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招不來老師,一邊是瘋狂報考,教師的招考為何如此魔性?

用戶64598321


最近,深圳龍華區的教師招聘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龍華區的教師招聘吸引到了海內外超3.5萬名應屆畢業生報考,最終有491名青年才俊入圍了體檢。其中包括了23名博士、近9成為研究生,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學子也高達76名。一個普普通通的教師招聘,在深圳龍華區可以說是吸引到了應屆畢業生的瘋狂報考。為何會有如此多的畢業生,甚至清華、北大的學生選擇成為老師呢?這批招聘的教師,當地給出的待遇是年薪本科26萬起,研究生28萬起,全日制博士直接獎勵20萬,優秀畢業生獎勵3-8萬,優先申請人才住房、長租公寓。

深圳龍華區的教師招聘依靠著給出領跑全國的待遇,吸引到了大量的優質人才。這本應是件值得抒寫的事情,然而它也折射出了另一個問題,經濟欠發達的內陸地區存在著招不到老師,並且大量的優秀老師也選擇去往經濟發達地區尋找更優厚的工資待遇。而經濟發達地區,卻總能吸引眾多優秀教師。從中可以看出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影響著一個地區教師的數量和質量。而且這種影響將越來越大。那麼現在為什麼經濟欠發達地區為什麼招老師難呢,我想存在以下幾點。

一、職稱評定難,

對於帶編的老師來說,最為有效地提高個人待遇的方式便是職稱的評定。然而現在的職稱評定不敢說百分百有“黑幕”,但它同樣也不是“淺水區”。很多優秀的老師辛苦工作多年,卻不能在職稱上有所突破。待遇提不上去,自然就會留不住老師,同時也很難招來好的老師。畢竟誰也不想,在一個地方只能是“埋頭苦幹”。

二、地區教師待遇差距拉大,驅使優秀人才流動

深圳龍華區給出的老師待遇算得上領跑全國,但是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偏遠山區,老師辛苦一年到手的錢,還不及發達地區的一個零頭。雖然為了發展偏遠山區的教育事業,我們有著公費師範生計劃。但是教育部直屬的師範類院校畢業生,大多數工作時還是會留在城裡。省屬的公費師範生雖然有一部分能夠到偏遠山區,但是客觀地說還是很少。沒有人願意去的原因很簡單,是待遇太差。老師也需要養家餬口,但是一些地方的待遇想要養家餬口卻只能停留在“夢裡”。

三、職業風險高

在以前,我們常說警察、醫生等職業是高危險職業。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也成為了高危險的職業。現在的老師不要說上課體罰學生,就連班上的成績表都要思考半天才敢公佈。這樣一來,就會讓不少學生不敢從事教師這份職業。而這種越發增長的危險性,同樣也會讓一些地方招不來老師。

四、優秀人才少

過去孩子成績不好,都會怪孩子不努力。現在孩子成績不好,都是怪老師能力不行。為何老師能力不行?在高考選擇大學的時候,除去幾所部屬師範高校,大多數師範高校都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在報考。老師的成色低,自然也很難培養出好的學生。同時現在很多人在選擇師範類高校或者從事老師這份職業時,並不是真正的熱愛這份職業,而是因為沒有出路。招不來老師的地方不少,招不來好老師的地方更多。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過去我們總是說招不來老師,招不來好老師。但是看著深圳龍華區教師招聘的瘋狂報考,其實並不是招不來老師,更不是招不來好老師。提高教師待遇,自然能吸引優秀人才,尤其是偏遠地區的老師待遇更應該提高。只有優秀的人才越來越多,才會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奇點視界


我們這每期開學之前,各個學校都會通過各種群或者招聘平臺,或者各個學校,領導和老師那兒找代課老師。幾乎很多學校的代課老師或者臨聘教師都佔了1/3以上。正編老師的編制名額可能一年或者兩年都不會給你一個或者兩個。像我們學校今年給的編制只有一個,而且只能幾5個部署免費師範院校招聘,我們今年成功的引入一個研究生美術系的。

所以基本上有些老師或者親戚朋友當中有讀師範院校剛剛畢業的,暫時還沒有找到合適工作的完全可以找一個代課的工作做做,然後找機會考編,現在如果你想考編進入教師編制的話,你不應該侷限於某一個城市某一個範圍,現在城市裡面進入教師編制的招考機會,真的競爭很激烈的。

當然你如果有足夠的能力和吃苦的精神,你完全可以到一些私立學校去應聘,一般私立學校的工資待遇還是比較可以的,只是工作量可能稍稍大一點,競爭壓力也比較大,有些學校實行末位淘汰制。但是趁年輕的時候有精力多幹幾年掙些錢還是可以的,同時也給自己積累了很多經驗,工作的同時注意本地區或者周邊城市的考編機會,去參加一下。

城市的壓力相對大一些,主要是農民工進城,子女在城市裡面讀書的人數急劇增加,每年學校可能都會擴班級,這就需要大量的老師來配備到這個班級裡面相應的代課老師就需求量比較大。同時現在二胎政策的放開,我們有很多女老師家庭都有生二胎的計劃,所以到了產假的時候也急需擔任代課老師。

現在師範院校畢業的,雖然一時考不了一個編制的話,其實也不用著急,你可以選擇代課,也可以選擇到培訓機構任職,你可以到私立學校去應聘,同時現在網絡教育也比較流行,你在網絡上開課,只要你有足夠的能力和資源,或者憑你的教學能力和效果去慢慢積累資源,你會比很多老師乾的都很好的,這是一個趨勢,你有這方面想法和能力一定要把握住,真到那個時候,可能給你一個編制,你都不會要的。


楊鍋來了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們學校是一所縣城周邊學校。現在的教育發展的確太多的不均衡性。鄉下的老師往城裡擠,縣城裡的老師往市上跑,往省上跑。

1.大部分老師都希望通過改變工作環境來改善生活條件。

鄉下的生活條件沒有鎮上的生活條件好,鎮上的生活條件比起縣城又差了一截,而縣城肯定又比不上市上省城,所以很多老師都使勁地往條件好的地方考調。

今年暑假,聽說一個縣城考調走了很多老師,結果教育局和人事局根本就不敢放老師走,因為一旦放老師離開,那個縣的教育就會癱瘓。

2.好的生活條件下壓力會更大。

我們學校大部分老師都沒有打算進縣城,因為學校離縣城也不遠,就十幾分鍾車程。

也許是我個人太沒追求了,很多人都問我為什麼不進縣城,我覺得我們學校挺好。老師淳樸,家長也比較單純,學校附近不存在網吧,學生相對來說也比較好管理,最主要的是工作上的壓力比縣城學校要小一些。

我一閨蜜考進成都某所學校,壓力挺大的,每次回家來都是匆匆忙忙。

3.根據個人的狀況進行選擇。

每個人的追求不同,對生活的要求也不一樣,雖然我安於現狀,但是我也絕對是一個對工作認真負責的人,別人在好的環境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我在縣城周邊學校同樣可以實現自己的價值。

結束語:要是招考之所以存在魔性,與人們的追求關係很大,願意過什麼樣的生活,就選擇什麼樣的就業條件吧。路在自己腳下,選擇走什麼樣的路是自己的意願,不用人云亦云。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昨天,2019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開考,我們本市有5萬人參加了考試,山東省考試人數高達59萬人,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和參加高考的人數相當!

根據教育部數據顯示,本次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的考生人數達590萬人,考試科次1237萬科次,比上半年考生人數增加一倍多,加上上半年考生人數290萬,全年考試人數近900萬人。

很明顯,教師行業,並不像網上說的那麼不堪!

一、教師招聘招不來人,只是個別現象!

去年,我們學校因為擴張規模,招聘70名新老師,結果報名的人數多達2000多人,每一年的招聘比例都是如此,教師編考試依然是學生熱衷的考試。

現在,每個省都有幾所師範大學,再加上其他專業的學生也可以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所以想當老師的人數是非常多的,而各地的教師崗位基本上呈現飽和狀態,所以競爭異常激烈。

城郊的鄉村,也是學生爭奪的重點,這裡的老師待遇比城裡的還好,離城裡比較近,可以在城裡安家,所以受到考生青睞;但是。在偏遠的農村,教師招聘依然是非常冷清的。

二、教師招不到優秀學生的說法,已經過時了!

隨著國家對教師的重視,再加上其他行業越來越難,教師編重新火爆起來。但是,很多人依然抱著一種傳統的觀念:當老師的都是當年成績差的學生,成績好的不當老師。

其實,這種現象已經悄然發生變化。

前一段時間,深圳兩所高中招聘的老師,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北大、清華的研究生,甚至還有常春藤的海歸,這讓人重新認識了老師的學歷。其實,北京、上海的學校,早已經都是這種要求了。

就我所在的這個三線城市的高中來說,我們學校招聘分成兩塊,一塊是人才引進,一塊是教師招考,其中人才引進的基本上都是6大部署師範院校的學生, 比如我們組今年來的兩位新老師,都是碩士研究生學歷,一個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一個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

三、抱怨教師待遇不好的,都是“圍城”裡面的人

誠然,現在老師的待遇,遠沒有達到令老師滿意的程度,而且地區差異非常大,比如深圳的老師,年薪已經達到20萬,而其他地方的很多老師,一個月只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所以網上說教師待遇低的,基本上都是這些老師,而且這些老師的待遇,是真低!

教師待遇低,為何不願離開?這是因為有“編制”,有編制就意味著穩定,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是也能旱澇保收,越是年齡大,老師的優勢越能體現出來。

雖然老師待遇不高,但是相比那些畢業就失業,無法找到一份滿意工作的年輕人來說,能夠考進教師隊伍,已經算是幸運的了。

所以,就出現了這麼一種情況:老師喊待遇差,有的地方招不到人,但是學生瘋狂報考教師資格證考試和教師編的怪現象。

你眼中的痰盂,也許已經成了別人眼中的聖盃,每一個老師,都應該珍惜這份工作。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不是招不來老師,而是招不來優秀的教師,瘋狂報考一直都有,但大多都是大專或三本畢業的學生。

首先,優秀教師永遠都是稀缺資源,一般學校很難招到

教師群體基數雖然很大,但優秀教師永遠都是那麼一小撮人,所以優秀教師一直都是教育領域的稀缺資源,這不管在哪兒都是一樣的。很多名辦學校想法設法從其他學校挖人,給的條件待遇都非常優厚。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優秀的教師往往也都會選擇條件更好的學校,而能力稍微強一點的老師,也都會想方設法,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進入最好的學校,以獲取最大的收益。所以,一般的學校很難招聘到優秀教師,同時也很難留住優秀教師。

其次,教師報考一直都很熱

雖然新聞上經常報道某地區某年教師報考遇冷,但從大範圍來看,這些年教師報考一直都非常火熱,競爭激烈。除了免費師範生之外,報考教師的基本都是大專或三本院校畢業的學生,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就業難。因為報考教師相對而言容易就業,而且還是鐵飯碗,工作還輕鬆,假期又多,所以很多待業的青年都會選擇報考教師,他們的父母也都很支持。

最後,教師行業就像一座圍城

和很多行業一樣,教師行業有人歡喜有人愁,喜的是工作穩定、假期多,愁的是待遇太低難養家。每年都有很多新人湧進這個行業,但也都不少人選擇辭職下海或另謀出路,這就像一座圍城,在“城”裡的人百般心思想出來,“城”外的人千方百計想進去。

每個老師都有一個教育家的夢,但鮮有人能教出成績、教出名聲來,大多數教師都是默默無名的。教育系統永遠都不缺教師,而是缺少真正優秀的教師,而優秀教師和優秀學校都是互相選擇,這也直接造成了局部地區師資配備不均衡的現象。所以教師招考一邊報考者眾多,一邊招聘者了了也就不足為怪了。


師說新語


大家好,我是曉行致良知,專注於基礎教育和學生成長,十分高興與您共論教育話題!

昨天剛剛監了三場教師資格證考試。

現在的教資考試明顯比前幾年人數多多了。因為高中生學習緊張,以前我們從來不承擔各種社會考試;但是今年的教資考試我們這裡也被安排成考場了,很明顯,考生太多,安排不下了。

如此看來,報考教師資格證的人數連年增加,教師崗位應該人滿為患才是。但是,每年的教師招聘卻出現冰火兩重天的現象,很多學校竟然招不到人。

為何如此魔性?

其實,報考教師的人數確實多了。

去年我區招考110人,報名人數達到1.5萬人,真正的百裡挑一。

深圳中學招老師,報名的幾千人,最後選拔出來的都是北大清華以及國外名校畢業生,而且很多都是博士。

所以,不但報考教師的人多,而且質量也好得不得了。

那為什麼還有學校招不到人?

仔細研究不難發現,至少有兩種情況導致這種一邊旱死一邊澇死的現象。

第一個就是招考的老師是非正式編制的。

從近幾年的招考來看,凡是報不滿甚至沒人報考的,都是非在編的。名稱各不相同,有叫非編的,有叫準在編的,有叫派遣制的,有叫合同制的,還有控制數人員,政府購買社會服務人員等等大同小異的稱呼。

非在編人員在穩定性以及工資福利待遇各方面都與在編人員有很大差異,但是幹得活又一點也不少,吸引力自然大大下降。

第二個就是邊遠偏僻地區學校往往招不到人。

深圳中學招老師,清華北大的博士都趨之若鶩;廣西大山裡的鄉村小學招老師,連報名的都沒有。因為在待遇、交通、生活、成家、個人發展前景等各方面都與繁華都市有天壤之別,偏遠地區的學校想要招到人、留住人還是很難的。

綜上所述,目前的教師招考雖然參與人數眾多,但是存在極大的結構性不平衡問題,大城市、名校、正式編制的崗位報考人滿為患;偏遠鄉村、非在編等情況導致很多學校招不到人。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還得政府出面,在財力、物力上多投入,增加吸引力,讓在艱苦地區的老師生活無憂、懷抱希望,那樣才能將擠在大城市的部分畢業生引流到其他地區。


曉行致良知


一邊招不來老師,一邊是瘋狂報考卻擠不進去,教師的招考如此“魔性”,原因很複雜,比如農村中小學教師存在“孔雀東南飛”的現象,再比如參加教師招聘之人對於在農村學校“紮根”並沒有多大的興趣,很多人是想以農村學校為“跳板”,第二年或者過幾年就利用“人脈資源”調往縣區、市區或者級別更高的學校去任教。

就拿我們學校來說,我們學校先後來了好多新教師,但都因為我們學校的地理位置太過偏僻而直接想辦法調到別的學校任教。這就好比相親的模式一般:女方看到男方的顏值不高,而且又沒車沒房,就直接與對方形同陌路。而那些縣區、市區的中小學就好比傳說中的“高富帥”,所以那些優秀的新教師寧願在好學校這樣的“寶馬車上哭”,也不願意在鄉村學校這樣的“自行車後笑”。不僅農村的教師湧向城市,就是農村的學生也漸漸向城市靠攏。

所以,農村地區的中小學缺少老師,並非是因為教育局招不到老師,而是教育局把招到的老師調到農村中小學,而農村中小學缺乏吸引優秀新教師的魅力導致師資力量流失而已。反觀那些交通比較便利、待遇比較豐厚的城市學校,優質的師資力量如潮水一般湧過去。這就好比前不久的深圳中學,就有相當一部分清華北大等頂尖985大學的畢業生搶著千萬競聘。為什麼那麼豪華的陣容沒有來我所在的農村基層學校任教呢?答案不言自明。

如果農村學校的待遇和深圳中學旗鼓相當,那麼我們又何須擔心農村找不來教師的尷尬?作為從教接近18年的農村教師,我現在的月薪三千出頭,換做那些一心想著“進步”的年輕人,他們能在農村學校熬幾年呢?當然是一有機會就藉助農村學校的“跳板”往上跳,越早走越容易擺脫困境。據我所知,隔壁縣區的老師連90後都評上了中級職稱,而和我同一屆的師範同學,在農村學校的三尺講臺熬了17個春秋,如今中級職稱依然遠在天邊……

同時,在教育生態方面,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相比差距是非常大的。就拿小學來說,在農村小學,相當一部分學生基本上相當於沒人監護——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狀況根本不怎麼在乎,相當一部分學生連最基本的作業都無法完成。記得一位家長曾經對我說:“老師,我的孩子不就是作業沒做嗎?順其自然就可以了!”而在城市的學校,一個班級中出現作業沒完成的同學,基本上是另類一般的存在,因為城市的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視,老師的話在學生家長看來就如同“聖旨”一般。所以在職業歸屬感和獲得感方面,城市的老師可以直接碾壓農村的老師。

“此生若能幸福安康,誰願顛沛流離?”在農村就能過上毫無後顧之憂的生活,何須削尖腦袋去競爭壓力那麼大的其他學校去拼命?所以,教師的招考如此“魔性”,一方面是因為很多優秀的教師對優質的教育生態有更大的追求,另一方面生活上的壓力所迫。

你認為教師招考出現如此“魔性”的原因是什麼?歡迎留言。


微雨潤苗


我是山村老師,每天為您解答教育領域裡的疑惑!關注我,走在教育領域不迷路!


教師資格證考試剛剛結束,不得不感慨,每年考證的人真不少,為了防止畢業就失業,許多非師範類的同學還是選擇了多手準備。教師待遇在不斷地提高,這也使得許多人不斷的想要考入教師這個行業。雖然這一職業一直備受人們的詬病,但也不能阻止人們對它的追求。

但近幾年來教師考編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有網友覺得一些地區的教師招聘考試的情況是非常魔性的,一邊是招不來老師,一邊是瘋狂報考。網友們所指的“一邊”具體指哪裡呢?其實身為一線教師這是很好理解的。招聘不來老師的一邊指偏僻的是鄉下或工資待遇極低的地區,而瘋狂報考的另一邊指的是大城市或工資待遇高的地區。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兩極化?

一、待遇因素

出現這種兩極化的根本原因其實教師的待遇是其中之一,很多偏遠地區的鄉村學校確實很缺老師,但是卻總是招不到老師,這是為什麼?網上不是流傳著一個段子嗎?“三千塊錢的農民工難找,但三千塊錢的大學生遍地是”,一些地區的教師待遇,剛考上的教師,工資到卡的還不到三千,而且還在鄉下,三千塊錢的工資城裡找不到?隨便進個培訓機構或私立學校都能夠有這樣的待遇吧!所以找不到老師也實屬正常。

而大城市裡的老師招聘,一個崗位成百上千人競爭,何其激烈?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場面,其原因就在於大城市裡的老師待遇好。福利好,而且發展空間大,有能力的可以偷偷地在校外搞點額外收入。這些都是鄉下老師無法比擬的。前不久廣西招聘老師,招聘千人連開考比例都達不到,何其悲慘,而深圳中學的教師招聘,不僅要求高學歷,而且待遇也是讓廣大一線教師們心動不已,年薪二十多萬、三十萬左右,還有住房福利等。難怪教師們直呼自己的工資待遇被平均化了,高待遇伴隨的是激烈的競爭,所以這些地區的教師招聘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了。


二、個人追求因素

偏僻地區教師招聘招不來人的原因之中,個人追求也是其中之一。很多鄉村學校是很少有大城市的孩子駐紮的,農村的孩子大學畢業後也很少會選擇回到農村。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城市裡生活了幾年,喜歡上了城市裡的生活。如果不是家人認為需要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很多人是不會去考鄉下教師的(真正熱愛教育事業的除外)。畢竟人往高處走嘛!很多農村大學生,努力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走出大山,很少有畢業以後再回大山去的,他們更多的目標會是留在城裡。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下一代的命運。

而本身出生於城市的孩子,大學畢業後也很少有人會選擇去鄉下教書。因為鄉下的生活他(她)們受不了。在家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去到鄉下後飯要自己做,衣要自己洗,領著三千來塊錢的薪水,這樣的生活絕對不會是他(她)們所追求的。就算有極少部分人會到鄉下“鍍金”,也不會呆太久。


我剛參加工作的那年,和我一考上的另一位老師(家在市裡),在剛到學校的第一天時,看了學校的環境後就立刻辭職回家了。因為當時的學校從縣城到鄉鎮上有三個多小時的車程,每天只有兩趟客車可坐。學校雖然在鄉鎮上,整個鄉鎮只有一條街,而且還是泥地,一下雨地上全是稀泥,環境十分差。學校沒有住房供給老師們住,老師們只能在村民家租房子住。想想也很理解她的做法,從小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過慣了,來到鄉下過著這樣的生活,領著1600多塊的工資,很多人都不會選擇繼續待下去的。

如何打破兩極分化的魔性?

其實打破這種兩極分化的“魔性”其實也很簡單:加大改善教師的待遇的力度。雖然現在鄉村教師的待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總體而言還是力度不夠,在豬肉價格飛速快長的當下,每個月那三四百塊的生活補貼也僅僅只是夠買幾公斤豬肉而已。再加上週末回家的路費油錢之類的開支,這些看似改善的條件其實一點優勢也沒有。這些條件都不足以吸引優秀的大學生紮根農村教育。

結語:當然,出現教師招聘兩極化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這兩點之外,樹立教師形象,尊師重教也是因素之一。只有讓教師真正地成為人們羨慕的職業,才能夠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進入教師行業,才不會讓教育變成一潭死水。

你覺得呢?歡迎各位留言交流!(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山村老師看教育


我們這個中部三線城市,每年一到開學季幾乎所有的小學都缺老師,甚至有的學校開學半個月老師還沒法到位。難道這真的是招不到老師嗎?很顯然不是這樣的!

現在市區在不斷的蓋房子,外來人口不斷的在湧入,每年新生的生源根本就不確定,只有到8月份才有生源報名登記的摸底結果,此時突然發現老師不夠用,於是就開始組織教師招聘。但這些招聘千篇一律的都是聘用制,根本就不是教師編制考試。

這種聘用制的考試一點也不簡單,筆試和麵試兩樣都有,包括資格審查也很嚴格,但即便是這樣千軍萬馬的過獨木橋拿到了聘用合同,實際在工作過程當中得到的工資和相關福利待遇卻不理想。在編的老師可以享受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第13個月工資,還有年終的一次性獎勵等,但聘用制老師的待遇只有合同中規定的一個固定額度的工資。即便遇到編制老師中途有調整工資的情況,合同制老師在合同期內的工資也是不變的。在這種情況下,合同制老師的流動性就增加了,大部分合同制老師在職期間都會繼續參加編制考試,一旦考試成功或者遇到其他的機會都會跳槽走人。我想這可能就是公辦學校老師招不進來的原因。


而對於熱烈報考教師崗位的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這個主要體現在各個地方教師編制考試,這一類考試是承諾給到編制的,要知道現在的教師編制卡得很嚴,每個學科每個區縣每年也有幾個編制,並不是缺多少老師就補充多少編制,所以師範類畢業生都是異常的珍惜這樣的編制考試機會,一旦有招聘信息都會躍躍欲試,甚至有的大城市編制招錄比例比公務員考試還要高。

還有一點就是教師的待遇問題,偏遠地區待遇差的學校無人問津,但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好學校優質師資都蜂擁而至。一直被大家傳為熱點的深圳中學的招聘就是如此,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等的碩士生甚至是博士生都在搶這一個崗位。

這就是當前部分地區師資不足和報考熱烈的矛盾,從表面上看很不正常,其實也在情理之中,是符合人才市場規律的,學校招聘和老師就業實際上也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只有互相滿意才能達成一致,否則只能是一個尷尬的局面。

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更多關於教師行業的問題,請關注我哦!


美蛙英語


上週有個新聞挺火的,我不知道你看了沒有?深圳龍華區教育局招聘中小學教師,開出的條件是“正式編制,落戶深圳,年薪近30萬“。消息一經發出就立馬引發人們極大的關注。吸引了海內外3.5萬名應屆生學生報考,最終入圍391名,錄取率僅為1.4%。


在入圍的學生中,本碩A類雙一流的有219人,A類雙一流的有95人,畢業於世界排名前100所高校的學生的有61人。北京師範大學有54人、北京大學有48人、清華大學有28人......其中研究生佔比70%。

看完這個消息,如果你還說招不來老師,那明顯有些說不過去。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包括農村地區教師招聘難,又是一個真實存在的難題。農村地區招不來人,招來人之後留不住人。我們再來看一下下面這張圖片。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小學教師2019年公開招聘報名結束前還有2479個教師崗位無人報考,6086個崗位報名考生不足三人,根本就達不到開考的比例。

前後反差如此明顯為何?究其原因,還是教師待遇的問題。我們再來看一下龍華區教師崗位給出的待遇是什麼?本科學歷教師年薪在26萬元以上,研究生學歷教師年薪在28萬元以上。教師均擁有事業單位正式編制,可落戶深圳,全年帶薪休假165天。看到這裡你心動了沒有。反觀一些招不到教師地區的工資呢,年薪3萬且地方偏遠,能招到老師就怪了。所以招不到老師不是老師的問題,招聘之前先評估一下給的工資有多少,這待遇有沒有吸引力。教師也是人,也需要生活,偏遠地區教師招聘不能光靠老師們獻愛心。抱怨招聘教師難,歸根到底還是錢不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