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想要看“复制品”

11月2日,陈情令南京演唱会正式落幕,每一位演员都以剧中角色的身份向所有人道一句“告辞”。一时间,告别的不舍、未来的期许在一瞬间悄然释放。



没有人想要看“复制品”



而在告别还未结束之前,想要复制成功的气息就已经袭来,“升级版《陈情令》”的字眼吸引了无数观众的视线,也令所有人都不禁发问:“复制成功,就真的能够成功吗?”





没有人想要看“复制品”

不管题材是否相同,都能被划到一列

10月31日,芒果tv举行了“2020年视频招商会”,多个待播出、待制作的综艺节目与影视剧一一亮相。然而,相较于项目本身,宣传册中的宣传标语却更为引人注目。



根据Priest的修真类作品《六爻》改编的影视剧,被称为“升级版《陈情令》,最热门仙侠双男主,IP爆款预定”;以小学生家庭为焦点的《起跑线》,被称为“现实主义都市民生话题剧,小学版《小欢喜》”;描述青春生活的《少年巴比伦》被称为“中国版《请回答1988》”;以美食与宫廷为主题的《尚食》,被称为“明朝版《大长今》”……



没有人想要看“复制品”



对此,部分观众认为:“作为招商会,为了能够让投资方更直观的了解项目,用已有爆款来吸引眼球其实也可以理解。”然而也有观众直言:“制造噱头吸引冠名商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投机取巧只让人觉得内容没有创新,而且也降低了观众的期待。”



以Priest的《六爻》为例,小说的定位更倾向于修真,而非仙侠。人物的设定与人物的走向与《陈情令》也截然不同,但仅仅因为同为“双男主”,影视化版本便被打上“升级版《陈情令》”的标签。



没有人想要看“复制品”



再比如,《我有特殊沟通技巧》被打上“中国版《当你沉睡时》”的标签,许多网友直观看去都以为是韩剧《当你沉睡时》的翻拍,但其实该作品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了南星市公安局重案大队刑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侦破了一系列故意杀人、谋财害命、生产制造违禁药物特大案件的故事。



没有人想要看“复制品”



诸如此类的宣传标语让人深感制作方的“偷懒”,许多宣传标语以相似类型的作品作为噱头,令所有人“望文生义”的同时,也让还未开始的作品轻微蒙尘,与此同时,跟风与想要复制成功的想法,不言而喻。





没有人想要看“复制品”

一直复盘,难以超越





而这样的“偷懒”,其实一直都存在。



回看这几年的影视行业,无论是“旺季”还是“淡季”,几乎每一年都有引发剧烈反响的“爆款剧”产生。2012年的《甄嬛传》、2014年的《古剑奇谭》、2015年的《琅琊榜》、2016年的《欢乐颂》、2017年的《我的前半生》、《人民的名义》、2018年的《镇魂》、2019年的《都挺好》、《陈情令》。



没有人想要看“复制品”



当观众为新鲜内容不断欢呼的同时,无数制作方也在为无数个爆款作品不断复盘,从各方面进行缜密的分析,希望能够从它们的成功里面提炼出精华,从而学习与复制。然而,“提炼精华”需要的时间太“长”了,因此,“直接照做”便成为了更多制作方的选择。



《甄嬛传》播出后,“大女主”的关键词被“提炼”出来,于是,相同套路的《芈月传》、《武媚娘传奇》、《如懿传》等作品一部接一部;《欢乐颂》播出之后,“女性视角题材”成为热门话题,于是题材相似的《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接连亮相;《镇魂》、《陈情令》接连被称为“夏日限定”之际,无数个“双男主”都在路上了……



没有人想要看“复制品”



这些“类似”作品里有已经播出的、也有正在准备的,有优质的、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虽然结果截然相反,但难以复制曾经的成功却是一致的。



就像《芈月传》、《如懿传》虽然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与可观的热度,但所有观众最想念的依旧是《甄嬛传》。虽然女性视角题材作品一部接一部,但观众最直观想到的依旧是《欢乐颂》。连续两年出现的“夏日限定”虽然皆为双男主戏,但题材与故事截然不同,除了双男主这一共同点之外,其余所有都并未有相似之处,严格按照故事类型来讲,其实它们并不算同一题材。



没有人想要看“复制品”



由此可以看出,复盘永不停歇,但成功却永不会被完美复制。



其实同一个题材,可探讨的东西有不少,但因为爆款案例已有,许多制作方只想一味的复制,无论是故事的内核,还是人物的冲突都难以逃出已经画好的“圈”,当同一个“圈”里面的作品多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审美疲劳必然不会缺席,由此而来的观众望而却步自然是意料之中的。





没有人想要看“复制品”

被爆款“裹挟”,难有好内容



当你选择一个“命题作文”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在与“好内容”背道而驰了。



某种意义上来讲,复制“爆款剧”与翻拍“爆款剧”殊途同归,它们都是“笼罩”在曾经的热度之下,通过不同的途径,用不同的手段,希冀能够获得一样的成功,但就如同我们曾经说翻拍剧难以成功时所提及的那样,这样的复制也难以获得预想的成绩。



首先是因为珠玉在前,与其看同一套路的“未知”,不如看经典的“辉煌”;其次则是只想走捷径,内容层面根本就经不起推敲,再则就是观众因为审美疲劳而生出的逆反心理,令此类作品再难有更多的曝光与传播。



没有人想要看“复制品”



而近几年深受观众追捧的“正午阳光”,其成功的原因除了对内容与制作的用心,“不沉溺于过去,只向前看”的制剧风格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细数近五年的爆款剧与大热剧,正午出品的影视作品可谓是占据了一大半,权谋题材电视剧《琅琊榜》、谍战题材电视剧《伪装者》、女性视角题材电视剧《欢乐颂》、当代题材电视剧《大江大河》、宅斗题材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都挺好》,每一部作品拎出来都值得许多制作公司复盘,而每一部作品的题材与风格都大相径庭,但最终的结果令绝大部分人都满意。

没有人想要看“复制品”



而同为2019年话题剧的《长安十二时辰》,虽说剧情与节奏方面略带瑕疵,但总体而言,给了观众不少惊喜,从口碑方面来看,8.3的豆瓣评分虽不能代表一切,但也可窥见许多观众的观看反馈与意见,该剧所谈及的方向有别于这两年的大热题材,但也正因为如此给了不少人新鲜与惊喜。



由此可见,“不一味复制‘爆款剧’、,只尽力制作‘爆款剧’”,才可能得到所有人预想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