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雲陽環湖綠道木魚包驛站

雲陽地處重慶東北部的長江兩岸,三峽庫區腹地,是一座因水庫建設而遷址新建的移民新城。雲陽新城山水相融、城林輝映,具有“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園中”的獨特個性。2015年,雲陽縣政府委託多義景觀等設計單位開展庫岸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在長江南北兩岸及澎溪河東西兩岸設計了連貫的濱水景觀帶,並形成了專供步行和自行車行的慢行系統。我們受多義景觀邀請,在環湖綠道木魚包段設計一座自行車驛站,供遊玩至此的市民停車休憩、觀景品茗。木魚包山體探入澎溪河中,因形態像寺中木魚而得名。驛站選址于山脊西側,自行車道的轉彎處,正對兩江大橋,是極佳的觀景點,同時從對面看過來,也是重要的對景點。如何處理看與被看的關係,使我們考慮的重點。

▼項目概況

重慶雲陽環湖綠道木魚包驛站

▼位於環湖綠道木魚包段的一座自行車驛站

重慶雲陽環湖綠道木魚包驛站

▼驛站選址于山脊西側,自行車道的轉彎處,正對兩江大橋

重慶雲陽環湖綠道木魚包驛站

▼是極佳的觀景點

重慶雲陽環湖綠道木魚包驛站

▼從對面看過來,也是重要的對景點

重慶雲陽環湖綠道木魚包驛站

場地地勢東高西低,山體雖然不高,但頗為陡峭,驛站的位置位於半山腰的平臺上,庫區的消落帶之上,背靠懸崖,面朝江水。建築形體平行於等高線,以減少地形處理;建築下方砌築毛石基座,來調節高差。在基座之上,深栗色的折線體型沿著江面水平展開,與背後的懸崖和遠處鱗次櫛比的高層建築形成鮮明的對比。提供了觀看江景的觀景臺,屋頂的一角塌落,與地面相接,遊人可藉此拾級而上,登上屋頂平臺,俯瞰寬闊的澎溪河,對望兩江大橋,還有遠處山脈層巒,伸入水中。

▼體量生成圖

重慶雲陽環湖綠道木魚包驛站

▼建築形體平行於等高線,以減少地形處理

重慶雲陽環湖綠道木魚包驛站

▼屋頂平臺

重慶雲陽環湖綠道木魚包驛站

▼建築下方砌築毛石基座,來調節高差

重慶雲陽環湖綠道木魚包驛站

▼供遊玩至此的市民停車休憩、觀景品茗

重慶雲陽環湖綠道木魚包驛站

▼大臺階

重慶雲陽環湖綠道木魚包驛站

▼俯瞰寬闊的澎溪河,對望兩江大橋,還有遠處山脈層巒,伸入水中

重慶雲陽環湖綠道木魚包驛站

木魚包驛站朝向江面一側完全開敞,朝向山體一側也大部開敞。遊人即使不進入室內,在自行車道上,視線也能穿透建築,遠達對岸。建築採用整體的門式鋼架結構,從毛石基座上向外懸挑,外包深栗色防腐木板,以材料的質感與肌理來體現巴渝地區粗獷豪邁的地域文化。建築室內無柱,保證了視線不受遮擋,以獲取最好的景觀視野。

▼室內

重慶雲陽環湖綠道木魚包驛站

▼建築室內無柱,保證了視線不受遮擋,以獲取最好的景觀視野

重慶雲陽環湖綠道木魚包驛站

▼建築旁的自行車道

重慶雲陽環湖綠道木魚包驛站

▼軸測圖

重慶雲陽環湖綠道木魚包驛站

▼平面圖

重慶雲陽環湖綠道木魚包驛站

▼立剖面圖

重慶雲陽環湖綠道木魚包驛站

項目名稱:雲陽環湖綠道木魚包驛站

項目地址:重慶市雲陽縣

項目設計/完成年份:2015 / 2019

客戶:雲陽縣城市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北林風景建築研究中心

主創建築師:鄭小東,段威

設計團隊:周超、張銘然

結構設計:常弘

規劃與景觀設計:北京多義景觀規劃設計事務所

建築面積:361㎡

攝影:周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