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平安答卷”——井岡山創新“紅色治理法”答好“平安之考”

□本報記者

平安,人民群眾最基本的訴求,也是共產黨人不渝的初心追求。

井岡山,初心之山、黨性之山。厚重的紅色積澱,加上又是每年遊客近2000萬人次的國家5A級景區,平安穩定尤為重要。正如人們所說,“井岡山出不得事,出小事就是大事,出大事就是天大的事。”

壓力面前,井岡山堅定寫下了井岡“平安答卷”:公眾安全感連續4年排名全省第一,群眾滿意度常年位居全省前列;連續3年榮獲全國信訪“三無”縣(市、區)。

井岡山大力弘揚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踐行新時代群眾路線,創新推出“紅色治理法”,探索了一條新時代基層治理的新路徑。

“基因紅”———

平安,不僅是“民警”的事,更是"全民"的事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哪個部門、哪個時間段就能做好的事。90多年前,中國工農紅軍之所以能在井岡山點燃革命的星星之火,離不開老區人民“人人擁護紅軍、人人支持紅軍、人人爭當紅軍”給予的堅強後盾;90多年後的今天,井岡山要打好平安建設仗,同樣離不開全山群眾的巨大力量。

今年3月,茨坪一家賓館裝修,一裝修工人因操作不當致死,引發多方矛盾。爭執間,“大戰”一觸即發。

“金牌調解室”退休老黨員李奎龍來了。他秉著一顆公心,以法律為依據,公平公正協調,不厭其煩勸解。最後,大家心平氣和簽下了糾紛調處協議書。“警報”就此解除。

“金牌調解室”,其實就是一個“五老”調解隊。在村(居、社區)及治安較複雜的自然村、小區、企業,井岡山挖掘當地老幹部、老法官、老檢察官、老律師、老教師“五老”的力量,指導組建治安調解理事會,讓說話有分量、處事有辦法的群眾身邊人來調處群眾身邊矛盾,有效為社會綜合治理“減壓”。目前,全山已有這樣的“減壓閥”298個。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井岡山始終堅持紅色引領,用活“紅山”,以紅色文化引領人、凝聚人、武裝人,鑄就“信念紅”;充分發動群眾,釋放群眾自治自理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漫山紅”,把平安工作變成群眾自己的事、日常的事。

不只是“五老”調解隊,井岡山依靠群眾力量,構建起了“1+4+N”(“1”,即一支公安隊伍;“4”,即紅袖章義務巡防調處隊、“五老”調解隊、群防群治微信隊、志願服務隊;“N”,即廣大群眾)的群防群治模式,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綜治長城”。

一支群防群治微信隊,就是一個打通“最後一公里”的綜治“千里眼、順風耳”;一支紅袖章義務巡防調處隊,就是一群活躍在群眾身邊的治安“大管家”;一支志願服務隊,就是一個貼心服務群眾的治安“好幫手”。

80多歲的空巢老人王秋萍,行動不便,家裡燈泡壞了,只能摸黑過,米麵斷了,只能餓著等親戚朋友帶……紅袖章義務巡防調處隊來了,迅速建立檔案,之後按時上門服務。老人感動得淚流滿面:“沒有你們巡防隊,我這把老骨頭難活命啊!”

“人人擁護平安建設、支持平安建設、參與平安建設”。“基因紅”,讓井岡山推進平安建設力量無窮。

“作風紅”———

平安,不僅是“重管”出來的,更是"服務"出來的

平安建設,關鍵在人。

井岡山堅持以紅色文化浸潤人,以實際工作檢驗人,以嚴格制度約束人,在傳承紅色基因中練就“警警都能過得硬”的“作風紅”,在品牌示範中塑造“個個都能唱得響”的“別樣紅”,為全山社會綜合治理提供了堅強支撐。

打造“快警務”,“指尖動一動,服務鍵對鍵”。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優勢,搭建井岡山公安“兩微一端”警務服務“微窗口”———“互聯網+微警務”的微信群,將派出所責任警員、戶籍員、交通警員、巡防員、宣傳員、鄉鎮駐村員、村(居、社區)委員會成員納入其中,群眾只要動動手指,反映訴求和困難,相關人員就能及時回覆、及時服務。目前,已建立公安微信群206個,實現村村全覆蓋,為群眾提供“微服務”達3.6萬餘次。

打造“優警務”,“民警人人都是110,群眾個個都是治安員”。以群眾滿意為標準,長期堅持“三同五大”群眾工作法(每季度由公安局領導帶領民警,深入基層,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工作,廣泛開展民警大走訪、(下轉三版)

(上接一版)困難大幫扶、治安大整治、矛盾大化解、信息大采集等工作),將訪民情、解民憂、調民爭、護民安、惠民生有機融合。僅今年上半年,就走訪群眾16萬人次,幫扶困難群眾360餘人,化解矛盾糾紛856起。

打造“全警務”,“一警多能,全警務處置”。針對井岡山山高、路遠,許多鄉鎮辦事不便 的實際,井岡山注重培養“全科警察”,大力推廣“民警人人都是110”服務新模式,將全市劃為71個責任區,並在自然村、社區、企業、學校設立268個“110服務點”,由掛點民警承擔接警員、調解員、情報員、防範員、服務員、宣傳員“六員”角色,為群眾提供一站式、“零距離”的全警務服務。僅2018年,全市“110服務點”共提供便民服務1.2萬餘人次,解決實際困難600餘件。

民警劉麗金30多年如一日,堅持走訪群眾、為民辦事,哪怕退休也不放棄;幾任片警接力背進背出,只為滿足一位癱瘓老人“每到晴天都能曬曬太陽”的小心願……把群眾的事當自己的事,井岡山市公安局特巡警大隊收到錦旗200餘面,每一面錦旗背後,都是一段警務服務佳話。

“好作風”保障了“好服務”,“好服務”贏得了“大和諧、大平安”。

“防線紅”———

平安,不僅要講究“嚴打”,更要講求"預防"

小問題不發現,易拖成大麻煩;小隱患不注意,易釀成大事件。

井岡山堅持精準防控、以防為先,精心佈局“物防+技防+人防+網防+心防”綜合防控網絡,打造了“上有天網、下有地網、地上有人、路上有卡”的多維立體防控格局,切實築牢綜合治理“第一道防線”,最大限度擠壓犯罪空間。

變“傳統防控”為“立體防控”,實現“哪裡是重點哪裡就有防火牆”。在加強巡邏、打擊犯罪等傳統防控手段的同時,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防控效率,努力在以人防為中心、物防和技防為兩翼的基礎上,形成多元化、一體化、全方位的立體防控格局。

變“重專項整治”為“更重群防群治”,實現“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有防火牆”。專項整治管一時,群防群治管每天。在注重公安等專項整治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的同時,更注重群防群治,一邊升級“技防”,一邊充分發揮各種組織的力量,著力推進“物防”“人防”“網防”大提升,做到“空中有眼、地面有人”。

變“被動應對防治”為“主動介入防治”,實現“哪裡有潛藏風險,哪裡就有防火牆”。針對“防範意識不強”等新時期較突出的潛藏風險,一方面,大力健全全時空、多層次的警情通報和預警發佈機制,提高公眾防範意識和能力,防止“別人的問題”出問題;另一方面,聚焦重點特殊人群中生活失意、心態失衡、行為失常及性格偏執的人員,加快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防止“自己的問題”出問題。

如今,在井岡山群眾的心裡,安全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瞧,精準佈設的250多個“天網”探頭,及納入系統的4300多個社會監控探頭,給工作和生活加上了一道“安全保險”;8個進出通道口設立治安卡點,加上1100處帶人臉識別的“智慧雲眼”系統,讓犯罪分子無處遁形;在城區,實行“四定三包”責任制(定民警、定巡防員、定任務、定獎懲,包片、包網格、包安全),變“見警不見管”為“有警就有管”……

“紅色治理法”,治出了一方平安與和諧,帶來了黨風、政風、民風和幹群關係的變化。然而,平安建設永遠在路上。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召開為契機,井岡山將繼續以“紅色”為引領,在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徵程中邁出新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