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003,004航母為什麼不能達到10萬噸的排水量?

Hxiam


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004型航母目前連個影子都還沒有見到,如何能夠判斷是否達到10萬噸的排水量呢?只有003型航母倒是有跡可循,推測個八九不離十還是比較輕鬆愉快的。關於中國國產航母的噸位,一直都是網絡媒體爭論不休的焦點話題之一,比如第一艘國產002型航母,早在建造之初就有多個版本噸位級別的猜測流出。不過畢竟有遼寧號航母這個參照物的對比,最終答案很快水落石出,002型航母的滿載排水量大約6萬噸。

002型航母的總體設計參考的是遼寧號航母,也就是蘇聯的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滑躍式起飛+常規動力,屬於中型航母的範疇。由於優化了艦體結構,載機量從遼寧號航母的24架提高到了36架,然而即便如此002型航母的戰鬥力依然相當有限,尤其是跟主要假想敵美國海軍的核動力重型航母比起來,無疑存在著很大的落差。因此003型航母必須在002型航母的基礎上實現跨越式的進步,儘快縮小國產航母與世界頂級水平之間的距離。

到了003型航母投入分段建造的時候,噸位評估情況就變得比較複雜了,因為作為一款全新研製的國產航母,003型航母沒有任何現成的案例可以參考。綜合現有的公開信息,我們可以知道003型航母採用了當今世界最前沿的電磁彈射技術,與美方最新型的福特級航母並駕齊驅,而且我們的電磁彈射系統應用的是中壓直流供電技術,甚至比美方電磁彈射系統的中壓交流供電技術還要領先一代,所謂的跨越式發展的確是實至名歸。

從滑躍式航母一步到位的跨越到電磁彈射航母,充分體現了我國在航母發展領域中大刀闊斧的創新魄力和底氣十足的技術儲備。那麼003型航母的噸位是否有可能也會在6萬噸級中型航母的基礎上來一個大跨越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更何況我國的船舶製造業和配套動力系統也完全有能力支撐滿載排水量10萬噸級重型航母的設計建造。有了電磁彈射系統,再發展一款中型航母實在是沒有必要,性價比極差的法國戴高樂級航母就是前車之鑑。

最新公開的衛星圖片也佐證了這一點,正在建造的003型航母分段當中,最大的艦體中部分段寬度大約41米,艦艏分段的寬度在30-34米之間,這就意味著003型航母最大水線寬度不低於41米。再對比其他航母的相關數據,滿排6萬噸的遼寧艦最大水線寬度為37.5米,滿排8萬噸的小鷹號航母為39.6米,滿排10萬噸的尼米茲級航母為40.8米,滿排11萬噸的福特級航母為41.1米。由此可見003型航母的噸位有可能比此前大家普遍預計的滿排8萬噸還要更大,至於是因為圖片模糊造成的誤差,還是真的要大不少,就待後面繼續觀察了。。


晨曦談兵


國產003航母排水量實際上早已超過10萬噸,在12萬噸左右,004也是這個水平,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張照片,這是外媒公佈的照片。外媒根據照片分析認為這張照片上出現的就是我在建航母。從照片上可以看到巨大的龍門吊、風雨棚和已經出現的巨大船體模塊。圖上已經標出了其中一個模塊寬度為41米,但是該模塊的前後寬度明顯不一樣寬,這意味這這個模塊所處位置不是在船身最寬處,而是在最寬處附近的位置上,最寬的模塊應該還在後面的廠房裡。

圖2

圖3

那麼最寬的地方在那裡呢?我們再來看兩張圖,圖2和圖3是左右顛倒的,圖3上的黃色線條和圖2上的黃色線條是同一個位置。根據旁邊三個模塊的位置,我們可以推測出來標著41米線的那個地方在模塊2和模塊3之間那條黃色線條的延長線上。也就是說標著41米線的那個模塊,在圖3上剛好處於第二個風雨棚下方。兩張圖中的黃色箭頭1指向的是同一個物體,這個物體是船體上方臨時焊接的一個橫樑,這種臨時焊接的橫樑是為了固定船體,避免變形,因為下方是個U字型的模塊,開口部分比較容易變形。從圖2上來看,標著41米的那個模塊左邊寬右側窄,在圖3上來看就是左邊窄右邊寬,而這個模塊右面已經焊接了另一個模塊,這個模塊從圖上看朝右是逐漸收窄的。這意味著整個船體最寬的地方就在兩個模塊之間,也就是說,船體最寬的地方就在小龍門吊正下方,大概二十米左右長的一段。這段船體最寬的另一個證據是右邊模塊船體側壁上的三條豎線,也就是圖3上箭頭2、3、4所指的三條豎線。箭頭2所指豎線和小龍門吊的立柱基本平行,這意味這條線也是垂直的,也就是說這條豎線所在的船體側壁是垂直於地面的,這和美福特級航母類似。

建造中的福特級航母

上面這張照片是美在建福特級航母,圖上箭頭是船體最寬的地方,基本上就是兩個腳手架之間的那一段。我們可以看到船體最寬的地方在船體的整個長度上是很短的一段。腳手架是緊靠在船體上的,這意味這這段船體的側壁基本上是垂直的。從這裡可以看到中美兩國的設計是類似的。

福 特 號

從上面這張照片上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船體的最寬處,靠近水線附近的船體外壁基本上是垂直的。圖3右側模塊船身上那三條豎線往右依次逐漸傾斜,這意味著這部分船體朝右是逐漸收縮截面積的,相應船體寬度也略有收窄,跟福特級類似。

綜合以上情況來看,雖然標41米的那個地方船體略有外飄,但到最寬的地方外壁卻是垂直的,這意味著在建航母船體最寬的地方肯定超過41米了,剩下的是到底寬多少的問題。也就是說,最寬處船體水線寬跟模塊頂部寬度一樣也超過41米了。我們知道福特號的最大水線寬度為135英尺也就是41.15米。而載機大船最大水線寬度超過41米,這意味著在建航母的滿載排水量肯定超過福特號。

從照片上廠房及龍門吊的寬度來計算,廠房內的模塊寬度最大應該不會超過45米,可能的寬度在43~44米左右。另外從圖3上看船體下部刷上了紅色防鏽漆,上部船體是灰白色的。兩種顏色的交界處即使水線位置,依圖上比例推算,在建大船吃水深度12米左右,和福特級差不多一樣。福特級滿載排水量112000噸,這裡的噸是短噸,換算成國際標準,滿載排水量在10.6萬噸左右。

考慮到在建航母吃水線寬度可能在43~44米左右,吃水12米。那麼在建航母的滿載排水量可能要比福特級大出1~2萬噸,滿載排水量可能在12萬噸左右。我國第一次研製核動力航母為何就搞這麼大的排水量,究其原因可能正是因為第一次搞,所以沒有經驗。對於核動力航母來說,做大要比做小容易。把船體設計大一點,留有一定的冗餘,有什麼設計不到位的地方也有空間可以修改。


尖端防務


我國目前續建、新建的航母一共3艘,包括001遼寧艦,002型國產航母,以及目前正在江南造船廠建造中的003型航母,遮三艘航母排水量分別是001型6萬噸,002型6萬噸,003型8萬噸。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建造或者規劃10萬噸的航母。主要原因是技術方面的問題。

上圖為002國產航母,下圖為001遼寧艦,他們都是6萬噸級常規動力航母。

武器的研發有技術方面的要求,也有需求的牽引。應該說,我國還是需要10萬噸級的超級航母的,我國是聯合國五常之一,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世界第一大進出口貿易國,海上的生命線、海外的投資和設施、海上的安全穩定等海外戰略利益需要海軍去維護。同時,我國也是一個海上戰略方向較多的國家,近年來承受著非常強的海上維權壓力,所以建設強大的海軍勢在必行。

圖為我國海軍航母編隊,發展遠洋艦隊是我國海軍的重要需求。

既然需求沒有問題,那麼就是技術的問題了。我國距離10萬噸級的航母還差哪些技術?首先當然是動力技術的問題。比如艦艇使用的核反應堆,比如足以推動10萬噸級航母的大型軍用蒸汽輪機等,這些技術對我國都屬於空白領域。大量堆砌核潛艇的核反應堆顯然是不行的,機械這種東西從來都是越簡單越好,越複雜的系統問題越多,故障越多,法國海軍的戴高樂號航母就是強行堆砌了8臺核潛艇反應堆,然後蒸汽輪機技術又不達標,最終整天在動力系統上出故障成為笑柄。

圖為動力故障頻發的法國海軍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強行追求核動力的後果就是造出一艘在勤率較差的航母。

美國海軍的尼米茲級航母就是用兩臺A4W核反應堆作為原動力的,但是光有大功率的核反應堆還不行,還需要用蒸汽輪機把核反應堆的動力轉為推動力。比如,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推進功率大約是250000馬力左右,使用4臺蒸汽輪機,單臺推進功率需要在7萬馬力左右(留有一定裕度),而我國製造過的最大功率的蒸汽輪機是001型航母和002型航母上使用的蘇聯TB-12型艦用蒸汽輪機的國產型,功率大約在單臺5萬馬力左右。

圖為尼米茲航母動力系統,他需要為航母提供超過250000馬力的推動力。

也就是說,如果我國要製造一艘10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即便是有了高功率的核反應堆,以現在的5萬馬力的蒸汽輪機,將會需要6臺才夠用,而給一艘軍艦配備6套複雜的大功率蒸汽輪機將會導致全艦的造價過高,而且系統的故障率較高。美國現在新造的福特級航母推進功率已經上升到了280000馬力,核反應堆也升級為功率更大的A1B型,作為追趕者的我們,千萬不能通過堆砌8個核反應堆、6臺蒸汽輪機去強行上馬一艘超級航母,這樣的航母如何保持完備可用都是個問題。

圖為核動力航母動力系統結構和壓水反應堆的構造。

因此,如果要我國上馬10萬噸超級航母,動力問題必須要首先解決掉。這是其一,其二是超級航母配套的戰役戰法研究和艦隊其他軍艦、飛機的研發。10萬噸的核動力航母在用法是和6萬噸的常規動力航母不盡相同的,比如,10萬噸級核動力航母天然具備脫離本土長期海外部署的能力,畢竟不需要本土的燃油補給,這就已經給後勤省下了一大塊壓力,另外核動力也使得航母能夠率領艦隊持續高速在海上機動,在海戰中贏得時間和陣位優勢。

圖為常規動力航母使用的蒸汽鍋爐,核反應堆起到的作用和鍋爐一樣,因此也叫做核子爐,但是都需要蒸汽輪機把功率轉化為推動力。

10萬噸的航母搭載的飛機可以更多,主要是種類更加齊全,比如戰鬥機、電子戰機、預警機、反潛機、運輸機、救援機等,這就能夠組成一個完整的航空作戰體系,如何去有效的使用這個體系就需要作戰部門好好的研究一下了,只有配套的戰役戰法,才能充分發揮超級航母的能力。同時,要湊齊這個體系,還需要我們研發艦載預警機、艦載電子戰機等,還需要能夠跟上核動力航母一起作戰的大型遠洋艦隻,比如更多的055型驅逐艦、更多的901型大型補給艦,這些都需要時間去建設。

圖為遼寧艦上的TB12蒸汽輪機。

因此,我國目前還沒有建設核動力10萬噸級航母,主要原因還是技術問題,但是我們也在逐步的完成相關技術開發,比如我國已經研發了空警600艦載預警機,比如我國已經開始量產055型大型驅逐艦,比如我國已經建造了4艘901型大型補給艦,而且我國已經招標了大型核動力破冰綜合保障船,已經開始為建設大型核動力航母積累經驗,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看見自己的超級航母航行在大洋之上了。

上圖為空警600攝像圖,下圖為測試中的國產艦載固定翼預警機。


海事先鋒


目前官方尚未明確公開有關於國產的003,004航母的任何信息。這其中,003航母已經在建造(確定),而004航母據說已經分段,不過消息並不可靠。

至於這兩艘航母的噸位,也是不確定的,是不是10萬噸誰也說不準。

但是003,004航母就一下子跳到10萬噸不是太可能,最大的瓶頸還是國產的船用發動機的問題。以前中國很落後,這種落後是全方位的,現在也必須全方位地補課。比如航發,比如船發。

055,052D用的船發是QC-280,這個發動機是烏克蘭的UGT-2500(烏狗頭)的國產型號。 (其實到底是用的國產型號還是烏克蘭的原裝貨還說不定呢)船用主機的功率不足是限制目前中國航母噸位提升的最大的問題。

舉個例子,美國的尼米茲級用的是兩臺A-4W,總功率26萬馬力,航速30節,實際上美國人對這個航速很不滿意。

而中國的遼寧艦目前用的是8臺“某型”蒸汽輪機,總共20萬馬力,能跑出最大32節的航速,對這個航速海軍還是很滿意的。要保持32節最大航速並且把噸位提到10萬噸,參考美國的小鷹號航母(82000噸滿排,30節,28萬馬力),那麼003,004的主機馬力保守估計至少需要32-34萬馬力。

這個水平說實話,美國的福特級都沒達到。即使是隻保證標排30節航速,也需要至少28萬馬力,這對於目前的中國船用發動機水平來講,實在是有些難。

(向小鷹號看齊是非常實在的,這玩意雖然滿排8萬噸,但是載機量與尼米茲相當,作戰性能已經差不太多了)

最後一個問題在於,003,004目前普遍認為應該是常規動力加電磁彈射,並不是滿足最理想的核動力+電磁彈射的要求,也不會是中國航母的最終形態,考慮到技術難度,海軍不太可能一次性要求達到10萬噸的排水量。更可能的情況應該是排水量與8萬噸級的小鷹號相似。


戰鬥機解說家


在當今的世界上,海軍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為了能夠在未來的戰爭中控制住制海權,都開始建造各種新型的軍艦、潛艇等武器裝備。在海軍中的武器裝備中,航母就是世界上最厲害的武器裝備之一了吧。航母從二戰開始大規模運用,最著名的戰役就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從這個戰役中看出了航母的重要性。

航母發展至今,很多國家都想擁有,但是建造航母的難度卻是非常的大,真正能夠建造航母的國家卻非常的少。其中我國就是一個。目前我國才開始擁有了建造航母的經驗,成功建造了首艘國產航母。而首艘國產航母最近在8月1日出海進行海試了,相信這次進行過海試,離交付也不遠了。

我國的首艘國產航母排水排為6萬多噸,比遼寧艦大一些,為什麼不建造排水量10萬噸的航母,可能是因為我國沒有過建造大型航母的經驗,需要循序漸進,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如果在沒有經驗的基礎上,建造出來的航母很有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就比如我們鄰國的印度,首艘國產航母建造了那麼多年,還是沒有下水,所以說需要慢慢的來啊。

就比如美國來說吧,美國是世界上的霸主,發展了這麼多年,建造的航母依舊是10萬,美國也是建造了排水量為8萬噸的小鷹級航母,所以說建造10萬噸的航母需要積累經驗。我國的首艘國產航母排水量6萬噸,而在江南造船建造的003型航母,根據其建造的長度來看,排水量大概是在8萬噸左右,與美國的小鷹級航母類似。

除此之外,我國的003型航母將會採用常規動力系統,其實要建造排水量10萬的航母也不是不可以,而是相當的耗油,航母被譽為吞金獸,尤其是常規動力的航母,超過排水量10萬,依舊使用常規動力的話,不僅速度也慢下來,油耗也是一個大問題。就比如美國,目前排水量10萬噸的航母使用的都是核動力。

而我國的004型航母並不排除使用核動力,使用核動力系統的004型航母排水量也不會那麼大,畢竟我國的核反應堆技術還沒有成熟,或許經過試驗,等到技術越來越成熟我國才會建造排水量10萬噸的航母。總之,在我國各種技術還未成熟的情況下,我國的航母排水量並不會建造那麼大。隨著我國科研人員的努力,我國未來一定會造出排水量10萬噸的核動力航母,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王牌武器庫


網絡上流露出中船重工開會的背景圖片,據此可判斷國產003型航母,早已在大連造船廠開建,滿載排水量達到了8萬噸級的直通甲板型航母,與世界上曾經最大的常規動力航母小鷹級相當,能搭載70架左右的各類艦載機,比16號遼寧艦航母多出將近一倍的艦載機。

儘管003型航母依然採用常規動力,但由於採用了先進的GT25000艦用燃氣輪機,龐大的艦體依然可以保持高達30節的航速,此外,鐵定跨越蒸汽彈射,直接進入開創性的電磁彈射時代,對海軍艦載航空兵的發展可謂具有劃時代意義。

因此,無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僅依靠艦載預警直升機,制約航母探測距離的短板就不復存在了,型號已定將上空警-600艦載預警機;除了裝備具備彈射起飛能力的殲-15B艦載機以外,還將裝備直-20反潛直升機等。

新型戰機的裝備,將極大提高003型航母的戰力,甚至是遼寧號和002型航母兩艘艦之和,待數年以後,003型航母正式成軍時,有可能隱形艦載機就上艦了,非常值得國內軍迷期待,因為軍工近年來常給我等軍迷驚喜。

在003型航母將為004型航母進行技術驗證和積累基礎上,隨著海軍少將馬偉明院士及其團隊研發成功整合式全電力推進系統,國內軍事媒體報道該系統已領先美國十年,此項目走在世界的前列應該是不爭的事實,包括電磁彈射技術的運用,004型航母將採用核動力推進就成了可能。

但以軍工小步快跑的穩妥節奏,此型艦的滿載排水量超過003型的8萬噸可期,畢竟上了核動力推進系統,但似乎不會達到目前全球最先進核動力航母的10萬噸級,非常有可能其滿載排水量定位在9萬噸左右,可能離10萬噸級尚有一小段距離,所以還有待軍工繼續努力。

004型航母,將搭載經過技術驗證的電磁彈射系統,攜帶重型艦載機殲-15B,型號不詳的新型隱形艦載機,固定翼預警機空警-600、直-20反潛直升機等,此外,艦載無人機必將成為004型航母的標準配置。

當然,004型航母,現在尚停留在圖紙和3D模型中,軍工正在建造的003型航母將為完善004型航母提供良好的技術指引;如果003型航母發展一切順利,將有可能在2021年開工建造004型航母,2024年就可以下水進行海試,屆時海軍的航母發展戰略將會對全球產生難以言喻的震動。


國平軍史


我也想國產航母能達到十萬噸,但是就目前來說,短時間內,毫無可能。

第一,技術上,中國目前沒有這個技術實力。這個是目前來說最最主要的難題。中國的航母技術從本質上上來說是繼承了蘇聯的,從瓦良格的購買到研製到改裝到試驗到訓練,基本上都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同事瓦良格號讓中國真正完整體系的掌握了航母的建造,訓練,等等能力。

但是這個能力有多強呢?也許很強,但是中國步子不敢邁大了,怕扯著蛋。國產航母002號,基本上可以看成是瓦良格號的翻版,真正的山寨創新產品。並且這個創新能力也還不夠。003號仍然將會利用在瓦良格上學到的技術再次升級,技術更加自主和成熟。

第二,十萬噸排水量的話,必然是核動力航母了,中國現在具有這個實力嗎?核動力艦船技術掌握了嗎?可以明確掌握了,但是還不成熟,這一個從核動力潛艇中看得到,但是更關鍵的是,中國現在有一艘核動力破冰船,這個破冰船碼力和航母差不多,這個是在為核動力航母作技術儲備。

第三,中國目前需要十萬噸航母嗎?需要但是不是太迫切了。全球擁有航母的國家一共才十來個,其中美國就十一艘,並且還封存了很多。對中國最大的戰爭威脅就是美國,日本呢,日本現在有了f35戰鬥機後,將驅逐艦改了“航母”,海軍實力飛一般加強,日本危險非常大,其他國家呢?俄羅斯自顧不暇,暫時沒有太大的威脅。

目前來說全球戰爭發生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小,兩三艘航母能起到很好的對外威懾作用。

還有更多原因。

哎呀,不寫了,下地鐵了。

讓你們看看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武器是什麼



德瑪西亞敢死隊長


國產首艘航母剛臨近服役關口,此時談未來的003型或004型航母多少有點為時尚早之嫌。

按照我國航母型號命名規律來看,遼寧艦改建被命名為001型,首艘國產航母為001A型,有消息新型002型航母正在建造當中,依照此規律後續的003和004型至少還有10左右的時間週期,有關003和004後續配置如何,這和海軍未來發展需求有很大關係,畢竟官方截至目前沒有任何有關航母建設的規劃信息透露出來。

我國未來需要大型航母,但噸位未必非要一定是10萬噸,8萬噸不行嗎?11萬噸行不?這是典型的“崇美思維”。有關003和004型航母未來排水量是否會達到10萬噸級,這需要從技術和需求兩個方面來看待。

從單純技術層面來分析,需要一個時間週期。經過改建遼寧艦和自主設計建造國產首艘航母,我國基本掌握了航母設計、建造能力以及各項材料製造工藝,理論上擴大噸位沒有太大的困難,只不過是放大版本即可;但是實際建造中,擴大噸位由現在的5萬噸級之際躍升至10萬噸級絕非上下嘴皮一動那麼簡單,受到諸多因素制約。

首先,解決航母自身定位問題,即保持滑躍起飛模式還是彈射起飛模式。起飛方式不同對於航母設計建造有諸多影響,比如使用彈射起飛甲板,率先需要解決彈射器上艦的問題,這包括彈射器的研發、製造、試驗以及上艦後的諸多技術問題,雖然我國在電磁彈射領域取得顯著成績,網絡上有電磁彈射器陸上測試的消息傳出,但就目前來看,距離電磁彈射器真正上艦投入使用還有很長一段時間,這就出現了一個時間空白週期。儘管彈射器與航母噸位無關,但其實際進度直接影響大噸位航母的建造工作。

其次,就是最大的一個問題:動力問題。艦體版本放大沒有太大難度,但隨著艦體放大,其對動力的需求隨即正比例增長,引申出一個動力選擇問題;無論是選擇核動力,還是保持常規動力,又或是使用全電推進,不管選擇哪一個,我們都面臨一個動力系統開發問題,畢竟動力系統是我們當前的薄弱領域;動力問題不解決,噸位放大就是空談,如此又一個時間週期出現了。

因此,未來航母噸位有多大,這和我國動力系統能提供多大的功率和相應動力系統研發週期緊密相關聯,想要放大航母噸位以目前技術實力就需要一個時間週期去過渡。


第二個主要因素就是需求問題。未來我國海軍需要多大噸位的航母,這才是整個問題的結症之所在;我國軍工產業發展一直遵循成熟可靠和“技術彎道超車”相結合的發展思路,所有武器裝備發展都緊貼軍隊需求,在保證技術成熟,能在短時間內形成作戰能力同時,在部分領域實施彎道超車,趕上甚至超越國際先進水平;雖然官方沒有任何有關航母建設的規劃信息披露,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國航母建設之路絕對不會止步於中型航母,發展大型航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這裡需要著重解釋一下,大型航母並不一定非要是美國人當前的10萬噸,我們有可能是8萬噸、9萬噸,也有可能是11萬噸,10萬噸不是衡量的計量標準。

展望未來,我國未來航母大噸位、電磁彈射、有無人艦載預警機上艦以及新一代艦載機上艦等,這些當前廣大國人所關注的重點,在未來一到兩代航母建設中全部成為現實,這是航母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也並不例外。

也許再過十數年,我們的大型航母噸位超過美國的10萬噸級,這也猶未可知,你說是不是?


鷹鴿分析


一般情況下航母的噸位越大能夠搭載的艦載機數量就越多,戰鬥力也就越強,那麼航母自然是越大越好,但是“打鐵也須自身硬”,沒有雄厚的設計能力和足夠的工業基礎,想建造大噸位的航母也沒有條件。關於003(004還沒有影呢)航母,目前披露的消息是一艘裝備電磁彈射系統餓8萬噸級常規動力航母,從目前我國海軍裝備的技術水平來說,是十分務實的,那些認為003是可以媲美美國“尼米茲級”、“福特級”這樣10萬級核動力航母的說法,都是“一口吃成胖子”的一廂情願罷了,願望是好的,但是也要遵循客觀規律、穩步推進。003大型常規動力航母效果圖

我國的航母起步可以說是非常滯後,直到2012年才裝備了第一艘航母“遼寧號”,而且還是在完成船體63%建造量的“瓦良格號”的基礎上、歷經10年的改造才實現的結果;國產首艘航母於2013年正式開工建造、2017年下水,目前已經完成7次海試,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底前肯定能加入海軍序列(快的話“國慶節”可能就會有好消息)。從技術上來講,國產首艘航母才算是我國航母發展的起點,而正在建造的國產第二艘航母(也就是問題中所說的003航母)則是我國航母技術的一次大幅跨越。別說003航母不到10萬噸,就算是8萬噸的體量在全球範圍內也只次於美國的大型核動力航母,短短10年時間就能夠達到如此程度(003航母最快也得到2022年後才能服役),難道還不值得為廣大軍工建設者致敬嗎?!國產大型電磁彈射常規動力航母側視圖和俯視圖


003航母的系統配置預測

包括航母在內的各種大中型水面艦艇,影響艦艇噸位的因素多種多樣,如動力系統、材料、艦載武器系統、雷達電子系統等,對於航母來說,限制噸位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動力系統。以我國目前的艦艇動力技術,能夠應用於大中型航母的還只有蒸汽輪機,包括核動力技術、重型燃氣輪機技術等,都還不足以支撐航母應用。國產首艘航母才有4臺50000馬力左右的蒸汽輪機、航速可達30節以上,而且在051B、051C以及“現代級”驅逐艦上也都有蒸汽輪機應用,因此在大功率艦用蒸汽輪機技術方面相當成熟,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技術性能提升、動力上升至60000馬力左右應該不成問題。那麼003航母80000噸級的體型裝備4臺60000馬力的蒸汽輪機,足以達到30節的航速。

國產首艘航母的建造,為後續航母發展奠定了基礎

003航母的另外一個關注點是電磁彈射系統,而與之配套的核心設備就是要有足夠功率的發電設備。在艦用發電設備方面,去年曾有報道說國產20MWe級船用發電機組通過了技術鑑定,而與此同時國產電磁炮也已經開始了上艦測試,這表明我國的船用發電機組及相應的控制系統等都進入到了可裝備階段,003航母採用蒸汽輪機+大功率船用發電機組的組合模式可滿足電磁彈射的需求。現有技術條件滿足003航母上電磁彈射的需求

10萬噸級的超級航母是目前人類科技在海軍裝備方面的頂級體現,目前也只有美國在50餘年航母核動力技術的雄厚積澱下有能力建造這種超級航母。當然,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的變化、發展的,儘管從技術的角度來講常規動力也能夠支撐建造10萬噸級的航母,但是從作戰效能而言核動力才是大型航母的理想動力,這一點已經毋庸置疑。雖然003航母仍是常規動力,但有了003航母在前的技術驗證和實踐積累,相信我們自己的10萬噸級大型核動力航母不會讓大家等太久。網絡上關於004航母的想象圖有了前面的積累,相信我們自己的10萬噸級大型核動力航母也不會等太久了


威吶解析


不僅我第三艘、第四艘航母不會是十萬噸級的核動力超航,2049年以前我們的航母都不會是核動力的超航!先不說我國還沒有大型水面艦艇的核動力裝置,先說美國為何要突出大型兩棲攻擊艦的航空作戰能力?就是因為超級航母太貴,太複雜,維護太難,佈署靈活性低,所以美國此次無航母的航母編隊曝露出的問題是美國海軍長期畸形發展超級航母並缺少多功能中型航母引起的新世界軍事格局中相對兵力結構失衡。

美據上兩次“艦隊問題”兵棋大推演已確信:雖然十萬噸以上的核動力超級航母適合全球佈署、全球到達的海軍,但六至八萬噸的大中型常規動力多功能航母因具有更高的性價比和佈署靈活性及快速反應能力,對美海軍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重點裝備。而且兩棲攻擊艦雖能搭載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機並完成部分制空任務,但因無法搭載中型艦載預警機,戰場通觀能力太差,所以根本不必眼紅心熱所謂美國級兩棲攻擊艦搭載F-35B變身航母的做法。

另,十萬噸級的核動力超級航母太貴、太難伺候了,我們中等發達前用不起,不如專心發展以搭載第五、第六代艦載機的六至八萬噸大中型多功能航母和兩萬至三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

在2049年前,一支以四艘七萬噸級大型常規動力航母和六艘兩至四萬噸級輕型常規動力航母為核心的艦隊更適合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