理,不要讓孩子質疑自己,摧毀了自信,要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同時,詳細瞭解霸凌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等等關鍵點,盡最大努力不讓孩子受二次傷害。

其次家長要告訴孩子正確的應對方法,不能教孩子用同樣的霸凌方式去解決,這樣他也就成了下一個霸凌者。如果是程度較輕的霸凌,可以讓孩子和對方談判,勇敢地say no,或遠離他們,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如果事態嚴重,就要讓孩子懂得及時向老師和家長尋求幫助,不要被脅迫就隱瞞實情,自己承擔一切。

如果事情發生在校內,事態嚴重,應儘快聯繫老師與學校。

特別注意的是,在沒有第三方介入的情況下,單獨與霸凌者的父母接觸,容易將事件擴大化、嚴重化,將原是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事件上升到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暴力事件,甚至有可能被對方反過來誣告。

除此之外,也可以尋求校外的援助,如公安系統、媒體等。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後,是2.4億個被校園霸凌“殺死”的孩子

在校園暴力面前,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

我們想當然地以為,只要抓住一兩個施暴者,就能還受害者一個公道,消除暴力,匡扶正義。

卻忘了,在校園這樣的公關環境裡,一場暴力的發生,從來都不僅僅是個體事件。

每個在場者,要麼是受害者,要麼是共犯。

我們要做的是連根拔起,而不是小心翼翼。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那個保護者,永遠站在身後。

最後用電影中一句臺詞結尾:

“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總有人在仰望星空。”

叮噹派,專注5-12歲兒童語文學習的趣味精讀導師與時間管理教練;持續推送教育熱點、時間管理技巧、高效能語文學習方法等豐富內容,與您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與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