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夺奥斯卡奖的中国骄傲、华人之光,怎么却被骂的这么惨?

谁才配得上华语最伟大的导演之称呢?

虽然导演不应论资排辈,电影也只有时代、技法、内核、解读等方向的不同并无优劣之分,但纵观华语电影发展,就对华语电影所做的贡献而言,我们仍可评定一番。

有人说是杨德昌,其执导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独立时代》总能予历史以慰藉、予时代以深刻、予电影以卓新,在这方面杨德昌宛若中国的特吕弗,纵然手法平实、寂寥无声,但电影总能柔软的给时代予会心一击。

也有人说是侯孝贤,其执导的《海上花》《悲情城市》总能从光影变幻、剪辑艺术里将生活抽离出形体,为影像赋予时代下的美学意境。此外他的作品同样能以悲天之心予时代以关怀。

三夺奥斯卡奖的中国骄傲、华人之光,怎么却被骂的这么惨?

可他们并不能称为对华语贡献最大的导演。

纵然两位导演在技法跟表达上各有所长,对时代层面也展现出电影应有的人文关怀,但当他们作品过于内敛、自我、风格化表达,纵然艺术成就上难以望其项背,但对华语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动却是微乎其微。

那应该是谁呢?王家卫、张艺谋、姜文吗?以上导演虽然风格鲜明、兼具人文跟技法卓新,在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国际电影节上亦曾惊艳过。

可放在对华语电影在世界范围的推动力上,三人成绩却始终停留在艺术层面,难得到世界范围内艺术与商业上的认可。

既然如此又能是谁?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李安。

三夺奥斯卡奖的中国骄傲、华人之光,怎么却被骂的这么惨?

八项奥斯卡提名,三夺奥斯卡导演、外语片桂冠!

此外还有九项美国电影金球奖提名、三座金球奖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大奖,此外戛纳、柏林、威尼斯国际三大电影节六提四中,金马奖更是拿奖拿到手软,李安堪称华语电影最大助推器、堪称华人之光。

其实仅是奖项认可,就足以令其在影史留下辉煌一笔,并与当世伊斯特伍德、斯皮尔伯格、诺兰、大卫芬奇、卡梅隆、科波拉等人并驾齐驱。

况且李安所承载的不仅仅奖项上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兼具技法跟艺术性的卓新,如创作出《推拿》《喜宴》《饮食男女》等极具东方文化下的父子命题,以及《卧虎藏龙》这种充斥东方哲学思辨的武侠意境。

三夺奥斯卡奖的中国骄傲、华人之光,怎么却被骂的这么惨?

当然李安的神乎其神还不仅如此。

作为导演李安最具创造的是,在他洞察东方文化内核同时,更能够将西方文明融汇到电影里,于是除了拍摄出“父亲三部曲”,他更能拍出《断背山》《理智与情感》等纯西方式的情感表达共鸣。

对任何导演而言这都是奇迹,因为在历史长河里东西方文明鲜有交错、融合,所以两者间从举止言行、思考方式都是彻底南辕北辙,可李安却能依然能驾轻就熟。

不仅拍出了中国式内敛、更能拍出美国式的罗曼蒂克。

更何况李安甚至还拍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种贯通中西,并将技术融入血液,去造就关于宗教信仰、人文内核、叩问人性的神作。

三夺奥斯卡奖的中国骄傲、华人之光,怎么却被骂的这么惨?

这些成就,更让他成为世界影史独树一帜存在。

似乎真的没有李安不擅长的领域,从亲情片到武侠片、从爱情片到科幻片、从动作片再到战争片,多年间李安穿梭在不同类型片内来回试探,却鲜有过失手,部部皆是佳作。

可是这次神一般的李安似乎也失手了,阔别两年后,李安携新作《双子杀手》归来,之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世界范围狂揽六亿美元票房,《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国内也是清一色敬赞,可到了《双子杀手》却是反响平平。

难道李安真的老了,跟不上时代了?在新作评价里唱衰李安的声音不胜枚举,更重要的是作为世界级大导,李安作品在北美也同样受尽质疑,上映后影评人哀鸿遍野、一片唱衰。

三夺奥斯卡奖的中国骄傲、华人之光,怎么却被骂的这么惨?

北美上映数十日,累计票房仅有三千万美元。

当然若其他国产片有此成绩肯定高兴,毕竟纵观国产片“赴美”几十年,除了张艺谋《英雄》、成龙《红番区》、李连杰《霍元甲》在北美曾达到千万票房级别,也只有李安作品有此佳绩了。

可是对李安这种世界级导演而言,千万美元票房对他只是显得黯淡无光,那这一次看来《双子杀手》真的失手了?

可是要我说,只是时代没跟上李安的步伐罢了。现在当我们复盘《双子杀手》这部作品,简单通过简介上美国国防情报局特工亨利(威尔·史密斯饰),准备退休之际遭到神秘杀手的追杀,在两人激烈较量中,他发现事件背后隐藏更大秘密为引。

三夺奥斯卡奖的中国骄傲、华人之光,怎么却被骂的这么惨?

这种介绍,就能轻易知道这是部动作片。可作为多次加冕的李安,他显然不会无聊到去拍摄一部毫无创造性的动作片,这并不是李安风格,纵然多年前迫于生计拍摄过《绿巨人》,但那显然是临危受命。

如今当他荣耀加冕,也不再面临无投资的窘境,对于类型片他更应有选择的权利,可这次他为何他选择了并不擅长的动作片?

其实答案很简单,他在为了电影未来不停试错。

听起来有些假大空,可实际对电影未来的发展来讲,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因为李安目前行为,就是在探索电影的未来与明天。

三夺奥斯卡奖的中国骄傲、华人之光,怎么却被骂的这么惨?

为什么?因为在这时代电影技法已被过度开发。

从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希区柯克的《迷魂记》、黑泽明的《影武士》、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费里尼的《八部半》,可以说电影从构图到视听、从剪辑到光影,技法早在几十年前步入晚期。

毕竟技法只是依附于镜头的表达,在几十年间光影交错中,当镜头拍摄的方式未曾改变,电影的拍摄技巧早已被导演过度开发并趋于饱和了。

或长镜头、或虚实交错、或蒙太奇,在镜头下前世导演的万千变幻,只能让后世导演站在巨人肩膀,不停再重复、再复盘、再致敬,却难以真正去拓展、革新不同前人的技法。

这就相当牛顿创造了三大定律,就锁死了基础物理发展。

三夺奥斯卡奖的中国骄傲、华人之光,怎么却被骂的这么惨?

所以到二十一世纪,看似繁荣蓬勃的世界电影,其实是在遵循前人套路不停演变,根本上却难有技法上的超越与革新了。

那当代导演该如何在此时代树立伟大之名呢?

要么如斯皮尔伯格、诺兰,不再谋求技法上突破,而在电影内核与表达上追求时代下的惊艳,如《盗梦空间》《头号玩家》等作实际都是放弃了电影技法上的卓越,而是选择在科技驱动下完成电影不同呈现。

可这种改变看似惊艳,但对电影未来推动却形如原地踏步。

因为这种方式实际只是创意推进,并辅以科幻技术以完成,实际对电影未来仍没有一个真正方向感,而若想要真正创造电影未来,只能需要更为彻底的去追求电影技术性。

三夺奥斯卡奖的中国骄傲、华人之光,怎么却被骂的这么惨?

当技法被锁死,技术最有可能成为电影未来。

很多导演其实都知道这个事情,但鲜有人冒险。毕竟在电影趋于商业化环境下,敢于追求极致表达无疑是拿自我赌注,尤其是在好莱坞资本是无情的,它不会为艺术试错买单。

所以纵然这些年科学发展、技术迭代,也让电影横向纵向都有了可以尝试极致化表达的机会,但真正体现在成品上,却是形只影单。而从目前来看也唯有詹姆斯卡梅隆跟李安真正去做了,2009年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上映,其实剧情很肤浅讲的是个“保护环境”的命题。

可重要的是卡梅隆首次彻底将科学技术运用到电影里,无论是视觉特效、生物设计、动作捕捉,卡梅隆都领先于时代将电影技术进行了革新,也正因如此3D开始普及,电影真正进入了3D时代。

三夺奥斯卡奖的中国骄傲、华人之光,怎么却被骂的这么惨?

如今十年过去了,电影也该迎来再一次技术上革命了。

于是李安用高清晰度的格式进行制作,拍摄《双子杀手》就恰恰是在引领电影未来。高清晰度格式是什么概念?要知道以往电影经常用24帧每秒来放,而李安高清晰的格式最高可达120帧,也就是普通电影信息量的5倍。所以如今在《双子杀手》里我们不仅能清晰看到5倍信息量,视觉体验也会更为流动跟身临其境。

当然这种呈现几年前李安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就尝试过了。

但这次当题材变为更刺激、更激烈的动作片,视觉呈现也将更为赤裸惊艳,而这方面估计体验过120帧的观众都有所体会。

三夺奥斯卡奖的中国骄傲、华人之光,怎么却被骂的这么惨?

所以说《双子杀手》没有输,李安导演更没有输。

纵然在情节上《双子杀手》并不如何惊艳,但技术上的卓越却完全领先于时代,而这就好比当年库布里克拍摄了《2001太空漫游》,纵然在当时备受质疑,但随着时代大浪淘沙,它终究会被写进电影教材里。

《双子杀手》会不会有那天我不知道,李安这种彻底的技术革新会不会让电影有新未来也不知,但我却知这种事情总要有人去做,在这个年纪李安还敢挑战时代、挑战权威,并用自己方式为电影未来铺路、用自己方式去探索电影的无限可能。

他就值得被时代铭记、值得成为电影教材里的辉煌一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