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教史略》3王輔仁

第七講 格魯派(黃教)的興起和發展

第一節 格魯派興起的社會背景和宗喀巴早期的宗教活動

1.14世紀的衛藏社會

封建杜會進一步獲得發展

2. 黃教得以興起的原因

一些原來佔統治地位的教派漸漸喪失民心,走向衰落。

“宗教改革”:佛教僧人應斬斷與世俗社會的聯繫,嚴守戒律

3. 宗喀巴的家世

父親是元朝兼管當地軍民政務的官員,噶瑪噶舉教派,向頓珠仁欽學了九年佛教,17歲時到衛藏地區去學經。

4. 宗喀巴在西藏的學經活動

第一個目的地是第瓦巾寺,先顯後密,重視戒律。

第二節 格魯派的創立

1.宗喀巴的"宗教改革”活動

從1400年到1409年

不管學顯宗還是學密宗,都須遵守僧人應該遵守的生活準則,要受戒律的限制。

《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

帕竹地方政權採取了支持的態度。

2. 拉薩的祈願法會

1409年的藏曆正月間

這是一次不分教派,不分地區的西藏佛教徒的大集會。

3. 甘丹寺的建立

拉薩以東偏北三十公里的地方創建了一座寺院。

標誌著宗喀巴及其追隨者以獨立於其他教派的姿態出現在酉藏佛教界。

4.格魯派的名稱

宗教理論稱為甘丹必魯,簡稱為甘魯派,後來這個詞變成為格魯派,意思是善規(或善律)派,這是從該派倡導嚴守戒律而來的。

又俗稱為黃教或黃帽派,因為宗喀巴和這一派的僧人戴黃色的僧帽。

第三節 格魯派勢力的發展

1.宗喀巴重要門徒的宗教活動

賈曹傑:繼承了甘丹寺寺主的法位,第一任甘丹赤巴,繼承宗喀巴的宗教傳統,大力宣傳黃教教義,尤其注重維護戒律。

克主傑:第二任甘丹赤巴,追認為一世班禪。

2. 格魯派重要寺院的建立

絳央卻傑:修建了哲蚌寺

絳欽卻傑:經常代表黃教和其他民族的統治階級打交道,修建了色拉寺

根敦主:修建了扎什倫布寺,追認為第一世達賴喇嘛。

3. 格魯派發展的幾個特點

第一,黃教從創教開始,就以要求僧人嚴守戒律,過嚴格的宗教生活為號召。

第二,黃教打破了以往各教派只和某一地區的某一封建勢力相結合而形成二位一體的政教不分的局面的侷限性,它所採取的策略是和各地區、各個不同的封建領主廣泛聯繫的做法。

第三,黃教調整和改革了寺院的組織和規章制度。

第四節 達賴、班禪活佛系統的建立

1.黃教釆用活佛轉世制度的幵端

採用活佛制度的時間確定在第三世達賴索南嘉措的時期。

二世達賴根敦嘉措很可能是黃教實行轉世制度的萌芽和先聲。

2. 根敦嘉措時期的黃教

黃教勢力已經經過了初期迅速發展的階段

支持黃教的帕竹地方政權已經衰落,而新興起的仁蚌巴家族已經開始採取揩施來限制黃教的發展了

3. 索南嘉措時期的黃教

索南嘉措跨出了民族的界限,和北方的蒙古族統治階級漸漸結合起來。

4. 雲丹嘉措時期的黃教

四世達賴和護送他的蒙古軍隊的到來,使後藏地區的新興起的辛廈巴家族十分不安,它加緊了以武力控制前藏的努力。

5.班禪活佛轉世系統的建立

扎什倫布寺的寺主羅桑卻吉堅贊即第四世班禪,班禪活佛轉世系統是從他開始的。

一世班禪:克主傑,二世班禪:索南喬郎,三世班禪:恩薩巴·羅桑頓主,四世班禪:羅桑卻吉堅贊。

第五節 格魯派寺院集團的得勢與掌政

1. 五世達賴坐床前後的西藏形勢

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

四世班禪對蒙古軍隊有所戒備

兩個蒙古族的代表又和第悉藏巴·丹迥旺布談判,確定在1622年迎請五世達賴到哲蚌寺坐床。

丹迥旺布發動了一次反對黃教的高潮。

2. 蒙古各部與西藏各教派的關係

卻圖汗支持噶瑪噶舉派反對黃教。

固始汗篤信黃敎。

林丹汗信奉黃教。

3. 固始汗略定西藏

消滅了佔據青海的卻圖汗,從青海出兵到康區,一舉消滅了白利土司頓月多吉,從康區領兵進入拉薩,消滅了第悉藏巴·丹迥旺布。

4. 西藏地方代表團抵達盛京

向清太宗皇太極遞交了酉藏各派領袖人物的信件,其中有五世達賴、四世班禪和固始汗的信,也有第悉藏巴·丹迥旺布和噶瑪噶舉紅帽系活佛的信件。

他們分別向清朝統治者表示良好的祝願,並積極爭取清朝的支持。

5. 固始汗統治西藏的政策

讓他的十個兒子率領部眾駐牧青海一帶

在拉薩建立了地方政權

軍事方面,直接掌握著指揮權,留下八個旗的蒙古軍隊駐紮在拉薩以北的當雄

在前藏和德格地區分別建立了十三個規模比較大的黃教寺院

6. 五世達賴的受封

五世達賴在順治帝的邀請下到達北京,受到清朝的優厚款待。

冊封他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夭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

7. 黃教掌政的經過

五世達賴下令動工修繕並擴建布達拉宮,作為黃教的首腦機關。

幾次巡遊衛藏各地委任宗本,制定法規和服飾等級,鞏固自己的地位。

第田桑結嘉措加強與準噶爾部的聯繫。

拉藏汗和第巴桑結嘉措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一心追求浪漫的愛情生活。

清朝派兵護送七世達賴格桑嘉措進藏,驅除侵擾西藏的準噶爾軍隊,平定戰亂以後,逐歩加強了對西藏的統治。

黃教的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權是從1751年開始的,從這時起噶廈政府歸於達賴喇嘛的領導之下。

黃教取得了政權,就利用政權來擴大神權,再利用神權來鞏固政權。

第八講 格魯派教義淺析

第一節 格魯派的緣起性空見地

1.黃教破各宗之見(黃教對其他各宗見地的批駁)

有一派認為所謂空,是說萬物的本體是空的,這個空是絕對的空、絕對的無。

黃教批駁說,這樣的說法是犯了 “斷”的弊病,是一種“斷見”。

第二種說法主張一切法世俗諦無,勝義諦有。

黃教認為這一派主張勝義諦有,是犯了“常見”的弊病。

第三派是個折衷的見地。這一派主張一切法既不是有,又不是無,可以是空,也可以是不空。

黃教認為這種意見是一種“戲論”,是一種站不住腳的見地。

2. 黃教的緣起性空見

正確的見地應是緣起性空。

緣起性空是黃教對一切事物的根本觀點。

所謂緣起,即“待緣而起”,也就是說一切法的產生都是有原因的,一切法的出現並能夠讓人們認識,都是從緣起而來。

性空並不是說什麼都沒有,而是說一切法都沒有自性,性空是“自性空”的略寫。

3.對緣起性空見的簡評

從表面現象來看,從形式邏輯的推理來看,緣起性空的見地也有一定的辯證法。但是緣起性空的見地是唯心論的,它的辯證法脫離了唯物論,就成了詭辯論。

黃教強調因果關係,強調善惡有報,在把因果關係推出以後,忍受和順從就比較容易販賣出去,也就能比較有效地替封建統治階級服務了。

黃教強調勝義諦無,即任何事物在它的終極意義上都是空的,這是麻痺、瓦解勞動人民的鬥志。

第二節 格魯派的止住修和觀察修

1.修習方法概說

止住修是修心,是指思想的靜止狀態而言。

觀察修是對物作觀察思維,是指心的動的狀態而言。

3. 各宗修習方法舉例

第一派意見認為,一切思想(在佛教術語中叫分別心)都應去掉,主張斷除一切思維作用。

第二派和第一派的主張近似,也是主張不應起分別心,思維就是迷惑(無明),由迷惑而起煩惱而造業,擺脫不了流轉輪迴的痛苦。

第三派的觀點與以上兩派截然相反,主張“分別心即法身現相”;意思是說人的思維活動就是宇宙真諦的湧現,所以不但不應該斷除,而且應該鼓勵,越多越好。

第四派與第三派差不多,也主張多起分別心,“分別即是法身”,法身是人們在徹底認識了宇宙真諦,即悟得了一切法俱非實有之後所得到 第的果。

第五派主張“意未散動明瞭安住之時,便是佛陀,亦名理槃;意略散動即是眾生,亦名生死”,是第一派和第二派的結合。

4. 黃教對各宗修習方法的批評

對主張一切思維都應該斷除的第一派,黃教指出語言和思維是人們 用來了解宇宙真諦的必要工具。

對於主張“分別大無明,能墮生死海”的第二派,黃教認為這種主張太籠統。

對於主張“分別心即法身現相”的第三派,黃教認為他們也是犯了不區分正分別和不正分別的錯誤。

黃教認為主張“分別即是法身”的第四派更是不值一駁的。

對於主張意未散動即是涅槃,意略散動即是眾生的第五派,黃教認為也是站不住腳的。

4.黃教的修習和戒律

止住修和觀察修就像一隻鳥的雙翅,應該兼修而不應偏廢。

戒律是指佛教僧入應該遵循的行動準則。

戒可分成止持和作持兩大類,止持只限於消極的防護,作持則是指積極的防護。

黃教是以耍求僧人嚴格地持守戒律來作標榜的。

它主張持守戒律是修行的根本,對犯戒的行為制定了很重的懲罰措施。

調整了顯密二宗的關係,顯宗是指通過明顯的教理去修證,密宗是通過修習一種不使外人知道的秘密法最後獲得正果。

強調先顯後密的修習次第,主張只有顯宗學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學密宗。

一是調整,就是安排修習的先後次序,使之系統化。

一是調和,就是在佛教理論上調和各方面的矛盾,使之成為統一的規範化的教理。

第九講 格魯派的寺院和僧侶組織

第一節 格魯派寺院的組織機構

1.拉薩三大寺的特點

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

掌管原西藏地方政權的黃教寺院集團的根本寺院。

俗官由世俗貴族擔任,而僧官系統的成員從達賴喇嘛開始,無一例外,都是三大寺的成員。

三大寺是西藏最重要的寺院領主,它們都佔有為數眾多的莊園、牧場和農牧奴,以封建農奴制的形式剝削農牧奴群眾。

2.三大寺的三級組織(札倉、康村、喇吉〉

中間的一級叫做札倉, 意思是僧舍,是一個由僧人組成的集體,它本身是一個完整獨立的組織,一個札倉實際上就是一座寺院。

在札倉下面的一層組織是“康村”,意思是按地域劃分的組織。

在札倉之上管理全寺院的磋欽(大經堂)一級事務的組織叫喇吉,是全寺院的最高管理委員會。

3.三大寺的各級僧職人員

札倉:

札倉的主持人在藏語中稱為堪布,相當於漢地佛教寺院的住持或方丈。

喇讓強佐一人,是堪布的總管。

格貴一人,俗稱鐵棒喇嘛。手執一根方形空心鐵棒維持秩序。

翁則一人,是全札倉唸經時的領頌人。

雄來巴一人,是札倉中管理僧眾學經事務的人。

格貴、翁則、雄來巴合稱為“翁卻松”。

康村:

康村的首席辦事人員稱為吉根。

歐涅四人、拉岡一人、卡太格根二人、康村格根二人、巴夏哇二人。

喇吉:

各札倉的堪布是當然的委員,從他們當中選出年資最高的人做首席委員,即赤巴堪布(也叫法臺)。

吉索二至四人,是全寺性的大總管。

磋欽協敖二人,是全寺性的鐵棒喇嘛。

磋欽翁則(或稱磋欽欽摩)一人,是引導全寺僧眾在磋欽大殿(全寺的大經堂)上唸經的人。

第二節 格魯派的活佛系統

1.黃教活佛的概況

西藏佛教中活佛轉世制度始於噶瑪噶舉派,

黃教正式採用活佛轉世制度是在16世紀中葉三世達賴索南嘉措時。

2.拉薩三大寺活佛的類別

黃教的活佛除了達賴、班禪等最大的活佛轉世系統以外,

一般可以分為兩類,即磋欽朱古和札倉朱古,前者是全寺性的活佛,後者是札倉以內的活佛。

3.三大寺活佛的喇讓

”四大林“是指四大活佛的私人喇讓。

功德林濟嚨活佛,屬哲蚌寺共芒札倉;

策默林策默活佛,屬哲蚌寺羅色林札倉;

錫德林熱振活佛,屬色拉寺結巴札倉;

丹吉林第穆活佛,屬哲蚌寺羅色林札倉;

另外,還有:

策覺林策覺林活佛,屬色拉寺麥巴札倉;

木鹿寺第朱活佛,屬哲蚌寺羅色林札倉。

達賴是三大寺系統的最大的活佛,

班禪是扎什倫布寺系統的最大的活佛。

《西藏佛教史略》3王輔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