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一“毒地塊”修復提上日程 網友:該開心還是擔心?

瀋陽一“毒地塊”修復提上日程 網友:該開心還是擔心?

“經過風險評估計算,土壤中的的六價鉻、砷、鉛、氯仿、α-六六六、滅蟻靈、六氯苯,地下水中的苯、氯乙烯、三氯乙烯,對人體健康風險超過可接受風險水平。因此,需針對場地土壤和地下水的超修復目標值區域進行風險管控或修復治理。”

這是瀋陽市生態環境局沈北分局近日公示的一份報告中的結論。就是這份題為“《原瀋陽新城化工廠鉻汙染土壤修復調查評估項目場地風險評估報告》簡介”的報告,又將“毒地入市”的話題推到了風口浪尖。

報告顯示,調查場地系原新城子化工廠所在地,位於遼寧省瀋陽市沈北新區沈北街道,離市區約17公里,北臨農耕地,南與多家化工廠相連,東至天王北街,西臨哈大高速鐵路。調查區域總面積約500畝。據瞭解,原瀋陽新城子化工廠,始建於1956年,隸屬瀋陽市石化局,主要生產鉻鹽、農藥、化學試劑等產品,是我國最早的鉻鹽企業之一,1996年宣佈破產。

而對於本次土壤環境調查的目的,瀋陽市生態環境局沈北分局在報告中介紹說,一是通過現場踏勘、資料收集與分析、人員訪問等多種途徑收集場地相關信息,將所得信息廠區生產工藝相結合,分析調查區域整體汙染情況,為後期確定場地治理策略提供技術基礎。

二是通過對場地內土壤和地下水的採樣監測,確定調查區域的汙染程度、範圍和具體汙染物,結合水文地質勘察,獲取風險評估所需的場地特徵參數,計算健康風險水平,判斷關注汙染物計算得到的風險值是否超過可接受風險水平。

三是如關注汙染物計算風險值超過可接受人體健康風險水平,分析計算場地內汙染指標的風險控制值,估算修復方量,為下一步修復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按理說,對於瀋陽這樣一座重工業城市而言,在城市化進程中,發生“毒地圍城”的困局並不稀奇,汙染地塊“解毒”入市的情況亦有例可參,但這份報告一出,仍舊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並引發了討論。

有網友認為“我們對所住社區用地的歷史數據幾乎一無所知,導致了一個可怕的現實——雖然沒有人願意生活在垃圾場旁邊,但我們可能正居住在比垃圾場更具危害的毒地之上。”

還有人開玩笑說,“有毒又怎樣,開盤時候照樣有的是人搶。”

也有人淡定地表示,與自己關係不大。

面對種種聲音,瀋陽市生態環境局沈北分局在報告中給網友餵了顆定心丸:目前場地現狀主要為空地、幹水坑和空置廠房,局部堆有煤渣和雜土,未來規劃仍為工業用地。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