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學習--仙方活命飲

前面學習過陽和湯,是治療陰證的;今天學習治療陽證瘡瘍的一個常用方--仙方活命飲。本方出《校注婦人良方》,是明代著名醫學家薛己(薛立齋)以宋·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為藍本校注編著的。仙方活命飲“治一切瘡瘍,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潰,又止痛消毒之良劑也。”

中醫方劑學習--仙方活命飲

一、組成:白芷、貝母、防風、赤芍藥、當歸尾、甘草節、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沒藥各一錢(3克)、金銀花、陳皮各三錢(9克)。

二、用法:原方: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現在一般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

三、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潰堅、活血止痛。

四、主治:瘡瘍腫毒、紅腫焮痛、或身熱微惡寒。

五.方解:金銀花為君藥,歸尾、赤芍、乳香、沒藥、陳皮為臣藥;白芷、防風、貝母、花粉、山甲、皂刺為佐藥;甘草為使藥。其實還有一味使藥,就是酒,引要直達病所。

方解擴展閱讀:

羅東逸《名醫方論》:此瘍門開手攻毒之第一方也。經雲:營氣不從,逆於肉理。故癰疽之發,未有不從營氣之鬱滯,因而學結痰滯,蘊崇熱毒為患。治之之法,妙在通經志結,行血之滯,佐之以豁痰理氣解毒。是方穿山甲以攻堅,皂刺以達毒所,白芷、防風、陳皮通經理氣而疏其滯,乳香定痛和血,沒藥破血散結,赤芍、歸尾以驅血熱而行之,以破其結,佐以貝母、花粉、金銀花、甘草、一以豁痰解鬱,一以解毒和血,其為潰堅止痛宜矣。

唐宗海《血證論》卷8:“此方純用行血之藥,加防風、白芷,使達膚表;加山甲、皂刺,使透乎經脈。然血無氣不行,故以陳皮、貝母散利其氣,血因火結,故以銀花、花粉清解其火。為瘡證散腫之第一方。誠能窺及瘡由血結之所以然,其真方也。第其方乃平劑,再視瘡之陰陽,加寒熱之品,無不應手取效。”

中醫方劑學習--仙方活命飲

作者: 對於方劑學中關於“主輔佐使(君臣佐使)”不要拘泥,各家解釋略有不同。使用時根據患者的疾病側重,調整用藥和用量。如熱重則金銀花量大,並加如蒲公英、紫花地丁、連翹等其它清熱解毒藥,如瘀重則加重活血化瘀藥,氣虛加補氣等。

六、臨床應用:常用於治療蜂窩織炎、化膿性扁桃體炎、乳腺炎、膿皰瘡、癰腫、急性附睪炎、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等。

中醫方劑學習--仙方活命飲

七.歌訣:

仙方活命金銀花,防芷歸陳草芍加;

貝母蘆根加乳沒,山甲皂刺酒煎佳。

八.個人經驗

現在如果一個患者僅僅是患癤腫、或癰,叫他吃中藥的機會不是太多,如癤腫外治一次多數就可以好,癰外治也可以痊癒。本人主要用本方治療急性附睪炎、急性闌尾炎較多。

治療急性附睪炎我常常是以仙方活命飲作為主方,輔以龍膽瀉肝丸治療。或選龍膽瀉肝丸中的幾個藥,如柴胡、澤瀉、車前子、龍膽草等。或仙方活命飲湯沖服龍膽瀉肝丸成藥。

我間習的時候跟師的一個老中醫就是用仙方活命飲加“小金片”。或“紫金錠”治療附睪炎。

附睪結節,炮山甲、皂刺、制乳香、制沒藥是主藥;山甲可以由三七、丹參代替。

保守治療急性闌尾炎,我一般用大黃牡丹皮湯與仙方活命飲聯合加減使用。每每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九、擴展閱讀:

1、薛己論“瘡瘍”:“治瘍之法,若腫高 痛者,先用仙方活命飲解之,後用托里敗毒散。漫腫微痛者,用托里散,如不應,加姜、桂。若膿出而反痛,氣血虛也,八珍散。不作膿不腐潰,陽氣虛也,四君加歸、肉桂。不生肌、不收斂,脾氣虛也,四君加芍藥、木香。惡寒僧寒,陽氣虛也,十全大補加姜、桂。晡熱內熱,陰血虛也,四物加參。欲嘔作嘔,胃氣虛也,六君加炮姜。自汗、盜汗,五臟虛也,六味九料加五味子。食少體倦,脾氣虛也,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喘促咳嗽,脾肺虛也,前湯加麥冬、五味。欲嘔少食,脾胃虛也,人參理中湯。腹痛洩瀉,脾胃虛寒也,附子理中湯,熱渴淋秘,腎虛陰火也,加減八味丸。大凡怯弱之人,不必分其腫潰,惟當先補胃氣。蓋瘡瘍之作,緣陰陽虧損,其膿既洩,氣血愈虛,豈有不宜補者哉!或疑參、 滿中,間有用者,又加發散敗毒,所補不償所損。又或以有疾不服補劑,因而致誤者多矣。可勝惜哉!”

2、清.徐直銈

《外科選要》:仙方活命飲古今不同論:古人樸實,七情干涉者少,而從風寒暑溼,外感凝滯者多,故設仙方活命飲,攻散所滯之腫。服此得效者,十常八九,乃患者五臟不虛耳。今人穿鑿太過,七情煩攪之甚。而五內無有不傷,每見此症,曾服過此藥,其瘡必不起發,脾胃再無不損。若瘡不起,脾胃傷敗,患者豈有得生,至此自於天命。今之治法,不論首尾標本,必先固脾,次行託藥,謂本立而道生,病無不活。予見如此,幸同道者察焉。

註明:本內容僅為傳承科普中醫藥文化,不做用藥和治療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