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獨家祕方"油條被瘋搶 一查有害成分超標6倍

據楚天都市報記者劉俊華10月31日報道,他是宜昌葛洲壩飲食街上生意最火爆的油條攤,門口每天排著長隊。他家的油條金黃松脆,吃過的顧客都想再吃。而幾個月前,大家卻再也沒有見過攤主,他去了哪裡呢?

宜昌市西陵區葛洲壩飲食街,有一個炸油條的小攤,攤主是50歲的長陽人李俊(化名)。去年6月,他租用了飲食街一家餐館的店面,在這裡開始炸油條。

宜昌

炸油條

李俊的油條外表金黃焦脆、內裡蓬鬆柔軟,很受顧客的喜歡。每天早晨,他的店門口總是排著長隊,顧客絡繹不絕。附近市民萬女士稱,她經常到這家油條攤買油條,每次都要排10多分鐘的隊才買到,有的顧客一次要買十幾根。儘管他家的油條比別人家的稍短,而且還賣2塊錢一根,但生意仍然十分火爆。

今年4月,宜昌市西陵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飲食街的食品進行抽查,其中就抽到了李俊的油條。經過專業檢驗,發現李俊的油條中鋁殘留量為667毫克/千克,遠遠超出食品安全標準規定的100毫克/千克的上限。

工作人員進一步調查,找出了李俊美味油條的"秘密武器"——香甜泡打粉。這種東西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銨鋁,如果長期過量食用鋁元素超標的食品,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西陵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將案件線索移送至宜昌市公安局平湖分局,葛洲壩檢察院知悉案情後,第一時間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取證。該案由平湖分局移送葛洲壩檢察院審查起訴,第一檢察部在審理案件過程中,發現李某某的行為足以造成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遂將案件線索移交第二檢察部審查。

據經辦該起案件的檢察官唐榮介紹,李俊炸制油條的獨家秘方是找一個師傅學來的,他本人也非常清楚這種配方的危害,他和家人從不吃自家的油條。他也曾試過用無鋁的膨鬆劑,但油條的口感明顯下降,只好繼續使用這種有害泡打粉。

在庭審的過程中大家意外發現,檢察官、法官、人民陪審員都曾吃過李俊炸的油條。辦案人員瞭解到,李俊家庭負擔較重,這個油條攤支撐著全家五口人的生計。

8月7日,葛洲壩檢察院依法向法院提起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庭審現場,李某某當場表示認罪悔罪。法院審理後於近日作出判決:一、被告人李某某犯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判處拘役三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二、禁止被告人李某某自刑法執行完畢之日起三年內從事食品生產、銷售活動。

10月31日,記者在飲食街附近走訪,許多市民都知道那家曾經生意火爆的油條攤,但不清楚攤主去了哪裡。聽記者告知原由,大家都驚歎不已。

檢察機關相關負責人評述,油條是廣大市民喜愛的早餐,質量安全涉及千家萬戶。儘管國家允許在食品生產的過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劑,但必須嚴格控制在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允許的範圍內,希望廣大生產經營者都能夠以此為鑑、守法經營,共同維護食品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