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區塊鏈”之三:如何避免脫實向虛

區塊鏈 | “解析區塊鏈”之三:如何避免脫實向虛

近日,先有比特幣暴漲40%,後有A股區塊鏈概念股票全面飄紅。

這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區塊鏈創新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務須強定力、謀長遠,決不能惦記“掙快錢”,更不能脫實向虛,成為投機熱土。

作為我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區塊鏈承載著我國在新興領域佔據創新制高點、取得產業新優勢的期待。

近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書記強調了“ 要推動區塊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七個“要”,為我國如何發展和應用區塊鏈技術指明瞭方向,對區塊鏈與各種實際應用場景深度融合作出了部署。

在市場熱炒概念之下,各級領導幹部應保持足夠的定力,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積極引導社會各界正確認知區塊鏈技術,把牢方向盤,避免脫實向虛。

避免脫實向虛,必須繼續嚴厲打擊投機行為。

目前,公眾對區塊鏈的認知主要是通過比特幣。

由於比特幣先聲奪人,很容易讓人誤以為區塊鏈就是“幣”。

事實上,區塊鏈的獨特性在於必須有各種激勵機制,發“幣”是重要措施之一,但絕不是唯一。

“幣”僅僅是一種應用,既非區塊鏈技術本身,更非真正的貨幣。

一些平臺借“區塊鏈”之名,通過發行虛擬幣形式進行融資炒作,實則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

2017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發文嚴厲整治上述行為,明確代幣交易不受法律保護,對上述炒作風氣有力遏制。

然而,隨著一些虛擬幣交易平臺轉向境外,投機炒幣行為也轉為“地下”。

面對不斷翻新的“花式割韭菜”行為,各級政府部門在繼續嚴監管的基礎上,更應不斷升級監管手段和能力,持續加大宣傳科普和打擊力度,避免群眾上當受騙。

避免脫實向虛,必須引導區塊鏈技術與實際應用場景深度融合。

各級領導幹部必須看到,中央之所以高度重視區塊鏈技術,在於看重了它在實體經濟、民生領域以及國家治理方面的應用前景。

這也為各級政府部門在結合“區塊鏈”進行區域產業轉型、民生服務提升、政府治理升級等方面制定了具體目標。

各級政府部門應對照七個“要”,讓市場的“無形之手”發揮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有形之手”作用,推動相關資源流向技術研發和實際應用,引導人才、資金、項目、數據等流向能夠實際提升生產效率、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領域,流向切實改善民生服務和公共服務水平、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的領域,流向真正促進智慧城市建設、推動政府數據共享的領域。

避免脫實向虛,必須防止盲目的“大幹快上”。

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起著重要作用。

同時也應看到,區塊鏈技術在許多領域的應用尚存在短板,未來發展面臨如何實現規模化、確保安全性等現實問題。

對於各地來說,抓住機遇固然重要,但首先應該深入研究、科學規劃,防止盲目的“大幹快上”。

区块链 | “解析区块链”之三:如何避免脱实向虚

如何才能“科學”呢?

一方面,準確把握區塊鏈技術的特點,充分認識到它並不能“包治百病”,要重點向它的優勢方向發力;

另一方面,也要結合實際發展狀況,重點挖掘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需求,抓準需要解決的“痛點”問題,才能合理安排項目。

知己知彼,揚長避短,謀定而後動。

充分發掘區塊鏈發展潛力,積極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我們才能有效落實中央部署,讓人民群眾更多地、實實在在地享受技術帶來的發展紅利。

区块链 | “解析区块链”之三:如何避免脱实向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