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騎兵無敵”是歷史錯覺:真正戰馬數量少,西域湊不出一萬騎

唐軍“騎兵無敵”是歷史錯覺:真正戰馬數量少,西域湊不出一萬騎

今天,中國古代唐朝軍隊在一些人的印象裡是非常強大的,尤其是唐朝騎兵。有些人認為,唐朝是中國騎兵的“巔峰”——唐朝憑藉大規模精銳騎兵東征西討,奠定了萬里江山,尤其是西域的大片疆域。

然而事實上,正規的唐朝騎兵可能非常差,規模並不大,尤其是西域地區。一些自媒體聲稱所謂“唐軍80萬輕騎兵、35萬重騎兵”的段子,基本可以當做歪曲歷史。但同時,唐朝可以出動“大規模騎兵”的印象是怎麼來的呢?

唐軍“騎兵無敵”是歷史錯覺:真正戰馬數量少,西域湊不出一萬騎

唐朝正規騎兵規模並不大,開元年間邊鎮戰馬才八萬

在唐朝幾百年的歷史裡,唐軍主力一直以步兵為主,騎兵在通常情況下只是次要角色。以鼎盛時期的開元年來看,唐朝所有邊鎮擁有“鎮兵四十九萬人,戎馬八萬餘疋”,才僅僅八萬匹戰馬,而且還分散到十個節度使和三個經略守捉使,每一個重要戰區只有幾千到一萬多匹戰馬。

以大家關心的北庭都護府為例,麾下軍隊為兩萬人,戰馬為五千匹。臨近的安西都護府,麾下軍隊兩萬四千人,戰馬更是隻有二千七百匹。(《舊唐書》)

還有面對吐蕃的隴右節度使,麾下則是“七萬人,馬一萬一千六百疋”,擁有萬匹戰馬已經相當多了。

面對契丹的范陽節度使,也就是安祿山起家的部隊,麾下是“九萬一千四百人,馬六千五百疋”。

在戰線廣大的安西、北庭都只有幾千騎兵,所謂“北庭鐵騎”在諸多遊牧民族面前都排不上號。

唐軍“騎兵無敵”是歷史錯覺:真正戰馬數量少,西域湊不出一萬騎

不過,唐朝在中期以前馬匹並不少。唐高宗麟德年間,朝廷最主要的隴右馬場擁有馬匹七十萬六千匹,在唐玄宗初年則降到了二十四萬匹,經過恢復,在開元十三年增長到四十三萬匹。但是,這些馬匹很多並非騎兵用的戰馬,而是步兵用的馱馬。

按照府兵制度,每十人為一火,每火需配備馱馬六匹。因此,唐朝步兵需要的馱馬數量是很大的,此外官府和郵驛所需的乘馬也要佔據一部分,騎兵需要的上等戰馬反而處於少數。

唐軍“騎兵無敵”是歷史錯覺:真正戰馬數量少,西域湊不出一萬騎

唐朝中央軍曾有數萬騎兵,但衰敗很快

八萬戰馬這個數字,指的是唐朝開元年間的邊鎮。唐朝還擁有龐大的中央軍,號稱有二十萬人,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南衙十六衛,即番上宿衛的府兵,一部分是北衙禁軍。

北衙禁軍在唐高宗以後就包括了左、右羽林軍和左、右龍武軍。其中,羽林軍精選了府兵中的越騎、步射,專門用於朝廷的儀仗。龍武軍則源自於唐太宗時陪同皇帝狩獵的“百騎”,武則天時代擴充為“千騎”、唐中宗時發展為“萬騎”,唐玄宗則擴編為左、右龍武軍。

羽林軍和龍武軍,都是唐朝中央軍的精華,而且以騎兵為主,再加上南衙十六衛,唐朝中央軍騎兵在開元、天寶年間至少應該有四、五萬騎的規模,數量是可觀的。但這些部隊,實際上戰鬥力值得懷疑。

理論上這些部隊都以良家子弟為主,但由於待遇優厚而且不必上戰場,羽林軍和龍武軍裡都充斥了大量試圖躲避兵役者。這些市井子弟,一旦遇到真正能戰的部隊,近乎於烏合之眾。這些還是唐朝鼎盛的開元、天寶年間。

唐軍“騎兵無敵”是歷史錯覺:真正戰馬數量少,西域湊不出一萬騎

安祿山大敗哥舒翰的潼關之戰,打得就是這些中央精銳部隊,叛軍不過兩三萬,哥舒翰麾下卻有二十萬大軍,然而卻被叛軍的同羅騎兵一衝而潰。唐玄宗從長安逃往蜀中,隨行禁軍才只剩一千來人。

安史之亂後,唐朝禁軍又擴編了左、右神武軍,加上原先的羽林、龍武軍,形成了“北衙六軍”。後來,又加入了神策軍。但這些部隊兵員素質依然不高,雖然裝備待遇很好,而且數量龐大,但戰鬥力奇差。

更重要的是,安史之亂以後馬政衰敗,唐朝隴右馬場又陷落於吐蕃,已經提供不了多少戰馬來建設騎兵了。

唐軍“騎兵無敵”是歷史錯覺:真正戰馬數量少,西域湊不出一萬騎

唐朝騎兵的精髓,是小規模精銳騎兵和大規模羈靡騎兵

從上述文字可以看出,無論是唐朝中央軍還是邊軍,實際都缺乏真正的大規模精銳騎兵。

唐朝正規軍不是沒有好的騎兵,但都是小規模的,裝備精良、素質優秀,以唐太宗的說法就是“我徙兵一千,可擊胡騎數萬”。這種精銳騎兵在早期府兵時代,與中期募兵時代,都有上佳的表現,起到衝鋒陷陣、包抄追擊的作用,以配合步兵大部隊的作戰。例如,李靖率三千輕騎突襲頡利可汗的汗庭,一舉擊滅東突厥。還由唐朝對高句麗、對吐蕃都有精銳騎兵衝陣扭轉戰局的戰例。

但同時,唐朝卻有多次出動“十幾萬騎兵”的戰例,這個似乎又與史書記載矛盾。例如阿史那社爾擔任昆丘道行軍大總管,進擊西域的戰爭,就出動了十幾萬騎兵。但這些騎兵,多數卻並非唐朝正規軍,而是歸附唐朝的羈縻​部族。這些羈靡部族或小國,雖然不計戶口,不用直接給朝廷納稅,但卻要在戰爭中提供兵員。唐朝對高句麗、對吐蕃、對西突厥、對大食等勢力的戰爭,都徵發了大批羈縻​軍隊,其中騎兵佔了很大比例。

唐軍“騎兵無敵”是歷史錯覺:真正戰馬數量少,西域湊不出一萬騎

以昆丘道行軍為例,唐軍不僅包括了好幾萬來自中原的府兵和募兵,也包括了十萬人規模的鐵勒、突厥、回紇、同羅等部族的騎兵。此戰一舉擊敗了西突厥,收服處月、處密二部,並且攻克龜茲等重鎮。

著名的怛羅斯之戰,唐軍出動了三萬人,其中安西、北庭主力不過萬餘人,其他則是拔漢那、葛邏祿的羈縻​軍隊。此戰,唐軍大約一萬騎兵基本都來自葛邏祿,所以在葛邏祿騎兵叛逃後,唐朝主力步兵和拔漢那軍很快就陷入了被動,從而一敗塗地。

唐軍“騎兵無敵”是歷史錯覺:真正戰馬數量少,西域湊不出一萬騎

最極端的情況,甚至可以像王玄策攻滅北天竺之戰那樣,傳檄徵發了吐蕃一千二百名桂騎和尼婆羅七千名輕騎。此時吐蕃君主松贊干布,是接受大唐冊封的,理論上也是羈縻​身份。王玄策在麾下基本沒有正規唐軍情況下,成功平定了北天竺叛亂勢力,還能押著大批俘虜經過青藏高原到長安獻俘。

由此可見,唐朝雖然正規軍騎兵規模不大,但在戰爭中卻能調動大批羈縻​騎兵,從而形成壓倒性的騎兵優勢。這才是“唐軍騎兵強大”的真相之一。

但是,小規模精銳正規騎兵,大規模非正規羈縻​騎兵,屬於唐朝軍隊不同的兩套系統。“精銳”和“大規模”這兩個屬性,多數情況下是不統一的。這個需要辨證地看待。(作者:陶慕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