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拍攝的雪山祕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高山攝影肯定是奢侈品。陳業偉用12年拍攝14座8000米的故事,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個普通人應該如何面對奢侈的夢想?為遠方放棄一切的人,並不止陳業偉一個,他也並非成功的範本。

但這個故事會提醒你:走向遠方的路,會比你想象得更加艱難。你會後悔,但最終你還是會選擇堅持。這才是他的作品能打動人的原因。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作者 / 喵葵

攝影 / 《戶外探險》簽約攝影師陳業偉

“國內攝影師想要靠攝影謀生,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包括我在內”,高山攝影師陳業偉這麼說,雖然53歲的他已可以躋身國內頂級風光攝影師的行列。

去年,在北京798藝術區的映畫廊,舉辦了一場他的個人攝影展。2014年出版的攝影文集《因為山在那裡》今年被修訂重印,而新書《西藏,永遠之遠》也剛剛推向市場,他還有三家器材品牌的贊助,最忙的時候五天之內奔波在四個城市之間。

即便如此,他還是會為了路費和生活費發愁。從2007年開始,他用十二年時間走遍喜馬拉雅和喀喇崑崙山脈,自費拍攝14座8000米雪山。眾所周知,高山攝影是一個燒錢和時間的領域,而在開始的前三年,沒有任何商業機構贊助,他還辭去了收入可觀的工作,並賣掉了上海市內唯一的一套房子。

那套房子現在估值上千萬,但當時他只拿到一百多萬,每個人都在勸阻他,他卻一意孤行。談及往事,他覺得有點惋惜。

“如果當時知道辭職以後(生活)這麼曲折,我就不會這麼做了。不是後悔,就是有點可惜。哪怕再多熬兩年,拿到的可以多兩三百萬。但如果再等下去,也許我就沒辦法出門了。這就是一個選擇。”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他現在寫書的房間,是位於上海市中心的廉價人才公寓。託朋友的介紹,房子的租金比周圍要便宜20%,第一本攝影文集《因為山在那裡》積攢了他十年來最精華的攝影作品,但拿到手的版稅僅夠支付一年的租金。

就在他的第一本書即將付印時,他的經濟困窘到極點。在EBC徒步時登山鞋穿得開膠了,是背夫給補好的。他看上了一雙兩千塊的鞋,卻猶豫再三舍不得買。這種煎熬,讓他決定開一個賣器材的工作室,沒過兩年,他又將工作室關掉,因為他覺得自己做不了生意人。

“好些年的時間,我都是稀裡糊塗扛下來的。這也是好處,如果太清醒就過不下去了。”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至少可以實現“器材自由”了,他自我安慰。2010年,在辭職的第六年,他成為一家頂級攝影器材品牌的代理人,之後還陸續接到了另外兩家器材廠商的贊助,讓他不再為設備費用發愁。拍攝的路費可以靠帶徒步攝影團來解決,壞處就是可能沒辦法隨心所欲的拍攝,但只要能出去就有收穫。

他也想過離開生活成本太高的上海,回到廣西老家,或是去雲南、四川開個客棧,然後繼續自己的拍攝。可是他還是捨不得上海的便利和機遇,至少短時間內不會離開。

他現在有點矛盾,“想要過回一個正常人的生活“,他覺得所謂正常,就是穩定,有穩定的收入和住處,還有穩定的婚姻。

他有一個相戀九年的女友,他們是在拉薩走到一起的。女友喜歡他的抱負,“至少不是一個俗氣的男人“,多年來他在去巴基斯坦拍攝的路上,女友常常放下工作相陪。但是不穩定的生活狀態,讓他無法給愛人一個溫暖的家。

午夜夢迴,他也會問自己到底值不值得。甭管在路上的雞湯有多美妙,對於他來說,這只是一個選擇。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改變人生走向的抉擇

如果讓時光倒退十五年,2004年陳業偉剛從畢棚溝徒步回來,走進上海陸家嘴那棟高聳入雲的寫字樓,他的工位視野極為開闊,正對著東方明珠的塔尖,摩天大樓的玻璃牆閃閃發光。

他坐在這裡看了幾年曼哈頓般的霓虹長河,可是在他的眼裡,始終不如雪域上的日照金山,就從那天起,工位上少了一個金融行業的高級白領。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他剛開始辭職時,並沒有明確的計劃,只是厭倦了眼前的生活,想玩兩年。他對自己的評價是,“做事不會太考慮後果,沒什麼長遠規劃,內心比較狂熱。”

如果你以為我要講述一個人辭職以後,從此打開新世界大門的勵志故事,那麼你一定錯了。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他只是再一次陷入了迷茫。

辭職的第三年,在路上的新鮮勁兒消失了,存款也在路上飛快的消耗掉。最痛苦的是,他發現找不到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

那是2006年,他跋涉在岡仁波齊的轉山路上,這也是他第一次的高海拔徒步,周圍都是上了年紀的藏族人。他出於好心,把自己的隨身藥物分給了高反嚴重的藏民,其中包括頭痛欲裂的活佛。活佛請他到帳篷喝茶,問他為何轉山?

那是在卓瑪拉山口上,他看著眼前經幡飄蕩,萬千念頭湧起,卻又一時無語,只好默默離去。活佛圓睜著雙眼,一句話如當頭棒喝:“別想著還有多少路,只管低頭走”。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擺脫迷茫的時刻,開啟於印度大吉嶺的秋日陽光下。

那是他遇見活佛的第二年,他在西藏、尼泊爾、印度等地遊蕩了半年,他常常去逛當地的書店,尤其是加德滿都,那裡有世界上最全的關於喜馬拉雅山脈的出版物。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可是大部分出版物都圍繞著喜馬拉雅的南坡,進入北坡的攝影師少之又少。他突然冒出一個念頭:走訪14座8000米雪山,併為他們留下影像。

這簡直就是一個瘋狂的計劃。當時他已經四十歲了,一直依靠積蓄生活,攝影並非他的專業,他也不具備非凡的戶外能力。但就是這個計劃讓他堅持走了下來,“至少知道自己的目標是有價值的,就不會再動搖了”。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同時被美夢和現實拉扯

陳業偉攝影展的策展人評價他的作品:“人與自然的關係,宗教式的呈現在他的作品中”。豆瓣的讀者覺得,他的照片有一種令人想哭的溫暖。

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總是呈現出一種有趣的反差,龐大和渺小,冰冷和溫暖,黑暗和燦爛,這種反差帶來給畫面帶來情緒的轉變。

他最喜歡的作品,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上著名的“阿富汗少女”就出自於這位攝影師之手。陳業偉尤其喜歡一張照片,“在一大片被轟炸的廢墟之中,居然還有一個房子亮著燈”,製造了戲劇性的反差,他喜歡這份“殘酷中的溫暖”。

最能代表這種風格的作品,是拍攝於2009年的干城章嘉。那是在秋冬之交的大吉嶺,當太陽依次掃過干城章嘉的主峰和衛峰,巨大的雪壁熠熠生輝,宛如神的國度,而腳下是正在甦醒的大吉嶺,星星點點的燈火流淌成河。

那個瞬間,他彷彿遊蕩在世俗與神域之間,這幾乎是他十多年生活的縮影:同時被美夢和現實拉扯。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他反覆在城市和西藏之間來來回回。從2006年開始他每年都會去至少兩次西藏,但最多離開西藏三個月他就受不了了。哪怕看到朋友圈裡有人發了一張烏雲密佈中露出的藏式屋頂,他就開始牽腸掛肚的想念。而城市對於他來說,只是一個過路的驛站,可以掙錢和休息,“呆久了渾身不舒服”。

他記得318國道的每一個拐彎,熟悉程度甚至超過上海自家小區附近的小巷。他連續拍攝過15年珠峰,在他的圖片庫裡,有十二個月份不同狀態的珠峰。他曾在拉薩的甜茶館度過無數個無所事事的午後。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可他又無法做到長期生活在西藏,因為高海拔和缺氧會傷害自己的身體機能,畢竟他已經五十歲了,身體狀態並不算好。

自我掙扎從來沒有停止過。他沒法跟自己握手言和。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獨自等待

不止在生活中,徒勞無功的拉扯感,看不到希望卻又苦熬的時刻,對於高山攝影來說,也幾乎是家常便飯。好的圖片基本上都是“熬”出來的。

為了拍攝南迦巴瓦日月同輝的罕見畫面,他總是反覆去林芝的索松村。因為受到印度洋的暖溼氣流影響,南迦巴瓦終年被雲霧圍繞,普通旅行者連南迦巴瓦的真面目都難以得見。日月同輝的場景,只在農曆十五這一天出現,朋友覺得他在痴人說夢,這種成功幾率跟中彩票沒什麼區別。

可在又一個農曆十五到來時,他再次出現在同樣的位置,只見雲遮霧繞的南迦巴瓦顯露巨大的雪壁,太陽還沒完全升起,雪白的頂峰暴露在霞光中,一輪金色的圓月綴在山頭的另一側。他等到了。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為了拍攝,有六個春節他獨自在偏僻的小城度過。四個在西藏,二個在尼泊爾。有多偏僻呢?他今年春節是在日喀則市的崗巴縣過的,旅遊業還未完全深入這個小鎮,遊客本來就少,到了春節時,大街上更是空空蕩蕩,餐館都停止營業,住的旅館只有他一個客人,老闆都看不到影子。

氣溫低到零下二十度,沒有電,沒有空調,甚至沒有信號和網絡,就算住在客棧也需要裹著睡袋,除了不住帳篷,簡直跟荒郊野嶺沒什麼區別。陳業偉能忍受連續二十天在巴基斯坦徒步的寂寞,可這是在春節的藏族小鎮上,孤單和寒冷都令人難以忍受。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最難以忍受的時刻出現在2015年的扎西宗村,為了在加烏拉埡口拍攝喜馬拉雅山脈的雲海,他留下獨自過年。拍攝雲海對天氣要求特別苛刻,陽光太燦爛,就沒有云彩,天氣太壞則看不到雪山。

好幾天都沒等到合適的天氣,陳業偉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開車輾轉三百公里,沒找到一個能洗澡的地方。平時不能喝酒的他,一口氣灌下了一大杯酒。

但第二天一大早,他醒來就開始新的拍攝。他還記得,陽光將喜馬拉雅山脈逐一點亮,翻騰的雲海之上,以珠峰為首的5座8000米雪山一字排開,在陽光和雲海、水汽的共同作用下,在他和希夏邦馬之間竟然形成了彩色的佛光,這樣的景象,一生也難得遇見一次。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越危險,越美麗

陳業偉一直強調,極限戶外並不是他最熱愛的領域。他最喜歡的拍攝方式是坐在印度大吉嶺的茶館中,品一杯最正宗的大吉嶺紅茶,舉起相機就能拍攝到干城章嘉。

但他卻一次次將自己置身險境。

惡劣天氣容易出大片,冰雹來了,他的第一反應不是躲開,而是舉起相機拍照。洛子峰下的觸空丘,是整個EBC山區觀看雪山的最佳地點,他在此遭遇了EBC三十年不遇的暴風雪。

暴雪後的第二天,旅館門口居然憑空豎起了雪牆。他一直不願意離開,只因為暴風雪後會有難得的美景,他堅守了五天四夜,直到積雪差點壓塌屋簷。

他拍下了這樣的畫面,積雪淹到犛牛的肚子,牛背上積滿雪粒,像一座雕塑一般,一動不動站在雪裡。他淚目,這不就是我自己嗎?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去絨布冰川的末端冰河拍攝日出,咔嚓一聲,右腳踩破已被河水掏空的冰面,整個高幫登山鞋都灌滿了水。可太陽留在珠峰上的光線已經變成金色,顧不上脫鞋倒水,馬上開始拍攝。拍完發現登山鞋已經掛滿白色冰凌,右腳被凍到麻木。

他常常開車繞行在喜馬拉雅的高山峽谷中,其艱難程度遠超想象。一個急彎連著一個急彎,險峻的陡坡上堆滿了融雪,車輛離懸崖僅一線之隔,急速的攀升中一個打滑,半個車屁股都懸在山崖上。有時,遇上施工的地段,路面還堆著鋒利的片石,隨時有可能會劃破輪胎。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但是正是這樣一片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的區域,構成了喜馬拉雅山麓最精彩的部分,危險和美麗往往成正比。

有人曾問他,能將星空在水中的倒影拍下來嗎?他肯定的說:絕不可能,可是當他露營在40冰川的冰湖邊,群星倒映在如鏡面的湖水中,他凝視著這“不可能出現“的場景,彷彿亙古不過一瞬。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走向人群

陳業偉跟人聊天語速很慢,口齒有點不伶俐。剛辭職的前後,情況更嚴重,他甚至是一個“社恐症患者”,因為跟別人找不到共同語言,交流對他來說構成一種巨大的壓力。過去在上班的時候,他只能感到壓抑。

但十幾年下來,實現拍攝14座8000米雪山的目標之後,他在全國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自己的粉絲或朋友,整個人都變得更加開朗和陽光。

他意識到自己的變化,是在2016年,當時在一場攝影講座上,主辦方只給了他半小時,可他滔滔不絕的講了好幾個小時,臺下掌聲雷鳴不息。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內在的改變也進入了他的作品,溫暖的底色越來越多,他不再只關注雪山的紋理和線條,而是把鏡頭對準了雪山下的人。這跟藏民對他的幫助密不可分,拍攝越深入,他對雪山下的村莊感情越深。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很多新的拍攝點,信息都來自於當地人。比如發現40冰川,就來源於一次偶然的邂逅。那是一個繁星當空,萬籟俱寂的夜晚,他走進了緊鄰不丹邊境的推寺。寺廟已有800多年曆史,在海拔五千多米的普莫雍措湖畔,幾座破舊的小房子臨湖而立,給他一種穿越時空的震撼。

寺廟為僧人苦修而建,只有在1-3月湖面結冰之時,僧人才能與陸地來往。在跟僧人的聊天中,他無意之間瞭解到,靠近不丹一字排開的雪山下,有一條非常漂亮的冰川。後來,他在當地人帶領下找到了這條漂亮的無名冰川,就是之後聞名遐邇的40冰川,可在當時還沒有被命名。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拍攝南迦巴瓦,常規的拍攝點是海拔4720米的色季拉山口。而在一個挖蟲草的山民帶領下,陳業偉找到了一條年久失修的小路,道路陡峭到需要要狠踩剎車才能爬上山樑。

正是日落時分,絲巾狀的哈達雲纏繞在山腰,光線由粉紅到粉藍美妙的變化著,直到變成完全純淨的藍調。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無數危急的時刻,都有著藏民的出手相助。一箇中秋的深夜,他的越野車深陷於沼澤地中,他和自己的藏民嚮導隨時面臨失溫的危險,前來援助的邊防武警,車輛無法同時裝下兩個人和所有的攝影器材。

於是年邁的邊巴嚮導,堅持在寒夜中步行四五個小時回到村莊,將位置讓給他和他的攝影器材,第二天邊巴整個膝蓋都腫得通紅。

“我明顯感覺到心更柔和了,曾以為雪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可走到最後發現,雪山和人群不可分裂。“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拍攝有時代烙印的西藏

去年他再次開車穿越數條由喜馬拉雅褶皺形成的峽谷,由山南的錯那縣到措美,最後抵達洛扎縣。

雖然道路險峻到驚心動魄,但卻有一種別樣的荒蕪之美。他停車駐足,只見陽光落在一小片油菜花上,峽谷深處的村落有一種飄然塵外的仙氣。他拿起相機按了無數的快門,可卻突然想起2006年他也曾看見過這個小村莊,當時卻對這裡的美渾然不覺。

“12年了,就是一個輪迴。我覺得我能意識到村莊的美,肯定跟我的心境轉換有關。以前我幾乎很少拍攝雪山以外的題材。”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村莊下面正在修國道,也許幾年之後,村莊的原始之美將不復存在。十年間,變化的不止是他的生活,藏區也在發生天翻地覆的鉅變。此時的陳業偉,不再是個在活佛面前的迷茫行人,拍攝有時代烙印的西藏,成為他的新夢想。

首先是冰川的消退。2014年底,陳業偉和美國登山家大衛約定拍攝絨布冰川,1921年喬治.L.馬洛裡曾經也拍攝過這裡,他們計劃在相同的位置進行拍攝,來對比冰川消退的狀況。

陳業偉經過重重困難,找到馬洛裡的拍攝位置後發現,冰塔林曾一直綿延到珠峰下的山谷裡,而如今已退縮至冰川峽谷的拐彎處。“眼前的冰川雖然依舊浩浩蕩蕩,但是退縮已是非常明顯”。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快速消失的不止是冰川,民間文化的消失比冰川還快。他憂心忡忡的告訴我。近年來,他曾陪伴在西藏收集民間音樂的宋曉軍進行拍攝,他發現,藏族音樂的風格和當地人的生存環境息息相關。環境惡劣的阿里,音樂高亢且尖銳。

而林芝的音樂婉轉動聽,生存條件也較為舒適。昌都的音樂則與宗教的關係更加密切。

“很多老藝人跳不動了,也唱不動了,他們後繼無人,這種消失幾乎不可逆轉。”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去年在林芝的索松村,他跟宋曉軍一起參加藏民的開春祈福儀式。五月的桃花開始凋謝,金燦燦的油菜花正在盛開。儀式結束後,一年的耕種就開始了。

他拍了一段視頻:黎明時分的雅魯藏布江有點寒冷,藏民們穿著金色和藍色的節日盛裝,歡快的歌聲此起彼伏。雅魯藏布江之上,煨桑的青煙繚繞升起。太陽一點點照亮南迦巴瓦巨大的雪壁。

天漸漸亮了。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陳業偉的書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因為山在那裡》是陳業偉在2014年出版的一本雪山紀行,記錄了陳偉業16年在喜馬拉雅與喀喇崑崙兩大山脈的拍攝歷程與行走細節,一推出就引起轟動,豆瓣評分高達9分。《西藏,永遠之遠》則講述了陳業偉16年70餘次進藏經歷,展現了西藏廣袤自然與人情之美。

這次「山頂商店」給大家帶來的是

兩冊套裝書的特別首發版,並贈送四張由陳業偉親手簽名的攝影作品明信片,非常有紀念意義。喜歡就戳:

他拍攝的雪山秘境美到哭!從上海白領到頂尖高山攝影師的蛻變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