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分3個層次,你在哪一層?(發人深省)

十月懷胎,對新生命的降臨,全家人滿懷期待,無論在物質還是教育上,都想盡最大努力給孩子最好的。

當然這只是一部分父母的想法,實際中國父母大概可以分3個層次,家長們請耐心看完這篇文章,也許會帶給你些啟發。

中國父母分3個層次,你在哪一層?(發人深省)

底層父母:徹底放養,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看到這個標題,很多家長可能會發出質疑,我們這一代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嗎?是,我們這一代大多都是放養長大的,但是我們是否想過,我們生活的年代和自己孩子生活的年代相同嗎

我們生活的年代,大多通過電視機和報紙來獲取外界信息;而現在的年代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只要有網絡,就可以瞭解全世界發生的變化。

回到正題,對於孩子的規劃裡,藏著父母的格局,而父母的格局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底層的父母,沒有生活,只有生存,他們每日為生計奔波,沒有時間思考孩子的未來。

我們經常看到市場小販,以及街邊擺攤兒的,他們的孩子獨自在旁邊玩耍,或者拿著手機,目不轉睛地看著。只有餓了或者渴了的時候,會找到爸爸媽媽來要吃的和喝的。父母無暇顧及他們,任由他們在嘈雜的環境裡獨自玩耍。

中國父母分3個層次,你在哪一層?(發人深省)

這樣的父母相對來說,還算是比較負責的,有很多父母因為生活所迫,把孩子留在老家,自己出來打工,孩子成了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父母對於他們,只不過是一年見一兩次面的陌生人,他們內心真正期盼的,或許是爸媽為了哄自己開心,或者處於愧疚,給他們帶的零食和玩具。

很多人應該看過一檔節目叫《變形計》,裡面不乏身價不菲的家庭,家長因為長期忙於生意,而對孩子疏於看管,總覺得主要錢給夠了就可以了,同時內心也覺得自己這麼辛苦,也是為了自己孩子將來能夠輕鬆些。

而漸漸發現孩子對自己越來越冷漠,除了要錢,父母與孩子之間再無更多交流,當真正管教孩子的時候,發現孩子已經不再聽自己的,並且脾氣越來越大,甚至向自己舉起了拳頭。

不花精力去思考孩子的未來,不花時間和金錢去引導和陪伴孩子,自己是輕鬆了,可放任孩子,就是毀了孩子一生。

放養的孩子,只會野蠻生長,最後的結果是強者生存,只有最優秀的人才能脫穎而出。

中層父母:“我都是為了你好,你要按我說的做

在人的一生中,每個人都會留下遺憾,很多家長選擇將自己未實現的夢想或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於是舞蹈、書法、武術、英語,各種補習班,無論孩子喜不喜歡,填鴨式灌輸,猛填硬塞。

中國父母分3個層次,你在哪一層?(發人深省)

昨天跟一位搞了十年教育的朋友聊天,他問了我一句話,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說想讓他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不要被各種培訓班、補習班所困擾,應該玩的年紀,就別想學習的事情。

他說錯,學習這件事情跟年紀大小無關,我們其實無時不刻都處在一個學習的過程,只不過孩子年紀小,缺乏判斷能力,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讓他真正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堅持下去。

所以給孩子報班沒有問題,而是不要以自己的喜好而決定孩子學習的方向,可以同時報2-3個培訓班,看孩子真正對哪個感興趣,徵求他的意見,並督促他堅持下去。

術業有專攻,行行出狀元,所以請各位父母,千萬不要以愛的名義規劃孩子的成長之路,給孩子帶上沉重的枷鎖,綁架孩子的人生

上層父母:對孩子最好的規劃,是讓孩子做自己

我兒子今年3歲,對各類工程車尤其感興趣,問他長大想幹什麼,他說想開大吊車。我和孩子的爸爸沒有反駁,因為我們知道,孩子的興趣愛好隨著年齡的增長是會變的。不必著急!

中國父母分3個層次,你在哪一層?(發人深省)

著名作家鄭淵潔,在自己的孩子小學畢業後,毅然讓孩子退學,選擇自己在家教孩子,同時也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見,支持孩子做自己的事情,在18歲的時候,鄭亞旗拿著通過炒股、給別人做網站掙來的六十多萬,拎著包離開了父母的庇護。

另外一個有名的作家王朔,他教育自己的女兒,有興趣就學,沒興趣就當普通人,全世界優秀的人太多了,當個普通人也不丟人。

沒有多少父母,內心強大到讓孩子做自己。當然敢於讓孩子自己的父母,想必內心也是經過深思熟慮。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一書裡,有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所以選擇做哪層的父母,各位家長想好了嗎?尊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勇敢做自己,這也是尚澄早教的教育理念之一,用心關注孩子發展,用愛呵護孩子成長,相信自己,選擇尚澄,是最正確的選擇!(這個廣告酥到你了沒?)

再沒有被麻酥酥之前,趕緊拿起電話,免費預約體驗課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