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冷暖记心间——记临夏州康乐县八丹乡黄家庄村包村组长黄国祥

“大娘,您最近身体怎么样?家里农活忙得过来吗?年底儿子回来吗?”包村组长黄国祥正忙着入户了解村民情况,这是他每天的“任务”之一。

群众冷暖记心间——记临夏州康乐县八丹乡黄家庄村包村组长黄国祥

黄国祥是临夏州康乐县八丹乡食药监所所长,今年是他担任康乐县八丹乡黄家庄村包村组长的第二个年头。“刚来村里时,怎么都睡不着。”到任后的第一晚他就失眠了,不是因为到了陌生的地方睡不着,而是心里千头万绪压力大。

压力从何而来?黄国祥说,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攻坚拔寨阶段,黄家庄村的脱贫攻坚也到了分秒必争的紧要关头,这段时间非常关键。

顶着压力,迎难而上。面对扶贫时间紧、脱贫任务重的现状,黄国祥不断克服扶贫知识欠缺的短板,尽快熟悉相关工作,适应新工作新角色的转换。

在熟悉扶贫业务的同时,尽快摸清黄家庄村所有村民的底子,找准致贫原因,开展精准帮扶,是他来村里办的第一件事。

“你家几口人?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入村后不久,黄国祥便展开摸底工作。每到一户,他拿出笔记本,一边询问一边记录。一段时间以来,他早出晚归,把每个贫困户家庭的信息都记录下来,带着问题落实帮扶措施、帮助解决具体问题。

在走访时,黄国祥了解到线东吉尼一家4口在上窑山居住,线东吉尼患病多年,两个儿女还年幼,妻子种地换来的收入无法支撑一家的生活开支,有时线东吉尼的医药费也无法保证,尽管4间房子已老旧,但缺乏人力、财力,他们家的住房一直没有翻新。

当天,黄国祥和其他帮扶干部商议,先为线东吉尼申请危房改造资金,再从村里的产业互助社贷一部分款,然后劝说线东吉尼的侄子线阿孩麦帮助他修建新房。

黄国祥联系到开出租车的线阿孩麦说明情况,他答应帮助叔叔回家盖新房。去年7月,线东吉尼一家终于搬到了山下新修的房子里。

线东吉尼的病渐渐好转,他有了外出打工的打算。得知他的想法后,黄国祥便联系村里其他在外打工的村民,让他们帮线东吉尼留意招工信息。“今年,黄组长帮我家申请了二类低保,在他的帮助下,我也到兰州打工,我家的日子慢慢好起来了。”线东吉尼感激地说。

“刚开始去村民家时,大家有很大的抵触情绪,但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听他们说话,为他们办实事,群众就会从心里慢慢接受你,认可你。”黄国祥慢慢地摸索出了一套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最主要的还是要公正,做事公平、公开,自己心里敞亮,才能让群众满意。”

群众冷暖记心间——记临夏州康乐县八丹乡黄家庄村包村组长黄国祥

过去大多数黄家庄村村民居住在上窑山,那里土地贫瘠,居住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2016年,黄家庄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完工,98户群众陆续搬进了山下的新房。

然而,住到了新房里,村民们的旧习惯依然没有改变:将柴草随意堆在路上,将家里的垃圾扔到路边、河沿上……一度车辆无法在巷道里行驶,天热时村里臭气难闻。为改变这种现状,在今年开展的农村环境整治行动中,黄国祥和帮扶干部、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带头整治人居环境。半个月后,乱堆乱放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黄国祥还请人在村里设计制作文化墙,在美化村容村貌的同时,以图文并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群众冷暖记心间——记临夏州康乐县八丹乡黄家庄村包村组长黄国祥

“群众眼中看到了,思想上接受了,也逐渐从行动上支持我们,工作就顺利多了。”黄国祥说,如今村民们不仅扫净自家门前路,也管他人“瓦上霜”,养成好习惯,“建设美丽家园”成了村民们的新目标。

有困难,村民第一个想到的是他;有喜事,大家也不忘和他一起分享。黄国祥孜孜不倦地奋战在扶贫一线,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他把群众当亲人,在帮扶岗位上践行了“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责任与担当。(记者 郭慧霞 黎元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