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掉打下
從古至今,貪官汙吏從未斷絕,但是,能像和珅這樣鉅貪無比、遺臭萬年的貪官依然少之又少。他依仗著乾隆的寵信,為自己收斂鉅額財富,其貪汙的數目竟然超過了清朝國庫15年的總和,這一數字簡直令人咋舌,這也讓他成了人人痛恨,百姓喊打的大貪官。
和珅貪汙的這些銀兩,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從賑災物資中剋扣而來,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大貪官,竟然也做過讓災民感恩戴德之事。有一次乾隆命令和珅前往災區賑災,他竟然往災民喝的粥裡丟了一把沙子,這件事過後文武百官對他罵聲一片,可是當地災民卻對他感恩戴德,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和珅劇照
其實在任何一個太平盛世,都難以避免天災人禍的發生,比如乾隆年間因水患、乾旱造成的災荒也時有發生,最後導致百姓流離失所、飢不果腹、災民遍地。《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經典的電視劇中,就有著和珅賑災的一幕。
乾隆年間,有一個地方遭遇災害,朝廷就在當地開辦了施粥場,用來賑濟災民,乾隆又派出自己手下的兩位得力干將和珅、紀曉嵐前去視察粥場。他們二人一同到了粥場,看到鍋裡煮的糧食然而已經被那些貪官換成了給牲畜食用的糠麩,那個時候紀曉嵐已經氣憤不已,誰知和珅又抓了一把沙子扔在了鍋中。
和珅與紀曉嵐
紀曉嵐更加氣憤,他嚴厲責問和珅為何要這樣做?和珅回答道,前來領救濟糧的這些災民,有一部分是一些騙吃騙喝的混混,他們並非真災民;如若在這粥中加了沙子,那些“假災民”必然會悻悻離去,多餘出來的糧食,才能救更多飢腸轆轆的災民,真的災民飢腸轆轆,他們哪會介意這粥到底乾不乾淨呢?
事實上,和珅的這種做法確實也是對的,與其讓那些假災民分一杯這救命羹,倒不如把這些食物留給真正有需要的人。然而在場的官員,尤其是以紀曉嵐為代表的文人集團,他們看到的都是災民吃不飽,吃得不乾淨,卻沒有考慮到這些粥是否給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所以在場的官員才會對和珅多加指責,可是這些災民卻對和珅感恩戴德。
賑災粥
其實從這一件小事上,更能夠看出和珅的政治才能,乾隆指派他們兩人視察粥場,其目的除了賑濟災民以外,最根本的目的其實是通過賑災來維護清朝統治的穩定,災民因吃不飽發生叛亂起義的事數不勝數,通過辦粥場免費施粥,都可以達到維護社會穩定,防止動亂髮生的目的,這才是清朝統治者最想看到的結果。
和珅劇照
和珅最會揣摩皇帝心思,他知道如何通過最簡便的手段來維護朝廷統治,所以只要災民餓不死、鬧不起來,他的工作自然就完成了。然而紀曉嵐秉持的卻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他的這種思想也是許多文武百官的思想,所以當他們看到災民吃不飽,甚至要吃髒的食物的時候,才會如此的氣憤。可是站在乾隆角度來講,站在災民想要活命的角度來,和珅的這種做法確實可以保證災民受益最大化,這也是災民對他的感恩戴德的原因所在。
鳶飛九天2018
歷史上,和珅是一個罪不可赦的貪官。但是,他也確實是一個非常有頭腦的人,深諧官場之道。
一次,皇上讓和珅去賑災,經過幾天的忙碌,他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領粥的人越來越多,眼看朝廷所撥的賑災糧食不夠用了。
經過一個晚上的思考,想到了一個堪稱完美的解決辦法,就是往粥里加沙子。對於這個辦法,站在不同立場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書君認為這個辦法有以下幾點好處。
第一,當朝廷免費給災民煮粥時,那些不屬於災民區的人也會過來蹭吃,這樣就會導致糧食不夠,摻入沙子後,那些非災民看到這些粥裡面混有沙子就不會去吃,而真正的災民已經飢不擇食,直接就吃了。
第二,給百姓賑災的是官員,他們也會貪賑災的便宜,而在粥里加了沙子,官員的親戚朋友就不會去吃加了沙子的粥,也就貪不了便宜了。
所以,和珅往賑災的粥裡放沙子,文武百官佔不了便宜,都在暗地裡罵他。
真正的災民卻會對他感恩戴德,雖然粥里加了沙子,但是可能會得到更多的粥填飽肚子,能使更多的災民活下來。
總之,和珅往賑災的粥里加沙子,文武百官會罵他,因為他們撈不到一點好處了,災民會對他感恩戴德,因為他這樣做救了更多人的命。
有書君也認為和珅這樣做是很好的賑災方法,不但使國家的賑災糧食真正用到了災民身上,而且防止了逐級官員的貪汙,是個一舉二得的好辦法。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和珅賑災往粥裡丟沙子,災民為何感恩戴德?我認為災民沒有感恩戴德,而是殺他的心都有!因為在清朝乾隆年間,確實有賑災官員往粥裡摻泥土,後來還摻樹皮,當時吃死了很多人。
和珅賑災的故事出現在電視劇裡,他把朝廷的賑災糧換成米糠,為了能夠求助更多的災民;在賑災現場,和珅又往粥裡丟沙子,就是為了排除混水摸魚的人來領粥,讓真正的災民受益。
這樣的理由似乎很完美,但參考清朝的賑災制度後,和珅的行為荒唐又無恥。
清朝在賑災方面有非常詳細的方案:
首先是報災
當有災情發生的時候,受災地區的官員必須要向朝廷進行報災,把受災情況如實反應。像嘉慶期間的《大清會典》就有規定:“凡地方有災者,必速以聞”。而且對於報災時間也做了規定,比如夏天的災情必須要在農曆六月之前要上報,秋天的災情要在農曆九月之前上報。
其次是勘災
地方官員上報災情後,朝廷指定官史進行災情的勘察,核實情況後對受災等級進行評估,然後制訂出相對應的賑災方案。
最後是審戶和發賑
勘察完災情後就開始賑災,但賑災前必須要審戶,把受災群眾分等級,一般分為極貧和次貧兩個等級。對災民的賑濟方式有平糶、發糧、貸糧等。
平糶就是官府將糧食以超低價格賣百姓,既能達到救災的效果,又可以防止糧商哄抬糧價;
- 發糧就是直接把糧食無償的發給災民,一般發放對象是極貧戶。發糧食也分兩種,一種是發原糧,另一種就是發成品糧,也就是開粥廠賑粥。一般去粥廠喝粥的災民都是遷徙災民居多,因為他們不具備煮食的條件,只能在粥廠吃成品糧,去粥廠的本地居民相對比較少。
- 貸糧就是官府把糧食貸給百姓,等以後有收成了再還回來。
從以上資料我們可以看出,清朝粥廠賑粥的對象是極貧戶,官府既然對災民劃分了等級,賑粥的時候肯定也會把關,沒有達到等級的人是很難混水摸魚的。而且粥廠煮出來的粥質量難以保障,比如乾隆三十八年的時候,廣東受到颱風災害,當時在廣州就有設粥廠賑粥。
當時廣州的粥廠開始還是用米來煮粥,後來開始摻白泥進去,最後摻樹皮。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就是當時清朝對粥廠有要求,煮出來的粥必須要能立住筷子。“筷子浮起,人頭落地”就是對粥廠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摻白泥、樹皮既為了省米,也為了能達到立筷子的標準。但這些東西不是糧食,不但沒營養,而且難消化。在當時的賑粥場,雖然每天都在賑粥,但每天仍然有很多災民死去。《清詩鐸》中有一篇《官粥謠》記載了當時的慘狀:“嚼泥齧皮緩一死,今日趁粥明日鬼”。
清朝的賑災制度已經非常詳細,但往往很難落實到基層,在執行過程中經過層層剝削,到百姓手中也就所剩無幾。電視劇中的和珅沒有在根源上去解決這個問題,反而為自己的小聰明洋洋得意,這種“揚湯止沸”的做法百姓又怎麼可能感恩戴德呢?
水煮汗青
在《鐵齒銅牙紀曉嵐》第一季第八集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紀曉嵐和和珅在牢房中的一段對話。
紀曉嵐說:燕城的貪官將人吃的糧食換成了牲畜吃的麩糠和草料,和大人不覺得慚愧嗎。
和珅回答:我感覺非常欣慰,原先能救活一個人的糧食現在能救活三個人。
紀曉嵐又說:給牲畜吃的能給人吃嗎?
和珅說:災民還算人嗎?都快要餓死的人已經不算人了。給他們什麼都能吃,不僅是牲畜的食物,樹皮、泥土他們都能吃。在災區,樹皮都被啃光了,孩子都換著吃。如果不設法變通一下,那麼災民早就變成白骨了。
這是史詩級的教學片段。我們再來看看標題所說的事,和珅賑災時往粥裡扔沙子,百官大罵,百姓卻感恩,這是為何呢?
其實這件事歷史上有沒有發生是個疑問,但是從這件事裡能看出好多東西。
和上面我們所講的是一個道理,都是為了賑災,為了百姓。
當時災區需要救濟,和珅被派去賑災,開棚放糧沒幾天,糧食就快見底了,而且災民不僅沒少反而更多了。其中原因便是有一些人渾水摸魚,蹭災糧吃。
和珅針對這種現象,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當著災民的面往粥裡扔沙子。
粥裡有沙子了,還能吃嗎?很明顯,按照常理來說會直接倒掉,沒有人會喝。可是在當時,災民一堆,他們不喝這個粥就沒有飯吃,就要餓肚子。
所以對於那些真正的災民來說,就算再多沙子,他們仍然要在這排隊等糧食。而那些渾水摸魚的肯定會走,他們才不想喝這種混有沙子的粥。
因此,和珅的這一舉動,讓真正的災民有了足夠的糧食吃,所以百姓才會對他感恩戴德。
然而在一些正直的官員,就比如紀曉嵐眼裡,和珅的這種做法是在侮辱人,不是在賑災。所以才會被百官大罵。
理科男讀歷史
提起清朝這位第一大貪官和珅,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在他為官30年期間,貪汙了近10多億兩白銀,所有財富抵得上朝廷15年的財政收入。
所以嘉慶對他是又怕又恨,所以乾隆一駕崩他就迫不及待的要剷除和珅。乾隆養了這麼一大貪官,難道他就一無所知?
其實乾隆這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和珅能為他辦不少事,所以就沒有揭露他,乾隆這帝王權術可是玩的得心應手哇!和珅雖貪,卻也是個能辦事且會辦事的貪官,他非常有頭腦,深諧官場之道。
他出身雖不高,卻天賦過人,精通各種語言、還有靈敏的政治嗅覺,不得不說,他很適合官場。一路扶搖直上的和珅,也深得乾隆倚重。
和珅雖是出了名的大貪官,可卻又有自己的原則:賑災款不貪、科考銀不貪、辦不了的事兒也不貪。就是因為他把乾隆的喜好摸的透透的,所以才能在官場上混得如魚得水。
一年河北天災發生大旱,當地出現了很多災民,這時,乾隆就派和珅負責前去賑災。當地知府縣令看到是和珅還送了口氣,想著是和大人,這下可以大撈一筆了。
可誰知開棚放粥幾天後,他們的腦袋又大了起來,因為得到救濟後的災民不但減少反而更多了,糧食也供不應求。這很明顯有人在渾水摸魚,冒領災民救濟糧。
沒有招的知府就去請教和珅,和珅到了賑災現場,從地上抓起一把沙子就往粥裡面一扔,旁人看的都愣住了紛紛不知是何意?
和珅說:還繼續在等待的,就是真正的災民了,離開的就是那些打秋風的。果然沒多久,龐大的災民隊伍漸漸變少了。
得知和珅此舉後,朝廷文武百官都紛紛指責和珅,罵聲一片,但當地災民卻對他感恩戴德。和珅利用了人類的危機心理,清楚真正在生死麵前的災民,早就飢不擇食了,哪會在乎粥裡是否有沙子?
搞史人
首先在歷史這件事情並不存在,只是為了喜劇效果而加入其中,但從這段劇情反推出其中蘊含的道理,可以跟大家一起討論一二。
第一、一個地方遭受災難,國家開倉賑糧,這其中就會含有很多的問題,比如不是災民也來爭搶糧食,其中有沒有油水可以撈等等。
第二、和珅往粥裡面丟沙子,說是為了防止不是災民也來搶,但是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用最少的錢安定即將發生的暴動,發放粥是防止潛在暴動的手段,災民活下來是防止暴動的附加價值。
第三、天天喝國家的粥,但是這粥不好喝,也吃不下,自然會去尋找新的謀生手段。
第四、和珅不貪不可能,先貪了再說,但是鍋也不能背,不夠了就用沙土和糠來填,還有一點狠心的說法叫做:“你窮吃不起飯是你不夠努力,不是我的剝削。”
第五、這第五個點可以在經濟學上來闡釋,經濟學上主要的目的之一是在於如何洗腦,當有人提出質疑的時候需要有一個完美的說辭,要花最低的代價獲得最高的收益,還要讓他們心甘情願。
剩下還有一點,對於當時情況的分析,乾隆對這個做法叫好,那意思就是贊同,皇帝那麼小氣,下面的自然要繼承。
和珅鉅貪,不然“和珅一倒,嘉慶吃飽”的說法也不會出現,但是當時的和珅憑什麼能夠安然無恙,這才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覺得有趣可以點個關注,發現更多不一樣的歷史
空夢歷史
對於很多人來說,和珅此人絕對是清王朝最大的一個大貪官,貪汙的同時,偏偏還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寵幸,不僅平步青雲,成為朝中權臣,還能貪贓枉法,讓乾隆皇帝明知和珅貪汙,卻不辦他。<strong>
先說和珅,生於1750年7月1日,卒於1799年2月22日,滿州正紅旗人。和珅是個官二代嗎?雖然也是,但和珅後來的成就跟他的出身也算是沒有半分關係,甚至和珅本人,同年的時候過的還是比較悲慘的。
和珅父母去世的早,可以說,和珅基本上是沒有受到過家族蔭庇的。為了成功進入官場,打下自己的一片天下,和珅也是努力學習,寒窗苦讀十年,考取功名。和珅認真到什麼地步呢?當時中原地區最流行的幾種語言,滿,漢,蒙,藏四種語言,和珅都是會的,和珅的成功可不是個巧合。
雖然科考的時候和珅落榜了,但和珅也有官做。藉助李侍堯一案,和珅從一個出入官場的小官進入了乾隆的視線,和珅自個的能力本身就比較強,跟乾隆皇帝搭上線以後,更是平步青雲,很快的就成為了乾隆皇帝最為寵幸的人之一。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和珅的形象完全就是王剛老師飾演的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和珅的模樣,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和珅雖然也是個大貪官,卻並非是個肥頭大耳的油膩形象,和珅也算是個翩翩君子,生得一副好皮囊。
為何和珅向賑災粥裡面摻和沙子,百官罵聲一片,災民卻是感恩戴德?
和珅身為乾隆皇帝最為寵幸的人之一,雖然貪汙吧,但其治下卻並沒有出過什麼大亂子,和珅是個貪官,但和珅也是個能人,儘管乾隆皇帝窮奢極侈,享盡了榮華富貴,但國庫裡面還是充實的,因為乾隆有和珅這個錢袋子。
嘉慶皇帝將和珅砍了以後,也是痛心疾首,悔不當初,砍了自己的左膀右臂,以致於到了後來,想要找個靠譜的手下都找不到了。
和珅之所以摻沙子,不是因為瞧不起災民,相反,是為了讓災民吃飽飯。
地方出現災情,朝廷下放救災糧,好嗎?當然好,若是沒有這口救災糧,指不定很快就要餓殍遍野。但救災糧能真的落到百姓手裡頭嗎?這可不一定。
首先是各級的貪官汙吏,救災糧這麼大的油水,誰敢說不心動?層層剝削下來,到了最後,留到真正災民那裡的救災糧可是真的不多咯。
其次是假災民,中國人就這個樣子,沒有不能佔的便宜,雖然朝廷下放的救災糧是救濟災民的,但家中殷實的家庭也想來這裡討口飯吃,畢竟是免費的救災糧,只需要上前去一伸碗就有一碗飯,誰不樂意佔這便宜?<strong>
奈何,針對這一情況,和珅卻是另闢蹊徑,當著百官的面,當著百姓的面,向救災糧中摻沙子,摻沙子以後,對於百官而言,救災糧就不值錢了,拿了也沒用,不少貪官汙吏自然心裡頭對和珅恨得牙癢癢。
而家境殷實,但卻是佔便宜的老百姓呢?若是真的家中有糧,誰又願意去喝那摻了沙子的救災粥?只有真的災民,即使是救濟粥裡面摻了沙子,他們也會去喝的。
和珅的這一舉動,確實明智,乾隆寵幸和珅,也不是沒有理由的!
魏青衣
說到貪官不知道諸位讀者腦海中第一時間會浮現出誰的身影?我想絕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會是和珅吧!的確,和珅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貪官,當初他倒臺時被人從家中搜出大約十一億兩白銀的財產,這相當於清政府十五年的財政收入總和,他的身家用富可敵國來形容也不為過。
當然和珅能夠得勢除了自身是個風流倜儻的大帥哥以外,更重要的是他擁有極強的工作能力,往往能將領導吩咐之事辦得滴水不漏,因此他才能長期得到乾隆皇帝的寵信。而下面我們要說的賑災一事同樣凸顯出和珅非同尋常的工作能力。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能夠存在得益於廣大百姓的支持,因此歷朝歷代優秀的統治者對於百姓的民生問題往往很上心,總會想方設法地解決百姓的問題。
而乾隆皇帝就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在位期間他治理於改善民生,甚至時常微服私訪體察民情。有一次某個地區發生了很嚴重的蝗災,大批的蝗蟲肆意破壞著莊稼使得普通百姓一整年的努力全都化為烏有,一時間餓殍遍地、哀鴻遍野。
事情傳到乾隆皇帝那,愛民如子的他同樣也是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為了控制災情、減少損失他立刻下令撥款賑災,並派遣身邊最得力的干將和珅前往受災地點主持救援工作。
得到乾隆皇帝旨意後和珅馬上動身前去賑災,起初一切工作都很順利,可到後來和珅卻故意往賑災粥里加沙子,難道說和珅狼心狗肺故意用沙子來羞辱那些災民嗎?
實則不然,和珅這麼做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為了區分真假災民
眾所周知天意難測,每個朝代或多或少都會發生一些無法阻擋的天災,為了安撫百姓中央政府自然會撥款賑災,而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就是搭建粥棚讓那些受災民眾免費食用。
這種方法雖然最簡單快捷卻同樣擁有很明顯的缺陷——無法辨認前來領粥的人究竟是不是真的災民。免費領取賑災粥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什麼都不用做只要裝可憐就能免費吃一頓,不要說古人,恐怕就是在當代也會有不少人控制不住衝動前去混水摸魚。
與此同時賑災人員又不可能花費大量精力去調查一個前來領粥之人的身份,這使得他們的暴露的幾率大大降低,基本上只要去了就能混上粥喝。
有句話說的好:“僧多粥少”,前來領粥的人一旦多了那些真正受災的百姓就有可能填不飽肚子,甚至於晚來的人連一口粥都喝不上,如此一來這賑災的效果將微乎其微。
而和珅在粥裡撒了一把沙子卻能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對於那些真正捱餓的百姓來說,粥裡有沒有沙子一點影響都沒有,畢竟活著才是頭等大事;可在那些冒充者看來這就有些無法接受了,加了沙子的粥是對他們的一種侮辱,就好比嗟來之食那般充滿了諷刺,他們本身就有能力活下去自然不會稀罕這種沒格調的食物。
這樣一來那些偽裝成災民前來領粥的人就會大大減少甚至消失不見,而真正有困難的災民也能夠得到充分的救濟。
二、為了防止災民腸胃受損
對於捱餓已久的災民來說,那些賑災粥就如同“奇珍異寶”一樣珍貴,恨不得將其全部吃進自己的肚子裡去。
而我們知道,人在長期飢餓後,如果突然大量進食會使腸胃急性擴張,輕則造成消化不良,重則會使得腸胃破裂受損甚至威脅到人的生命。
據傳詩聖杜甫就是因此而死的。當時杜甫仕途失意一度窮困潦倒,山窮水盡之際他只能投奔親戚,因為沒錢他在路上幾乎幾天都沒有進食。到達目的地之時恰巧有個官仰慕杜甫的才名,於是便給杜甫送了不少牛肉白酒,餓了好幾天的杜甫看到這些東西眼睛都直了,立馬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結果因為吃得太急把自己給撐死了。
對此《舊唐書·杜甫傳》這樣記載: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於耒陽,時年五十九。”同理和珅往賑災粥里加入一把沙子也是讓災民們不那麼兇猛地進食,從而防止被撐死這種情況發生。
善與惡往往並存,我們不能憑藉第一印象就給一個人定性。
綜上所述,儘管和珅是個人盡皆知的大貪官,但是不可否認他有著非凡的才能,而且在這種大是大非問題上不會肆意妄為,也算是良心未泯了。
世界上同樣存在著這樣的人,或許他們曾做過人神共憤的事情,可也許在他們心底同樣有一份善良的堅守,這使得他們不會徹底墮入魔道。所以我們既不能全盤肯定也不能全盤否定一個人,要用一分為二的眼光正確評價他,諸位看客,你們說呢?
執筆灬寫史
歷史上沒有發生過這種事!
這是由於《鐵齒銅牙紀曉嵐》的編劇完全不瞭解清朝荒政的歷史,又想凸顯自己這劇內涵深刻,所以胡編亂造的。
首先,清朝有非常完備的荒政。
清朝規定,“由省會以至州郡俱建常平倉,鄉村則設社倉,市鎮則設義倉,而近邊有營倉之制,所以預為之備者,無處不周矣”。其中,清代社倉的倉谷主要來源有二:
①官府出資。或是撥發耗羨購買谷麥,或是撥出常平倉內的穀物為社本。
②民間捐輸。對於捐輸者給予獎勵。
如此,基本就保障了米穀等糧食的存儲量,使得清朝能夠進行有效地賑濟。然而,《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最大問題是——
糠並沒有那麼大的儲存量。
清朝有充足的穀物存儲,但是不會存儲糠。在這種情況下,《鐵齒銅牙紀曉嵐》居然編出這樣的話:
一斤糧食換成三斤麩糠。
OK~假設撥出一百石米,那麼你要去找三百石糠。問題是:你哪兒來的那麼多糠?
即便是購買,也需要花很多時間,而清朝對賑災的時效是有規定的,你是不可能像谷麥那樣迅速地運送到災區。
其次,如果花錢去購買大量的糠,問題就又來了——
清朝官方沒有對糠的定價,但是有對穀物的定價。
購買之後,必須按照官方的奏銷制度流程,彙報花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就能查出你花錢的古怪之處,進而被連鍋端。
總而言之,對於電視劇不要太認真,也不要覺得自己能在電視劇裡學到什麼東西。
有時候硬凹深刻的電視劇,也許純屬是胡說八道。
HuiNanHistory
清朝乾隆身邊的和珅,是一個歷史上爭議頗大的人物,可以這麼說,幾乎半乾隆王朝都離不開和珅的身影。
天運之子乾隆帝
乾隆喜歡玩,是一個皇帝四代,還是富二代,康熙開疆擴土,雍正四處斂財,雍正死後,國庫豐盈,乾隆上位之後,每天就考慮咋花錢就完了,邊疆也沒有什麼大的戰亂,強大的對手都被爺爺康熙給平了。
一向鋪張浪費的乾隆,把雍正的錢給花完了,這個時候他也不慌,因為乾隆實在是命太好了,他提拔了和珅,和珅升官的速度就像做了火箭,平步青雲都不及。一開始和珅為人正直,查抄貪官,拒絕賄賂,這才得到了乾隆的賞識。
後來,乾隆的錢花沒了,但是還沒玩夠呢,咋辦啊?喜歡溜鬚拍馬的和珅就主動迎合,巧立名目,四處張羅錢財,乾隆沒錢還想玩的時候就找和珅,和珅每次都玩的開開心心,由於乾隆開銷很大,和珅慢慢的入不敷出,最終走上了收受賄賂的道路,儘管這樣,也不是長久之計,畢竟乾隆是一個無底洞啊,於是和珅積極的想辦法賺錢,用收來的錢開設礦場,又開設銀號,還派人與外國人通商賺錢。
鉅貪和珅
和珅成為了大清朝的第一首富,也成為了大清朝的“第一貪官”。乾隆花了和珅大部分的“贓款”,但是他卻保留了清名,和珅背上了惡名,最終,嘉慶由於對和珅憎恨,砍頭了事,沒收了他的全部家產。
或許和珅上輩子欠了愛新覺羅家族的,這輩子還了一代又一代。不過,你要是覺得和珅是個單純的貪官或者是個無能之輩,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或許瞭解和珅的人大多數都是通過《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電視劇,對和珅的印象是王剛老師演繹的形象,其實這完全不對。
首先,和珅長的很帥,不是一個胖子,他帥到什麼地步呢?估計今天的小鮮肉都沒有他帥,正因為他如此帥氣,才會有傳言稱乾隆與和珅有點超越君臣的關係。
其次,和珅的官職很高,他的對手絕對不是紀曉嵐,因為紀曉嵐官微言輕,根本沒有與和珅一斗的資本,他如果真的敢如電視劇裡那樣懟和珅,和珅早就把他給辦了。由於昔日和珅是在阿桂手下辦事,而且阿桂的兵權在手,和珅當時唯一忌憚的人只有阿桂。
和珅的另一面
和珅不是一個鑽進錢眼的人,他只是深陷泥潭,無法自拔,想要討好乾隆,那就必須要有錢,一旦收了錢,這輩子就再也不能收手了。
和珅除了溜鬚拍馬的伺候乾隆,他還是一個有本事的人,這種本事體現在他能做伺候乾隆的好奴才,還能做事實的大官。用一句不恰當的比喻來說,和珅是一個“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人,無論大事小情,無論皇宮內外,和珅都能把事情辦得妥妥當當。
舉一個例子,有一年河北大旱,當地的農作物絕收,河北百姓苦不堪言,在災情最嚴重的地方,朝廷開設的粥場,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這本是一個常規操作,但是出現了問題,河北的賑災糧一撥再撥,卻如同黑洞一般,居然見不到任何成效,大有災民越來越多的跡象。面對如此的情況,很多常年賑災官員都抱病在家,躲避前去查看的責任。
在此萬般無奈之下,乾隆派了和珅前去查看,和珅不明就理,只是本著為乾隆分憂的心意前去災區查看。和珅一到,立刻調查當地的父母官,看看他們是否有剋扣、貪腐行為,結果讓和珅驚訝,居然沒有一粒糧食被截留,全部運到了災區賑災。
和珅無奈之下,與當地官員促膝長談,才深知其中奧妙,此時的和珅心中大罵,這群抱病不來的老狐狸,這是丟了一個燙手的山芋給自己啊。
原來,“災民”越來越多,是因為有鄰省的人假冒災民,上這吃白食來啦,反而那些災民卻吃不飽了。正是這樣的原因,才讓賑災糧食短缺,“災民”數量不斷上漲,以當時的條件,將假冒的“災民”趕出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全都穿的破破爛爛,臉上髒兮兮,上哪分得出誰是真的“災民”啊。
地方官愁眉苦臉,說這是每年都遇到的事情,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和珅也愁眉苦臉,不過,兩天後和珅想出了一個辦法。
和珅親自來到災區,在放糧的時候,當著所有真假“災民”的面,居然抓了一把沙土揚進了米粥之中。見到這一場景,很多災民都落淚了,因為他們覺得和珅在欺負他們,但是沒有辦法,即使這樣他們還是要活下去啊,不得已,還得繼續排隊領粥。
災民的隊伍中,逐漸有人開始離去,畢竟,那些假的災民是來混吃喝的,不是來吃髒兮兮的米粥的,萬一吃壞肚子得不償失啊,但是真正的災民不同,他們不吃就得死了,無論如何也不能走。
當災民發現有大量假災民離開後,自己能吃飽了,這時候才明白了和珅的用意,於是災民們對和珅感恩戴德,謝謝和珅的揚沙之恩。
通過這樣的手段,將假“災民”剔除出領粥隊伍,也就只有和珅能想得出,辦得到。雖然此舉在朝廷之上,對和珅多有微詞,好在乾隆能理解他,一律不予理會。這樣辦實事的形象是和珅真實的另一面,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對他又愛又恨的原因所在。
和珅當著災民的面往賑災米粥中揚沙,此舉成為了百官的口實,想借此對和珅不利。但災民卻對和珅感恩戴德,乾隆深知其中緣由,加之對和珅多有喜愛,自然也就能保其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