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超”成燙手的山芋,中甲“讓超”大戲,再次放大中國足球病態

隨著中國足球甲級聯賽的落幕,聯賽最後幾輪的各種結果令人不解的冷門出現讓人不禁發問,中國足球到底是怎麼了?其實一個國家的足球強不強,看一個國家的足球聯賽就能理解他們的成績會這樣。中甲聯賽最後幾輪各支衝超球隊的詭異丟分再一次放大中國足球的問題。

“升超”成燙手的山芋,中甲“讓超”大戲,再次放大中國足球病態

青島黃海慶祝衝超成功

各級別聯賽球員的能力差距過大,導致很多球員從內心裡不想衝超。因為他們知道一旦球隊升入中超,以他們的能力是不足以應付中超聯賽的,所以我們在中甲聯賽中就能看到以前排名靠前的球隊明明是比分落後,但是還是球員頻繁臥草,大部分時間都是出於散步狀態。而且末輪聯賽還出現球員進球之後竟然沮喪的抱頭,就像錯過了一個絕佳的機會一樣。這樣場面真的就是讓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看得哭笑不得,真的是又氣又恨。除了球員自身不想衝超,害怕下賽季被球隊清洗失業之外,個別球員在踢假球的情況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沒有證據的我們還是相信我們國家的球員是職業的不會參加假球,那些可笑的失誤就是真的失誤了。

“升超”成燙手的山芋,中甲“讓超”大戲,再次放大中國足球病態

文總,明年還衝超嗎?

球員場上不拼命,場下老闆也是同樣不希望自己的球隊能夠能夠升級到中超。雖然說球隊進入中超聯賽之後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注度,但是中超能夠帶來的贊助並不可觀,甚至可以說除了老闆自己和之前已經有的部分體育品牌的贊助根本就不會得到新的贊助。這樣只能是老闆增加投入,沒有哪個老闆是真的拿錢去打水漂。瞭解中超更多的人都知道就像恆大這樣俱樂部在中超的虧損都是億為單位計算的。所以說,中甲聯賽末期的讓超大戲必然也是各個俱樂部的老闆背後裡給與教練和球員的暗示。

“升超”成燙手的山芋,中甲“讓超”大戲,再次放大中國足球病態

青島球迷現場打出橫幅

對於投資人來說,拿錢投資俱樂部是為了拿到地方政府給與的優惠政策。從很多俱樂部只有一線隊而沒有引入一個完整各年齡級的梯隊體系,也是這些混跡中甲球隊不想升級的原因。俱樂部沒有一個完整造血體系,整個主力陣容都是在靠拿錢在砸,一旦買來的球員的不適應球隊的戰術體系或者是重傷之後,成績就會呈現斷崖式下跌。而且沒有造血能力的俱樂部就可以明確這個俱樂部在每年的轉會期根本不可能拿到一分錢的轉會收入。這樣的俱樂部經營政策就更加明確了投資人不想衝超的想法。

“升超”成燙手的山芋,中甲“讓超”大戲,再次放大中國足球病態

現場的亞泰球迷

除去俱樂部自身的原因,足協引入的各種政策也是各大老闆不想參與其中的原因。中超聯賽不似歐洲五大聯賽那樣,每支球隊都能拿到一筆不菲的轉播收入和聯賽的獎金。而且各俱樂部不但幾乎拿不到這些收入,還要額外的要大幅度的投入,中超與中甲的准入標準完全就不是一個量級的,可能在中甲拿1個億就能混的風生水起,但是到了中超可能你拿出10個億都見不到一個水花,一個賽季之後就又降回到中甲聯賽。而且,這些只是最基本的政策上的投入,還有對於俱樂部主場草皮的維護、聯賽客場遠征等的一系列費用也是相當高昂的。所以說衝超的高成本並不是一個普通的投資人可以承受的。

“升超”成燙手的山芋,中甲“讓超”大戲,再次放大中國足球病態

中超,我們回來了

最後就是球迷對於中國足球各個足球俱樂部的態度了,作為球迷的我們,拍拍自己胸口問問自己,有現場看過自己主隊在聯賽的現場比賽嗎?每次在看實況轉播的時候,我們都可以看到看臺上有很大一部分的位置都是空缺的。這樣低的可憐的上座率就會讓成績不理想的球隊在中超上更加難以生存。也許中超聯賽的上座率永遠無法達到像安聯、諾坎普、老特拉福德那樣火爆的情況,但是至少我們應該讓主隊球迷的看臺坐滿支持他們的人吧。除去俱樂部在主場門票上的收入外,還有就是俱樂部周邊的收入。一個運作良好的俱樂部的球衣以及俱樂部周邊的銷量是一個俱樂部財政收入大比例收入。這個時候很多偽球迷就會說,中國足球都已經這樣了我難道還要去花自己錢去支持你?在網上一件球服才一百而已,而一件正品球服那要四五百呢,怎麼都是支持你,你俱樂部拿不出成績,還要怪球迷嗎?對於這樣的球迷我們也不能說什麼,畢竟中國足球已經傷了中國球迷的心了這麼多次了,說心裡沒有怨念那是不可能的。

“升超”成燙手的山芋,中甲“讓超”大戲,再次放大中國足球病態

中國足球想要真的發展起來,不是僅僅就是在場上的那11個人努力就可以重現打進世界盃的那樣期待的。只有足協、俱樂部與全國球迷團結一心,足協出臺更加完善的制度讓更多俱樂部能夠達到收支平衡並融入到中國足球聯賽的大家庭裡來、俱樂部能夠給與職業球員更加完善的保障和薪資體制、全國人民能夠不再對中國足球帶有有色眼鏡,讓更多的孩子去踢球,給與各個俱樂部更多的人員選擇。這樣中國足球的大環境才是真正的得到了改變,才能讓中國這塊足球荒漠變成綠洲,才能讓這樣奇葩的“讓超”大戲不再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