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了凡:改名换命,为自己画一张新的命运地图

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由父母给予,取什么名字身不由己。很多人长大好感觉自己没过上理想中的生活,会认为是父母没给自己取个好名字,寄希望改名字来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比比皆是,古往今来因为改名字而改变命运留下的故事很多很多。 


在明朝,就有这么一个叫袁学海的人,原本像一根野草一样默默无闻,后来改名为“袁了凡”打开了命运的另一扇大门,颠覆了固定的命运轨迹。他将自己打开命运的独特方式写成了一本书,传授给子孙,这本书叫做《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流传了四百多年,改写了成千上万人的命运,其中最有名的是曾国藩,他读到《了凡四训》后改变了掉脑壳的命运,成为了清代名臣;还有稻盛和夫,穷困潦倒之际读到《了凡四训》后改变了自己的内心,成为日本经营之圣。

人的名字真的那么重要吗?袁学海改名为袁了凡中间经历了什么?《了凡四训》这本书为什么能改变人的命运?请跟着我一起到袁了凡的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1

袁学海本名袁表,他的祖上曾经做过大官,可是后来懵懵懂懂站错了队,站到朱棣的对面为建文帝打抱不平,结果被当了皇帝的朱棣满门抄斩,只有袁表祖上做为一条漏网之鱼逃了出来,逃匿到吴江。

袁表的祖上藏匿得非常成功,一直没被朝廷追查出来,靠着逃命时携带的字画和古董在吴江混吃等死,渐渐地坐吃山空,到袁表爹的这一代算是彻底的家道中落了。

袁了凡:改名换命,为自己画一张新的命运地图

本来袁家祖先留有遗训,子孙后代都要读书,妄想子孙后代能有人通过读书做官,帮袁家实现逆风翻盘,但是到袁表爹这一代的时候,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不要说请名师上名校了,就算是普通私塾也上不起了。

袁表爹愁得生了病,临死前留下的唯一遗产就是给自己的儿子做了职业规划,他让袁表去学医,不仅能赚钱养家还能治病救人,学好了说不定能成为一代神医光耀门楣。

爹走后,袁表开始了自己的学医之路,小小年纪就憧憬着成为张仲景那样的名医,但是成为名医之前先得养活自己和寡母啊,袁表学医之余经常在慈云寺摆地摊叫卖各种中药材。

某一天,慈云寺里香客络绎不绝,小小的袁表挤在人堆里叫卖得声嘶力竭,突然一个老人缓缓走过来,打量这位卖药少年。

袁表仰望眼前老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气场震慑住他,这个老人白须飘飘就像一个活神仙一般,他看着袁表发问:“你怎么会在这里?”

袁表被问得摸不着头脑,“我天天都在这里啊,我不在这里的话应该在哪里呢?”

白须老人斩钉截铁地回答:“你应该在学校读书!”

袁表不懂这老人为什么会这么说,但是他认为这个老人说的话应该慎重对待,邀请他回家,想让母亲也听听他说的话。

老人便跟着他回了家,见到袁表的母亲后便自我介绍道:“我姓孔,来自云南,研究多年,我看你儿子是读书做官的命。”

袁表的母亲对孔先生说的话将信将疑,就让孔先生帮袁表现场算命来辨别他说话的真假,结果孔先生对于袁家的过去算得一字不差。

袁表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请孔先生为自己算算将来,孔先生掐指算来,“你明年去考秀才,在县上考试排名是第十四名,在市上考试的排名是第七十一名,在省上考试的排名是第九名。”

孔先生不仅能算,居然算得还能精确到第九名,袁表和母亲不禁都想用实际行动去验证。

第二天,袁表便收起了自己的药材地摊,准备入学读书,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袁学海”,以表示自己要在学海里遨游一番的决心。

袁了凡:改名换命,为自己画一张新的命运地图

2

第二年,袁学海去参加考试,结果和孔老先生所算分毫不差,实践证明孔老先生不是神仙也是个铁口神算,学海和学海娘激动万分,袁家祖坟终于冒青烟了!

虽然袁学海仅仅只是考取了一个秀才,但是一扇通往荣华富贵的大门已经为他打开,再往上走可以成为廪生,廪生就可以开始吃皇粮了,国家每月按时给你粮食或银子,你只管读书就行了;廪生往前再走一步,就是贡生了,地方政府就不敢私藏你了,得将你上贡给朝廷,你作为贡生可以在国子监进修,如果考上举人的话就有资格做官了,所以范进中举之后高兴得发疯了,成为举人就意味着那些荣华富贵不仅仅看得见,也摸得着了。

如果你真的有才华,成为举人之后还可以再进一步成为进士,你就相当于在中央组织部挂号了,如果你的成绩在进士考试中名列前三,成为状元、榜眼或是探花,那么你就成为皇帝跟前的红人了,各级官员都会主动来讨好你。

秀才虽然是成为知识分子的第一步,但却是日后飞黄腾达的种子,袁学海在孔老先生的指点下打开这扇大门,

他坚信自己能够在这条道路上修成正果,所以不满足于只是在门边偷看几眼,他迫切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命运一览无余。

看到他主动来找自己,孔老先生一点也不意外,“我想你这几天就该来了。”他的来意孔老先生也心知肚明,“你今天来,是不是想找我算算这一生的命运?”

袁学海贪婪的眼神看向孔老先生,重重地点点头。既然自己先开了头,就得负责到底,孔老先生不再多说什么,又掐指为他算了起来。

很快一张清晰的命运地图摆在袁学海面前:某一天,袁学海将考取廪生,成为吃皇粮的读书人;

某一天,你将成为贡生,被上贡给朝廷;

某一天,成为贡生的你将被组织部选派到四川一个县当县令;

任职三年半后,你将退休回乡;

五十三岁这一年的八月十四凌晨,寿终正寝,无子送终。

当这张命运图摆在袁学海面前,第一眼他看到的是自己能当县令,第一反应是有些激动,但是一阵激动过后,他的后背有些发凉,县令只做三年半,那就是屁股还没坐热就下了台,很明显自己是组织部照顾的指标;举人呢?进士呢?命运地图中怎么没有提到?还有自己竟然五十三岁就要寿终正寝,临了连个端灵牌摔瓦罐的后代都没有?

袁了凡:改名换命,为自己画一张新的命运地图

袁学海不甘心地问孔老先生,“就这些,没有别的了?”

孔老先生悲悯地看着他,摇摇头,袁学海拂袖而去,这一次孔老先生一定是算错了,也许他掐手指头时漏掐了一节也难说啊,袁学海不想相信自己的命运竟会这么苦,他肩上还扛着振兴家业的重任呢!

3

令袁学海失望的是,命运的车轮死死卡住他,大摇大摆地将他拖进孔老先生算定的轨迹中,他在孔老先生算定的日子里考取廪生,当所有人都恭喜他终于可以出人头地时,他心里想的全是那张命运地图,他不想信这个邪,憋着一股劲要和命运斗一斗。

孔老先生算定他吃皇粮要吃到九十一石五斗时才能升学成为贡生,结果在吃到七十多石时一个姓屠的学政无意中看到他的考卷,有意将他进贡上去。

听到这个消息,袁学海一蹦老高,恨不得唱起“翻身农奴把歌唱”,既然孔老先生在这件事上算错了,就可以证明算得并不准,他还有中举人中进士的可能,也会有儿子。

可事实证明袁学海高兴得太早了,还没将他进贡上去屠学政就调走了,新来的学政并不卖前任的面子,袁学海只有继续老老实实做廪生吃皇粮,恰好吃到九十一石五斗时,刚好有换了一个学政,新学政一上任就发现前任的疏漏,赶紧将袁学海上贡给朝廷。

袁学海终于要去京城了,但此时他心中满是悲凉,命运就是一只大黑猫,他袁学海只是一只可怜的老鼠,无论他怎么蹦跶,也玩不赢和命运之间的猫鼠游戏。

袁学海彻底死了心,到了京城之后不想学习不想交友,整日呆坐在旅馆里无欲无求,任自己的思绪像一片没有生命的树叶随意飘荡。

当然,“北漂青年“袁学海在当年的考试中名落孙山,别的考生落榜后不是捶胸顿足就是咬牙切齿要重来,只有袁学海如往常一般淡定,别人只以为他看淡功名,忍不住在心里为他点赞,却不知道他其实早就知道自己的命,也认命了。

袁了凡:改名换命,为自己画一张新的命运地图

北漂一年后,袁学海又要开始南漂了,组织部安排他到南京国子监去学习,对于袁学海来说,在哪漂着都差不多,他的命运早就画在那张地图上了。

漂到南京国子监之前,他鬼使神差地拐了一个弯,漂到南京城外的栖霞山中。看到山谷中有一茅屋,屋前一位老僧正在打坐,袁学海很自然地跟着坐了下来。

两个人这一坐就是三天,就像《西游记》中唐僧和车迟国国师比赛打坐似的,看谁坐得久,谁先动谁就输了。

袁学海没有输,输的是那位老僧,普通人打坐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太多的妄念,他很奇怪袁学海坐了三天心中竟没有升起一丝妄念,以为自己遇到了得道高人。

袁学海苦笑着实言相告,他的命运早被孔老先生算定,该有什么不该有什么都注定好了,想也白想,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老僧听完哈哈大笑,“还以为你是定力了得的高人,却原来不过是凡夫俗子。你想过没有命究竟是什么?依我看来,命就是心,心不变命不变,心变则命变,这二十年来,你只说自己的命运被孔老先生算定,可曾问问自己的心变过没有?”

老僧的话如天雷在袁学海的头顶炸响,他知道这次自己遇到真正的高人了。

袁了凡:改名换命,为自己画一张新的命运地图

4

这位老僧是名闻天下的云谷禅师,他本来在报恩寺修行,因为慕他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就躲进栖霞寺,谁知道不久之后他的粉丝又远道追来,粉丝中一位大官给他送上重修栖霞寺的大礼,并请他担任寺庙方丈,云谷禅师接受了重修寺庙这份大礼却坚决辞掉方丈的职务,躲进这山谷茅屋中一心一意修行。

袁学海遇到云谷禅师是难得的缘分,这种缘分连孔老先生也不曾算到。在云谷禅师眼中,袁学海就是一个病人,并且已经病入膏肓,他的病来自心里。

本着治病救人的菩萨心肠,云谷禅师对袁学海的心开始动刀,首先他告诉袁学海:“命由心生,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命。”当然就这么一说不能让袁学海信服,云谷禅师云游多年,满肚子都是故事,随便搜出几个就足以将袁学海从命运地图中拉出来,对于孔老先生画出的人生轨迹开始产生一丝怀疑了。

云谷禅师继续引经据典,说服袁学海相信并不是孔老先生的命运地图决定了他的人生,而是因为他对于命运地图太过相信,一直用自己的经历去证明命运地图的精准。一顿紧锣密鼓地敲打下来,袁学海终于问出一个关键的问题:“难道命运可以改变吗?不是说一切天注定吗?”

云谷禅师就等他这一问,引经据典证明命运完全可以被改变,袁学海被彻底说服了,但是他还有疑问:“既然命运改变由心决定,那又该如何去打造能改变命运的内心呢?”

云谷禅师迅速给出了解决方案:重装系统!不找任何借口,不归罪命运,把自己的内心呈现出来,看看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再想想自己该配上什么样的命运。

袁了凡:改名换命,为自己画一张新的命运地图

既挖去心中的毒瘤,又在伤口上洒上愈合的灵丹妙药,云谷禅师一顿猛操作,袁学海的心又活过来了。既然孔老先生的命运地图上看不到希望,还不如相信云谷禅师,推翻旧有地图,重建自己的内心说不定还能开启新天地呢。

袁学海在栖霞山上又谈了三天三夜,三天之后袁学海感觉自己从内到外都变成了一个崭新的人,他恳求云谷禅师,“禅师,我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想成为一个超凡脱俗的人,求禅师为我改名。”

云谷禅师微微一笑,“你就改名为袁了凡吧。”袁学海这个名字的顶层设计无非是学海里遨游,最终走读书当官这条千万人走过的路,而“袁了凡”意味着以后的人生设计是做一个了不起的凡人,这个名字意味着和过去的自己彻底决裂,默念着“袁了凡”三个字,他谢过云谷禅师下山而去。

5

临别之际,袁了凡还是有些担心命运打开的大门不久之后又会关上,云谷禅师告诉他:不要怕,只要你的心中充满善念,积累足够的德行,命运之门只会越开越大,人生之路也会越走越宽。

对于云谷禅师的话,此时的袁了凡深信不疑,他下山之后并没有直奔南京国子监,而是返回家中,因为他检视自己内心,发现对不起自己的妻子,一直以来不仅忽略她的感受,更是把自己考不上举人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她,他必须对她道歉。

妻子发现回到家的袁了凡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袁了凡告诉她自己在栖霞山的奇遇,并说自己要建立功过格记录自己的一言一行,许愿要做满三千桩善事。

第二天袁了凡又来到慈云寺找到孔老先生道歉,在他对命运不满的时候曾经抱怨过孔老先生,而现在他明白孔老先生的命运地图完全是依据自己的内心和德行画定,当时的自己只配有那样的命运,孔老先生大笑着原谅了他。

在家中呆了一段时间,袁了凡来到南京的国子监准备参加乡试,和上次一样淡定,不同的是那次是心如死灰,而此次是真正看淡功名,比起积累德行,能不能中举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但这次的结果出乎意料,袁了凡顺利地考上了举人,孔老先生的命运地图第一次失算了,袁了凡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命运已经拐了一个弯,他有力地证明了命运完全可以靠自己改变。

袁了凡:改名换命,为自己画一张新的命运地图

他没有停下脚步,再一次向新的高峰发起冲锋,他要去北京考进士,这一考就是几年,来进士并不像考举人那么顺利,连考几次袁了凡都名落孙山,但他并没有因此心灰意冷,从栖霞山下来已经十年,在他的功过格上已经满满记录了三千件善事,从结果看来,他的德行积累得还是不够,因此他又发愿再做三千善事。

发完愿后的第二年,袁了凡的妻子生下了儿子,这一次彻底推翻了孔老先生的命运地图,也更让袁了凡相信改变内心就能改变命运的说法。

积累第一个三千善事,以前负债太多,袁了凡和妻子用了十年时间才做满,现在第二次发愿,积累起来就快多了,很快又做满三千善事,袁了凡当然不会停下脚步,又发愿再做一万件善事。

发愿不久,袁了凡再一次参加考试,终于顺利通过会试、殿试,考上进士。进士袁了凡被朝廷安排到宝坻县做了县令,他带着功过格上任,致力于为当地百姓谋福,成为宝坻八百年来最受人称道的好县令。

四年后,袁了凡因成绩突出,从宝坻县令升为兵部职方主事。恰逢日本侵略朝鲜,明朝派兵支援朝鲜,袁了凡作为参谋随军。在军中袁了凡禁止提督李如松的部下诸将割首级报功,得罪了李如松,李如松恼怒引兵东去,派袁了凡守平壤却不增拨一兵一卒给他,袁了凡率领部下多次击退进攻的日本兵,却被兵败碧蹄馆的李如松诬陷十大罪状,朝廷偏听偏信罢了袁了凡的官,看透宦海浮沉的袁了凡回归故里。

袁了凡:改名换命,为自己画一张新的命运地图

功名富贵都随风吹雨打去,在家乡的青山绿水之间,袁了凡获得难得的平静。某一天,当他在山野间漫步,突然有个声音在心底响起:“袁了凡,你应该把自己的故事分享出去,帮助千千万万想要改变命运的人。”

此时,袁了凡突然领悟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当官而来,也不是为从军而来,而是要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向世人传递一个真理:命运可以被改变!

袁了凡儿子二十岁时,《了凡四训》终于面世了。

这本书里,袁了凡并没有过多的说教,只是以一位慈父的口吻向儿子讲述自己的传奇经历,以及自己对于这些经历的深刻领悟。

袁了凡写下《了凡四训》,本意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他没想到的是,《了凡四训》因为传播“积善成德”的思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善书,而袁了凡也因此被尊称为袁夫子。

1606年,袁了凡寿终正寝,他所有的故事停留在七十四岁这一年,但他的思想却传递下去,直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在帮助很多卡在命运套子里的人走上新的旅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