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區敖寨鄉中華山食用菌續寫“新篇章”

2016年7月3日12時至7月4日8時,因連續強降雨,銅仁遭受了一場嚴重的洪澇災害。這場洪災,使萬山區敖寨鄉中華山村正值採摘季節的1000畝1000萬棒食用菌毀於一旦。

“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這一大片食用菌生產基地,全是災後重新建起來的。”敖寨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楊會說。

万山区敖寨乡中华山食用菌续写“新篇章”

採摘時節,中華山壩區食用菌生產基地一派“熱火朝天”之景(段凌睿 攝)

如今,巍巍中華山下,1200餘畝食用菌生產用地,6家食用菌企業,6家專業合作社......如涅槃重生一般,中華山村從災後的一片殘破中,重新書寫著年產菌棒2000萬棒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新篇章。

因地制宜選產業 巧調結構謀發展

中華山村因倚靠中華山而得名,村子坐落於峽谷地帶,雨水充足,山地垂直海拔落差大,立體氣候明顯,十分有利於食用菌的人工栽培和自然生長。

“在中華山村,香菇種植可實現高海拔(780m)冷涼區菌棒生產,低成本越夏防爛棒,成熟菌棒運到低海拔(320m)河谷區出菇。”中華山壩區食用菌產業發展技術指導專家、銅仁科學院高級農技師鄧海平說,山地垂直海拔落差大是中華山村種植食用菌的優勢自然條件之一。

万山区敖寨乡中华山食用菌续写“新篇章”

黑木耳菌棒正在產菌階段(花維竺 攝)

2018年,貴州省農委印發《關於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以全省1641個500畝以上壩區為突破口,大力調減玉米等效作物種植,發展優質稻、蔬菜、草本中藥材、食用菌等有市場需求的高效經濟作物。中華山壩區便是其中之一。

“食用菌產業有投資週期短、見效快,四季生產、全年上市,產量高、質量好、收益高等優勢。”敖寨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楊會說,這是中華山村選擇種植食用菌的主要原因。

万山区敖寨乡中华山食用菌续写“新篇章”

敖寨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楊會正在向記者介紹香菇的生長特點(花維竺 攝)

2018年,中華山村食用菌產業年銷售額達7000多萬元。培育生產了平菇、香菇、黑木耳等產量較高的菌類,試點種植了靈芝、羊肚菌、灰樹花等市場稀缺菌類。

“按每棒產菌菇1.5斤,按市場價3.8元每斤算,除去成本,每棒利潤在2元左右,每畝擺放1萬菌棒,畝產利潤在2萬元左右。”敖寨鄉農業服務中心主任胡徵寬給種植食用菌收益算了一筆賬。

中華山村大變樣 精準佈局收益高

中華山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農業生產力低下,交通不便,群眾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除了外出務工以外,基本上都是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活。

54歲的中華山村村民劉建英現在是中華山村集體經濟及精準扶貧產業示範點的一名食用菌採摘工人,在此之前,劉建英在自家田地裡種玉米和稻穀,每年稻穀的收成還不夠一家四口人的吃食。

万山区敖寨乡中华山食用菌续写“新篇章”

中華山村村民劉建英正在採摘香菇(花維竺 攝)

如今的中華山村已然是大變樣,狹長平坦的地面已建成省級高效農業示範園區1個,集體經濟暨精準扶貧示範點1個,食用菌企業6家,專業合作社6家。“我每天工作8小時,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工資收入,年底有1600元分紅。”劉建英說,自己對現在的生活狀況很滿意。

為打造食用菌品牌,中華山村與銅仁市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依託公司平臺打包升級壩區食用菌產品,走電商平臺,將優質菌菇銷往蘇州、懷化等地。

万山区敖寨乡中华山食用菌续写“新篇章”

中華山食用菌生產基地產出的香菇(花維竺 攝)

“我們將新鮮的食用菌採摘後,立即裝箱冷藏,一個電話,銅仁的商家立刻上門收購。”中華山村食用菌基地管理員劉麗華說,曬乾的菌菇產品則以袋裝製品形式,通過電商渠道銷售出去。劉麗華告訴記者,去年製成的“乾貨”就有1.5萬多斤,收入近30萬元。

利益聯結動力足 貧困農戶荷包鼓

在來到中華山村食用菌產業園工作之前,李菊花在上海一家制衣廠打工。“在家裡工作可以照顧老人和小孩,每天70元工資,只上8小時,下班後還有時間餵豬。”

更讓李菊花欣喜的是,作為貧困戶,她去年得到了1600元分紅。這得益於中華山村開創的“622”利益聯結機制,即把產業純利潤的60%給貧困戶、20%用於村集體經濟積累、20%獎勵合作社管理人員。產業利潤越高,貧困戶的荷包越鼓。

万山区敖寨乡中华山食用菌续写“新篇章”

中華山村村民李菊花正在採摘香菇(花維竺 攝)

李菊花還將家裡的一畝閒置土地交給了村集體流轉,由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統一託管,每年獲利800元。“有工資,有分紅,有租金,還是比在外面打工好。”李菊花笑著說。

“產業要靠老百姓,才能真正壯大。”敖寨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楊會說,“622”利益聯結機制使貧困戶成為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的最大股東,每年可獲得就業薪金、土地租金、貧困戶入股保底分紅三筆可觀的穩定收入。

万山区敖寨乡中华山食用菌续写“新篇章”

敖寨鄉集體經濟“622”模式發源地 (段凌睿 攝)

去年,中華山食用菌基地年利潤達3100多萬元,帶動當地530多戶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其中全村24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產業扶貧全覆蓋。

未來,這片災後重生的土地上,中華山食用菌將續寫新的產業“奇蹟”。(駱文文 花維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