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了凡:改名換命,為自己畫一張新的命運地圖

我們每個人的名字都由父母給予,取什麼名字身不由己。很多人長大好感覺自己沒過上理想中的生活,會認為是父母沒給自己取個好名字,寄希望改名字來改變自己命運的人比比皆是,古往今來因為改名字而改變命運留下的故事很多很多。 


在明朝,就有這麼一個叫袁學海的人,原本像一根野草一樣默默無聞,後來改名為“袁了凡”打開了命運的另一扇大門,顛覆了固定的命運軌跡。他將自己打開命運的獨特方式寫成了一本書,傳授給子孫,這本書叫做《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流傳了四百多年,改寫了成千上萬人的命運,其中最有名的是曾國藩,他讀到《了凡四訓》後改變了掉腦殼的命運,成為了清代名臣;還有稻盛和夫,窮困潦倒之際讀到《了凡四訓》後改變了自己的內心,成為日本經營之聖。

人的名字真的那麼重要嗎?袁學海改名為袁了凡中間經歷了什麼?《了凡四訓》這本書為什麼能改變人的命運?請跟著我一起到袁了凡的故事中去尋找答案吧。

1

袁學海本名袁表,他的祖上曾經做過大官,可是後來懵懵懂懂站錯了隊,站到朱棣的對面為建文帝打抱不平,結果被當了皇帝的朱棣滿門抄斬,只有袁表祖上做為一條漏網之魚逃了出來,逃匿到吳江。

袁表的祖上藏匿得非常成功,一直沒被朝廷追查出來,靠著逃命時攜帶的字畫和古董在吳江混吃等死,漸漸地坐吃山空,到袁表爹的這一代算是徹底的家道中落了。

袁了凡:改名換命,為自己畫一張新的命運地圖

本來袁家祖先留有遺訓,子孫後代都要讀書,妄想子孫後代能有人通過讀書做官,幫袁家實現逆風翻盤,但是到袁表爹這一代的時候,家裡已經窮得揭不開鍋了,不要說請名師上名校了,就算是普通私塾也上不起了。

袁表爹愁得生了病,臨死前留下的唯一遺產就是給自己的兒子做了職業規劃,他讓袁表去學醫,不僅能賺錢養家還能治病救人,學好了說不定能成為一代神醫光耀門楣。

爹走後,袁表開始了自己的學醫之路,小小年紀就憧憬著成為張仲景那樣的名醫,但是成為名醫之前先得養活自己和寡母啊,袁表學醫之餘經常在慈雲寺擺地攤叫賣各種中藥材。

某一天,慈雲寺裡香客絡繹不絕,小小的袁表擠在人堆裡叫賣得聲嘶力竭,突然一個老人緩緩走過來,打量這位賣藥少年。

袁表仰望眼前老人,一種仙風道骨的氣場震懾住他,這個老人白鬚飄飄就像一個活神仙一般,他看著袁表發問:“你怎麼會在這裡?”

袁表被問得摸不著頭腦,“我天天都在這裡啊,我不在這裡的話應該在哪裡呢?”

白鬚老人斬釘截鐵地回答:“你應該在學校讀書!”

袁表不懂這老人為什麼會這麼說,但是他認為這個老人說的話應該慎重對待,邀請他回家,想讓母親也聽聽他說的話。

老人便跟著他回了家,見到袁表的母親後便自我介紹道:“我姓孔,來自雲南,研究多年,我看你兒子是讀書做官的命。”

袁表的母親對孔先生說的話將信將疑,就讓孔先生幫袁表現場算命來辨別他說話的真假,結果孔先生對於袁家的過去算得一字不差。

袁表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請孔先生為自己算算將來,孔先生掐指算來,“你明年去考秀才,在縣上考試排名是第十四名,在市上考試的排名是第七十一名,在省上考試的排名是第九名。”

孔先生不僅能算,居然算得還能精確到第九名,袁表和母親不禁都想用實際行動去驗證。

第二天,袁表便收起了自己的藥材地攤,準備入學讀書,並將自己的名字改為“袁學海”,以表示自己要在學海里遨遊一番的決心。

袁了凡:改名換命,為自己畫一張新的命運地圖

2

第二年,袁學海去參加考試,結果和孔老先生所算分毫不差,實踐證明孔老先生不是神仙也是個鐵口神算,學海和學海娘激動萬分,袁家祖墳終於冒青煙了!

雖然袁學海僅僅只是考取了一個秀才,但是一扇通往榮華富貴的大門已經為他打開,再往上走可以成為廩生,廩生就可以開始吃皇糧了,國家每月按時給你糧食或銀子,你只管讀書就行了;廩生往前再走一步,就是貢生了,地方政府就不敢私藏你了,得將你上貢給朝廷,你作為貢生可以在國子監進修,如果考上舉人的話就有資格做官了,所以范進中舉之後高興得發瘋了,成為舉人就意味著那些榮華富貴不僅僅看得見,也摸得著了。

如果你真的有才華,成為舉人之後還可以再進一步成為進士,你就相當於在中央組織部掛號了,如果你的成績在進士考試中名列前三,成為狀元、榜眼或是探花,那麼你就成為皇帝跟前的紅人了,各級官員都會主動來討好你。

秀才雖然是成為知識分子的第一步,但卻是日後飛黃騰達的種子,袁學海在孔老先生的指點下打開這扇大門,

他堅信自己能夠在這條道路上修成正果,所以不滿足於只是在門邊偷看幾眼,他迫切希望能夠將自己的命運一覽無餘。

看到他主動來找自己,孔老先生一點也不意外,“我想你這幾天就該來了。”他的來意孔老先生也心知肚明,“你今天來,是不是想找我算算這一生的命運?”

袁學海貪婪的眼神看向孔老先生,重重地點點頭。既然自己先開了頭,就得負責到底,孔老先生不再多說什麼,又掐指為他算了起來。

很快一張清晰的命運地圖擺在袁學海面前:某一天,袁學海將考取廩生,成為吃皇糧的讀書人;

某一天,你將成為貢生,被上貢給朝廷;

某一天,成為貢生的你將被組織部選派到四川一個縣當縣令;

任職三年半後,你將退休回鄉;

五十三歲這一年的八月十四凌晨,壽終正寢,無子送終。

當這張命運圖擺在袁學海面前,第一眼他看到的是自己能當縣令,第一反應是有些激動,但是一陣激動過後,他的後背有些發涼,縣令只做三年半,那就是屁股還沒坐熱就下了臺,很明顯自己是組織部照顧的指標;舉人呢?進士呢?命運地圖中怎麼沒有提到?還有自己竟然五十三歲就要壽終正寢,臨了連個端靈牌摔瓦罐的後代都沒有?

袁了凡:改名換命,為自己畫一張新的命運地圖

袁學海不甘心地問孔老先生,“就這些,沒有別的了?”

孔老先生悲憫地看著他,搖搖頭,袁學海拂袖而去,這一次孔老先生一定是算錯了,也許他掐手指頭時漏掐了一節也難說啊,袁學海不想相信自己的命運竟會這麼苦,他肩上還扛著振興家業的重任呢!

3

令袁學海失望的是,命運的車輪死死卡住他,大搖大擺地將他拖進孔老先生算定的軌跡中,他在孔老先生算定的日子裡考取廩生,當所有人都恭喜他終於可以出人頭地時,他心裡想的全是那張命運地圖,他不想信這個邪,憋著一股勁要和命運鬥一鬥。

孔老先生算定他吃皇糧要吃到九十一石五斗時才能升學成為貢生,結果在吃到七十多石時一個姓屠的學政無意中看到他的考卷,有意將他進貢上去。

聽到這個消息,袁學海一蹦老高,恨不得唱起“翻身農奴把歌唱”,既然孔老先生在這件事上算錯了,就可以證明算得並不準,他還有中舉人中進士的可能,也會有兒子。

可事實證明袁學海高興得太早了,還沒將他進貢上去屠學政就調走了,新來的學政並不賣前任的面子,袁學海只有繼續老老實實做廩生吃皇糧,恰好吃到九十一石五斗時,剛好有換了一個學政,新學政一上任就發現前任的疏漏,趕緊將袁學海上貢給朝廷。

袁學海終於要去京城了,但此時他心中滿是悲涼,命運就是一隻大黑貓,他袁學海只是一隻可憐的老鼠,無論他怎麼蹦躂,也玩不贏和命運之間的貓鼠遊戲。

袁學海徹底死了心,到了京城之後不想學習不想交友,整日呆坐在旅館裡無慾無求,任自己的思緒像一片沒有生命的樹葉隨意飄蕩。

當然,“北漂青年“袁學海在當年的考試中名落孫山,別的考生落榜後不是捶胸頓足就是咬牙切齒要重來,只有袁學海如往常一般淡定,別人只以為他看淡功名,忍不住在心裡為他點贊,卻不知道他其實早就知道自己的命,也認命了。

袁了凡:改名換命,為自己畫一張新的命運地圖

北漂一年後,袁學海又要開始南漂了,組織部安排他到南京國子監去學習,對於袁學海來說,在哪漂著都差不多,他的命運早就畫在那張地圖上了。

漂到南京國子監之前,他鬼使神差地拐了一個彎,漂到南京城外的棲霞山中。看到山谷中有一茅屋,屋前一位老僧正在打坐,袁學海很自然地跟著坐了下來。

兩個人這一坐就是三天,就像《西遊記》中唐僧和車遲國國師比賽打坐似的,看誰坐得久,誰先動誰就輸了。

袁學海沒有輸,輸的是那位老僧,普通人打坐堅持不了多長時間是因為他們心中有太多的妄念,他很奇怪袁學海坐了三天心中竟沒有升起一絲妄念,以為自己遇到了得道高人。

袁學海苦笑著實言相告,他的命運早被孔老先生算定,該有什麼不該有什麼都註定好了,想也白想,所以乾脆就不想了。

老僧聽完哈哈大笑,“還以為你是定力了得的高人,卻原來不過是凡夫俗子。你想過沒有命究竟是什麼?依我看來,命就是心,心不變命不變,心變則命變,這二十年來,你只說自己的命運被孔老先生算定,可曾問問自己的心變過沒有?”

老僧的話如天雷在袁學海的頭頂炸響,他知道這次自己遇到真正的高人了。

袁了凡:改名換命,為自己畫一張新的命運地圖

4

這位老僧是名聞天下的雲谷禪師,他本來在報恩寺修行,因為慕他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就躲進棲霞寺,誰知道不久之後他的粉絲又遠道追來,粉絲中一位大官給他送上重修棲霞寺的大禮,並請他擔任寺廟方丈,雲谷禪師接受了重修寺廟這份大禮卻堅決辭掉方丈的職務,躲進這山谷茅屋中一心一意修行。

袁學海遇到雲谷禪師是難得的緣分,這種緣分連孔老先生也不曾算到。在雲谷禪師眼中,袁學海就是一個病人,並且已經病入膏肓,他的病來自心裡。

本著治病救人的菩薩心腸,雲谷禪師對袁學海的心開始動刀,首先他告訴袁學海:“命由心生,有什麼樣的心就有什麼樣的命。”當然就這麼一說不能讓袁學海信服,雲谷禪師雲遊多年,滿肚子都是故事,隨便搜出幾個就足以將袁學海從命運地圖中拉出來,對於孔老先生畫出的人生軌跡開始產生一絲懷疑了。

雲谷禪師繼續引經據典,說服袁學海相信並不是孔老先生的命運地圖決定了他的人生,而是因為他對於命運地圖太過相信,一直用自己的經歷去證明命運地圖的精準。一頓緊鑼密鼓地敲打下來,袁學海終於問出一個關鍵的問題:“難道命運可以改變嗎?不是說一切天註定嗎?”

雲谷禪師就等他這一問,引經據典證明命運完全可以被改變,袁學海被徹底說服了,但是他還有疑問:“既然命運改變由心決定,那又該如何去打造能改變命運的內心呢?”

雲谷禪師迅速給出瞭解決方案:重裝系統!不找任何藉口,不歸罪命運,把自己的內心呈現出來,看看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再想想自己該配上什麼樣的命運。

袁了凡:改名換命,為自己畫一張新的命運地圖

既挖去心中的毒瘤,又在傷口上灑上癒合的靈丹妙藥,雲谷禪師一頓猛操作,袁學海的心又活過來了。既然孔老先生的命運地圖上看不到希望,還不如相信雲谷禪師,推翻舊有地圖,重建自己的內心說不定還能開啟新天地呢。

袁學海在棲霞山上又談了三天三夜,三天之後袁學海感覺自己從內到外都變成了一個嶄新的人,他懇求雲谷禪師,“禪師,我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想成為一個超凡脫俗的人,求禪師為我改名。”

雲谷禪師微微一笑,“你就改名為袁了凡吧。”袁學海這個名字的頂層設計無非是學海里遨遊,最終走讀書當官這條千萬人走過的路,而“袁了凡”意味著以後的人生設計是做一個了不起的凡人,這個名字意味著和過去的自己徹底決裂,默唸著“袁了凡”三個字,他謝過雲谷禪師下山而去。

5

臨別之際,袁了凡還是有些擔心命運打開的大門不久之後又會關上,雲谷禪師告訴他:不要怕,只要你的心中充滿善念,積累足夠的德行,命運之門只會越開越大,人生之路也會越走越寬。

對於雲谷禪師的話,此時的袁了凡深信不疑,他下山之後並沒有直奔南京國子監,而是返回家中,因為他檢視自己內心,發現對不起自己的妻子,一直以來不僅忽略她的感受,更是把自己考不上舉人的責任全部推給了她,他必須對她道歉。

妻子發現回到家的袁了凡好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袁了凡告訴她自己在棲霞山的奇遇,並說自己要建立功過格記錄自己的一言一行,許願要做滿三千樁善事。

第二天袁了凡又來到慈雲寺找到孔老先生道歉,在他對命運不滿的時候曾經抱怨過孔老先生,而現在他明白孔老先生的命運地圖完全是依據自己的內心和德行畫定,當時的自己只配有那樣的命運,孔老先生大笑著原諒了他。

在家中呆了一段時間,袁了凡來到南京的國子監準備參加鄉試,和上次一樣淡定,不同的是那次是心如死灰,而此次是真正看淡功名,比起積累德行,能不能中舉顯得沒有那麼重要。

但這次的結果出乎意料,袁了凡順利地考上了舉人,孔老先生的命運地圖第一次失算了,袁了凡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命運已經拐了一個彎,他有力地證明了命運完全可以靠自己改變。

袁了凡:改名換命,為自己畫一張新的命運地圖

他沒有停下腳步,再一次向新的高峰發起衝鋒,他要去北京考進士,這一考就是幾年,來進士並不像考舉人那麼順利,連考幾次袁了凡都名落孫山,但他並沒有因此心灰意冷,從棲霞山下來已經十年,在他的功過格上已經滿滿記錄了三千件善事,從結果看來,他的德行積累得還是不夠,因此他又發願再做三千善事。

發完願後的第二年,袁了凡的妻子生下了兒子,這一次徹底推翻了孔老先生的命運地圖,也更讓袁了凡相信改變內心就能改變命運的說法。

積累第一個三千善事,以前負債太多,袁了凡和妻子用了十年時間才做滿,現在第二次發願,積累起來就快多了,很快又做滿三千善事,袁了凡當然不會停下腳步,又發願再做一萬件善事。

發願不久,袁了凡再一次參加考試,終於順利通過會試、殿試,考上進士。進士袁了凡被朝廷安排到寶坻縣做了縣令,他帶著功過格上任,致力於為當地百姓謀福,成為寶坻八百年來最受人稱道的好縣令。

四年後,袁了凡因成績突出,從寶坻縣令升為兵部職方主事。恰逢日本侵略朝鮮,明朝派兵支援朝鮮,袁了凡作為參謀隨軍。在軍中袁了凡禁止提督李如松的部下諸將割首級報功,得罪了李如松,李如松惱怒引兵東去,派袁了凡守平壤卻不增撥一兵一卒給他,袁了凡率領部下多次擊退進攻的日本兵,卻被兵敗碧蹄館的李如松誣陷十大罪狀,朝廷偏聽偏信罷了袁了凡的官,看透宦海浮沉的袁了凡迴歸故里。

袁了凡:改名換命,為自己畫一張新的命運地圖

功名富貴都隨風吹雨打去,在家鄉的青山綠水之間,袁了凡獲得難得的平靜。某一天,當他在山野間漫步,突然有個聲音在心底響起:“袁了凡,你應該把自己的故事分享出去,幫助千千萬萬想要改變命運的人。”

此時,袁了凡突然領悟到,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當官而來,也不是為從軍而來,而是要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向世人傳遞一個真理:命運可以被改變!

袁了凡兒子二十歲時,《了凡四訓》終於面世了。

這本書裡,袁了凡並沒有過多的說教,只是以一位慈父的口吻向兒子講述自己的傳奇經歷,以及自己對於這些經歷的深刻領悟。

袁了凡寫下《了凡四訓》,本意是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他沒想到的是,《了凡四訓》因為傳播“積善成德”的思想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善書,而袁了凡也因此被尊稱為袁夫子。

1606年,袁了凡壽終正寢,他所有的故事停留在七十四歲這一年,但他的思想卻傳遞下去,直到幾百年後的今天,仍然在幫助很多卡在命運套子裡的人走上新的旅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