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蔘果的種植與管理技術

種植人參果前應整地施肥,再進行定植,並澆足水分,促進生根,後期做好追肥以及溫度控制工作,並注意修剪整枝。

人參果的種植與管理技術

  1.整地施肥

  每畝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8000~10000千克,將基肥的1/2鋪施地面,深翻,使肥與土充分混勻。按栽培行距開溝,把其餘的有機肥,再加上磷酸二銨30~40千克混合施入溝內,充分與土拌勻,澆水填土起壟。採用(80~100)釐米×(40~50)釐米的大小行栽培,壟高15釐米,深15~20釐米,在畦中間最好也開灌水溝,畦面鋪地膜,在高畦上形成膜下暗灌的形式。

人參果的種植與管理技術

  2.定植

  人參果定植時的適宜溫度指標是最低氣溫不低於5℃,10釐米地溫穩定在12℃以上。栽苗前2天澆小水,以便起苗不散坨。起苗時儘量保全根系,並選莖粗、節短、無病蟲害的健壯苗定植。苗不勻時要大小分開栽,以便分別管理。高畦栽培時,畦面按(80~100)釐米×(40~50)釐米的大小行距栽培2行,株距為35~45釐米,每畝定植2500~3000株。

  秋冬茬因定植時天氣尚溫暖,可採用明水定植。即在定植溝內按株行距先栽苗,然後澆水。這種方法省工,澆水量大,有利於緩苗。在寒冷季節定植時,最好採用先幹栽,後分株澆水的方法。水滲完時再稍覆土。以後再進行l~2次分株澆水,緩苗後再順溝澆水。覆蓋地膜的,一般都是開穴後栽苗覆土再澆水,水滲後填土封嚴膜口。

  秧苗徒長時應採用“臥栽”。將下部的葉摘除,在定植溝或穴內根朝南,苗朝北,使苗彎曲露出頂部再培土、這樣埋入土中的莖節可生不定根,增加了根量,擴大了吸收範圍,同時地上部露出地面部分很快直立生長,有利於轉化為壯苗,對增產也十分有利。壯苗、大苗也可採用這種栽法。

  用於觀賞栽培的可定植到花盆內,花盆直徑35~40釐米,使根系能充分分散,一般每盆栽1株,為了造型美觀,最好選用有4個主枝的苗。若苗的主枝不夠,也可2株合栽1盆。

人參果的種植與管理技術

  3.溫度管理

  人參果喜溫,但怕高溫,栽培期間的溫度管理往往因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生育期不同。秋冬茬栽培時由暖變冷,越來越不適應人參果的要求。日平均氣溫降到16℃左右時,要扣上塑料薄膜,10℃以下時夜間要加蓋草苫和紙被等。扣膜初期白天要注意放風,掌握白天15~25℃,最高不超過28℃;夜間15~10℃,最低不低於5℃。溫度不能保證時,要採取臨時加溫措施。冬春茬的前期要特別注意增溫和保溫。天氣變暖後要注意放風,防高溫傷害。外界最低氣溫l0℃以上時,可晝夜放風;外界最低氣溫達15℃以上時,則要逐漸撤除棚膜,溫度管理正好與秋冬茬相反。

人參果的種植與管理技術

  4.追肥和澆水

  土壤肥沃、基肥充足時,坐果前一般不追肥,追肥過早極易造成植株徒長。第一穗果有核桃大小時開始追肥澆水,以促進果實迅速膨大。每畝追施硝酸銨或磷酸二銨20~25千克。一般每結l穗果就要追1次肥。天氣暖和後,可順水沖人糞尿2次,每次每畝用1000千克。在開花結果期間,應多次進行葉面噴肥,如尿素、磷酸二氫鉀、硼肥等,單一或混合使用。進入結果期之後,人參果不斷開花結果,對水分的需要量也迅速增加,應增加澆水次數,保持地面溼潤。冬天澆水需用深機井水,以防過度降低地溫。

人參果的種植與管理技術

  5.插架和綁蔓

  人參果是匍匐莖,加之結果後負重量大,更難直立生長,必須搭架。這樣既便於管理,又有利於提高產量和品質。可用竹竿搭成高1~1.5米的三角架或四角架。為了節省開支和減少遮陽,最好採用吊蔓的辦法。搭好架後把莖蔓有規律地綁在架杆上,一般每結1穗綁一道蔓。生長勢強的莖蔓要彎曲上綁,弱的可直綁,做到促控結合,使生長一致。

人參果的種植與管理技術

  6.修剪整枝

  人參果的扦插苗多萌發1~4個主枝,主枝上各節又都能萌發側枝。主、側枝各留多少,因栽培季節、採收期安排的長短、栽培密度不同而異。一般情況下,每株留主枝2~4個,栽培密的留2個主枝,稀的留3~4個。前期一般不留側枝,到生育中期可適當留l~2個側枝,這樣每株可能有4~8個側枝。如果栽培密度大,可少留或不留側枝,以保證通風透光良好。在華北地區,結果期一般每隔10~15天修剪1次,及時掰去或剪去多餘的枝條,選擇好的枝條用來扦插,其他可作飼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