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四個月去上班,白天給公婆帶,晚上和六日有時間陪孩子,孩子會不跟自己親嗎?

美麗大花花


你好,題主,您想問的也許是,上班族媽媽,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和自己更親近?


確實,很多職場媽媽一邊希望自己的工作不耽誤,一邊又希望跟孩子的關係更親近,那麼這兩者該如何平衡呢?如何讓孩子覺得媽媽愛他?

在回答您的問題前,我們首先了解一下嬰兒多久能夠認識媽媽。

每個嬰兒認識媽媽的時間各不相同,寶寶的視力要到3個月左右才會發育的能夠分辨東西,之前寶寶的視力是很模糊的,3個月左右的寶寶就可以通過眼睛觀察來認識自己的爸爸媽媽了。他就會衝你咯吱大笑,而且可能有一些孩子還會出現認生的現象,就是可能就專門要媽媽抱。

通過氣味,寶寶對母乳餵養的媽媽具有更強的依賴性,母乳餵養,接觸一段時間,寶寶就能夠通過母親身上特有的味道來分辨身邊的人是否是自己的媽媽。通過心跳,心跳分辨對於寶寶一點也不難,在母親體內生活了十個月,寶寶早就對母親的心跳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媽媽的心跳就是寶寶的安定劑。在寶寶視力開始發育後,就能通過視力認識媽媽了。

寶寶的成長是個神奇的過程。寶寶在認識媽媽後,對媽媽的依賴性極強,再哭鬧的嬰兒到了媽媽的懷抱裡,也能很快地停滯哭鬧而安心地睡著。一旦孕婦媽媽離開嬰兒的視力範圍,也會著急哭起來。

因此,生完孩子四個月,您的寶寶已經自己媽媽的各種特徵比較熟悉了,並不會因為白天缺少陪伴兒不認識您。



但是寶寶都需要大人的呵護,爸爸媽媽給的呵護不是公公婆婆可以替代的,因此,我們建議:

您在上班前:

1、和孩子親密接觸:一些小動作能增進孩子的好感,增加跟孩子之間的親密度。比如親親孩子或者抱抱孩子,還可以輕撫孩子的額頭,牽牽他的小手,給他安全感。

2.說“再見”時合理解釋:孩子知道媽媽要上班去了,會多麼傷心啊!媽媽要抱抱孩子,對孩子親切地說“再見”。即便是孩子聽不懂,也要給他講明白媽媽離開的理由:“媽媽要去上班了,寶寶在家裡好好玩,好好吃飯,媽媽下班就回來啦!”

3.千萬不要悄悄離開:很多家長當著孩子面離開,孩子會大哭不止,因此家長便學會了偷偷離開。但是這樣會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以不如每次都當面都解釋清楚,充分給孩子信任感。



您在下班後:

1.和孩子親密接觸:跟離開時一樣,再見仍然需要跟孩子有很多親密的肢體動作,這樣很具有形式感,也能大大提升你跟孩子之間的互動感。親親孩子抱抱孩子,主動關切的詢問孩子今天發生了什麼開心好玩的事,開啟一個愉快的親子互動模式。

2.不要玩手機:很多家長下班回家卻還是因為工作的事,或者跟朋友聊天,而不停刷手機。可即使你刷著手機陪在孩子身邊也不算真正陪著孩子。陪伴孩子需要用心,放下手機,好好傾聽孩子這一天來的見聞,想法以及對你的想念。

3.講個神奇的睡前故事:在孩子睡前給他講故事,這是對不能白天陪伴孩子的最好補償!還可以給孩子唱催眠曲,讓孩子在這種安靜舒適氛中進入夢鄉。

週末時間:

1.帶孩子出去玩:週末可以帶孩子去遊樂場、書店或者超市。特別是一家人的形式,能給孩子留下關於家庭的美好記憶。出去能夠見到很多人,能夠增強孩子的社交能力,對孩子性格起到一個好的調節作用。

2.和孩子一塊做做家務:很多家長除了讓孩子唸書和放鬆娛樂,就不會讓孩子沾手家務活,其實會幹家務的孩子會更聰明哦!可以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家務活,比如整理衣服,掃地等,重要的是家長跟孩子一起做家務,很有愛哦!

3. 一起吃飯吧:平時家長沒時間沒孩子好好吃飯的話,那麼週末一定要好好跟孩子享受用餐時間。可以在家做一頓豐盛的大餐,也可以帶孩子出去吃一頓他好吃的。

祝您生活愉快,家庭職場兩不誤。

我是 ,有趣的育兒百科,關注我,陪您一起成為更好的父母。😘

寶貝說明書賬號


你很在意這個問題嗎?我要告訴你,你的擔心是多餘的,我的孫子從出生到上小學,全是我一手帶的,媳婦曾經在單位說過,她的孩子她光管生,當時媳婦年輕貪玩,不愛帶小孩,記得孫子六個月時,老家親戚結婚,我要回去參加婚禮,讓媳婦請假在家照顧小孩,她不請假,讓我帶孫子去,沒辦法,當時陰曆二月,天還不暖和,我抱著孩子,帶著奶粉,尿布,坐公交車,七十多里的路程,別說這一天有多累了,多虧當時我還年輕,身體還行,總之吧,我走到哪裡,就帶孫子到哪裡,孫子對我也特別親,孫子上學後,我去城裡帶孫女三年,當然雙休日節假日,我都回來陪孫子,孫女上幼兒園,我就回來自己住了,這空當,孫子經常來我家吃住,不願回自己家,三年高中,是孫子媽媽親自照顧,現在讀大二了,雖然孫子對我還很親,但是遠遠不如親他媽媽重,有一句話說:母子連心,一點也不錯,說了這麼多,為的讓你明白,兒子永遠親自己的媽媽大於親奶奶,其實媽媽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生怕兒子不親自己,親奶奶,既然這樣,為了不分散親情,最好自己帶!這樣就不用擔心孩子親奶奶多了!


老李說事666


孩子給老人帶,自己只能下班和週末陪孩子,孩子會不跟自己親嗎?

在我看來,只要空餘時間的陪伴質量不錯,寶寶和父母親的距離一般不會大。

我也是一個職場媽媽,生活所迫,我的寶貝兩個月我就開始回覆職場,我每天在上班時間會抽一次空,回來給孩子餵奶,每天晚上下班之後,我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孩子。

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我每天給孩子的陪伴時間都不少於半個小時,我把這個陪伴的時間完完全全的給了孩子,手機,電視,平板放一邊,和孩子一起讀繪本,聽音樂,畫畫,玩小遊戲, 總之,孩子每天都特別期待晚上我和他待在一起的時間。週末的時候會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戶外的活動,去郊遊踏青,有時候會帶孩子去遊樂場,兩個人一起瘋玩,一起鬧。還是很快樂,我也覺得很快樂。

工作日我的工作會很忙,沒有時間和孩子待在一起。我甚至基本沒有時間參加孩子在幼兒園的活動,到他讀小學的時候,我會每個學期去他們班給孩子們上一節禮儀課,協助他們班的家委每個學年做一次他們班的親子活動,每次親子活動之前,我都會把方案反覆修改,力求做到最完美,孩子會覺得媽媽就是他的驕傲。他也知道我工作很忙,沒有那麼多時間陪伴他,他也能理解。

高質量的陪伴那對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是至關重要的。只要父母真的你去做了去付出了,相信孩子看得見感受的到的。


子喻老師說育兒


對於大多數職場媽媽而言,基本上都是孩子三四個月時重返職場,平時陪孩子的時間也就是晚上和週末.而我也是其中之一,現在孩子三歲半,跟我很親,並沒有因為我上班陪伴少而跟我關係淡.

所以,我覺得你的擔心是多餘的.但孩子之所以跟我親,我相信也緣於我的高效陪伴.

大家都知道孩子跟著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最有利.但迫於生活壓力,很多媽媽在孩子三四個月便重返職場,陪孩子的時間很少.正因為少,所以很珍惜,所以要提高陪伴的質量.

根據我的經驗,給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不要因為要上班,晚上不陪孩子睡,直接扔給爺爺奶奶,陪孩子睡是培養親子關心最有效的方式 .我兒子從小到大,除了我感冒怕傳染給他,都是我陪睡的.雖然每天晚上要醒N次給他蓋被子,雖然一晚上起來兩次抱著他小便,但換來孩子一句媽媽我愛你,感覺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其次.下班後,沒有緊急的事,放心手機,陪孩子看繪本,玩玩具,做遊戲,拒絕做低頭手機族.現在很多父母,上了一天班,回到家就抱著手機躺沙發上,然後給孩子放著電視.這樣不僅不利於親子關係,還會讓孩子養成很多不好的生活習慣,因為父母是孩子的老師,你看電視,你的孩子也不可能會看繪本.所以,儘可能地多抽時間陪孩子,帶孩子出去散步,給彼此獨處的時間.

再次,做為父母,要擔起自己的責任,不要想著將孩子扔給爺奶就可以,該教育孩子的自己教育,該陪伴的自己陪伴.老人幫忙帶孩子不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我們要分清自己的責任,承擔起父母的責任.

最後,多向孩子表達你對他的愛,比如經常給他擁抱,親親,經常鼓勵他,讓孩子知道,雖然媽媽沒有一直在陪我,但自己是媽媽最愛的寶寶.

其實,之前的我,也會因為工作忙工作累為由,放任孩子,那段時間,我們親子關係很差的,孩子跟奶奶很親,我這個親媽可有可無.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開始努力反思自己,努力改變自己.回到家,放下手機,帶孩子出去玩,陪孩子看繪本玩玩具,做遊戲,孩子很開心,我也很放鬆,時間久了,孩子對我很依賴,每天都盼著我下班陪他玩.

每個孩子都渴望被重視,被陪伴,被愛護,只要你真心地陪他,相信不管時間長還是短,孩子都不會不跟你親的.


Seven寶貝成長手記


不會,孩子最親的還是媽媽,這是我的經驗之談!

大家好,我是“幸福魚兒”兩個孩子的媽媽。

我來說說我的經歷,希望對能解除你這個困擾。

我家兩個孩子,老大滿了百天之後,我就讓我媽和我婆婆跟著我去了上班的地方。白天,我媽和婆婆在房間幫我帶孩子,我每兩個小時回去餵奶一次。中午和晚上,孩子鬧覺的時候,都是我帶著奶睡的。

老大滿了十個月的時候,我重感冒,我婆婆說我奶水不太好,也怕感冒傳染給孩子,說已經十個月了,可以給孩子斷奶了。說斷奶就斷奶,第二天,就給孩子斷奶。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哭的哇哇的,一個勁的找媽媽。而我躲在另外一間房,聽著孩子的哭著,特心疼。再加上忽然斷奶的,奶漲的跟硬邦邦的石頭沒什麼區別。

我媽和婆婆,兩個人帶著我家老大,終於安穩的給老大斷奶了。老大斷奶之後,孩子給我媽帶著,我回了北京。

從那之後,我家老大,是一直跟著我爸媽和姐姐們在我孃家長到三歲。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家老大叫我大姐和大姐夫叫爸媽。因為我大姐大姐夫天天下班回來,幫我媽媽帶著我大兒子,給他買吃的,買衣服,帶他出去玩。

曾經,我也擔心孩子會跟我不親。但血溶於水,孩子是我辛苦懷孕十個月生下來的。不管我多久沒回去看他,他都始終和我特別親。每次我離開家的時候,孩子都會哭著要跟媽媽走。以至於後來好幾次,我要出門的時候,都是提前讓我媽抱走,別讓孩子看到我走。

我家老二,我自己帶到五個月,就送回公婆家,直到現在,還在公婆家帶著。但老二和我同樣的親。每次視頻,他都先喊的是媽媽,會跟我分享他的快樂,他會告訴我又交了一個新朋友之類的......

每次回老家,老二也會叫我抱,纏著我,讓我跟他玩,帶他出去買吃的,去遊樂場。

所以,我覺得,孩子不會因為你沒怎帶他,他就跟你這個媽媽不親的。畢竟,血溶於水啊,自己懷胎十個月生下來的,剪不斷理還亂呢,更何況是自己的親媽媽。


幸福魚兒


題主的情況跟我很像,擔心過度了,孩子不會和你不親近的。我就是這樣帶孩子的,用我自己親身經歷說一說吧。

我是五個月的產假,這五個月主要是我自己帶,每週奶奶會過來一天看看孩子,順便幫忙帶一帶。我的孩子小時候特別好帶,一個人完全可以應付。不哭不哭鬧的,如果我有時間就跟她說說話,做做遊戲,有時候給她做撫觸。要是一天比較忙,就把她放在小推車裡,我到哪個屋子,就把孩子推到哪裡,只要她能看到我的地方,即使我沒有跟她互動,孩子也可以自己玩。

產假以後我上班了,白天就由奶奶過來帶孩子。每天下班以後的時間我都是和孩子在一起,奶奶一天帶孩子也可以休息一下。晚上睡覺孩子也是和我倆,她在自己的小床,我們倆在大床,如果半夜孩子有什麼動靜,我只要側身就可以弄孩子了,根本也沒有感覺累。

到週末的時候,通常我們都是週六先把奶奶送回家,然後在奶奶家玩上半天,下午我倆就會帶著孩子去公園或是去孩子的遊樂場,總之要帶著孩子外出半天。

週日基本上就在自己家附近了,或者收拾下屋子洗洗衣服,也或者和鄰居的孩子玩上半天。

後來2歲的時候孩子去了幼兒園,奶奶就不再幫忙帶孩子了,偶爾我下班晚會幫我們接下小孩,週末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帶著孩子去奶奶家。

如今孩子已經上學了,非常喜歡奶奶,我不能說奶奶一點不好。比如奶奶做的菜有點炒糊了,我說了幾句,然後孩子就不高興,說奶奶做的菜是最好吃的。畢竟是奶奶帶大的,這些都很正常,作為媽媽如果看到孩子喜歡或是親近長輩,應該高興才是。

不過孩子還是跟我更親近,她會有心理話都和我說的,可能是女孩子和媽媽的關係更貼心吧。

所以,無論誰幫忙帶孩子,只要父母有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就要全心的陪伴,孩子可以感受到媽媽的愛的,不會和媽媽不親近的。現在我的小孩上初一了,雖然是青春期,但是我沒有看到她有任何和我的隔閡,她自己也是常說:“班裡同學好多都已經不怎麼和爸爸媽媽說學校的事情,而我還是願意和你說,喜歡告訴你”。

碼字不易請珍惜,轉發不勝感謝!更對育兒知識,請關注泡泡育樂園!

泡泡育樂園


親身經歷,這種事情確實存在,四個月上班,孩子每天跟我睡,週六日有時間就儘可能陪,孩子兩歲時候突然有一天不理我了,晚上下班回去他看到我就哭,不讓我碰,也不跟我睡了,跟奶奶睡了十多天,好不容易熬到十一假期,帶孩子出來一週不見奶奶才調整過來,平時老公不在家,那十多天天天晚上一個人屋裡哭,也就是從那時候得上了抑鬱症,並且那段時間剛好有個升職的機會,自己沒心情直接放棄了。今年一年,工作上推了好多事情,更多的時間陪孩子,孩子才對自己的依戀多一些。或許這種結果跟帶孩子的人有關,我們家奶奶的對孩子寵的不得了,爸爸平時不在家,家裡只有我一個人對他嚴厲,不對時候會說她,批評他時候爺爺奶奶還總護著,一點辦法沒有


用戶1427484363579


我的情況是不會。

我當時也如題主一樣,4個月後去上班了。不過我的孩子是我媽幫忙帶著,一直帶到三歲。因為是自己媽幫忙帶孩子,所以,每次我媽媽帶孩子時總會告訴孩子很多關於媽媽的事、爸爸的工作,我家孩子一直都和我很親密。平時我在家是這樣帶孩子的:

上班時告訴孩子自己要去工作,並和孩子說再見。

開始的時候我媽總是怕孩子看見我出門就哭,讓我怎麼麼遮遮掩掩的離開。不過我並沒有這樣做。寶貝雖然年齡小,但也能感受外面的世界,感受到媽媽短時間的離開。所以我不能讓孩子沒有安全感,我都是在出門之前告訴孩子自己要出門工作了,並和寶貝說再見。



下班進門後和孩子打招呼,並從媽媽手裡接過孩子陪他玩。

即便是和孩子做最簡單的動作,親一親小額頭,摸一摸寶貝的小手小腳,孩子也會感受到媽媽對他的愛。



週六日帶孩子到外邊去走一走。

每到休息日,回來讓寶貝接觸更多的時候我都會帶著她到外面去逛逛偶爾去爬爬山,偶爾回孃家走一走,看看山清水秀的家鄉,讓小寶寶也能夠感受到世界的美。



夏天的時候我也會帶孩子們回到鄉下的小溪讓孩子玩玩水。

孩子漸長漸大的時候,我也會陪孩子一起看繪本;一起玩遊戲,捉迷藏;一起畫畫;一起唱歌跳舞;一起拼拼圖;一起剪紙、摺紙;一起踩水坑;一起玩泥巴;一起扮演過家家……



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和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所以我和我家孩子一直都不會陌生,我家孩子總是喜歡粘著我。


暖心秋媽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親身經歷過,所以簡單說一下我的看法吧。

先簡單說下背景:

我從小是由我外婆帶大,家裡還有個妹妹,父母感情並不是很好。

進入正題:

從我記事開始,也就是上幼兒園之後,我跟我外婆相處的時間比跟我爸媽相處的時間要多。雖然我對我爸媽肯定是有感情的,畢竟他們是我爸媽,但也是因為他們不怎麼陪我,再加上又是外婆帶大的,所以感情可能深不到哪裡去。

但是,那時候自己那麼小,肯定不會說自己不喜歡爸爸媽媽,跟父母沒感情。但是在日常表現方面,肯定跟那些是自己爸爸媽媽帶大的小孩是不一樣的。

其實,我挺理解樓主,畢竟上班是為了能給小孩以後更好地生活。但當你做了這個決定後,你肯定也考慮到了小孩會不會跟你不親的後果。我個人覺得,小孩四個月,雖然的確不太記事,也不太懂這些。但時間一久,隨著小孩慢慢長大,他自然會跟每天待在一起的人更親近。

這個時候,也就需要那個人每天給寶寶洗腦了,比如拿著媽媽的照片給寶寶看,跟她說這是她的媽媽。

另外,媽媽也不用太過焦慮,一天24小時,你只是8個小時沒有陪在小孩身邊,晚上下班回來多陪陪小孩,週末休息的時候也一樣,媽媽要多陪寶寶玩,有時候可以嘗試告訴寶寶自己為什麼要上班。你不要覺得他不會說話,聽不懂,就沒必要那麼去做。

最後,想再說一句,暫時缺席小孩的成長過程,可以體諒也都可以原諒。但如果是長時間缺席小孩的成長過程,那麼產生的後果其實還挺可怕的。

就拿我自己來說,不止是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我基本都是在我外婆家住。那時候,我媽就每個週末過來看我一次。就算碰上長假,比如國慶、春節,我也還是在我外婆家住。再到後面,我去了外地上大學,在當地留了下來,平時也只有春節的時候才回家。

如果你要問我跟我爸媽親不親,我也沒法回答,親肯定是親的,只不過沒有我妹妹和我爸媽感情那麼好,ps:我妹是我爸媽帶大的,從小在他們身邊長大。

可以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慢慢成熟了,也知道那時候他們可能是有一些原因,也知道他們為這個家付出了很多。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心裡沒這個疙瘩了。尤其是當一個家庭有兩個孩子,但是這兩個孩子從小受到的待遇卻是天差地別。當然了,我現在也只害怕他們老得太快,來不及孝順他們,其他也沒時間想了。


吃什麼問問小程序


我的親身經歷,女兒七個月上的班,公婆為了帶孩子搬來和我們一起住,白天晚上都是他們帶,而且要誇一下我老公,他特別喜歡女兒,許多事情親力親為,只要休息就帶寶寶出去玩。所以說實話,全家我這個媽媽和孩子接觸的時間是最少的。兩歲之前我在孩子心裡的地位真的很低,她有好吃的,我管她要她不給,爸爸,奶奶要就給。她困了,不要我抱。也不愛和我玩。有一次,我和老公帶她出去玩,回來的時候買了不少東西,就給婆婆打電話讓她下樓接一下。寶寶看見奶奶很開心,讓爸爸牽一隻手,另一隻手讓奶奶牽。我就拎著滿手的東西跟在他們後面。我婆婆回頭看看說,寶寶讓媽媽牽著你吧,結果孩子又哭又鬧,最後也是奶奶牽的。可是過了兩歲情況明顯好轉了,我覺得是單純靠吃已經不能滿足她了,奶奶不會繪聲繪色的講故事,奶奶不會用木偶逗她玩,奶奶不會用彩泥做小豬佩奇,奶奶不會給她梳網紅小辮子。慢慢的孩子就和我越來越好了,每天賴在我屋裡不願意走。所以不用擔心,在孩子心裡還是媽媽最好,只要我們愛孩子,哪怕陪伴的時間有限,他們反而會更加珍惜,會更愛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