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查”訴“企查查”不當競爭,索賠500餘萬元

2014年3月,企查查作為國內第一家商業查詢平臺在蘇州誕生。在同年10月,擁有海外工作背景和著名公司工作經驗的柳超博士創辦的天眼查橫空出世,並且很快的後來居上!


“天眼查”訴“企查查”不當競爭,索賠500餘萬元


2019年7月份,海淀法院網發佈消息,因認為蘇州朗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企查查”使用其運營的“天眼查”廣告語即“查公司,查老闆,查關係”進行宣傳,“天眼查”運營商北京金堤科技有限公司將“企查查”運營商蘇州朗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權並賠償經濟損失520.45萬元。天眼查訴稱:“查公司,查老闆,查關係”這句廣告語是其於2014年11月首創,隨後投入了近兩億的資金,廣告鋪設至全國各地,通過地鐵廣告、微信推送、影視植入等線上、線下方式,大範圍地宣傳和推廣,這句廣告語已與天眼查形成了特定的、固定的聯繫。企查查在通過媒體發文、電梯間商業廣告等途徑為自己的產品做宣傳時,採用了與“天眼查”整體相似的廣告裝潢設計,包括同樣使用藍色作為背景色、白色作為廣告字體色,廣告主畫面都是一名自然人配以誇張、迷茫等表情,更重要的是將“查公司,查老闆,查關係”這句廣告語用在自己的廣告宣傳中,給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天眼查”訴“企查查”不當競爭,索賠500餘萬元


天眼查公司認為企查查公司的行為構成了不正當競爭,故訴至法院,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權,並賠償經濟損失。天眼查方認為其花2億,大範圍地宣傳和推廣天眼查“查公司,查老闆,查關係”的這句廣告語已與“天眼查”工具形成了特定的、固定的聯繫。而企查查近期的廣告,無論是裝潢設計,整體風格顏色,人物形象都有著高度雷同的嫌疑。因此,天眼查方立即以不正當競爭行為為由,將企查查告上法庭,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權,並索賠520.45萬元。


“天眼查”訴“企查查”不當競爭,索賠500餘萬元


那企查查到底為何要在產品宣傳上“步步緊逼”天眼查,與天眼查“槓”上呢?

據公開資料顯示,企查查於2014年3月成立,並在同年5月發佈第一代產品,成立一年就已實現盈利,目前註冊用戶已超過4000萬,累計查詢量突破500億次。而對手天眼查雖然成立時間稍晚,為2014年10月。發佈第一代產品更是和企查查有兩年時間的差距,但是其產品迅速迭代,憑藉讓人眼前一亮的獨家硬件“天眼查透鏡”,在短短兩年間,用戶數就超過了一億。

兩家為了自身的利益,自然是集中火力進行廣告比拼。企查查投放二十八個城市樓宇廣告、地鐵廣告,整合多媒體資源頭條、抖音、網紅等投放。天眼查也在第一時間迎頭跟進,很多點位都不計成本面對面進行pk,涉及綜藝植入,抖音廣告,地鐵投放。

企查查在用戶人數上終不敵天眼查,為了儘快搶奪市場,試圖在外觀上混淆兩者的差別,於是就在對手的廣告設計、廣告用語打上了主意,似乎這樣就可以造成產品內容的相似性,以此矇蔽用戶視角,在使用過程中可能造成混淆,從而藉助天眼查的知名度獲得更多的用戶。

或許一開始天眼查並沒有將企查查的這一模仿放在眼裡,但隨著企查查的日益壯大,眼看著其將自己的用戶撬走,天眼查又豈能容忍對方這一強盜行為,因而免不了一場官司。


“天眼查”訴“企查查”不當競爭,索賠500餘萬元


那麼,這到底是一門什麼樣的生意,居然可以引起如此爭端?為了解開疑惑,從天眼查、企查查的公開信息中瞭解到,二者都是服務於商業的企業信息查詢工具,本質上都是一場關於“公開數據”的生意。

這些查詢工具通過大數據,爬取了中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國裁判文書網、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等2000多個數據源網站的公開信息,隨後進行整理、加工,製成可視化的信息產品,最後提供給企業和用戶進行查閱。當然,為了保證盈利,這些查詢工具會將一些關鍵的商業數據隱藏起來,只有繳納會員費後才能查看。由此,一個價值數十、百億元的財富帝國誕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