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臨汾曲沃縣----因絳水曲流又懸而為沃得名,晉國建都之地

山西臨汾曲沃縣----因絳水曲流又懸而為沃得名,晉國建都之地

曲沃縣隸屬山西省臨汾市,歷史上曾是“武公據之以興晉,文公依之而稱霸”的晉國建都之地。總面積438平方公里,總人口25萬。

山西臨汾曲沃縣----因絳水曲流又懸而為沃得名,晉國建都之地

春秋時期晉國都城的變遷

一、歷史沿革

1、春秋時為晉曲沃邑。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改置曲沃縣,治今縣東南,屬正平郡。因境內沃泉得名。

2、北周明帝移治樂昌城(今縣址)。隋屬絳郡。唐、五代、北宋、金、元屬絳州。明、清屬平陽府。

3、1914年屬河東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

4、1949年屬晉南專區,1950年屬臨汾專區。1958年曲沃縣併入侯馬市,1963年恢復曲沃縣,縣治侯馬。1970年屬臨汾地區。1971年析縣境五鄉置侯馬市,縣治遷至今址。2000年屬臨汾市。

二、地名來歷

曲沃之名,始於西周初期。沃本意為水從上澆下,瀑布之意。古晉國以絳山為宗,絳水(今沸泉)出絳山之南,沸湧而東,折向北經青玉峽,東流白石山,懸而為沃泉(今景明瀑布),九曲而北入於澮,縈迴盤旋,西流入汾。取其曲,取其沃,得名曲沃。

三、風景名勝

山西臨汾曲沃縣----因絳水曲流又懸而為沃得名,晉國建都之地

1、晉國博物館。位於曲村鎮北趙村,博物館,是依託“20世紀百項考古重大發現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村—天馬遺址”而興建的山西省第一座集文物收藏、研究、保護和展示為一體,完整展示“晉文化”風貌的專題性遺址類博物館。

山西臨汾曲沃縣----因絳水曲流又懸而為沃得名,晉國建都之地

2、景明詩經山水旅遊區。位於縣城東南10公里的北董鄉景明村,地處曲沃、聞喜、絳縣三縣交匯的紫金山麓,山中有泉,史稱“沃泉”,又名“絳水”、“白水”,泉水常年不斷,清澈可飲,為曲沃古十景之一。

山西臨汾曲沃縣----因絳水曲流又懸而為沃得名,晉國建都之地

3、詩經故里田園綜合體景區。位於北董鄉的景明、南林交村一帶,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唐風》,共12篇,都是在這一帶創作的。

山西臨汾曲沃縣----因絳水曲流又懸而為沃得名,晉國建都之地

4、澮河水岸風光旅遊區。位於史村鎮西吉必村澮河水庫岸邊,景區以彰顯晉國曆史文化、成語典故文化、晉南民俗文化、澮河精神文化等“四種文化”為特色。

山西臨汾曲沃縣----因絳水曲流又懸而為沃得名,晉國建都之地

5、曲村古鎮旅遊區。位於曲村鎮。該鎮元初建鎮,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特色小鎮。

山西臨汾曲沃縣----因絳水曲流又懸而為沃得名,晉國建都之地

6、橋山黃帝文化風景區。位於楊談鄉。《史記》載,“黃帝崩,葬橋山”。據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錢穆教授研究證實,曲沃橋山最有可能是黃帝的埋骨所在。因橋山山勢巍峨、翠柏環繞,雨霽初晴、青碧嵐光,故稱“橋嶽晴嵐”,乃曲沃古十景之一。

山西臨汾曲沃縣----因絳水曲流又懸而為沃得名,晉國建都之地

7、晉園(公園)。位於縣城東城新區中心地帶,總佔地面積318畝,整體設計立意於曲沃特級文物—春秋中晚期的錯黃銅寶壺。景觀主要包括“一心一湖兩帶八大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