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独家秘方"油条被疯抢 一查有害成分超标6倍

据楚天都市报记者刘俊华10月31日报道,他是宜昌葛洲坝饮食街上生意最火爆的油条摊,门口每天排着长队。他家的油条金黄松脆,吃过的顾客都想再吃。而几个月前,大家却再也没有见过摊主,他去了哪里呢?

宜昌市西陵区葛洲坝饮食街,有一个炸油条的小摊,摊主是50岁的长阳人李俊(化名)。去年6月,他租用了饮食街一家餐馆的店面,在这里开始炸油条。

宜昌

炸油条

李俊的油条外表金黄焦脆、内里蓬松柔软,很受顾客的喜欢。每天早晨,他的店门口总是排着长队,顾客络绎不绝。附近市民万女士称,她经常到这家油条摊买油条,每次都要排10多分钟的队才买到,有的顾客一次要买十几根。尽管他家的油条比别人家的稍短,而且还卖2块钱一根,但生意仍然十分火爆。

今年4月,宜昌市西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饮食街的食品进行抽查,其中就抽到了李俊的油条。经过专业检验,发现李俊的油条中铝残留量为667毫克/千克,远远超出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100毫克/千克的上限。

工作人员进一步调查,找出了李俊美味油条的"秘密武器"——香甜泡打粉。这种东西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铵铝,如果长期过量食用铝元素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西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案件线索移送至宜昌市公安局平湖分局,葛洲坝检察院知悉案情后,第一时间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该案由平湖分局移送葛洲坝检察院审查起诉,第一检察部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李某某的行为足以造成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遂将案件线索移交第二检察部审查。

据经办该起案件的检察官唐荣介绍,李俊炸制油条的独家秘方是找一个师傅学来的,他本人也非常清楚这种配方的危害,他和家人从不吃自家的油条。他也曾试过用无铝的膨松剂,但油条的口感明显下降,只好继续使用这种有害泡打粉。

在庭审的过程中大家意外发现,检察官、法官、人民陪审员都曾吃过李俊炸的油条。办案人员了解到,李俊家庭负担较重,这个油条摊支撑着全家五口人的生计。

8月7日,葛洲坝检察院依法向法院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庭审现场,李某某当场表示认罪悔罪。法院审理后于近日作出判决:一、被告人李某某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判处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二、禁止被告人李某某自刑法执行完毕之日起三年内从事食品生产、销售活动。

10月31日,记者在饮食街附近走访,许多市民都知道那家曾经生意火爆的油条摊,但不清楚摊主去了哪里。听记者告知原由,大家都惊叹不已。

检察机关相关负责人评述,油条是广大市民喜爱的早餐,质量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尽管国家允许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但必须严格控制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希望广大生产经营者都能够以此为鉴、守法经营,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