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創造了枕木跑道起飛的“世界紀錄”,曾參與“兩航起義”

他創造了枕木跑道起飛的“世界紀錄”,曾參與“兩航起義”

本文圖片均來自上觀新聞
電影《無問西東》中有這樣一個鏡頭,沈光耀給難民空投食物,因改變飛行軌跡受到懲罰。晏大模就比他幸運多了。70多年前,20多歲的他做了同樣的事,把糧食空投到老百姓的土地上。
憶起當年,95歲的晏大模激情澎湃,一口略濃的四川口音中,陳年往事一幕幕重現,清晰如昨。
1949年11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領導下,原中國航空公司總經理劉敬宜和中央航空公司總經理陳卓林率領2000多名職工在香港宣佈起義,兩家公司的12架飛機從香港起飛,直奔解放區,勝利飛抵北京、天津,回到新中國的懷抱,這就是當時震驚中外的“兩航起義”。毛澤東和周恩來致電祝賀,稱之為“一個有重大意義的愛國舉動”、一個“光榮起義”。

他創造了枕木跑道起飛的“世界紀錄”,曾參與“兩航起義”

當年,24歲的晏大模就是參與“兩航起義”的一員。在他家客廳的茶几上,擺放著一隻“兩航起義”五十週年紀念花瓶。
他是技藝嫻熟的飛行員,在香港為保衛兩航資產與國民黨進行了艱苦鬥爭。
他是修飛機的行家裡手,臨危受命,被派到危險地區去執行緊急任務。
他經歷過炮火紛飛,創造了在枕木跑道上起飛的“世界紀錄”。
歸來後,他積極投入新中國建設,親歷了中國民航組建的全過程,是中國民航事業的技術業務骨幹力量。

他創造了枕木跑道起飛的“世界紀錄”,曾參與“兩航起義”

95歲的晏大模拿著當年的參事任命書
1983年晏大模被任命為上海市政府參事。在上海參事中,他是為數不多的任命制參事。擔任參事後,他的關注視野更大了,從航空、房地產到交通、教育等等。“活到老、學到老!” 晏老說。
兩航起義後在香港保衛兩航資產
上觀新聞:您是什麼時候開始有航空夢的?
晏大模:我是四川省西充縣人,從小就對飛機感興趣。抗日戰爭時,我還在成都空軍機械學校讀書。那時,不斷有日本侵略軍的飛機過來轟炸。我印象最深的兩件事:一個是重慶大轟炸,成都距離重慶不遠,我們知道炸死了很多人,心裡很難過;
第二個是轟炸南充農村。日本人很狡猾,他們覺得直接用炸彈轟炸效率低,炸不到很多人,就先從飛機上空投石頭,把人嚇得跑出來,再用機槍掃射。
這兩件事我記得很深,也使我在學校裡就立下了為祖國航空事業作貢獻的夢想。從此,我這一生的與中國航空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創造了枕木跑道起飛的“世界紀錄”,曾參與“兩航起義”

年輕時的晏大模
上觀新聞:什麼時候您與中共有了聯繫。
晏大模:抗戰結束後,我到了上海航空公司工作,擔任機械師,就初步與中共地下黨有了接觸。當時和我聯繫的那位地方黨員叫盧平,他主動來找我。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需要空投糧食,租用了上海航空公司的飛機。在地下黨的組織下,我們沒有把糧食空投到作戰前線,半路上就扔到老百姓那裡去了。
上觀新聞:這有點像電影《無問西東》裡的場景。後來您是如何參與兩航起義的?
晏大模:國民黨在大陸失敗後,我跟隨航空公司遷移到香港,中共地下黨又與我們了取得聯繫,醞釀兩航起義。當時一共有12架飛機準備起義。中國航空公司飛機較多,出10架飛機,中央航空公司飛機少,出了2架。
起義的第一個關鍵是選飛行員。飛行員一定要可靠。經過反覆挑選,選定了12個正駕駛、12個副駕駛。第二個關鍵是選擇飛行目的地。一開始想選廣州,距離最近,但擔心國民黨反應過來炸掉飛機,後來否定了這個選擇。選北京,目標又太明顯。最終決定飛到距離北京很近的天津。原本,起義準備在10月1日國慶節之前行動,但由於組織工作沒跟上,條件不具備,只能推遲。當時的地下工作難度很大,白天到處是國民黨的特務,很不安全,只能在晚上聯繫工作,商討方案。


他創造了枕木跑道起飛的“世界紀錄”,曾參與“兩航起義”

當時,停在香港啟德機場的兩航飛機
上觀新聞:後來證明你們的考慮是對的,1949年11月9日,兩航起義成功,
晏大模:是的,當時12架飛機成功躲過美國同事和香港英方當局,以及國民黨特務的侵擾、空軍的攔截,成功降落北京、天津,回到新中國的懷抱。兩航起義成功,讓國民黨非常憤怒,瘋狂反撲,在港英當局縱容下,百般利誘、分化破壞起義,還把兩航留在香港的飛機和資產賣給了美國人,就是那個飛虎隊隊長陳納德。


當時我國中央政府發表嚴正聲明,表示兩航資產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國民黨沒有權利賣。周恩來總理要求我們在港起義員工保護國家財產。當時起義的飛機是12架,留在香港的飛機還有71架之多。
上觀新聞:當時的處境很危險吧。
晏大模:我們留在香港的兩航員工進行了艱苦的護產工作。當時英國政府還沒有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我們在香港的護產工作非常艱難。一方面,我們請了陳丕士大律師,與國民黨來接收的官員打官司;另一方面,在我黨的幫助下,我們連夜把各種飛機零件拆卸裝箱,用船運回了廣州。據統計,共運回器材約1.5萬箱(件)、汽油3600桶和其他物資設備等。所以,最後留在香港的飛機實際上已經只剩下空殼子。運回國內的這批航空器材十分重要,為建國初期的航空事業奠定了基礎。
在枕木跑道上起飛的“世界紀錄”
上觀新聞:您不僅是開飛機的行家,還是修飛機的高手。
晏大模:技術還是可以的。1950年初,我剛從香港回到廣州時,國民黨有一架飛機迫降在廣西南寧附近。武漢的解放軍派人到廣州民航局,希望我們派人去修好飛機,然後把飛機飛到漢口去。因為當時廣西還在作戰,十分危險,而且飛機迫降在一個荒地裡,即使修好了飛機,再次起飛的難度也很大,所以很多飛行員和機械師都不敢去。

我和飛行員吳子丹兩個人挺身而出,決定去南寧。當時交通條件很差,我們把被褥打包,從廣州坐火車到柳州,再由解放軍用汽車送我們到南寧。到了南寧後,解放軍派了一個加強連護送我們,我們騎馬從早走到晚才走到飛機迫降的地方。
上觀新聞:到了目的地後是什麼樣一種形勢?
晏大模:當時挺危險的,國民黨還在外圍打仗,土匪也很多,晚上還有槍聲。由解放軍在周圍護著我們,我們到達之後顧不了什麼,就開始了緊張的維修。首先看有哪些部件損壞,需要更換。最主要的一個配件就是螺旋槳。飛機迫降時,頭部的螺旋槳被打壞了,不能再用。飛機的更換零件哪兒來呢?就是我們從香港帶回來的。
飛機終於修好了,準備起飛,可是沒有起飛條件,飛機迫降地的周圍都是樹林。後來解放軍想了一個辦法,把樹砍了,平整出了一條跑道。飛行的第一目的地是南寧,因為距離最近,很快就能飛到。可是當時沒有通訊手段,無法知道當地的天氣情況,只好先打電話到柳州。問天氣怎麼樣?說天氣很好。問能見度怎麼樣?當地人聽不懂。我們只好問雲高不高?答覆說雲很高很高。這樣就決定飛了。
上觀新聞:為什麼要問雲很高呢?

晏大模:因為當時天上基本都是國民黨的飛機,我們不敢飛得太高,怕被打,也不能飛得太低,廣西的山很多。所以我們最好在雲層裡飛,那樣最安全。
起飛時又出意外狀況。當時武漢派了一個解放軍來配合我們,他在國民黨空軍學過一些飛行知識,但大概只會一些理論,沒有真的飛過。本來他是副駕駛,沒想到起飛時,他太緊張以致於直接拉了剎車,差點把飛機摔了。吳子丹看他不行,就讓我做副駕駛。原本我們以為柳州天氣很好,沒想到飛到柳州時,發現當地在下雨。飛機在雲裡盤旋了幾圈,能見度太低,找不到城市,最後決定轉向,直接往武漢飛。因為沒有通訊設備,都是盲飛,我們只能大概找一個方向,沿著長江飛行。
上觀新聞:後來成功降落了嗎?
晏大模:後來我們終於看到天氣好轉,下面有個類似機場的空地,我們就降落下來。當地的解放軍看到我們的飛機,最初以為是國民黨空軍,還用機槍打我們。我們也沒辦法,因為油不多了,必須降落。降落後一打聽,才知道我們飛到了合肥。我們降落的那個空地是泥地,我們的飛機是大型運輸機,比較重,一降落就陷進泥地裡了。後來我們想辦法,用千斤頂把飛機頂起來,再用枕木墊在下面。因為沒有跑道,我們在那裡停留了一個星期。後來我們想了一個辦法,把枕木用鉚釘一根根連起來,做了一個簡陋的臨時跑道。枕木做的跑道很不平整,起飛難度太大了。起飛前,吳子丹和我開玩笑,“這個起飛條件大概是世界紀錄了”。

擔任參事活到老、學到老
上觀新聞:兩航起義後,你們這些起義者都去了哪裡?
晏大模:兩航起義後,我從香港回來,光榮地參加了為新中國遴選飛機制造場地的勘察隊。我們一路跋山涉水、不怕艱辛,最後一共選了瀋陽、哈爾濱、太原、南昌等8個場地,為新中國民航的起步奠定了基礎。
後來,我們這些起義人員被安排到上海、天津、廣州等地的民航局繼續工作,我是被分到上海。回國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飛機。我們把原本報廢的飛機修好了4架,其中上海就修好了3架。中國民航成立時的16架飛機,就是這4架加上兩航起義的12架飛機。我參加了中國民航組建的全過程。1999年,兩航起義50週年、中國民航成立50週年時,中國民航還給我送來了紀念花瓶。
上觀新聞:1983年您被任命為上海市政府參事。
晏大模:對。1983年6月,我從當時的上海市市長汪道涵手裡接過市政府參事的任命書。經歷了文革的磨難,有關方面落實政策,有幾個工作崗位供我選擇:一個是民航局,我覺得我一輩子都在民航領域工作,不想再做了;第二個是到空軍當參謀,我也不願意;第三個是當參事,主要工作就是調研。當時我已經58歲了,對調研工作倒是很有興趣,所以決定做參事。

他創造了枕木跑道起飛的“世界紀錄”,曾參與“兩航起義”

晏大模參加參事調研活動。
上觀新聞:您在參事崗位上都做了哪些工作?
晏大模:那時候上海參事室和文史館還是合署辦公的,後來才分開。我在參事室這幾十年,做了很多調研,包括上世紀90年代去香港調研房地產按揭、建議發展生物柴油技術等課題,其中有一些對國家及上海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現在,政府對我們參事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是要“拾遺補缺”,還要求參事建議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所以,我也是活到老、學到老。


上觀新聞:您還擔任過上海航空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晏大模:對,十多年前,我當時還是上海航空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聽說我國決定要上“大飛機”項目,非常興奮。我從上飛行學校開始,就只學過美國飛機、德國飛機,後來新中國建國後又學了蘇聯飛機,就是沒有我們自己的飛機。當時有天津、瀋陽、西安、南昌、成都、上海等6個地方競爭這個項目。我們覺得上海最有條件,因為上海飛機制造廠曾經做過一個大飛機項目“運十”,很可惜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成功。現在,經過我們新一代航空工作者的努力,大飛機C919已經成功了,我很高興,終於能夠看到我們自己的大飛機飛在我們的天空了。
(原題為《他創造了在枕木跑道上起飛的“世界紀錄”,曾在香港參與“兩航起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