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摩梭歷史

摩梭人的稱謂,在浩繁的史籍中,有多種同音異字記載。《史記》和《漢書》稱“犛牛羌”或“犛牛夷”。古代摩梭為遊牧民族被稱為“放犛牛”的人。

“摩梭”一名,最早見於《後漢書》第二十三卷《郡國五》。在校註定寰今四川鹽源)滌裡記載“縣在郡西,賓剛繳白摩沙夷有鹽坑。”此後唐稱“麼些”或“磨西”,宋稱“麼些”或“摩西”,元稱“摩沙”或“麼些”,明稱“磨西”或“麼西”,清稱“摩娑”或“摩挲”。

追本溯源—摩梭歷史

戰國時期,羌人部首領有個叫邛的,為避秦國威脅,率領族人南遷,遷至甘肅、川西北川西南一帶後又遷移至越寯(今四川西昌東南等地區),各自有了部落的種別名號:武都羌人參狼種稱“武都羌”,越寯羌人犛牛種稱“越寯羌”。古代“犛牛夷”或“越羌”,到了後漢時期稱之為“麼些”。“麼些”居住在大渡河流域的年代很久,其中有的早已遷徙至雅礱江一帶。後來摩梭人南遷至定笮,即今四川鹽源、永寧、瀘沽湖一帶。

追本溯源—摩梭歷史

據《元史·地理志》記載,摩梭人在永寧定居已有1500多年。又據摩梭達巴《歸宗引路經》載:蒗渠地摩梭人是從四川瓦汝(今左所區前所鄉)遷到蒗蕖的。上面記錄著62代祖譜。據此推算,摩梭人定居蒗蕖已有1500餘年近代摩梭人,大都居住在金沙江上游地帶。四川的鹽源、木裡鹽邊縣以及雲南的寧蒗,則是摩梭人聚居的地區。寧蒗境內居住的納西族摩梭人約2萬多人,分佈在永寧、拉伯紅旗等9個鄉鎮;此外,麗江、水勝、華坪、維西等縣也有少量散居分佈;除麗江境內聚居的摩梭人外,瀘沽湖周邊臨湖而居的鹽源木裡、鹽邊一帶屬四川境內的約有2萬餘人;至2014年末,滇川兩省摩梭人總人口大約近5萬人。

追本溯源—摩梭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