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后,是2.4亿个被校园霸凌“杀死”的孩子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后,是2.4亿个被校园霸凌“杀死”的孩子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后,是2.4亿个被校园霸凌“杀死”的孩子

最近上映的《少年的你》,电影里的陈念和小北,都是生活在暗处的孩子,渴望爱与希望,却不得不在现实面前,用厚壳把自己伪装起来。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后,是2.4亿个被校园霸凌“杀死”的孩子

被妈妈视作累赘的小北,从13岁起就独自生活,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干着不入流的工作,他的人生似乎一眼能望到尽头。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后,是2.4亿个被校园霸凌“杀死”的孩子

成绩优异的陈念饱受校园霸凌,有一个欠债不还,靠卖三无面膜赚钱的妈妈,被剃头、拍裸照视频、害怕到躲进垃圾桶...每一幕场景都将我们刺痛,让人看着揪心地疼。

好想上去帮她,却无能为力...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后,是2.4亿个被校园霸凌“杀死”的孩子

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光照进来的地方,叫做希望。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后,是2.4亿个被校园霸凌“杀死”的孩子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后,是2.4亿个被校园霸凌“杀死”的孩子

这些电影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却取材于现实。

我们永远不知道校园霸凌会不会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

上网随便一搜,太多令人发指的霸凌事件让人触目惊心:

2019年10月,河池市宜州区一名初中女生遭到同寝室女生欺凌,室友辱骂她,扇她耳光,对她拳打脚踢,还逼她下跪。

2019年9月16日,在广西都安,发生了一件耸人听闻的事情,安阳中学八年级学生韦某被同学黄某从四楼直接扔了下去,身受重伤,脏器严重受损,至今仍在重症监护室中救治。

2018年7月,内蒙古某中学一名男生,长期遭受校园暴力,家长带着孩子找到学校,校方给予的答复只是学生打闹,并声称这名男生情绪已经稳定。结果,该男生上吊自杀。

2017年12月,北京中关村二小一名10岁男孩的妈妈,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后,出现失眠、厌食、恐惧上学等症状,后被医院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

2016年,山东一所高校,一名男生被一名身体强壮的同学殴打,现场有数十名学围观的学生在一旁嬉笑,没有人上前制止;

2014年9月,延安吴起县的一所中学,6名高二的女生持刀威逼自己的学妹,强迫她们脱光衣服,并拍照上传至网络。

......

从小我们就教育孩子要待人温和、友善懂事。可是却往往忘记了告诉孩子,不是每个人都如他一样善良纯净。

数据表明,每年全球有2.43亿的学生遭受过校园霸凌,大约占学生总数的32.5%,然而30%的学生都选择了沉默。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后,是2.4亿个被校园霸凌“杀死”的孩子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后,是2.4亿个被校园霸凌“杀死”的孩子

人之初,性本善,那少年们又是如何演变成霸凌者的呢?

一个孩子的个性,是家庭、社会、学校等一系列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未成年犯罪的根源,往往来自家庭教育的失败,这需要父母格外的注意。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后,是2.4亿个被校园霸凌“杀死”的孩子

电影中的欺凌者魏莱,长相好看,成绩优异,并且来自一个富裕家庭。可是她的家庭对她要求极高,因为她的复读,她父亲一年没和她说过话。

所以在她的家庭,她的处境过于弱势,使她在学校成为一个欺凌者,从欺凌别人的“扭曲快感”中填补着自己心中那份不安。

这也是校园欺凌事件的普遍特征。有研究表示,学校霸凌事件,50%的施暴者都来自带有虐待倾向的家庭。

他们本身来自于一个充斥着冷漠、欺凌甚至暴力的家庭,从小就缺失了亲情建构的安全感,这让他们焦虑、恐慌,同时也可能对他人冷漠、敌视。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后,是2.4亿个被校园霸凌“杀死”的孩子


施暴者天真我只是开个玩笑。

受害者失望:你敢让你的孩子来到这世上吗?

旁观者轻描淡写:忍忍就过去了。

表面来看,好像施暴者、受害者都是少数,旁观者是大多数,但其实46%的霸凌比率,说明旁观者有很大概率会变成受害者,却总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后,是2.4亿个被校园霸凌“杀死”的孩子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大恶”从来都不是突然出现,毫无先兆的,而是由无数的“小恶”累积、发展而来。

假如每一次轻微的欺辱就能及时得到批评,更严重的暴力伤害事件可能就不会发生,也就根本无需诉诸法律。

校园霸凌虽然多数是由警方、校方来处理,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父母却是预防和阻止校园霸凌事件发生的关键。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后,是2.4亿个被校园霸凌“杀死”的孩子

还记得米脂杀人案的凶手赵泽伟吗?

因为读书时经历过校园暴力,于是在心里埋下罪恶的种子,最后选择以暴制暴,用匕首杀死了9名学生。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后,是2.4亿个被校园霸凌“杀死”的孩子

以暴制暴,终将会导致悲剧无限升级。

儿童教育心理专家提醒:

处理校园暴力的方法不是简单一句“打回去”就完事了,最有效的方式是帮助孩子重建强大的内心。

假如我们怀疑孩子遭遇了校园霸凌,可以先与他随意交谈。

比如问他“今天在学校都学到了什么知识呀”、“今天有没有发生一些有趣的事啊”、“今天中午的伙食怎么样啊”,基于孩子的回答和反应,注意观察,再做出判断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非常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应让情绪影响整个交流过程。

在确定霸凌事件之后,首先父母要站在孩子这边给他关心和支持,不要把这当成小事忽略掉,特别是当霸凌者是熟人的孩子时,更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保护他的意愿。

第一时间对孩子进行平等的、放松的对话,告诉孩子,被霸凌不是他们的错,而是对方的问题,不要让孩子感到自卑。父母要保护孩子的心理,不要让孩子质疑自己,摧毁了自信,要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同时,详细了解霸凌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等等关键点,尽最大努力不让孩子受二次伤害。

其次家长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应对方法,不能教孩子用同样的霸凌方式去解决,这样他也就成了下一个霸凌者。如果是程度较轻的霸凌,可以让孩子和对方谈判,勇敢地say no,或远离他们,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如果事态严重,就要让孩子懂得及时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不要被胁迫就隐瞒实情,自己承担一切。

如果事情发生在校内,事态严重,应尽快联系老师与学校。

特别注意的是,在没有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单独与霸凌者的父母接触,容易将事件扩大化、严重化,将原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事件上升到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暴力事件,甚至有可能被对方反过来诬告。

除此之外,也可以寻求校外的援助,如公安系统、媒体等。

周冬雨被“扒光”衣服背后,是2.4亿个被校园霸凌“杀死”的孩子

在校园暴力面前,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

我们想当然地以为,只要抓住一两个施暴者,就能还受害者一个公道,消除暴力,匡扶正义。

却忘了,在校园这样的公关环境里,一场暴力的发生,从来都不仅仅是个体事件。

每个在场者,要么是受害者,要么是共犯。

我们要做的是连根拔起,而不是小心翼翼。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那个保护者,永远站在身后。

最后用电影中一句台词结尾: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总有人在仰望星空。”

叮当派,专注5-12岁儿童语文学习的趣味精读导师与时间管理教练;持续推送教育热点、时间管理技巧、高效能语文学习方法等丰富内容,与您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