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傢俱坐上去真的不硌嗎?

答案:當然不硌

最近後臺有小夥伴提出了一個這樣的疑問:“古代的傢俱什麼都好,就是太硬”。

事實上,古人不是不知道“軟一點”才舒服,但傳統傢俱更多的是對於“禮”的要求和展示,對舒適性的看重程度並沒有西方那麼高。

傳統傢俱坐上去真的不硌嗎?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古典傢俱全“硬”無“軟”,同樣有“軟”有“硬”,而且坐上去並不會硌。

不信你看,下面這些都是讓傢俱“變軟”的方法:



(1)材質有軟:

在硬木傢俱之中,分為軟屜和硬屜兩種。

傳統傢俱坐上去真的不硌嗎?

硬屜大家都知道,就是座面或者臥面為木板所制,直接接觸的感覺是硬的。

傳統傢俱坐上去真的不硌嗎?

清 紫檀有束腰帶託泥透雕卷草紋圈椅

而軟屜,在木框的內緣打眼,先用棕繩穿網目作底,或稱“棕繃”,上面再以絲、線、繩、進行編織;人體主要接觸到的就是這部分柔韌的織品;最後用四根帶斜坡的木條,名曰“壓邊”,壓蓋木框上的透眼,壓邊用木製或竹製的銷釘釘牢,並施鰾膠粘固。

傳統傢俱坐上去真的不硌嗎?

軟屜,化解了木材的冷硬之感,而是剛柔並濟,大大強化了實用的舒適感,還能也降低了製作成本。

而且由於它縱橫交織的經緯線,還能製作出各式不同的圖案紋樣,如萬字紋、喜字紋、福字紋等,別有美感。

傳統傢俱坐上去真的不硌嗎?

清 黑漆描金藤編靠背

尤其是做工上佳的軟屜,又細又密,紋理豐富多變,人長時間坐或躺在軟屜上,因軟屜透氣鬆軟還有一定彈性,能讓受壓皮膚緩解疲勞,對人體有很大好處,這也是為什麼明清高檔傢俱中很多都是採用的軟屜的原因。

傳統傢俱坐上去真的不硌嗎?

黃花梨束腰馬蹄腿席面涼榻

我們常見的有

藤屜,早在宋代的時候,中國古典傢俱使用藤席作為床、榻、椅的軟屜已較為普遍。至明清,工藝就更為成熟高超了,使用範圍也極廣。

像一些古畫或者刻本中,都能看到軟屜在古人起居生活中的身影。

傳統傢俱坐上去真的不硌嗎?


傳統傢俱坐上去真的不硌嗎?

類似的,還有線繩軟屜,有的用絲絨擰成,有的則是絲線合股。像一些交杌或交椅的軟屜,就是用的棉線或馬鬃擰為繩然後穿織,方便實用且坐起來舒適。



(2)配件有軟:

傳統傢俱坐上去真的不硌嗎?

不是現代才有軟裝,古人們同樣也會給傢俱配上各種配件,最典型的莫過於椅披。

傳統傢俱坐上去真的不硌嗎?

椅披其實是傳統坐具的衣飾,或者說遮擋物,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家紡一類物品,又叫椅衣、錦背、椅搭、椅袱,起於唐宋,盛於明清,衰於民國,沒於近代。

像紅樓夢裡就有很多關於它的描寫,比如“銀紅撒花椅搭”、“彈墨椅袱”、“灰鼠椅搭小褥”等等,出場頻率簡直不要太高。

傳統傢俱坐上去真的不硌嗎?

椅搭的材質也非常豐富,有緙絲、刺繡、錦緞、漳絨、堆綾、印花和彈墨等等。

如果還嫌不夠軟的,還能在它的夾層裡放上棉花、蘆絮或禾草;要是想加上保暖功能,則可以用綢緞作襯用皮毛作面,更講究點的,甚至採用整張獸皮作為椅披,可以說是“豐儉由人”。

傳統傢俱坐上去真的不硌嗎?

除了專門用在椅子上的椅披,還有很多即使是在現在也會使用的坐墊、靠墊,引枕、坐褥等。

尤其是在清代,為了在炕榻上待著更舒適,倚靠時的靠墊、搭扶手肘的引枕、坐臥鋪陳的坐褥,這幾種軟飾均是內充棉花,外用錦緞等織物包裹,運用的非常多樣。

傳統傢俱坐上去真的不硌嗎?

所以,不論是實物還是古畫記載,我們可以發現軟屜與椅披、椅墊、引枕等物件,是中國古典傢俱在日常使用中的互為補充。

相反,古人在軟硬之間有著獨特的審美與追求;剛與柔、莊重與舒適、身份象徵與美學感受,都很好的協調統一了起來,也極為值得我們借鑑。

傳統傢俱坐上去真的不硌嗎?

可以說,古典傢俱也絕不侷限於所謂的“刻板印象”——坐上去硌人不舒服。

好了,還有什麼弄不懂的知識點或者困惑,記得在下方留言告訴研習君。

下回見!

參考文獻:[1] 朱家溍.明清室內陳設[M] 2009.紫禁城出版社[2] 曹雪芹 高鶚.紅樓夢[M] 2004.上海古籍出版社


傳統傢俱坐上去真的不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