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立國近600年,共傳37代君王,為什麼有作為者寥寥無幾?

國史春秋


既然題主提出這個問題,那麼就應該尊重題主,認真回答問題。

秦國共傳37位君王,有作為者並不是寥寥無幾,而是有明顯作為者不是很多,就比如秦穆公、秦孝公都是大有作為者。而絕大部分秦國國君都在為秦國崛起以及東出函谷關爭霸中原而努力著。

在現代考古發掘秦國國君墓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秦國國君墓葬的頭都是向東方的。這也證明了歷代秦國國君都有強秦以霸中原諸國之志!

縱觀整個秦國發家史,秦國的崛起是必然的。

秦人始祖伯益因治水有功,賜姓嬴,舜本意是想禪讓給伯益,但其不接受最後禪讓給禹。

大禹年老的時候也想把位置禪讓給伯益,但大禹的兒子啟為了爭奪位置,和伯益發生戰爭,最終伯益被殺。

在商朝的時候,嬴氏本就是貴族,而且還是抗擊西戎各部族的主要力量。

在商朝滅亡以後周朝建立,嬴族失去了往日的光輝,在一段時期內備受周朝打壓。

在周穆王時期,有一個叫造父的嬴族人,因為善駕車以及幫助穆王平定徐偃王之亂,被封到趙地,改嬴為趙。也稱嬴姓趙氏。

秦非子因為善於養馬,因而獲得周孝王的賞識,獲封秦地,也被孝王封為附庸國。而秦非子成為秦國第一任國君。

秦國一直髮展,經過護送平王東遷,最終成為諸侯。一直傳到秦獻公在秦國實行變法強國,只不過變法不徹底,這才讓秦國逐步走向強盛。

整個秦國除了沒有即位和即為沒有幾年便死了的國君,大部分國君都是有作為的。而且,即位只有幾年的國君也是有一定作為的,就比如秦武王嬴蕩,就有問鼎中原之志。

而整個秦國一直髮展到秦始皇統一六國,有且只有一次動亂讓整個秦國深陷危難之中,差一點就讓整個秦國覆滅,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有了後來的秦獻公變法。

這個危難便是,秦獻公之前的四代亂政!秦國君位本該獻公即位,卻被獻公的叔父給奪去了,就是秦簡公。後來整個秦國亂了四代,一直到秦國庶長擁立公子連為止,公子連也就是獻公。

所以說,秦國國君絕大部分都是有作為的,只是作為的大小而已。


清琉霜


秦在周平王東遷、建立東周之前,就是一個卿士,級別比諸侯低。秦襄公護送周平王遷都,立了大功,這才被封為諸侯,而此時齊晉等已經被封了數百年。所以秦國起步很晚,這是重要原因。

被封為諸侯後,周平王把西戎封給秦,但屬於空頭支票,因為西戎大片土地完全在犬戎佔領之下,需要秦人一寸一寸去打。其他諸侯喝酒吃肉的時候,秦人還在自己殺豬釀酒,一轉眼又是百十年。

這麼多年忙活著搶佔地盤、攻打西戎,和東邊諸國沒付麼交集;但歷史是東邊的人寫的,西邊的西戎連文字也沒有,秦自己也很落後,所以他們無法用文字來包裝、美化、傳頌自己的君主,讓人覺得少了。

真相是,這樣一個從卿士成為諸侯、從無到有打天下的部族,英雄一定多如牛毛,只是他們文化落後,未能傳承下來。


高了高


非也,秦襄公 ,秦國開國之君,有開國之功,秦穆公 ,稱霸西戎, 奠定秦國統一天下的基本實體,秦孝公 ,商鞅變法 ,秦國成為戰國第一強國,秦惠文王 ,連橫弱楚,兼併巴蜀,秦昭襄王 ,縱橫弱齊,遠交近攻 ,正式將秦國打造為統一核心,秦始皇 ,天下統一,千古一帝

赳赳老秦,當初就是有了這些聖明的君主,才能有之後的天下統一,千古一帝



奕龍先生


秦穆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秦始皇,這已經不少了,看看老牌諸侯國燕國,楚國又有幾個有作為的?


Gdp1


是都很有做為,要不哪有後來的秦始皇統一六國。


厚德載物7505


秦國國運與西周國運同體,周衰剛秦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