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飲,也許競爭並不激烈,做能讓顧客“信得過”的店,對手真少

2019年11月02日

做餐飲,也許競爭並不激烈,做能讓顧客“信得過”的店,對手真少


誰被信任,誰賺錢

--張大寬

誰知道外面用的是啥肉

昨天下午去樓下買菜,隔壁樓的阿姨買了些蘿蔔,說晚上吃蘿蔔肉餃子。

賣菜的老闆開玩笑說,今咋這麼勤快,在家包餃子吃。

阿姨說,最近肉漲的厲害,誰知道外面用啥肉呢,不敢在外面吃了,還是自己在家弄放心些。

你說,這事情是怪肉漲價嗎,還是怪外面的店用賴肉呢?

同樣,前天溝通的讀者,店裡也出現了“劣質排骨”的事情。

對於顧客來說,幾乎是看不到你到底用的什麼肉的,尤其是包子餃子丸子這種弄成餡料的品類,更是不透明。

再加上經常從新聞上看一些店為了控制成本用劣質食材糊弄人。所以,也難怪顧客們不放心,總存疑。

做餐飲,也許競爭並不激烈,做能讓顧客“信得過”的店,對手真少

血脖子肉吃不得

十幾年前,我還上學的時候,那時候窮學生,一個月的生活費也就四五百塊,宿舍組團去吃炒菜,基本上每盤菜在桌上的存活時間不會超過10秒。

結賬的時候,老闆要是不看賬單,壓根看不出來我們吃的是啥菜。

有一次,我老舅出差來看我,帶我去了一家挺高檔的肉餅店,在一碗牛肉麵2.5元的時候,一張餡餅要5塊錢,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天價,壓根吃不起。

不過有老舅撐腰,也就放開吃了,席間老闆娘來問我們吃著如何,我只管埋頭吃,想用行動告訴他,真香。

老舅說挺好的,不錯,老闆娘就說了,咱家這肉餅的肉餡,用的都是上好的五花肉。看我學生模樣的,問我是不是附近學生,我點頭說是的。

她說,你們門口那家餛飩店,你最好別吃,他家用的都,都是血脖子肉,還有那些下腳料絞的餡,我們是在一家拿的肉,他家都要最爛最便宜的。

老舅說,這麼說別人,不太好吧。

老闆娘說,要是擠兌同行,確實不太好,但他們之間又沒有競爭,只是一起買肉,經常見,餛飩店用的那肉,真沒法吃。咱做餐飲生意的,最基本的良心要有,不能賺昧良心的錢,對吧。

當時我心想,貴確實有貴的道理,你別說,聽完她這麼一說,更覺得這肉餅香了。。

回去之後,我跟同學說,那家餡餅店的餅子確實好吃,且用的是好五花肉,貴是貴了點,確實物有所值。

但唯獨沒有大肆宣揚那個餛飩店的血脖子肉,畢竟我沒有親眼得見,話不能亂說。

印象中到第二年,那個餛飩店就不幹了,換成了一家做饅頭餅子的店。

至於為啥關門,我也沒有打聽,希望是老闆不想再坑人,不幹了。

而那家肉餅店,在我畢業的時候還一直開著,每次路過,生意還都挺好。

做餐飲,也許競爭並不激烈,做能讓顧客“信得過”的店,對手真少

信息越來越透明

互聯網讓信息的傳遞效率提高了,帶來的好處就是信息越來越透明瞭。

誰做了好事,一發出來,馬上就能獲得廣泛傳播,那麼同理,誰做了壞事,傳千里也是分分鐘的事情。

無論是壞事還是好事,都能快速傳播讓人知道。因此,亂來的代價也就越來越高。

比如東北某城市的一家炸雞店,有好多年曆史了,生意一直非常好,逢年過節都要排長隊,,服務員好牛的說,一副愛買不買的氣勢。

就這麼牛的店,一夜之間火了,生意一落千丈。雖然現在裝修的挺乾淨,但沒有了當年的火熱。

咋回事呢?

一天一位顧客晚上從這家店門口路過,發現店裡平時放炸雞的櫃子裡,竟然有一隻大老鼠,老鼠還在盤子裡吃的正香。而且店裡看到的還不止一隻老鼠,而是老鼠一家子在店裡溜達。

這個視頻一夜之間傳遍了當地的朋友圈。據說店家連夜搬了家,次日回覆說有老鼠的是舊址,已經喜遷新址。

我沒有驗證這個事情的真假,畢竟沒法去調當時的監控,但從當地群眾的評價來看,說搬遷應該是有人給出主意,否則這個多年攢下來的牌子就真的涼涼了。

我估計老闆也沒想到,能被人拍視頻,能一夜之間就滿城皆知,這多年積累下的信任突然沒了,生意也就起不來了。

做餐飲,也許競爭並不激烈,做能讓顧客“信得過”的店,對手真少

誰能被信任,誰賺錢

有人說,現在的人都挑了,事都多了,有一點啥問題都會被無限放大。

而當這些負面的東西被不斷放大之後,就帶來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信任危機”

買東西怕被坑,接電話怕被騙,出去吃飯還怕吃到問題肉。

那麼,如果有一家店,能夠被顧客信任,能夠閉著眼睛進店,隨便點哪道菜都能放心吃的店。這樣的店,生意會不好嗎?

就好比一家飯店老闆,每天都要買菜買肉,如果有一家賣菜的,能做到送來的東西,不用驗證,肯定足金足兩,質量也能保證。而且價格也很合適,你會拒絕他嗎?應該不會吧。

同理,你回憶一下,生活中有那家店,能做到讓你不用思考,直接就去,絕不會踩雷?

如果有,那就看看人家做了什麼能讓你如此放心,照著做就好了。

如果沒有,也沒關係,想想你都在顧慮什麼,擔心什麼。然後在你的店裡解決這些問題。你的顧慮,也正是顧客的顧慮。解決了,生意一定不會差。

餐飲的競爭,也許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激烈,主要看你選擇的競爭對手,是那些“信得過”的店,還是那些“被懷疑”的店。哪個多哪個少,相信你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信任是最簡單的,也是最稀缺的。相比於潛心研究各種套路,成為一家被顧客信任的店更重要。

我是大寬,餐飲諮詢顧問。每天一篇原創文章,希望幫助更多的餐飲人賺到更多的錢。如果你身邊的朋友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你可以把今天的內容分享給他,或許你能幫到他。著作權歸張大寬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轉載請註明:作者:張大寬 微 信 個人 ID:BG9FBG,頭條號:張大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