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年生平經典之戰,強渡奇窮河攻佔迷邁山,兵鋒直指諒山

1979年2月28日,中央軍委下達指示,廣西方向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第二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攻佔諒山市北市區。55軍、43軍控制奇窮河北岸後,不再渡河向南發展。55軍163師、164師戰至3月2日中午11時,佔領了諒山市北市區,控制了奇窮河以北地區,隨即轉入防禦。河內當局在慘敗面前依舊掩耳盜鈴,仍然開動宣傳機器胡說什麼“諒山市堅不可摧,中國軍隊沒有佔領諒山市”等等,企圖以此掩人耳目,欺騙國際輿論,給一敗塗地的軍隊打氣壯膽。

在這種情況下,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譚旌樵根據軍委首長的指示打電話給廣州軍區參謀長周德禮,問他可不可以打過奇窮河去,把南市區全部佔領。周德禮相當肯定地回答,完全可以,有把握攻佔南市區。於是,中央軍委下達了《爭取自衛還擊作戰的更大勝利》的指示。廣州軍區前指據此決心以55軍打過奇窮河,攻佔南市區;以43軍渡河攻克迷邁山,配合55軍行動。

張萬年生平經典之戰,強渡奇窮河攻佔迷邁山,兵鋒直指諒山

3月3日1時15分,廣州軍區前指命令43軍以一部在當日12時向迷邁山進攻,與55軍一部共同造成進逼河內的態勢。褚傳禹軍長決定由127師攻打迷邁山,128師在390高地以東沿奇窮河北岸繼續組織防禦,並以積極手段尋機殲敵,確保軍的翼側安全。127師師長張萬年於2時到軍指揮所受領了作戰任務:配屬軍炮團、128師炮團107火箭炮營,以一個團的兵力,強渡奇窮河,攻佔迷邁山,配合55軍攻佔諒山,造成進逼河內的態勢。

張萬年生平經典之戰,強渡奇窮河攻佔迷邁山,兵鋒直指諒山

地形和敵情

地形:迷邁山位於諒山市東南4.5公里,其主峰海拔480米,在主峰東北側和西南側各有一個比主峰稍低的無名高地。山腰山腳有稀疏的林木,頂部雜草叢生。周圍村莊較密,溪流較多,東側山腳有一水庫。迷邁山南與扣瓦山相接,兩山之間有一條通往諒山的簡易公路,北臨奇窮河,可瞰制4號公路。迷邁山是諒山東南的一道屏障,是越軍在奇窮河以南的一個防禦要點。奇窮河在扁福南側段,水面寬100至150米,水深1—2米,流速每秒1.5米,沙石底,可徒涉。河岸高10餘米,坡陡約60度,上下比較困難。左岸地形髙於右岸,利於敵人沿河組織防禦。左岸構築有塹壕、火器掩體等簡易工事。

敵情:僅從上級通報中得知,迷邁山地區有越軍327師的2個營的兵力防禦,具體部署不明。

決心和部署

受領任務後,師長張萬年、政委蔡春禮等師首長分析了當面敵情:一是123團殘部在祿平至諒山公路以北化整為零,該敵遭我連續打擊,已成驚弓之鳥,無力反擊和阻擊,對我右翼無大的威脅。二是祿平東南之奇窮河彼岸為338師462團與我隔河相峙,該敵未受到大的打擊,可能對我釆取行動。三是迷邁山地區有敵2個營,兵力部署不詳,是師的主要作戰對象。據此,張萬年決心以1個團擔任主攻,堅決攻佔迷邁山;2個團分別在祿平以西、奇窮河以北和祿平以東、奇窮河以南擔任翼側保障。具體部署如下:

張萬年生平經典之戰,強渡奇窮河攻佔迷邁山,兵鋒直指諒山

以380團加強128師107火箭炮營擔任主攻,在扁福渡河,沿擔雙、班茂攻佔迷邁山;以381團攻佔413高地及其東北側無名高地,並前出至丁松、黃林地區,向諒山方向警戒,保障380團的右翼安全;379團主力接替380團在346、390高地的防禦任務,並以一個營的兵力在祿平、扁關之間強渡奇窮河,控制波連、557、468高地、波來西北各要點,準備阻擊敵338師西援,保障380團側後安全。師統一組織6個炮兵營的火力,支援380團戰鬥。

戰鬥經過

1、強渡奇窮河

380團團長何善福、政委劉國柱於4時30分受領任務後,立即召開黨委常委會,15分鐘研究確定了決心、部署。決心立即組織部隊跑步前進,以一部兵力首先搶佔扁福渡河點,掩護團主力從行進間強渡奇窮河,進至儂遠、擔雙一線,佔領進攻出發地區,爾後集中主要兵力,沿班茂、杭外之間,向迷邁山實施主要突擊,攻佔迷邁山。具體部署如下:由團副參謀長帶領由偵察排和工兵排組成的先遣分隊攜帶2瓦電臺一部,乘汽車先於部隊出發,沿4號公路經驕新進到扁福地區,偵察敵情、河流、道路情況,隨時向指揮所報告。

2連為團前方尖兵連,隨先遣分隊之後快速前進,於7時30分前搶佔扁福渡口,並掩護團主力渡河。團主力按1營、團指、3營、2營、後指的序列,於5時30分從現地出發,沿4號公路前進,7時30分進到扁福渡口渡河。1、3營渡河後,1營在擔雙西南側、3營在儂遠南側佔領進攻出發地區。爾後,1營沿杭外北側向迷邁山山西南側實施主攻,3營沿班茂向迷邁山東北側實施助攻。2營為團預備隊,進到扁福北側無名高地,隨時準備在1營方向進入戰鬥。

張萬年生平經典之戰,強渡奇窮河攻佔迷邁山,兵鋒直指諒山

5時10分,先遣分隊由班日乘汽車出發,沿4號公路進到驕新改為徒步向扁福前進。7時,進到扁福北側路口時與敵巡邏警戒分隊遭遇,先敵開火斃敵4名,餘敵扁福方向逃竄。團獲悉先遣分隊與敵遭遇的情況後,令1營加速前進,協同先遣分隊殲滅扁福地區之敵。同時令團100迫擊炮連迅速進到驕新南側無名髙地佔領發射陣地,向奇窮河南岸棍雜準備火力。

1營2連於7時30分跑步進入戰鬥,協同先遣分隊向扁福發起攻擊。經過1個小時戰鬥佔領扁福,斃敵5名,殘敵向南岸棍雜方向潰逃。2連立即向棍雜方向徒涉渡河,在此過程中,遭到棍雜之敵的猛烈火力阻擊,兩次渡河均未成功,傷亡5人。此時,團指揮所隨1營進到扁福北側,即令107火箭炮營以1個連在驕新以南佔領發射陣地,掩護部隊過河。

隨團行動的副師長馬友和隨1營行動的副團長以及1營長,迅速進到扁福村向2連了解渡河受挫情況。經過對現場情況的分析研究,認為棍雜方向雖然便於徒涉,但是敵人兵力多,火力猛,是一個強點;擔雙方向雖然河岸較陡,水較深,但是敵人兵力少,火力弱,容易登陸成功。於是決定2連繼續以徉渡行動牽制棍雜之敵,掩護1、3連從扁福西南側渡河,進佔擔雙。8時40團、營迫擊炮分別向棍雜、擔雙之敵進行壓制射擊,掩護渡河行動。

張萬年生平經典之戰,強渡奇窮河攻佔迷邁山,兵鋒直指諒山

1營1、3連在2連佯動的掩護下,向扁福西南渡河點前進。此時棍雜、章林方向之敵以機槍、迫擊炮不斷向徒涉場射擊,團、營組織迫擊炮火力予以壓制。11時50分,1連在炮火掩護下由擔雙東側徒涉上岸,迅速搶佔了擔雙南側無名高地,3連隨1連後渡河。

此時,師接到軍轉軍區前指電示:向迷邁山攻擊時間推遲到明日7時(因為55軍決定部隊休整一天,次日7時再向諒山市南市區發起攻擊),部隊可做好準備,視情況爭取今夜偷渡奇窮河,佔領灘頭陣地,爾後按規定時間發起攻擊。

師長張萬年和團長何善福都認為,1個多連已渡過河,並搶佔了敵岸灘頭陣地,如果撤回我岸明日再渡,可能要付出更大代價;如果後續分隊停止渡河,已經過河的分隊不撤回我岸,又感到兵力薄弱,有可能陷入險境。據此,經請示軍長同意後,380團1、3營繼續渡河。

1營主力於12時30分渡河完畢,為了掩護團主力過河和隱蔽攻擊迷邁山的企圖,團令1營以1、3連向崩毛、棍雜進攻。同時,令107火箭炮1個連六個齊射襲擊溫溝、扣匡、章林等地之敵。13時,1營全部渡河完畢,攻佔了擔雙及其南側無名高地、崩毛西北無名髙地和棍雜。3營隨1營之後於19時15分渡河完畢,攻佔了噸來西南無名高地。此時,團奉命佔領有利地形,控制徒涉場,嚴防敵人夜間襲擊。具體部署是:1營在擔雙南側和東南側,3營在儂遠南側和噸來西南側,團指和2營在扁福及附近地區。

為了配合380團的行動,381團1營、3營沿4號公路北側向西推進,於9時30分攻佔413高地、820高地西南無名高地,至15時分別佔領黃林、丁松一線,保障了380團的右翼安全。379團1營於9時50分從祿平、扁關之間渡過奇窮河,爾後控制了468高地、577高地,保障了380團的側後安全。

張萬年生平經典之戰,強渡奇窮河攻佔迷邁山,兵鋒直指諒山

2、攻佔迷邁山

3日晚,380團召開了黨委常委會,迸一步研究攻佔迷邁山的作戰方案。考慮到2營參加戰鬥少,1營部隊比較疲勞,決定調整部署如下:2營(欠5連)配屬3連和團82無坐力炮1個排及工兵、噴火各1個班擔任主攻,於4日5時30分前,由擔雙渡口渡河完畢,在擔雙西側無名髙地佔領進攻出發地區。攻擊發起後,首先殲滅杭外、班茂之間區之敵,爾後向迷邁山主峰西南側無名高地實施主要突擊,攻佔無名髙地後,向主峰發展進攻;3營配屬團82無坐力炮連1個排,擔任助攻。攻擊發起後,首先殲滅班茂之敵,爾後向迷邁山主峰東北側無名髙地實施突擊,攻佔無名髙地後,協同2營殲滅主峰之敵;1營(欠3連)為團預備隊。攻擊發起後,隨2營後跟進,保障2營側後安全,並隨時準備在2營方向進人戰鬥。

團指揮所設在扁福北側無名高地;5連擔任團指揮所和炮兵陣地的警戒;團迫擊炮連進到扁福北側佔領發射陣地。各營務於4日6時30分前完成進攻準備。師以炮兵第1、2分群進行炮火支援,並派出炮兵前進觀察所隨團指揮所行動。師炮兵第1分群,由軍122加農炮營、85加農炮營、師榴炮2營編成,在班坑至龍頭一線佔領發射陣地;第2分群,由軍152加榴炮營、師85加農炮營、130火箭炮營、128師107火箭炮營編成,在班日、波文、昆、班雷地區佔領發射陣地。

張萬年生平經典之戰,強渡奇窮河攻佔迷邁山,兵鋒直指諒山

4日4時50分,2營從扁福北側無名高地向擔雙渡口前進,因為走錯了路,以及4連1排在出發時掉了隊,未能按時渡河。團遂改令1營擔任主攻,2營為預備隊。6時30分,1營在龍都北側,三營在儂遠南側佔領進攻出發地區。7時,師炮兵群152加榴炮營對迷邁山及其東南側,122加農炮營對迷邁山及其東1公里之無名髙地,85加農炮營對邀詩、茹邀,130火箭炮營對迷邁山、班茂、杭外、那拖、扣通,107火箭炮營對溫溝、那擔等地之敵實施炮火準備。

10分鐘的火力急襲之後,1、3營利用濃霧向迷邁山方向並肩突擊。1營沿杭外北側隱蔽地渡過玻令河,向迷邁山南側迅速前進。3營先頭9連前進到班茂南側時,發現小股敵人也向迷邁山方向前進,即先敵開火斃敵4名,餘敵向西逃竄。此時,班茂東北無名髙地敵人迫擊炮向9連射擊。團接到3營報告後,指示3營不要戀戰,不要怕敵人火力側擊,迅速直插迷邁山。3營令9連以一部兵力牽制敵人,掩護主力隱蔽前進。

8時33分至9時15分,師炮兵群122加農炮營、152加榴炮營、130火箭炮營對迷邁山,85加農炮營對班茂北側之敵,先後進行壓制射擊,掩護一梯隊營佔領衝擊出發地區。9時50分,1、3營第一梯隊連分別進至迷邁山西南側和東側凹地佔領衝擊出發地區,立即組織戰鬥。1營令3連從西側向迷邁山主峰西南無名髙地側後主攻,1連在正面牽制;3營令9連首先攻佔主峰東北無名髙地,爾後向主峰發展進攻,7連攻佔主峰東面約1公里之無名高地。

張萬年生平經典之戰,強渡奇窮河攻佔迷邁山,兵鋒直指諒山

師炮兵群對迷邁山主峰實施10分鐘火力急襲後,各連於10時10分發起衝擊。團指揮所轉移到擔雙南側無名高地。11時5分至16分,師炮兵群130火箭炮營先後對那拖和扣通西南側敵炮兵,各發射一個齊射。9連在向主峰東北無名髙地衝擊時,遭敵火力阻擊。當連長髮現主峰一部敵人向東北無名髙地運動後,即抓住有利時機令1、3排改向主峰發起衝擊,於11時30分首先攻佔了主峰。

此時,7連也攻佔了主峰東面1公里之無名髙地。12時25分,3連佔領主峰西南無名髙地。戰鬥中,3排長黎賢良先後把敵人投來的2枚手榴彈反投了回去,當他準備反投第3枚時,一顆手雷在他身邊爆炸,黎賢良壯烈犧牲。3營根據戰鬥進展情況,令預備隊8連從九連右側進入戰鬥,協同9連迅速殲滅主峰東北無名髙地之敵,戰至15時攻佔了該高地。至此,380團主力控制了整個迷邁山。

張萬年生平經典之戰,強渡奇窮河攻佔迷邁山,兵鋒直指諒山

3、殲滅殘敵

攻佔迷邁山之後,接上級通報邀詩地區也有敵人活動。為了擴張戰果,鞏固既得陣地,師令380團對邀詩進行搜剿。13時25分至54分,師炮兵群先後炮擊派莫、大稜、東門和邀詩、茹邀等地之敵。14時20分,380團根據敵情、地形和師賦予的任務,令預備隊2營進入戰鬥(5連歸建),首先攻佔班茂、儂遠之間各髙地,爾後對儂遠、邀詩之敵進行清剿。同時,令1營以1連從迷邁山西南側向杭外,3營以7連從迷邁山北側向茹邀實施卷擊。師炮兵群85加農炮營再次對邀詩、茹邀之敵實施壓制射擊。

17時,師令381團1營(欠2連)由驕新以北地區進至擔雙南側,擔任380團預備隊,並令8連進到北俄、黃林一線,佔領有利地形,監視邀詩、茹邀之敵,防止其北逃。18時50分,2營攻佔班茂、儂遠之間地區,殲敵一部。戰鬥中,4連7班戰鬥小組長傅越強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以手榴彈炸燬敵人一個重機槍火力點,以自己的生命為全排掃清了前進的障礙。當7連進到茹邀西南玻令河左岸,1連佔領杭外時,天色已是黃昏,經報師同意,團令各連停止行動,就地監視茹邀、邀詩之敵,待明日攻殲。

張萬年生平經典之戰,強渡奇窮河攻佔迷邁山,兵鋒直指諒山

當天晚上,380團根據師的指示,確定5日圍殲邀詩、茹邀之敵。其部署是,2營以4連直插茹邀、邀詩之間割裂敵人;5連從東南、6連從南側攻殲邀詩之敵;3營以7連殲滅茹邀之敵;1營以1連繼續搜索杭外,並控制其附近地區。團迫擊炮連向茹邀、邀詩、龍都準備火力。

5日7時20分,團100迫擊炮連先後對茹邀、邀詩和龍都實施炮火襲擊後,2營和7連向茹邀、邀詩發起攻擊,1連對杭外及其附近地區進行搜索。8時,6連進佔邀詩,7連進佔茹邀,發現敵人屍體一部,繳獲軍需物資一批。龍都、杭外未發現敵人。381團3連從11時開始,對那拖之敵組織了幾次進攻均未湊效,至13時35分停止進攻。

當天下午,127師根據軍的指示,採取交替掩護的方法,從17時開始按380團、381團的序列,撤回祿平地區。

張萬年生平經典之戰,強渡奇窮河攻佔迷邁山,兵鋒直指諒山

380團在歷時3天的迷邁山地區進攻戰鬥中,共繳獲82無坐力炮1門、60迫擊炮6門、40火箭筒6具、高射機槍2挺、輕重機槍12挺、步槍和衝鋒槍57支。自身亡12人,傷83人。加上在迷邁山兩側作戰的381團和379團,全師共殲敵439人。

戰後查明,迷邁山地區之敵主要是越軍327師155團,其部署:6營營部率9連在迷邁山,8連在扣瓦山,7連在班茂及其南北地區;5營在那拖、扣通、大稜、登站山地區。棍雜、扁福地區為諒山省123團2營約2個連的兵力,其部署:棍雜及其東南側無名高地約1個連,擔雙及其南側無名高地約2個排,扁福為1個警戒班。雲夢、春情和茹邀、邀詩、噸來地區之敵建制不明。越軍在迷邁山構築有2—3道塹壕和A字型掩蔽部,並以交通壕相連接,構成了支撐點式的環形防禦。

張萬年生平經典之戰,強渡奇窮河攻佔迷邁山,兵鋒直指諒山

作戰解析

迷邁山地區進攻戰鬥是一次典型的從行進間強渡江河、奪佔要點的運動進攻戰鬥,從接到命令到發起攻擊,僅有7個半小時的時間,而此時部隊距離迷邁山還有約20公里,前進過程中還要強渡奇窮河,具有受領任務緊迫、敵情不明、地形不熟、組織戰鬥時間短暫、準備倉促的特點。

380團在戰鬥中表現出了善於邊行動、邊組織、邊準備,以及作戰積極主動的幹練作風和過硬素質。一方面迅速派出先遣分隊偵察敵情、河流及渡口情況,一方面組織部隊以急行軍向渡河點開進,及時以前衛營搶佔了徒涉場。當上級改變了渡河時間時,又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正確的建議,並積極組織第一梯隊營渡河搶佔了灘頭陣地,為次日按時發起攻擊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發起攻擊之後,置外圍之敵於不顧,利用隱蔽的地形條件,大膽地從敵人防禦間隙直插主峰山腳,迅速展開攻擊,經過1小時20分鐘戰鬥奪取了主峰,打開了勝利的局面。隨後以迷邁山這個制高點為依託,居高臨下向兩翼卷擊外圍之敵,順利解決了戰鬥。

參考文獻:

《張萬年傳》

《張萬年軍事文選》

《43軍軍史》

《43軍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戰例選編》

《43軍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經驗選編》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