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分析------三大報表

財務分析------三大報表

利潤表分析

利潤表分析強調“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收入質量”為中心,“毛利率”和“費用率”為兩個基本點。利潤表是權益投資者的第一大報表,而收入是第一大科目,是整個報表分析的引擎,故對收入質量分析是報表分析的重中之重。這種收入質量分析不僅包括成長性和含金量的分析,更是包括收入真實性和完整性等基礎分析。筆者一直強調在合理預期基礎上行程對收入預期,在於實際收入比對。而“毛利率”和“費用率”是“利潤表”的兩個支柱,缺一不可。實務中對“毛利率”重視有餘,而對“費用率”重視不足,這在輕資產時代是非常不可取的。科創板企業的主要支出可能是研發支出,而研發支出主要體現在費用裡,故“重毛利率輕費用率”思維是錯誤的,且進行“毛利率” “費用率” 分析時要層層打開,打開到不能再打開為止。

如今一些上市公司玩 “文字+數字” 遊戲,在業務上將工業、商業、服務業等不同行業屬性的業務打包在一起,然後成 “xxxx 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披露“毛利率” 時部分行業披露,將高毛利的業務和低毛利的業務混在一起,企圖渾水摸魚,掩蓋“毛利率”略高的問題。

資產負債表分析

對於權益投資人,利潤表是第一大報表;但對於債券投資人,資產負債表才是真正的第一大報表。在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中,5大投行到下3家。時候分析表明,出現流動性危機的企業主要徵兆有3個:一是資產質量差,當時投行買了大量的與次貸資產相關的金融資產;二是槓桿率高,雷曼倒閉時,負債6000億美元,淨資產只有200億美元,負債權益比高達30倍;三是期限錯配,雷曼經常以7日同業拆解應對資金需求。在2018年中國民企企業去標杆化中,一些體質較弱的企業率先爆雷,有的還涉嫌造假,如某A集團,2018年9月30日集團合併報表層面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權益是110億元,但其他應收款高達75億元。筆者之前以為A集團只是流動性危機,現在筆者懷疑上市公司層面存在鉅額的潛虧,這個潛虧可能達到百億元,資產殺毒之後,A集團淨資產有可能直接清零,這才是他真是的槓桿率。

筆者這裡使用的 “槓桿率” 是 “負債/股東權益”, 實務中大家更多運用的是“資產負債率” 活 “權益乘數”,房地產企業還用到“淨負債率”等指標。考慮到附息債務特性,在使用“負債/股東權益” 時,要結合企業的行業特徵及商業模式,分別使用不同的指標反映其槓桿率,如有些企業是OPM,此時他表面負債率很高,但實際上更高的反映其槓桿率的指標是淨負債率。

負債分析另一個要強調的是想是“久期” 計算。久期一直是一個固定收益的概念。筆者認為權益投資者財務分析失敗,很大程度在於沒有站在負債的角度分析報表:企業投資價值再高,一旦信用違約,股權價值就此可能清零。2019年上半年A股公司的爆雷危機,大家明顯看到債券投資者對風險更警覺。權益投資者如想惡補債券知識,識別上市公司的信用風險,“久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預警指標。

現金流量表分析

企業在不同階段現金流表現是不一樣的,如在創業和成長期,經營性現金流和投資性現金流往往均為負數,而融資性現金流為正數;而在成熟和衰退期,經營性現金流和投資性現金流往往均為正數,而融資性現金流為負數。故不能認為經營性現金流持續為負,這個企業就沒有投資價值。但是我們分析現金流時,如果發現企業存在過度投資、不計成本、激進銷售等跡象,就要非常小心,尤其是不要被企業偽裝出來的現金流所矇蔽。

常見的一種現金流造假是經營性現金流持續多年為正,但融資性現金流也持續多年為正,那麼朱哪來的錢和借來的錢去哪了?仔細研究,可能會發現這樣的企業的投資性現金流持續多年為負。這是結合資產質量分析,可能會發現企業通過虛增投資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資本化方式,在賬面上形成了鉅額的不良資產活虛假資產。更有些上市公司為了偽造現金流,赤裸裸的製造虛假回款或付款不入賬,導致經營性淨現金流入嚴重虛增,同時導致銀行存款也嚴重虛增。判斷此類現金流造假的方法是,補充計算自由現金流。如果說經營性現金流體現企業體內造血能力,那麼自由現金流則是企業真正安家之本。企業出問題,往往會出現在過度擴張的投資性現金流上。

摘自-------《財務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