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纏身,站在退市邊緣,昔日大牛股暴風集團是如何跌落神壇淪為“空殼”的?

一直處於輿論漩渦的暴風集團,如今距離退市似乎又近了一步。根據此前發佈的三季度報顯示,暴風集團的淨資產已減少至-6.33億元,根據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如果暴風集團經審計的2019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顯示2019年年末的淨資產為負,深圳證券交易所可能暫停暴風集團股票上市。

回顧暴風集團,其曾是創業板紅極一時的大牛股,如今,暴風集團負面纏身,瀕臨暫停上市。那麼,這隻昔日創業板大牛是如何跌落神壇的?

暴風集團業績進一步虧損

公司高管已全部離職

10月30日,暴風集團公佈了今年前三季度報。根據報表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360.05萬元,同比下滑90.95%;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6.50億元,同比下滑184.50%。

负面缠身,站在退市边缘,昔日大牛股暴风集团是如何跌落神坛沦为“空壳”的?

其中,在今年第三季度,暴風集團僅實現營業收入1000.75萬元,同比下降95.87%;實現歸母淨利潤-3.86億元,同比下滑215.76%。在三季報中,暴風集團表示,預測2019年全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負。

同時,根據三季報顯示,暴風集團總資產為3.59億元,比上年末減少86.1%;淨資產則已減少至-6.33億元,比上年末大幅下降2713.84%。

業績虧損,暴風集團表示,主要原因是根據被投資公司、債權人經營情況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壞賬準備等,以及公司廣告業務收入不及預期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業績大幅下滑,10月30日,暴風集團一次性披露了公司副總經理、首席財務官、證券事務代表辭職的消息,辭職原因均為個人原因。

對此,10月31日,深交所向暴風集團下發關注函稱,暴風集團除已被批准逮捕的總經理馮鑫外,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協助信息披露事務的證券事務代表已全部辭職。創業板公司管理部對此表示高度關注,請公司儘快聘任相關高級管理人員,確保公司經營穩定,能夠及時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暴風集團表示,近期公司經營狀況發生重大不利變化,資金緊張,難以維持公司正常運轉。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急劇下滑,應收賬款回收困難,經營發展受到嚴重製約。公司現金流緊張,現金流入已經難以支撐日常經營。公司債務負擔重,公司面臨流動資金短缺無法及時償債的情況。

受上述經營狀況的不利變化及其他各方面負面影響,暴風集團表示,公司對員工的薪酬支付困難,公司人員持續流失,除馮鑫外,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已全部辭職,協助信息披露事務的證券事務代表也已經辭職。

從股價表現來看,10月30日至11月1日,暴風集團遭遇兩個跌停,股價在三個交易日內累計下跌24.61%。更尷尬的是,在此之前,10月25日和26日,暴風集團連續兩日漲停,而在10月29日,暴風集團一度攀上漲停,不過截至收盤,漲幅收窄至3.04%。

值得注意的是,危機之下,大多數機構已經離場。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三季報,基金合計持有暴風集團944.68萬股,至2019年中報僅剩31.09萬股,佔比0.13%。此外,自2016年3月股票解除限售以來,公司股東、高管等均在減持股份。以北京和諧成長投資中心(有限公司)為例,2016年4月、2017 年 6 月、2018 年 1 月、2018 年 4 月,該公司多次減持暴風集團股票,合計套現超12億元。而在2018年年報,該公司已經從前十大股東中退出。另外,據中國經濟網報道,上市三年,所有高管未見一次增持,套現金額超過1億元。

初登創業板連拉29個漲停

創下當時A股最長“一”字漲停紀錄

令人唏噓的是,暴風集團曾經是中概股迴歸的大牛股。

據瞭解,暴風集團原本計劃赴美上市,但最終選擇放棄。隨後,自2010年就著手準備拆分VIE結構,歷時5年之後,暴風集團於2015年3月24日,通過創業板登錄A股,成為第一家解除VIE架構、回A股上市的互聯網公司。

负面缠身,站在退市边缘,昔日大牛股暴风集团是如何跌落神坛沦为“空壳”的?

2015年,那是股市的“黃金時代”。從當年1月開始,創業板就進入了脈衝式上漲模式。3月、4月、5月月度漲幅分別達到了21.12%、22.38%以及23.97%,表現遠強於主板市場,而到了6月初,創業板更是衝至歷史最高的4037.96點。這一點位,不管是對以前的創業板,還是對如今的創業板,都是從來沒有過的。

2015年上半年,滬指累計漲幅達到32.33%,遠遠高於道瓊斯、納斯達克、韓國綜合指數、日經225、德國DAX等全球主流資本市場,而更令人稱奇的是,在當時,創業板指數達到了驚人的94.23%。

那個時候,創業板的股票深受資本青睞,而暴風集團的表現更加突出。2015年3月24日,暴風集團(那時候叫做“暴風科技)在創業板成功上市,隨後便連續拉出29個一字板,僅刷新了蘭石重裝保持的24個漲停的紀錄,更是創下了A股歷史上最長“一”字漲停紀錄,成為A股名副其實的“漲停王”。

根據同花順數據顯示,如果以後復權價計算,2015年3月24日至2015年5月21日,暴風集團從原本的9.43元/股漲至最高327.01元/股(2015年5月21日盤中價格),漲幅最高高達3368%。即使以收盤價來計算,暴風集團在該時間段的漲幅也高達2869%,遠遠超過當時排名第二、第三的中文在線和樂凱新材。

上市初期股價瘋漲原因為何?

生逢牛市+會講故事

從現在看來,暴風集團的股價瘋漲,看起來是那麼不可思議。為什麼這麼講?

因為從暴風集團的業績來看,這隻股票擔不起這樣的上漲。在上市前兩年,暴風集團的業績並不理想。2013年,暴風集團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為3854萬元,同比下降30.99%;2014年,這一數據為4194萬元,僅增長8.83%。而在2015年一季度(上市前最新的業績),暴風集團淨利潤則虧損320.85萬元,同比下降的幅度高達146.72%,而公司每股虧損0.0267元。

那麼,業績虧損的暴風集團,為何會受到資本市場連續29個漲停的青睞?

除了生逢創業板牛市外,暴風科技的29個漲停,還有更重要的原因。

在2015年上半年,互聯網板塊簡直是一枝獨秀,漲幅高達257.61%,將其他板塊甩在身後。而那個時候,只要有個股只要沾上“互聯網+”的概念,股價幾乎都是翻倍上漲。比如全通教育,在發佈了高達11.3億收購繼教網、西安習悅100%股權的加碼在線教育的收購案後,股價在掛牌僅14個月的情況下,就以199.90元/股的價格取代貴州茅臺,成為滬深兩市第一高價股。

负面缠身,站在退市边缘,昔日大牛股暴风集团是如何跌落神坛沦为“空壳”的?

而當時的暴風集團,除了“互聯網+”的標籤,最重要的一點是,在當時,暴風集團可以說是A股的“稀缺資源”,因為那個時候,國內知名的互聯網企業為數不多,而國內知名度較高的集團互聯網視頻公司,比如優酷土豆、迅雷以及提供視頻業務的百度、搜狐及騰訊等,均在美國納斯達克或港交所上市,也就是說,在當時的A股市場,頗具競爭優勢的互聯網視頻服務公司的,只有樂視網和暴風集團。

和樂視網一樣,暴風集團也是一個酷愛講故事的公司。在2016年3月,暴風集團上市一週年的時候,暴風集團董事長馮鑫許下豪言壯語,表示要建立“暴風生態圈”,開闢“互聯網+娛樂”的嶄新格局,構建一個日活用戶超過1.5億,從而媲美BAT。

在當時,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樣表面上看起來十分的亮麗光鮮的規劃,落實起來其實非常困難。的確,不管是從自身業績還是市場環境來看,暴風集團的局勢並不樂觀。

如今負面纏身

暴風集團或將被暫停上市

如今,這樣的預見已經成為現實。上市僅僅4年的光景,暴風集團的市值從最高一度超過400億元到如今不足15億元,創業板昔日神話已經跌落神壇。而暴風集團的股價,即使以後復權價計算,其目前最新股價也只有11.58元/股,相比昔日327.01元/股的最高價,跌幅高達96%。

尤其是今年,暴風集團的處境越來越糟。今年7月28日晚,暴風集團發佈一則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馮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不過,具體原因並沒有公佈,公司稱“相關事項尚待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

同時,暴風集團還發布公告稱,因放棄對子公司暴風智能股份的優先認購權等因素,暴風集團將失去對暴風智能相關經營活動的主導作用,喪失實際控制權。需要說明的是,暴風智能旗下的TV業務曾被馮鑫視為暴風集團真正的未來,但如今暴風智能控制權即將易手,暴風集團的未來已不明晰。

而在10月28日,暴風集團發佈公告提示公司存在暫停上市的風險。公告披露,截止2019年6月30 日,子公司暴風智能的資產總額4.7億元,負債總額16.6億元。上述事項的存在可能會導致對本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產生不確定性,公司存在經審計後 2019 年末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為負的風險。

同時,公告還提示,近期公司經營狀況發生重大不利變化,資金緊張,難以維持公司正常運轉。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急劇下滑,應收賬款回收困難,經營發展受到嚴重製約。

此外,受上述經營狀況的不利變化及其他各方面負面影響,公司對員工的薪酬支付困難,公司人員持續流失。

另外,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第13.1.1條“最近一個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顯示當年年末經審計淨資產為負,深圳證券交易所可以決定暫停其股票上市”的規定。

也就是說,如果暴風集團經審計的2019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顯示2019年年末的淨資產為負,深圳證券交易所可能暫停暴風集團股票上市。

昔日牛股走到如今這一步,結局令人唏噓,而等待暴風集團的最終結局,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也將持續關注。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張蜀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