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想孩子平安、幸福成長,家長要在這三方面下足功夫

我是一個感性的人,經常會被影視或者書中的情節給帶動,電影《少年的你》更是讓我自始至終地揪心,除了眼淚,更多是揪心的痛!

這部電影很真實地再現了一些校園欺凌的現象,也從多個方面展現了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心理發展過程。做為一個青春期孩子家長,我想和家長說的只有兩句話:

自小好好管好自己的孩子;

自小好好愛自己的孩子。

做為一個兒童青少年成長的關注者,從這部電影中我提煉出三個關鍵詞,這也是所有家長應該做足功夫的三個方面:

《少年的你》:想孩子平安、幸福成長,家長要在這三方面下足功夫


陪伴:

無論是並肩而行,還是在後面默默關注,陪伴都會給人一種安全,一種巨大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讓人產生一種無懼。

胡小蝶因為沒有友誼的陪伴、沒有親人的陪伴,沒有安全的陪伴,在被欺凌的恐懼之中跳樓而去。從此陳念成為魏萊一夥欺負的對象,只因為她的成績好,只因為她的不合群,只因她給死去的胡小蝶蓋上了一件外衣。

從影片中劉小北答應保護陳念之後,每次陳念上學放學的路上,都不再害怕,依然冷冷的臉上流露出來的不再是驚恐不安,而是一種安全的氣息,腳步都輕快了,那是因為有小北在不遠的地方保護著她。在影片的最後陳念陪著有心事的小女生一起走,小北在不遠的後邊默默地陪伴。這是一種多麼溫馨的畫面,在現在的家庭關係中,一個非常理想的描述,也是一種最能給予孩子安全感的關係:

爸爸陪媽媽,媽媽陪孩子,孩子和媽媽一起陪著爸爸。陪伴是最好的保護。

小北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13歲開始走向他的小混混之路;陳唸的爸爸是缺少的,媽媽也只是她心中的掛念,他們都是欺凌的受害者。而魏萊,爸媽雙全,且不缺錢,但爸爸有小一年沒有理她,陪伴她的是媽媽的溺愛和花不完的錢,最終她死於非命,儘管對於她的死沒有人同情,但她難道不也是校園欺凌中的受害者嗎?

校園欺凌不止於校園。

《少年的你》:想孩子平安、幸福成長,家長要在這三方面下足功夫

信任:

影片中有一句話:如何讓孩子們學會信任身邊的大人?

胡小蝶死後,陳念在經歷魏萊的幾次欺凌之後,略帶猶豫和恐懼、又堅定地選擇了報警,報警之後呢?魏萊的家長們也出面了,欺負她的三個同學也被停學不讓進學校了,似乎她的恐懼可以消除了,果真嗎?

當然沒有,儘管警官鄭易是真心地想給予她安全感,她的班主任也真誠地想幫助她,儘管對她有好感的那個男同學也同情她,但這些人都不能真正地給予她安全感。她還能相信誰?沒有爸爸,媽媽呢?媽媽自己都沒有安全感,被追債的人追的四處躲藏。

對於一個學生,一個未成年人,她的世界裡一直被他信任的人,都無法給予他安全感的時候,他還能相信誰?

父母、老師、同學、警察都無法給予他安全的保護時,他該信任誰?該去找誰得到保護呢?他自己保護自己還無能為力。

《少年的你》:想孩子平安、幸福成長,家長要在這三方面下足功夫


陳念找到了劉小北,一個街頭的混混,一次偶遇混混打架中認識的一個混混。每一個街頭的混混在最開始的時候都不是天生的街頭混混。

如果學生在學校遇到欺凌的時候,他無法得到安全的保護,那麼轉而求助於社會上的“混混”去尋求一種保護,這也是不少孩子從學生變為混混的一條正常路子。

陳念遇到了小北,一個本性並不壞的混混,且小北和陳念也只是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中的人物是有劇情要求的,現實生活中如陳念一樣幸運的能有幾個?

現實遠比故事複雜。

在孩子遭遇到欺凌或者暴力時,成年人能給予他們多少的安全保護?成年人怎麼才能贏得他們的信任呢?

前不久四川成都市青羊區樹德中學的王佳樂在遺書中說“在初中的這幾年內,我彷彿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了!”報道中還說在出事的前一天下午,他被老師“調侃”了幾句,還從二樓到五樓來回地邊跑邊哭。欺凌和暴力是相關的,有的時候我們不僅僅給不了孩子可以信任的因素,還在狠心地傷害著他們。

家長、老師,孩子最直接的保護者,我們到底能讓孩子信任多少?

《少年的你》:想孩子平安、幸福成長,家長要在這三方面下足功夫


適當的愛:

劉小北在影片中表述的媽媽的愛就是給他買肉包子;陳念媽媽給予女兒的愛有真心關愛,但卻非常的無力,她只能把未成年的女兒獨自留在家裡,自己卻做出違法亂紀不顧惜自己名聲的事情,這也是讓女兒遭受欺凌的一個原因,這裡的欺凌包括了網絡、語言的暴力。

還好陳念有一個堅定的心念:我要高考,考到北京,走出去!所有的事情都必須給這個心念讓路,這也是面對魏萊她們的欺凌,她能堅持活下來的原因,也是她在和劉小北這個小混混的交往中能保持自己純淨的原因,也是她父愛母愛都不足的情況下能一直堅持的原因。

我們再來說魏萊,這個影片中欺凌胡小蝶和陳唸的第一號人物,一個物質富裕性格扭曲顏值不錯的少女。

很顯然,魏萊顏值好、家裡富有,學習也好,她壓根瞧不上那些家庭貧困或者父母沒有體面工作的同學,這在她的言行中有很明確的表現,當然這種扭曲的世界觀來自於她自認為體面的家庭。在警察、學校老師和她的父母見面時,她的媽媽侃侃而談,對於陳念和胡小蝶言語和神情中滿是不屑和鄙夷,自己女兒欺負了別人,還導致胡小蝶跳樓身亡,她卻還認為自己的女兒很吃虧!

如果說陳小北父母之愛缺失,陳唸的母愛不健全,小北和陳唸的父母是受困於生存,那魏萊的母愛呢?魏萊的父母是愛自己女兒的,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我認為問題更大,因為魏萊世界觀價值觀的扭曲都是她的爸爸媽媽一手造成的,是物質的富裕導致了其父母的世界觀扭曲,從而主動地給予了孩子最惡劣的家庭教育,這也是魏萊一次次欺凌同學的主要原因。

這個影片中呈現出來的家庭之愛都是不健康的。家庭不能給予孩子適當的愛,孩子又怎麼會擁有健全的成長呢?

《少年的你》:想孩子平安、幸福成長,家長要在這三方面下足功夫


社會紛繁複雜,學校欺凌事件是無數人關注的一個內容,但是,正如影片中所說:校園欺凌不止於校園。

不僅僅從影片中,我們也可以從現實的個案中,看事件發生的地點、時間,都不是發生在學校上學的時間,但如果這樣理解這句話,那就太表面了。“校園欺凌不止於校園。”因為校園欺凌的發生,是起於欺凌者的意識觀念,落點到被欺凌者的意識觀念,一步步地發展下去的。而一個人的意識觀念始於自小父母家庭養育者有意無意給予的一些內容和孩子自身理解的累積;而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每一個人的意識觀念都會受到自己生活環境和所遇到的人或事的影響,這是一個很難具體劃分責任的事情。

對於孩子,未成年孩子的意識觀念支配下發生的欺凌事件,父母家庭養育者永遠是實際的第一責任人。

《少年的你》:想孩子平安、幸福成長,家長要在這三方面下足功夫


對於弱者來說: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依然須要仰望星空!星空會給我們安全的陪伴、星空值得我們信任、星空會給我們適當的愛,星空給予我們繼續堅持下去的力量!

·

歡迎關注“快樂庭院”

,以便及時看到更多有關親子問題的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討論《少年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