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文∶蔡奕彬,攝製、編輯∶洪澤鋒揭陽砲臺網

鄉村像一首詩,熱土一方令人嚮往與追憶;鄉村像一幅畫,萬水千山印記歷史與滄桑,鄉村像一首歌,優美旋律飽含酸甜與苦辣。"美麗鄉村行"第四站,今天小編洪澤鋒帶你一起走進揭陽市空港經濟區砲臺鎮美麗之鄉------埔仔“寨內”村!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寨內村,位於砲臺鎮西北部,距鎮政府約2.5公里。相鄰自然村東連寨外村、北接塘埔王村、南與江廈村接壤,西傍榕江,206國道汕揭段穿境而過,水陸交通方便。屬平原地帶,土壤肥沃,有“糧米之鄉”的美譽。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該村始建於1369年,石牌蔡氏四兄弟之一蔡桂坡於明朝初期到埔仔創鄉,後因人口增多,一部分人就從創鄉的村落分居出來,另創村落居住。埔仔創鄉時的村落四周有圍牆及寨門,也稱埔仔寨,另創的村落位於原村落的寨牆外,所以埔仔寨就形成了“寨內”和“寨外”。該村初創時曾取名“佩經”,現為寨內村。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寨內村坐西北,朝東南,後較溪自東流經村前,向南流入榕江。明清時期,屬揭陽縣桃山都。民國時期,屬揭陽縣第二區桃康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揭陽縣桃地區。1958年,屬揭陽縣砲臺公社埔仔大隊。1984年,屬揭陽縣砲臺區埔仔鄉。1987年,屬揭陽縣砲臺鎮埔仔村公所。1992年,屬揭東縣砲臺鎮埔仔村公所。2013年,屬揭陽空港經濟區砲臺鎮埔仔社區至今。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世居村民均為蔡姓,原籍為福建莆田縣涵江鄉。肇基祖蔡桂坡為石牌村創建人蔡感隆之弟,皆尊祖父蔡北譚(南宋潮州刺史)為一世祖,尊父梅山公(元朝進士,刑部員外郎)為二世祖。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截至2015年底,寨內村有戶籍人口2222人,其中男性1157人,女性1065人。80歲以上有55人,年齡最長者有94歲為女性。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有950人,常年在城鎮生活和打工的人口有300人,實際在村人口1922人。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等。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冬至丸、紅桃粿、粽球。特色工藝品有潮汕刺繡。改革開放後,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及經商,部分村民在家辦起家庭企業和小作坊,主要有塑料製品加工及床上用品加工。現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主要依靠農業收入、經商經營收入、工資性收入。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2015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1982年通自來水,1980年通電, 1990年通電話,2005年通網絡。有籃球場、乒乓球等娛樂設施。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建有小學一所,開設級6個,班6個,在校學生266人,教職工21人。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代表性民居有長房公廳,始建於明朝,於2012年重修,為二進一天井格局,灰木結構,佔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坐北向南。東門公廳,始建於明代中期,為三進二天井格局,土木結構,佔地面積約350平方米,近年來由村民自行出資,進行全面重修。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現存主要宗祠為蔡氏家廟,始建於明朝,於清乾隆年間重修,佔地面積300平方米,為二進一天井格局,灰木結構,坐北向南,現仍作為宗祠使用。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佩經古廟”是該村主要宗教場所,始建於1917年,1995年重修。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供奉有三山國王、木坑聖王、玄天上帝。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每年的農曆正月初六和八月二十一日為祭拜活動日,村民集會舉行供奉祭品、化妝遊行、唱大戲等活動儀式,場面十分熱鬧。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解放後,“佩經古廟”曾一度由當地政府徵用,作為村公所辦公場所,直至1994年,埔仔村公所辦公大樓落成之後,“佩經古廟”恢復為宗教場所。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佩經古廟”因年久失修,殘破不堪,村中善信及相鄰誠心人士於1995年(乙亥農曆三月初三)捐助重建。同年,八月五日竣工,廟貌煥然一新,成為該村村民祭拜及舉辦慶典活動的重要場所。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佩經基督教堂”始創於清光緒年間(約於公元1886年),由該鄉基督教遷徒蔡興盛首先在此立基督教傳教,後來由蔡兆美於1947年倡建教堂並任教堂負責人。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1995年擴建,1996年10月27日竣工,總建築面積450平方米,該堂擴建竣工後,現為砲臺鎮教會的重要活動場所之一。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佩經開基祖桂坡公,任潮陽縣令時,因其為官清正廉明,萬民皆稱其為“蔡青天”。其時,轄內有一曹姓弱小村落,經常遭受與其相鄰之陳姓村所欺壓。有一次,被迫得走投無路。曹姓村中有一膽識過人之婦女,單穿前到蔡縣令臺前投告,叩求太爺做主。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既無狀紙,只憑口訴雲:“關埠七里八鄉陳,唯我孤曹在中間,田園作物被伊搶,豬狗牛羊被伊牽,男人出門遭伊打,女人在家遭伊奸。太爺若不做阮主,孤曹一定著散邦(散鄉的意思)”。蔡縣令聽此口訴後,深感同情,即時擲下大籤,令衙役即往陳莊拘捕其鄉紳及惡棍到案,進行查勘懲辦,以儆後人。自此之後,陳姓村莊再也不敢欺壓曹姓矣。此八句口狀,至今仍流傳於潮陽關埠一帶。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主要代表人物:蔡時名,藝術家,於解放前夕病逝。其製作的藝術品遠近有名,潮州開元寺、砲臺的關帝廟及近鄰鄉村的許多祠堂、廟寺、民宅,都曾留下他的藝術足跡。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2014年至2015年,由村民自籌資金和爭取上級撥款,對本村村道全面修築成硬底水泥路,對池塘和溪河築建石籬和護欄,村裡進行綠化,修建休閒場所,增設文體設施,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揭陽市砲臺鎮埔仔“寨內”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