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麥霜凍害導致減產絕收?農民做好這7點,抗霜凍,高產靠得住

冬小麥霜凍害導致減產絕收?農民做好這7點,抗霜凍,高產靠得住

小麥是重要糧食作物之一。由於氣候條件和栽培制度不同, 我國小麥種植區域可大致分為北方冬麥區、南方冬麥區和春麥區。北方冬麥區分佈在秦嶺、淮河以北, 長城以南的區域, 約佔全國麥田總面積的 59%;南方春麥區分佈在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 春麥區分佈在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

1 、冬小麥霜凍害

農作物在生長髮育過程中,當溫度下降到適宜溫度的下限時,作物就延遲或停止生長, 這就是所謂的低溫災害。

低溫災害可分為零上低溫災害和零下低溫災害, 零下低溫災害可分為凍害和霜凍害, 其中凍害是指農作物在越冬期間, 遭受0℃ 以下低溫或劇烈降溫時, 造成的災害;

霜凍多發生在冬春和秋冬之交, 此時冷空氣突然入侵或地表驟然輻射冷卻, 土壤表面、植物表面溫度降到0℃ 以下, 植物原生質受到破壞, 植物就會受害或者死亡。

冬小麥霜凍害導致減產絕收?農民做好這7點,抗霜凍,高產靠得住

2、小麥發生霜凍害的形態指標

小麥遭受凍害時期不同, 凍害部位和形態特點也不相同, 一般分為越冬凍害、早春霜凍害和晚霜凍害。

越冬凍害一般在黃淮麥區只有在降溫幅度很大時才發生, 往往出現死苗死櫱現象, 小麥遭受越冬凍害的外部症狀明顯, 開始葉片部分或全部為水漬狀, 最後乾枯死亡, 凍害越重, 葉片受害面積越大; 植株凍害死亡的順序是先小櫱、後大櫱再主莖, 而凍死分櫱節現象的很少; 華北北部冬麥區, 如果品種冬性太弱, 也有點片死苗的現象。

與越冬凍害不同, 早春霜凍害一般外部症狀不是太明顯, 發生凍害植株的順序也不相同, 早春凍害主要是主莖和大分櫱幼穗受到傷害, 其次才是小櫱, 受害植株形成空心櫱, 穗下節間呈浸水狀, 拔節的麥苗受害更重; 凍死的主莖或分櫱的基部分櫱節上或第一節間常能長出分櫱芽, 這些分櫱芽多不能成穗。早春霜凍害幼穗正處於護穎分化期, 小麥正處於起身階段, 此期受凍, 後期易形成 大頭穗 。

晚霜凍害時, 氣溫低於0℃, 地面溫度 - 2~ - 4℃以下, 葉片首先表面接冰, 並傳導到植株, 葉片、葉鞘水漬狀, 氣溫上升後, 水漬消失, 受凍當時不顯凍害症狀, 幾天後葉片呈濃綠色, 有的呈條紋花葉。抽穗後穗部表現出不同受害特徵: ( 1)殘穗, 即只有部分小穗發育結實, 其餘發育不完整, 只有穗軸無膨大的穎殼; ( 2)空心穗, 又叫 啞巴穗, 該類型歲全部冬死, 但節間完好, 仍有生長點, 能繼續生長; ( 3)無子粒穗, 小麥幼穗在藥隔形成後期受凍, 子房、花房囊全部凍死, 穗完好卻不能結實, 在太陽下可以明顯地看到穗透明 。

冬小麥霜凍害導致減產絕收?農民做好這7點,抗霜凍,高產靠得住

3、小麥防霜凍技術措施與對策

3.1 合理施肥, 培肥地力

土壤肥力越好, 小麥的生長髮育越好, 抗禦或緩衝災害的能力越強; 增施有機肥、或有機肥與無機肥結合施用, 合理施氮肥、增施磷、鉀肥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結構、孔隙狀況、水分狀況, 提高小麥自身抗性, ; 據調查河南省陝縣 1000km2高產開發田, 平均每 km2 施有機肥 7. 5,t 碳銨 750kg, 鉀肥 150kg, 小麥凍害較輕, 平均產量達 6480kg /km2, 較相鄰未施有機肥發生凍害的對照田的 4775 kg /km2; 增產 36. 3%, 可見增施有機肥和培費地力能起到防霜增產的作用。

合理施氮肥、增施磷、鉀肥除能改善麥苗長勢外, 還能推遲小麥的生育期, 據實驗, 有肥區比無肥區拔節期推遲 3~ 5d, 拔節期的推遲可以有效地避開霜凍敏感5期; 在土壤缺磷的地區,氮、磷、鉀配合施用可以改善麥苗素質, 增強小麥抗凍能力, 據調查, 早春早春凍害時, 氮、磷、鉀肥全 施的受凍程度較輕, 而單施氮肥的則受凍害較重, 尤其是砂土地有效磷鉀含量低, 增施磷鉀肥可以增強小麥抗霜凍效果。

3.2 優選品種、增加抗性

不同的小麥品種, 發育特點也不同, 霜凍來臨時, 遭受霜凍的程度也不同。一般認為品種的抗寒性強弱 依次為冬性、半冬性、春性、弱春性品種。小麥拔節越早, 受霜凍程度越重, 因此拔節較晚、抽穗成熟期正常的小麥品種是抗霜品種的首選品種; 研究還表明: 分櫱力強、葉色深綠的品種抗霜凍能力較強。綜上所述, 選擇小麥品種時, 應儘量選擇小麥返青後發育緩慢、拔節晚、分櫱力強的豎葉型品種。

冬小麥霜凍害導致減產絕收?農民做好這7點,抗霜凍,高產靠得住

3.3 適期晚播, 躲避霜凍

小麥隨著播期的推遲, 拔節期必然推遲, 播期越晚, 年前積溫越少, 返青到拔節的積溫越多, 二者呈顯著的負相關, 表明晚播可推遲小麥拔節期, 小麥對低溫的敏感期躲過晚霜凍的多發時段, 霜凍害程度減輕, 但過於推遲播期遇到後期的高溫而導致生育期縮短, 產量將受到影響。播期實驗表明小麥的產量是隨著播期的推遲呈單峰曲線的, 產量最高點就是該年份的最佳播期, 峰值前產量受霜凍影響, 峰值後產量受積溫不足和穗粒重不高。

3.4 控制播量, 肥水調控

適當地降低小麥播量可延遲小麥的發育。實踐證明: 適量降低 播量可推遲小麥發育, 個體長勢健壯, 此生根多, 分櫱力強, 抗逆能力增強; 另外低播量單株分櫱多, 主莖與分櫱之間穗分化差異大, 有利於緩解霜凍危害。據試驗, 同樣採用豫麥 18, 10月 10播種, 遭受 2月底 3月初兩次霜凍後, 基本苗 150萬、225萬和 300萬株 /hm2的主莖幼穗凍死率分別為 20. 3%, 45. 5% 和 82. 4% 。可見低播量可減輕霜凍危害

降低小麥播量, 拔節期正好是肥水齊攻, 促進成穗增加穗粒數的同時, 也正好是預防霜凍的危害最好的抗霜措施, 相反大播量造成年前大群體, 返青拔節控水控肥, 凍害發生時危害就重。多年實踐證明, 黃淮麥區 常年每公頃底施有機肥 15~ 25 ,t 純氮 120~ 150kg, 純磷 90~ 120kg, 純鉀 90~ 120kg, 微量元素 45~ 60kg。深 犁耙透, 達到上虛下實的施肥整地標準, 就能達到以 地 防霜的效果, 各地應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和土壤 狀況, 選擇適合本地的最佳播期核最佳施肥量。

3.5 適時鎮壓, 減輕霜凍

鎮壓在小麥栽培中的作用主要如下: ( 1)踏實土壤, 提高土壤表面容重, 增加小麥根層含水量; ( 2)促進 小麥次生根的萌發與生長; ( 3)抑制大分櫱的生長, 促進小分櫱的萌生; ( 4)降低株高, 縮短第一、二節間長 度, 提高抗倒伏性能; ( 5)增加群體提高畝穗數。另外鎮壓還可以明顯地推遲小麥拔節期, 延緩小穗幼穗分 化, 根據試驗, 小麥第二莖節伸長時鎮壓可推遲拔節期 2. 8d, 大分櫱可推遲 2. 13d, 生理拔節前 10d鎮壓一 次, 隔 10d再鎮壓一次可推遲拔節期 2. 04d, 大分櫱推遲 2. 31d。以勝利拔節前鎮壓效果好, 拔節後鎮壓效果 則較差。

3.6 適時灌溉, 防霜增產

黃淮麥區秋冬乾旱幾率較高, 澆越冬水不僅具有踏實土壤, 提高土壤熱量交換量, 而且可以促進次生 根的生長髮育, 提高年前分櫱成穗率; 霜凍來臨前澆水對減輕小麥凍害有明顯的防霜效果, 據試驗: 小麥孕穗 前期晴天上午澆水的地塊比不澆水的地表最低低溫提高 1℃。早春寒流來臨前 1~ 3d澆水的麥田只凍死10% ~ 12. 5% 的主莖, 全田苗色青綠, 而沒有澆水的地塊全部枯黃, 葉片凍死率 50% ~ 60% , 主莖幼穗凍死 率 60% ~ 80%。小麥雌雄蕊分化到藥隔前期對低溫凍害非常敏感, 澆拔節水不僅能提高分櫱成穗率增加穗粒數, 而且有良好的防霜效果。

冬小麥霜凍害導致減產絕收?農民做好這7點,抗霜凍,高產靠得住

3. 7 化學調控技術

小麥的化學制劑大體可分為避霜劑和防凍劑兩種: 利用避霜劑能推遲小麥拔節期, 從而有效地避開晚霜凍。據試驗, 利用小麥避霜劑可推遲小麥拔節 2~ 4d; 利用防凍劑可以改善麥苗理化性狀, 目前生產上採 用的防凍劑有兩種, 一種是可調節植株體內酶活性, 增強光合作用的有機液肥, 另一種是直接補充糖分提高體內胞液濃度。

小結:

霜凍的防治是一個集成的綜合性的技術, 單靠某一項技術往往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 具體可採用以下集成抗霜技術體系: ( 1)苗期結合苗情和墒情澆踏墒封凍水, 預防冬季凍害和早春霜凍; ( 2)翌年小麥返青後進行鎮壓, 劃鋤, 噴施延緩劑, 抗禦早春凍害和晚霜凍害, 抑制大分櫱的生長; ( 3)小麥拔節中後期, 雌雄蕊原基分化時, 進行追肥澆水, 有效抗禦晚霜凍害, 促生大穗; ( 4)根據霜凍預測, 在霜凍來臨前 6~ 7d, 噴施生物防霜劑、化學防霜劑, 霜凍前 2~ 3d噴施抗凍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