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為什麼要退役當時性能並不落後的F-14戰鬥機?

於冠華


上世紀60年代,蘇聯海軍航空兵接收圖22K超音速轟炸機,該轟炸機可以攜帶射程超過600公里的反艦導彈,可搭載1枚100萬噸級核彈頭。1發乾掉一個航母戰鬥群就不是玩笑話了。即使攜帶常規的反艦導彈,轟炸機群只需要突防到航母邊緣600公里就能發射導彈對美國航母進行攻擊,而此時的F4艦載機作戰半徑僅僅只有680公里而已!於是美國急需要發展一款遠程攔截艦載機來保障航母的安全,這些都讓美國感到害怕,於是一款重型艦載高速“截擊機”F14”雄貓出現了。

說白了F14是被蘇聯轟炸機集群攻擊給逼出來的畸形產物,這個畸形不是說F14不好看,相反F14的顏值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同,這裡的畸形指的是他的性能方面,比如美國艦載機很少採用重型艦載機,而F14雄貓是個例外;他能攜帶6枚遠程不死鳥在防區外組建航母編隊遠程攔截系統,為航母組建第一道防空火力網,但如果用F14去爭奪制空權能力又有些不足,護航能力也不足;至於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就更差了!

當年美國航母最忌憚的就是蘇聯的遠程轟炸機攜帶反艦導彈突防,為了快速部署和攔截,F14採用了超音速性能更為優秀的後掠翼設計,為了有效攔截,又裝備了大型的AWG-9雷達+不死鳥導彈組合,這一切不都是為了防止蘇聯的轟炸機集群攻擊嗎?

但是1991年蘇聯解體了,隨之而來的還有俄羅斯經濟的崩潰,蘇聯威脅解除,俄羅斯擊沉的轟炸機沒錢飛不起來了,只能放在各大停機坪積灰,轟炸機集群的威脅解除。這時候的F14雄貓就非常尷尬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艦載機,而且是世界上最貴的艦載機,單價據說在當年就達到了1億美元,是F15的兩倍,現在卻失去了自己的對手,他的高空高速遠程攔截能力沒有用武之地了,而對陸、對海攻擊又非常垃圾。

而這時候F-18突然來了一個華麗變身,變成F-18E/F“超級大黃蜂”,動力、載荷、航程全面加強,而且超級大黃蜂在爭奪制空權、護航、對陸打擊方面面面俱到,還能攜帶5個副油箱+AIM-120中程防空導彈執行遠距離攔截任務,F14雄貓再先進也沒用了,而且在開發潛力上遠不及F-18,“飛鳥盡、鳥弓藏”,F14很無奈只能接受退役的命運!

美國的很多武器都不是因為落後才淘汰,而是因為任務改變被放棄,除了F14,還有SR-71在退役是還是最先進的高空偵察機;F117退役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隱身機都還沒有。這就是那個強大的美國,令人窒息的美國啊!


狼煙火燎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一件武器太先進了也會導致早早退役。說起來比較令人驚訝的是,F-14“雄貓”艦載機不是因為性能落後而退役的,而是因為性能過於先進,無法滿足美海軍新時代作戰任務需求而退役的,這一點令不少“雄貓”艦載機的粉絲都比較傷感。

在2006年9月,美海軍將最後一批F-14D“雄貓”艦載機退役,至此這款因為《壯志凌雲》這部電影而吸粉無數的“雄貓”艦載機離開了航母,被拆解為無數零件。那麼,F-14“雄貓”艦載機為何會在2006年全部退役呢?

第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F-14“雄貓”艦載機的機體壽命已基本耗盡。美海軍當時最晚列裝的一批“雄貓”艦載機是在1979年製造的,到了2006年時,最年輕的“雄貓”都有27年的機齡了。

對於陸基戰鬥機來說,服役30年左右後仍可以繼續飛行一段時間,可是“雄貓”是一款艦載機,它在航母上起飛降落時是非常粗暴的,對機體結構衝擊非常大。加上海上的使用和維護保養環境更加惡劣,所以艦載機的壽命會比陸基戰鬥機短不少。為了保證安全,這批“雄貓”必須要退役了。

可能有人就會說了,建造一批新“雄貓”來替代老“雄貓”不就行了嗎?這一點的確是可行的。就如後來美海軍用F/A-18E/F“超級大黃蜂”艦載機來替換老舊的F/A-18C/D“大黃蜂”艦載機一樣。

而且美國還真的研發過新“雄貓”,那就是“超級雄貓”,新“雄貓”換裝了發動機、改進部分氣動外形設計,擁有更加出色的飛行性能。此外,新“雄貓”還大幅升級航電系統,明顯提升了它的多任務能力。毫不誇張的是,新“雄貓”的綜合作戰性能是明顯超過它的競爭對手——F/A-18“大黃蜂”的,即使和後來的F/A-18E/F“超級大黃蜂”艦載機比較起來,也絲毫不落下風。但最終美海軍卻放棄裝備新“雄貓”戰機,選擇用性能平庸的F/A-18“大黃蜂”艦載機替代了老“雄貓”。

主要原因就是新“雄貓”太貴了,在蘇聯解體,美國失去最強對手後,美軍已經下馬放棄了很多性能先進,但是造價高昂的武器裝備研發項目,“超級雄貓”也屬於其中一員,當時美海軍放眼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值得重視的對手,美國國會自然不會同意購買性能過剩、價格高昂的“超級雄貓”艦載機了,一代名機從此就退出了美海軍艦載機的舞臺。


科羅廖夫


錢的問題,“超級雄貓”輸給了“超級大黃蜂”

艦載機跟陸基戰機使用環境不一樣,要苛刻的多。海上是高溫、高溼、高鹽的高腐蝕性環境,而且每一次彈射起飛和阻攔索拉停都是對飛機結構強度的巨大沖擊,所以艦載機使用壽命要大大小於陸基戰鬥機。基本上大家艦載機用個二三十年就要退役了,而陸基戰鬥機保養好,省點用,還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延壽升級。
1988年,F-14擦航母距離航母甲班不足10米擦身而過

F-14雄貓戰鬥機作為1972年開始服役,1979年完成主要生產任務的機型,在上世紀90年代已經到了使用壽命末期,必須要退役尋找新的代替品。這是使用壽命決定的,無關性能。但是在新的代替選項中,當時進行了格魯曼公司對F-14進行全方位升級改造,推出了“超級雄貓計劃”,與“超級大黃蜂”進行競爭,但最終遺憾告負。

伊朗的“波斯貓”作為陸基戰機使用,到現在還在飛行。
毛子的蘇-33更“短命”,儘管使用很少,但是保養不善,1996年服役,2016年就開始退役,就使用了20年。

超級雄貓計劃非常雄偉,改進幅度相當大,甚至可以說是非隱身戰鬥機的巔峰。主要使用碳纖維材料減重;安裝數字電傳飛控系統;加厚機翼以容納更多燃料;進氣道內加雷達屏蔽和鋸齒艙門口蓋以降低雷達反射面;使用F-22的F119-PW-100發動機以及基於AN/APG-77雷達改進的先進AESA雷達。
格魯曼的“超級雄貓21模型

這種超級雄貓性能相當恐怖,特別是格魯曼的工程師們精妙的通過控制邊後掠翼轉軸位置,的方式,在F-14上實現了三代機靜不安定的效果,大幅度增強機動性能。他持續攻角可以達到77度,甚至可以進行2馬赫的超音速巡航。


超級雄貓性能上碾壓超級大黃蜂可以說是毫無問題,但價格和花費碾壓超級大黃蜂也是一點懸念都沒有。但是遺憾的是,當時的美國海軍缺的就是錢。因為蘇聯解體,冷戰勝利,美國海軍可以說是再無敵手,開始享受“戰爭紅利”,進行“勝利大裁軍”,大幅度削減軍費開支。海軍從近600艘戰艦,大幅度砍到350艘,航母戰鬥群數量從15個砍到12個。海軍的隱身戰鬥機計劃裡面,A-12和NATF(海軍先進戰術戰機)計劃先後被取消,NATA(海軍先進打擊戰機)計劃被迫同意整合進JSF(聯合攻擊戰機)計劃,也就是後來的F-35。

更加坑的是,超級雄貓和超級大黃蜂兩個花費上,一開始就非常不平等。當時美國海軍已經選擇F/A-18 大黃蜂戰鬥機的改進型作為A-6入侵者代替者,超級大黃蜂只是在其基礎上進行空戰能力大幅度提升。屬於原本就要升級建造,現在給你花點錢進一步升級,而且增加採購數量價格可以降低不少。

而F-14悲催的是,因為當初賣給過伊朗,至今還是伊朗空軍最強戰機。雖然美國進行制裁,但是當時被爆出有不法商人偷偷採購F-14的零部件倒賣給伊朗,所以1991年美國國防部長切尼下令徹底銷燬已經停產的F-14生產線,這就導致超級雄貓生產線要全部重新建,一分錢都省不了。

所以最後結果也就不難猜出,F-14“垂死掙扎”沒有成功,F/A-18E/F 超級大黃蜂笑到最後,取代F/A-18A/B、A-6入侵者和F-14雄貓,大黃蜂家族成功統一美國海軍航母甲板。
2006年9月22日,F-14雄貓戰鬥機進行最後次公開飛行,從此告別航母甲班。


五嶽掩赤城


F-14沒死,它還活得好好的,活在美國海軍的敵人——伊朗空軍手中。兩伊戰爭中,伊朗用之擊落過伊拉克11架戰機,自入役以來,成為空戰王牌一張。美伊反目,伊朗常自通過走私,來獲得零配件,一怒之下,美國將其生產線關掉。關掉以後有個升級的計劃,稱為“超級雄貓21”,但是因為沒有了生產線,想重建花錢太多,最終不了了之。2006年F-14全部退役,成為退役最早的三代機,到現在海軍不少人都覺得怪可惜的。性能不能說落後,然而沒有了作戰需求,加之本身作為重型戰鬥機,使用成本較高,要比F/A-18貴出1倍以上,到2006年也到了壽命期,升級無法進行,於是一咬牙,一跺腳,就這樣無聲離開,消失在歲月的長河中,留下不少故事和傳說,任人評說。

《壯志凌雲》的真正主角

電影把F-14的身世交待得甚是清楚,查無此編號的米格-28,其實模擬的正是紅色帝國的圖-22M“逆火”轟炸機,為了防止它的偷襲,“大貓”以其高空高速和“不死鳥”遠程空空導彈優勢,擔負著偵察和截擊任務。影片虛擬出一個培養所謂精英中的精英的學校,以F-5來客串米格-28,只見F-14以一襲夜蝙蝠塗裝,煞是酷炫,耍酷自然沒有用,戰場憑得還是真功夫,按其技術而言,F-14絕對可以勝任這樣的任務,攔截圖-22是其使命擔當,可惜生不逢時,最新型號的F-14D入役不久,蘇聯解體,失去了作戰對象的大貓於是懨懨得打不起精神來,又勉強支撐了十來年,痛遭海軍方面嫌棄,不得不退役而去。

功成身退嗎?

也許它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變後掠翼設計構成它非常複雜的機體,機體本身也較為龐大,擠佔了航母甲板非常寶貴的空間,從而使得部署不便。每次起降頗感麻煩,出門一趟出於安全總是帶走不少油,而著艦不得不白白排掉,有時甚至包括所帶武器,以利著艦安全。這樣到了後來出勤率越來越少,根本比不上後起之秀F/A-18,何況其出色的多任務能力,深得海軍喜愛,打得空戰,也打得海戰,部署要比F-14方便多了,而F-14只具空戰能力,何況又沒有了強大的敵人,花錢多還不少費事,越來越遭人討厭,最終可想而知,就這樣被拿下,談不上功成,身退倒是,不得不退。


魂舞大漠


美軍為什麼要退役當時性能並不落後的F-14戰鬥機?美國的F-14退役時,很多落後國家都急紅了眼,好端端的為何要退役,美國是有錢就是任性,如果F-14不退役,美國的軍夥商何來的推出新的戰機,有淘汰就有大把錢入袋子。美國的軍夥商很牛逼的,可以左右政府班子的策略。


美國找藉口侵略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等國,同中情局找藉口被入侵國有很重要關係,中情局和軍夥勾結很正常的,兩都有利益,美國政府釆購軍夥的費用非常高,軍夥商隨隨便便同中情局頭頭勾搭,比如伊拉克薩達姆根本沒有化學武器,中情局隨便整幾張假的化學武器照片來欺騙總統,智商低的總統就被懞在豉裡。準備要打仗啦,總統批准大量釆購武器,軍夥商肥了,就扔幾袋錢給中情局。

F14雄貓戰機,其實退役的雄貓戰機還是很先進的,有超音速的攔截能力,有低空低速操控性能,有遠航能力,高空高速性能無論同時代的F18C/D,還是現在的F18E/F都無法與其相比較。這麼優秀的艦載機很多國家都求之不得,但是在2006年正式退役,從這刻開始美國的航母的上空交給不如F14的F18的大黃蜂來保護。國家有錢就是任性,很多國家整不明白為什麼雄貓戰機這麼快就被廢掉了。要怪就怪F14出生不著時,碰到了懵懂的總統。如果將退役的雄貓賣給需要的國家,將雄貓餘熱發揮。



森林狼6


F–14提前退役的原因就是蘇聯解體了,先前的遠程轟炸機的威脅降到最低,並且俄羅斯海軍航空兵的艦載戰鬥機:蘇–33和米格–29K加一塊兒都不足60架,根本不能與F–18E/F戰鬥機抗衡!加之F–14屬於大型截擊機,任務性也太單一...既然外部威脅性降低和任務多樣性能不佳,在節省軍費和研製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的大背景下美國海軍也只得將它退役。

F–14大型截擊機的研製目的就是遠程攔截攜帶巨型反艦導彈的蘇聯超音速轟炸機,“冷戰期間”蘇聯對於美軍的航母戰鬥群是非常怵頭的,因為航母戰鬥群的戰鬥力非常強大,美蘇對抗高峰期美軍甚至在航母上部署了核武器,如果航母艦載機從大西洋上起飛可以核核轟炸蘇聯的腹地!而整個蘇聯時代“紅海軍”都沒有什麼像樣的,能與美軍抗衡的航母。
為了彌補航母戰鬥群的弱勢地位和消除美軍航母編隊的威懾,蘇聯想出了使用中遠程轟炸機攜帶巨型反艦導彈的方法與之對抗,圖片上是蘇軍的圖–16戰略轟炸機,在機腹下掛載了一枚和米格–21戰鬥機體積差不多的“王魚


”巨型超音速反艦導彈,該導彈射程500公里,戰鬥部裝藥750公斤,一個飛行團的圖–16可以發射24枚!“王魚”以現在的技術標準來了是很落後的,但是在1960年代美軍也沒有宙斯盾驅逐艦,艦載戰鬥機、預警機、艦空導彈...性能也不是太好,攔截“王魚”是很困難的事情!所以,轟炸機攜帶巨型反艦導彈成了蘇聯平衡美軍航母戰鬥群的利器。
為了反擊蘇聯的這個戰法,美軍才在1970年代研製出來F–14“雄貓”大型艦載戰鬥機
,目的就是利用大型戰鬥機航程遠、載彈量大的優勢,將航母防衛圈向外推300公里,達到半徑800公里的距離,如果有加油機配合作戰半徑能達到1000公里,這樣遠的作戰半徑再加上超遠程的空–空導彈就可以基本上抵消了蘇聯轟炸機的威懾力!F–14戰鬥機和給它配套的AIM–54“不死鳥”導彈研製成功後,美軍航母戰鬥群的威懾作用似乎又略佔了上風。

邪惡的“大貓”和“不死鳥”卡通畫。

但是蘇聯解體了,大貓這型冷戰時代的大型戰鬥機也走入到了黃昏,由於機體龐大佔用甲板和機庫的面積,影響到了其它戰機的搭載量,美軍早年間航母分成了:攻擊性航母和多用途航母。多用途好理解,就是各型艦載機搭載量均衡、攻擊性航母則是戰鬥機、攻擊機數量多一些,反潛機、直升機...等機型減少了,冷戰結束後美軍也開始大量裁撤機型統統變成“多用途”,因為航母艦載過於繁雜大大增加的後勤保障的壓力,更主要的原因就是要省錢,包括:雄貓、A–6/7、S–3...等知名機型全部退役!


美軍大型兩棲攻擊艦上的F–35B戰鬥機,它的通用性和使用靈活性就不是“大貓”可以比擬的了!

“雄貓”退役的原因不但有體積大的原因,它的任務單一性也必然要退役,現在戰鬥機的研製都是往“一型多機”方向發展,比如:F/A–18“大黃蜂”,一個機型衍生出:戰鬥機、戰鬥轟炸機、E/F–18電子戰飛機,甚至還出現了空中加油機,這樣的多機種化是F–14做不到的,雖然它也勉強衍生出來對地能力,但是效能遠不及“大黃蜂”,加之它的使用費用是“大黃蜂”1.8倍...這些都是現代戰爭不能接受的,所以它必須要退役!

夕陽下的F–14“雄貓”戰鬥機確實很美!但是,它不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就得退役,不論它在服役期內有多麼的先進!武器裝備都有一個設計壽命,也就是說:根據當時的需要和可以預見的一定時間內,它可以通過改進能適應戰爭的要求,一旦科技進步和戰爭的樣式發生了變化,任何武器裝備都會被淘汰!這也算是武器裝備的“自然法則”,“大貓”也不能例外。


皇家橡樹1972


這要從美國的對手蘇聯說起。

蘇聯在冷戰時期發明了一款超級大殺器圖22M。這款殺器有多可怕,中國為了它企圖發明3.0馬赫戰鬥機。美國這時候海軍則發明了F14,空軍則發明了F15。

F14有什麼優勢:

第一.速度快,據說最快的達到2.83馬赫。

第二.一打幾,F14加上不死鳥導彈,可以做到一打四。雖然對方4架飛機必須在一個狹窄空域才能做的。

蘇聯的設想是:首先用遠程偵察機持續監視美國航母編隊。一旦冷戰變成熱戰。圖22M立刻起飛,一個戰鬥群發射超過100餘枚500公里以上的反艦導彈。然後掉頭加速逃跑。其2.2馬赫的速度,讓對手防不住,追不上。

美國F4航母群對此毫無辦法。於是美國發明瞭宙斯盾相控陣雷達,標準2導彈和F14戰機。

美國的設想是:在航母周圍300公里外佈防4—8架F14戰鬥機。一旦圖22m來了,F14立刻迎上去,同時航母甲班上的4架F14立刻起飛,大約5分鐘。前面佈防的F14能打下幾架圖22M,算幾架。起飛的F14是趕不上圖22M了。只能對著對方的反艦導彈發動攻擊,這就是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線。

第三道防線就是宙斯盾引導的標準2。

第四道防線就是海麻雀。

最後一道防線就是密集陣火炮。

通過五道防線美國海軍就可以基本上保護自己的航母。(是不是真的誰也不知道)

但F14太大了,導致美國航母載機太少。美國如果只採用F14,就完全沒有攻擊能力。美國開始採用的是兩個F14中隊➕一個A6重型攻擊編隊➕兩個A7輕型攻擊機編隊。這種編隊非常死板,進攻就沒有保護航母的戰鬥機,防守攻擊機編隊就沒有用。而且美國最大的對手是數不勝數的米格21!在軍迷中著名的北部灣事件,就是對手的飛機數量超過美國航母能夠對付的最大數量,導致美國航母編隊立刻撤退!

對此美國空軍的解決方法就是採購一款絕對不會威脅到F15的戰鬥機F16。F16的目標一開始就是米格21,它甚至連中距導彈發射能力都沒有。而對於F/A—17(F/A—18的前身)由於能力較強,為了避免影響到F15的地位,被美國空軍拋棄。

但海軍沒有辦法,美國航母本身面積就小,不得不採用性能較好的戰鬥機。美國海軍最終採用了F/A—18。F/A18既可以作為戰鬥機,又可以作為攻擊機。對航母寸土寸金來說非常重要。美國這時編隊變成兩個F14,兩個F18,一個A6/7。這樣空戰可以有4個編隊,攻擊也可以有3個編隊。而兩個F14戰鬥機編隊對付圖22M的突襲也綽綽有餘。

到冷戰結束,蘇聯轟然倒塌。圖22M也變成了吃灰的機場睡眠者。美國對手消失了!忽然威脅沒有了!F14的優勢高速攔截不需要了,而中距打擊能力F/A—18也具備。但其高額的維護費用和維護人員工時,加上美國軍費大削減,導致F14被裁剪。

這就美國空軍最怕的局面,F16再怎麼改也無法達到F15的水平。美國空軍成功的避免了F16取代F15。

而F/A—18EF已經不遜與F14,只有高速性差一點。所以18哥取代了14哥毫無問題。美國海軍被迫吃下了這個悶虧!


鬥天鬥地鬥自己


大家好,我是小葉。F-14戰鬥機,綽號“雄貓”戰鬥機,是美國研製的超音速多用途第三代艦載戰鬥機。其能夠裝載7.5噸航空燃油,能夠在距離航空母艦700多公里以外進行巡航飛行,而且,其搭載的高性能雷達能夠同時引導多枚超遠程空空導彈對遠在100公里外的敵方戰機發動攻擊,這樣的性能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當時的F-4戰機每次就只能引導攻擊一個目標。那麼,這麼一種具有多目標攻擊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和航程較大的艦載機,為什麼會被美國給退役了呢?

F-14

首先,這款戰機的退役與蘇聯有很大的關係,當年,美國航母艦隊面對著蘇聯陸基導彈和遠程轟炸機的威脅,而現役的F-4“鬼怪”戰機,對可能來襲的運程轟炸機根本起不到太大的攔截作用,因此,F-14就應運而生。但當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實力遠不如蘇聯,其國家戰略也從與美國進行全球爭霸收縮到近土防衛,再加上俄羅斯剛成立時,西方國家對其進行了各種忽悠,經濟實力一落千丈,根本沒法維持蘇聯時期龐大的軍事系統。所以,美國感覺到自己航空母艦受威脅的可能性已經遠遠的降低,而這款專門為對付蘇聯遠程轟炸機而準備的戰機就顯得有一點多餘。

F-4

其次,F-14為了追求超強機動性和大升阻比,採用了變後掠翼結構,這種結構有一個大的缺點是維護成本高昂,又由於這樣的特殊結構,使得這款戰機外掛能力十分的弱,而且,改進的空間也十分的小,隨著技術的進步,F-18系列在不斷改進以後,很多性能已經能夠達到F-14的水平,並且F-18系列是多用途戰鬥機,不僅能夠對空攻擊,還能夠對路攻擊,相較於F-14單純的對空攻擊,顯然F-18系列在各方面有更大的優勢。最後,F-14畢竟是一款上世紀70年代的戰機,可以說是十分的老了,受限於當時飛機設計的技術和製造技術,很多方面已經不能夠滿足美國海軍艦載機作戰的要求。

F-18

以上就是我關於“美軍為什麼要退役當時性能並不落後的F-14戰鬥機?”的觀點,如果您關於這個問題還有其他的看法和見解,歡迎您在下方留言和小葉一起討論,圖片來源於網絡,歡迎關注小葉,感謝您的閱讀。


小葉談軍事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F-14的性能,真的不夠好!


性能是否落後,不能光看空戰能力。三代機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就是多用途化,能夠擔負空中打擊和戰場截斷任務。在美國四種三代機中,唯獨F-14的多用途潛力最差的,掛載能力受到可變翼和艦載兩個條件的限制,後期出現的制導炸彈、對地對海導彈都難以掛很多。後期型F-14D雖然著重加強了一點點多用途能力,出勤成本又太高,與低效的打擊能力相比,太不合算。



與此相比,F/A-18E/F不僅能夠滿足空戰要求,還能夠作為對地對海打擊的主力,甚至直接淘汰了A-6攻擊機,還能充當電子戰機。美國海軍裝備F/A-18E/F,替換F-14和A-6,簡化了型號,減輕了後勤負擔,在運營成本上是很合算的。


美國海軍雖然有錢,但也不是什麼都用得起,而且航母甲板容量有限。如何在航空的有限空間,用有限數量飛機發揮最大的作戰價值,這才是美國海軍最重視的。


如果評估“雄貓”的性能分數,那麼空戰是10分,對地對海是2分,特種任務(空中加油、電子戰)是0分。而“超級大黃蜂”,則是空戰8分,對地對海8分,特種任務8分。所以,“超級大黃蜂”對“雄貓”的性能分數比是24:12。如果再算上運營成本,“雄貓”被淘汰是必然的了。


陶式防務評論


F-14戰鬥機,綽號Tomcat雄貓,是美國60年代研製70年代服役(1974年服役——2006年7月退出現役)雙座雙發超音速多用途艦載戰鬥機,屬於第三代戰鬥機,在上世紀70-90年代可以說稱霸了20多年美軍艦載機的老大地位 。F-14戰鬥機的出現是在冷戰背景下用以替換美國海軍的F-4“鬼怪”艦載戰鬥機。成為航母上空戰截擊,對地偵查打擊的主力戰機。F-14因其超強的性能和漂亮的外觀一面世就成為軍迷們追逐的明星機型,一直延續至今,甚至在1986年還有一部以湯姆克魯斯扮演的F-14艦載機飛行員為角的電影“壯志凌雲”引起了當時的觀影熱潮,甚至推動了美軍艦載機飛行員的徵兵。

F-14戰鬥機是由美國格魯曼公司研製,根據美國海軍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大型航母作戰編隊的作戰需求,執行防空和護航任務的機型。F-14原型機於1970年12月首飛,1972年5月交付美軍使用 。1987年裝備改進型發動機的F-14B正式投產。1988年,升級雷達、航電設備和導彈掛載能力等的改型命名為F-14D“超級雄貓”。

2006年7月28日,F-14完成了其作為現役戰鬥機的最後一次飛行。美國海軍裝備的最後22架F-14均部署在CVN-71“羅斯福”號航空母艦上。此前,兩個中隊的F-14戰鬥機剛剛結束了在波斯灣地區的作戰任務--為駐紮在伊拉克的美軍提供空中支援。在“羅斯福”號返回美國後,航母上的VF-31和VF-213中隊的F-14回到歐申納海軍航空站退役,並換裝F-18E/F。美國海軍當天在弗吉尼亞州的海軍航空站為最後一批22架F-14戰鬥機舉行隆重的退役儀式,大約3000名前F-14飛行員、機械師和生產員工參加了儀式。之後,這些戰鬥機一部分將被封存在亞利桑那州的美軍倉庫裡,其餘將贈送給軍事博物館。

F-14的退役主要源於冷戰結束,美軍航母編隊在海上不需要再攔截像前蘇聯圖22逆火這樣的超音速戰略轟炸機,而功能需求的下降,凸顯F-14使用成本高的問題。而後來在美國航母上服役的F/A-18E/F超級大黃蜂雖然性能略降,但其也能基本完成F-14的任務,而且造價及使用成本都要低,所以F-14在還未被時代淘汰之前就被美國軍方強迫退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