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絕人寰的活人殉葬,古代為何會有如此殘忍的制度

大家好,我是阿溫。殉葬是一種古老的喪葬習俗,在世界範圍內都一度出現過,中國古代社會也不例外。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中國古人就已經出現隨葬死者生前的遺物的習俗,一般隨葬物品有逝者使用過的工具或武器,逝者生前喜愛的日用品等。而奴隸社會以後,奴隸作為奴隸主的私有財產,在奴隸主死後,往往會成為“殉葬品”,遭到殺害或活埋。此時,奴隸殉葬已經發展為一種制度,用奴隸殉葬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在中國古代眾多殘忍野蠻的制度中,以活人殉葬無疑是最令人髮指的一項。

慘絕人寰的活人殉葬,古代為何會有如此殘忍的制度

人殉制度的發展與廢除

就目前考古發現,中國的活人殉葬制度始於殷商時期。從已發掘的殷墟墓葬來看,殷商時期用活人殉葬不僅普遍,而且規模很大,殉葬人數少的也有幾十人,多的可達上千人。著名史學家胡厚宣在20世紀70年代發表過《中國奴隸社會的人殉和人祭》一文,據統計,在當時已發掘的商代墓中共發現殉葬者四千餘人。

慘絕人寰的活人殉葬,古代為何會有如此殘忍的制度

至周代,仍盛行活人殉葬的習俗。《墨子節喪》中稱:“天子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由此可見,當時已經存在著比較嚴格的”殺殉” 制度了。春秋時期,“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去世後,共有177人殉葬,其中包括被譽為“秦三良”的子車奄息、子車仲行、子車針虎,秦國百姓都為三人哀悼和惋惜,《詩經秦風黃鳥》講述的就是這個故事。

到戰國末年,隨著鐵器的出現和農耕技術的改進,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作為勞動主體的”人”的價值也受到了統治階級的重視。與此同時,人本思想萌芽, 並得到多數學派的支持,以活人殉葬的制度受到人們的非議。基於以上兩點,人殉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許多人開始以陶俑、木俑來代替活人殉葬。

慘絕人寰的活人殉葬,古代為何會有如此殘忍的制度

公元前384年,秦獻公頒佈禁令,廢止人殉制度。然而其後世子孫秦二世卻違背了他的意願,《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載,秦始皇死後,“二世日: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

人殉制度被正式完全廢除是在西漢初年。從這時起至元朝,除少數邊遠地區外,中國皇帝下葬時再無強制活人殉葬之事,其陪葬物品多為金銀財寶、陶瓷器物、糧食作物等,若有活物殉葬,也只是帝王生前喜愛的牲畜珍禽。

死灰復燃的人殉制度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又重新開啟了“人殉”制度,史稱“宮妃殉葬制度”,即殉葬者多是與死者有關的女子。雖然這種殉葬制度輻射面較窄,但也製造了人間悲劇。

慘絕人寰的活人殉葬,古代為何會有如此殘忍的制度

洪武二十八年( 1395),朱元璋的次子秦愍王朱櫝去世,朱元璋便強行讓朱桃的兩名王妃為朱桃殉葬。以此為始,在之後長達70多年的時間裡,多少明朝妃嬪、宮女都因這一制度而失去了寶貴而年輕的生命。

洪武三十一年( 1398),朱元璋駕崩, 殉葬的宮人、嬪妃達46人,其中38人是在治喪期間被強迫從死的。關於此事,史書上均有記載,《明史后妃傳》載”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明朝小史》中也記錄了朱元璋死後"伺寢宮人盡數殉葬”之事。可見,在明朝這種人殉不僅是合法的,而且還被統治者認可了,否則不可能記於史書。

慘絕人寰的活人殉葬,古代為何會有如此殘忍的制度

永樂二十二年( 1424 ),明成祖朱棣駕崩,殉葬人數達30餘人。

洪熙元年( 1425),明仁宗朱高熾駕崩。在眾位皇帝中,他的殉葬人數是最少的。原因是他只當了一年的皇帝,在臨終前留下遺詔說:”朕既臨御日淺,恩澤未浹於民,不忍重勞,山陵制度務從儉約。就這樣,還是有5名嬪妃殉了葬,可見當時殉葬之風之盛。

宣德十年( 1435 ),明宣宗朱瞻基駕崩,妃嬪殉葬者達10人。除了皇帝外,部分明朝王爺也曾以活人殉葬,這在《明史諸王傳》中有詳細記載:

永樂十二年( 1414),郢靖王朱棟去世,“王妃郭氏,遂自經”。

宣德元年( 1426),唐靖王朱瓊烴去世,"妃高氏未冊,自經以殉,詔封靖王妃”。

宣德五年( 1430),蜀靖王朱友去世,”妃李、侍姬黃皆自經以殉”。

正統三年( 1438),衛恭王朱瞻埏去世,"妃楊氏殉,賜諡貞爾。

古時候的人殉多采取活埋的方式,但明朝時期的人殉不再以這種方式進行,而是將殉葬者殺死後再裝殮入棺從葬。明人取殉葬者性命的方式有多種,或是讓其絕食而死,或是將其縊死,或是要求其服毒自殺。

慘絕人寰的活人殉葬,古代為何會有如此殘忍的制度

至於這些殉葬者是如何死的,中國正史中幾無記載,難窺一二,不過人們能從野史中知道一些細枝末節。

朝鮮《李朝世宗實錄》中就有關於明成祖的殉葬者們從死的悲慘一幕:"帝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餉輟,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圍於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

該段文字據說是明成祖的一個朝鮮妃子韓氏的乳母金黑所述。明成祖去世時,韓氏也是被選中殉葬的嬪妃之一,她在自縊前對守候在側的金黑連呼:“娘,吾去!娘,吾去!”話音未落,太監便踢開其腳下木床。十年後,金黑等人回到朝鮮,向朝鮮史官們講述了自己的親眼所見,於是《李朝世宗實錄》便有了關於明朝後妃殉葬現象的相關記載。

慘絕人寰的活人殉葬,古代為何會有如此殘忍的制度

明成祖

“宮妃殉葬制度”在明朝延續了幾代皇帝,直到明英宗朱祁鎮死時才算終結。天順八年( 1464)正月,朱祁鎮病危,為了結束明朝皇室的人殉陋習,他留下遺詔,明確表示“用人殉葬,吾不忍也, 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復為”。朱祁鎮的繼任者明憲宗朱見深謹遵父親遺願,從此以後,”宮妃殉葬制度”才真正終止。

清代初年,殉葬制度也一度存在過。清統治者在入關前,文明開化程度較低,人殉之風頗盛。因此在入關之初,滿清皇室也存在著用活人殉葬的風俗,比如睿親王多爾袞死後,就殉葬了不少的后妃、宮女。與此同時,民間也大肆鼓吹“烈女”、”節婦” 為夫殉葬,官府甚至還為這些殉葬女子修書作傳、立貞節牌坊,並以此為榮。這種思想的鼓吹,導致大批婦女被殘害。至康熙年間,漢臣朱斐上書康熙,請求廢除殉葬陋習,康熙這才下令廢除各種形式的殉葬習俗。由此,中國歷史上這一野蠻的喪葬制度正式終結。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希望大家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