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實力強大的唐軍,卻屢屢敗給落後的契丹部落民?

文|史呼哲也(專注於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抄襲、搬運必究)

自大唐建立以來,北逐突厥,西滅高昌。在與周邊少數民族的數次交手中,大唐還從未有過敗績。然而,一向強大的唐軍,卻在平定北方契丹人的叛亂之時,敗給了一群落後的契丹部落民,令大唐顏面掃地,這是為何呢?

為何實力強大的唐軍,卻屢屢敗給落後的契丹部落民?

大唐疆域圖

其實唐與契丹之間也曾有過一段密切的時光。

契丹族古來有之。據《舊唐書》記載:契丹生活於“潢水之南,黃龍之北”。古時的契丹是一個典型的遊牧民族部落,他們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生產方式落後,與早就進入農耕經濟的中原王朝相比,契丹的經濟發展十分落後。因而,在唐朝時期,契丹在面對實力強大的唐王朝時,心中一直是充滿崇敬的。

大唐初期,突厥日益強大,並時常入侵周邊國家,給唐王朝以及當時的契丹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實力弱小的契丹不堪其擾,遂於唐貞觀二年,在其首領摩會的帶領之下,舉部歸附唐朝。唐太宗北征高句麗期間,還曾接見了契丹首領窟哥,並將其封為左武衛將軍。窟哥感念唐朝的大恩,於是率眾內附,唐太宗在今內蒙古東部地區設立松漠都督府。從此,契丹正式劃歸唐王朝統治之下。

為何實力強大的唐軍,卻屢屢敗給落後的契丹部落民?

以遊牧為生的契丹部落

然而,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唐與契丹的短暫交好隨著利益的重新分配,也再難以維持。

契丹與唐的第一次較量

契丹的內附,給了唐王朝解決突厥威脅的機會,於是大唐接連發動多次戰爭,將突厥各部打的再無還手之力。然而,突厥的衰落也使得契丹與唐王朝之間合作的紐帶不復存在。僅僅在第一任松漠都督窟哥去世後不久,繼任的松漠都督阿卜固便起兵造反。

唐王朝隨即派出,由薛仁貴與阿史德樞賓率領的大軍征討契丹,大破之,並生擒其首領阿卜固。為防止其再次反叛,唐朝立窟哥之孫李盡忠為新的松漠都督,此外還封窟哥之孫枯莫離為左衛將軍、歸順郡王,叫二人共同統領契丹,互相牽制,以此來避免因契丹首領權力過於集中,而導致的局面失控。

契丹與唐的第二次較量

唐與契丹之間的第二次較量,發生在武則天時期。

為何實力強大的唐軍,卻屢屢敗給落後的契丹部落民?

武則天稱帝建立武周,此舉引發了李唐宗室的震動。忠於唐王朝的眉州刺史徐敬業和李唐宗室的先後起兵,恰在此時,北方的突厥和西南的吐蕃也趁機發難,一時間,大唐王朝內憂外患,危機四伏。

趁此時機,契丹首領李進忠,以唐營州都督趙文翽拒絕賑濟契丹為由,再度起兵叛亂。

殺營州都督趙文翽,攻陷營州。佔據了軍事重鎮營州之後,李盡忠軍威大振,其麾下迅速聚集了數萬部眾,於是志得意滿的李進忠自上尊號,封自己為“無上可汗”,以契丹部族長孫萬榮為大將,四面出擊,給唐朝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李盡忠的反叛雖然在初期給了唐朝以震動。然而,因契丹以遊牧為生,因此,每發動一場戰爭之前,都需要先行劫掠,以湊齊軍糧儲備。因其這一特性,使得唐軍得以從初期的頹勢中恢復過來,進而組織起了有效防禦。契丹在經歷了初期的勝利之後,終於在檀州,被守將張九節擊敗。

李進忠雖進攻受挫,然實力尚存。為了徹底平定契丹人的叛亂,武則天發左鷹揚衛將軍曹仁師、右金吾衛大將軍張玄遇等二十八將,統兵八萬,北征契丹。此次的唐軍無論在軍隊數量還是單兵素質上,都大大超過契丹軍。然而佔據優勢的唐軍卻被契丹大敗而還,這是為何呢?

為何實力強大的唐軍,卻屢屢敗給落後的契丹部落民?

契丹人


在得知唐軍北進的消息後,李盡忠並未驚慌。他先是命看守士兵給被俘的唐朝官兵散佈軍糧不足的消息,又用糙米做飯來招待他們,最後將他們放還,以期迷惑唐軍。

釋放後的俘虜果然給唐軍帶去了假情報。初期唐軍還未相信,而當唐軍深入到硤石谷內的黃獐谷附近,唐軍發現路邊竟然有許多契丹民眾請降,又發現路邊盡是契丹人遺棄的老牛瘦馬,從而開始對契丹缺糧之事實深信不疑。為防止契丹北逃,曹仁師等未等遠在幽州的大隊步兵趕來,便只率少數精銳騎兵進谷追擊契丹。結果在黃獐谷內中了契丹埋伏,連陣型都沒有擺開的唐軍,便全線潰敗,大量士兵跌落深谷摔死,此戰唐軍蒙受了損失巨大。

契丹與唐的第三次較量

黃獐谷慘敗,大唐朝野大震。梁王武三思親為榆關道安撫大使,坐鎮前線,準備第三次北伐契丹。

就在唐軍整軍備戰準備大舉進攻之時,契丹自身卻已經遇到了巨大的危機。

先是“無上可汗”李盡忠病逝,這對於契丹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李盡忠死後,副帥孫萬榮繼位大汗。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被唐軍打服的突厥人趁著契丹大喪之際,突然發兵,將契丹人打了個措手不及。此戰契丹大敗,連李盡忠和孫萬榮的家小都成了突厥人的俘虜。

為何實力強大的唐軍,卻屢屢敗給落後的契丹部落民?

善戰的突厥士兵

心有不甘的孫萬榮重新凝聚力量,又聚得散兵數萬。此時的契丹根據已失,又面臨南北夾擊之絕境。為求生存,孫萬榮手下別帥駱務整、何阿小率軍冒險南下攻冀州,竟一攻而克。這次大膽的出擊再次給了契丹立足之地。

經歷了這次動亂,契丹國力已不如前,而唐軍已經在進軍的路上,契丹萬分危急。

此次大唐可以說是精銳盡出,以尚書王孝傑和羽林衛將軍蘇宏暉掛帥,統兵十八萬,妄圖一舉殲滅契丹。此次出征,唐軍吸取了之前黃獐谷之敗的經驗,各部隊始終保持密切聯繫,沒有再給契丹伏擊的機會,兩軍於東硤石谷地區相遇,並隨即展開戰鬥。

為何實力強大的唐軍,卻屢屢敗給落後的契丹部落民?

唐軍與契丹大戰

唐軍的謹慎使得孫萬榮再難找到伏擊的機會,契丹人始終無法組織起對於深入唐軍的包圍,因而節節敗退。

這時的孫萬榮只能破釜沉舟。當發現伏擊戰術已然無法實現之時,孫萬榮以少量部隊牽制唐軍前鋒,而後將主力騎兵轉出至谷口開闊之地,準備趁唐軍先鋒出谷口後立足未穩之時,一舉將其擊敗。

此時的唐軍先鋒在王孝傑的帶領下高歌猛進,一頭扎進了契丹軍的懷裡,雙方互有勝負,僵持不下,然而,一路猛衝猛打的唐軍先鋒漸漸體力不支,契丹人佔了上風。而就在此時,本應接替前鋒部隊和契丹展開全面戰鬥的後軍主將蘇宏輝,此時卻選擇了帶兵後撤,如此一來,唐軍前鋒真正成了一支孤軍,最終全軍覆沒。

此戰之後,契丹一路高歌猛進,深入唐朝腹地。

此時,突厥再度站了出來。趁契丹主力與唐軍交戰之際,突厥突襲契丹大後方,將契丹反叛以來所有的積蓄和家小洗劫一空。消息傳到前線,軍隊士氣大減,遂開始全線潰敗。最終,在唐與突厥的合力打擊之下,契丹之亂最終平定。

為何實力強大的唐軍,卻屢屢敗給落後的契丹部落民?

契丹是馬背上的民族

總結:

雖然,契丹的反叛終被平定,然而其以弱勝強,在黃獐谷和東硤石谷大敗實力強勁的唐軍,在世界戰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縱觀這次戰鬥的經過,唐軍雖然佔據數量以及質量上的優勢,但彼此之間不能相互呼應,且戰鬥之時,軍隊之間相互掣肘,致使優勢難以發揮,然而相比之下,契丹軍隊則表現出了優秀的執行力。並且在戰鬥中運用了正確的戰術,以逸待勞,最終才能以落後的部落軍隊戰勝了強大的唐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