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175米蓄水12年,這裡形成獨一無二的小島,漁民變島民


三峽工程的175米蓄水,已經走過了12年,這12年來,深刻改變了庫區面貌。這裡是巫山境內長江支流大寧河的一段,雙龍鎮所在地。圖中可以看到,兩個半島深入蓄水後的河中,左邊是場鎮所在地,還有碼頭、渡口,島上房屋,都是移民搬遷房。右邊這個半島,被當地人成為“天鵝島”。

天鵝島的後面,就是小三峽的第三峽滴翠峽。

從場鎮看過去,天鵝島最前沿有幾分像天鵝的脖頸,深入大寧河中。

幾位漁民在岸邊打魚。這一網收穫並不大。長江十年禁漁已是勢在必行。

從場鎮的高處,可以清楚的看到整個天鵝島的全貌。正是三峽蓄水期,通往島上的道路已經離水面很近了。

島上有幾戶人家,可以看到房屋、田地和通往島上的電線杆。

夜晚,從島上看場鎮,鎮上住的人已經不多,燈光影影綽綽倒映在江中。

通往島上的岸邊,夜幕下靜靜的停靠著一艘船。

隨著水位上升,天鵝島通往外界的陸路即將被淹沒。

從不遠的山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天鵝島和整個場鎮。場鎮規模並不大,人口外流嚴重。

隨著175米水位的到來,天鵝島完全成為了水中孤島,陸路與外界道路中斷了。

蓄滿水位的雙龍鎮,水清岸綠,顯得格外秀美。

天鵝島與外界的聯繫,全靠這幾艘小漁船了。站在岸邊,能聽到島上的狗吠、雞鳴和羊叫。這樣的日子將持續近五個月,要直到第二年3月,水位慢慢回落,通往陸地的道路才會重出水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