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请就位》,这次我们不谈阿娇陈冠希,只谈谈阮玲玉

第四期的《演员请就位》正经挺有料的。

有个片段一直记忆犹新,是演员钟欣桐表演的“阮玲玉自杀”。钟欣桐的另一个名字,大家也许更熟悉,是阿娇。她之前身上发生的事情,很多人应该也清楚,2008年的那起事件让当时风头无两的陈冠希在娱乐圈几乎失去了踪影,也把很多女明星打入了险些永世不得翻身的境地。

当时的事件是真的很严重,直到很多年后才有人发出零零散散的声音: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挺正常的。当时的那些人,全都未婚未嫁,那些事情好像并没有妨碍别人啊?真正没品的,是修电脑的那位吧?

无论怎样,时光是不会回头的,那些事情造成的影响不会磨灭,阿娇也永远无法改变有些人对她戴上的有色眼镜。

《演员请就位》,这次我们不谈阿娇陈冠希,只谈谈阮玲玉

无论如何,阿娇终究还是站在了《演员请就位》这个舞台上,巧合的是,她扮演的阮玲玉和她在某种意义上,人生有着部分的重叠。

同为女演员,也都被舆论中伤过。

阮玲玉是什么人?抛开阿娇,抛开陈冠希,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人吧。

《演员请就位》,这次我们不谈阿娇陈冠希,只谈谈阮玲玉

01 人们以为我畏罪,我何罪之有?

介绍一下阮玲玉。

在有声电影出现以前,电影很长的一段时间是以类似哑剧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无声电影。阮玲玉,1910年生,中国最初一代的女演员,她的存在,代表了中国无声电影的最高水准。

这样一说,大家应该能明白这个女演员的才气与地位了。

她曾是风靡整个中国的女明星,用炙手可热这种词,其实也突出不了她当时的地位,就用一枝独秀来形容吧。

《演员请就位》,这次我们不谈阿娇陈冠希,只谈谈阮玲玉

这个一枝独秀的女明星死于她的25岁。自杀死。

为什么这样一个风靡全国的女人,会死的这么年轻,还是自杀?

答案很简单,八个字:人言可畏,舆论暴力。

那个时候还没有网络,但有舆论,有报纸,有一群喜欢乱议论别人,喜欢往无辜人头上扣屎盆子的看客。原来无论哪个年代,都有不负责任的诽谤与言语。

阮玲玉死的时间也很巧,1935年3月8日,妇女节,她吞药自杀。

在妇女节这天,这个女人选择死亡,至今人们还无法完全猜测出她当时的用意。

但她留下的遗书内容很酷:

我现在一死,人们一定以为我是畏罪,其实我何罪可畏,只不过是人言可畏罢了。

《演员请就位》,这次我们不谈阿娇陈冠希,只谈谈阮玲玉

这世间并不止一个崔雪莉,大约80几年前就有了。

说一个雪莉生前的事吧,想告诉人们:其实有些人挺善良的,不要等到把别人逼到不在了,再去后悔自己做过的恶行。

崔雪莉真的很善良,她之前也曾想过起诉一名恶评者,但对方是一个名牌大学的大学生,说自己只是因为压力太大,才把恶意倾泻到她身上。她一听,立刻停止了起诉: “总不能因此让对方成为前科犯。”

她真的很温柔,只不过善良温柔如果没有牙齿,就容易让恶意猖狂。只不过有一点很让人难过的是:善良、温柔明明是很好的品质,是什么非逼着它们一定要长出牙齿才能保全呢?

这个世界吗?

《演员请就位》,这次我们不谈阿娇陈冠希,只谈谈阮玲玉

02 阿娇戳到的可能是这个世界的痛点

说回阿娇吧。

阿娇演这场戏的时候说,她有点感同身受。

她觉得挺有共鸣的。

她饰演的那个片段我觉得特别有料,阮玲玉坐在沙发上,眼睛里空空荡荡,盯着唐季珊,喝粥的动作似乎像是本能,已经完全不过大脑。她重复着机械的动作,一勺一勺不停加糖,然后搅拌。

这个过程,持续了大概五到六秒——一个人心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就是这样的。没有灵魂,宛如机械,眼神没有焦点,仿佛行尸走肉。

《演员请就位》,这次我们不谈阿娇陈冠希,只谈谈阮玲玉

那时的阮玲玉不过是一个漂亮的、优雅的、特别一点的行尸走肉而已。

随后,阮玲玉坐在镜子前,打开一罐安眠药,全都倒进粥里,面对着镜子,一口一口,喂自己吃了下去。她临死之前看的最后一个人,便是镜子里对世界满脸绝望的她自己。

《演员请就位》,这次我们不谈阿娇陈冠希,只谈谈阮玲玉

至于她要自杀的原因?

剧本是这样的:

一堆无良小记者堵在阮玲玉家门口,窗户外一顿乱拍,口里还说着不干不净极具攻击性的话。

阮玲玉的情人唐季珊回来,完全没有安抚她,反而拉着阮玲玉站在窗口,强行搂着她跳舞,目的就是为了刻意营造阮玲玉“荡妇”的形象给那些记者看。

唐季珊的内心大概是愤世嫉俗的,他当然不是觉得那群记者说的话是对的,只不过他的内心活动却分外偏激:“说她荡妇?说我们狗男女?那你们就看看啊。”

他大概不会知道这行为也直接摧毁了阮玲玉的心理防线。

阮玲玉作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女明星,却饱受争议,被看客恶意攻击。

唐季珊也许是最后一根稻草,让她觉得生活从此失去了意义。

《演员请就位》,这次我们不谈阿娇陈冠希,只谈谈阮玲玉

“为什么连你也这么对我?无所谓了,你们自己慢慢玩吧。”这便是阮玲玉自杀的动机。

在那一瞬间,阿娇仿佛和阮玲玉变成了一个人,认真演戏的她,身上带着种倔强又哀伤的力量,在疯狂地戳着这个世界的痛点:舆论暴力,是可以逼死人的。

阮玲玉自杀之后,和阮玲玉合作过的导演蔡楚生拍过一部电影叫《新女性》,里面有一句台词:

她不是自杀,是被杀。杀她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我们整个社会。

说的很好。

《演员请就位》,这次我们不谈阿娇陈冠希,只谈谈阮玲玉

03 求求你们区分一下舆论暴力和正常批评吧

有很多人说:“演员、明星、歌手站在台上,作为公众人物,他们赚那么多钱,做的不好,还不让观众们骂了,这是什么道理?难道批评别人几句,就是网络暴力、舆论暴力了?”

这话说的倒也不假。我完全支持观众们对演员、明星以及其他一些公众人物实力或者品行上的批评。

不过前提是:真的弄清楚了舆论暴力和正常批评的区别。

《演员请就位》,这次我们不谈阿娇陈冠希,只谈谈阮玲玉

其实挺好区分的,正常批评是:你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应该改正,哪里怎么做会更好。当然,这年头,也不用非得懂得别人要怎么做会更好,毕竟很多人都说,我去饭店吃饭,厨师做饭不好吃,我说他做的不好吃,难道还非得自己也会做饭吗?

确实,不用。你不用说出要怎么做,这饭才会好吃,请至少说出它哪里不好吃。这是正常批评。

而舆论暴力就是:上来第一句话,你特么···垃圾···不是男人···如果自己检点的话衣服会穿那么少吗···滚···去死···瞎了眼了。

很好区分,是吧?

《演员请就位》,这次我们不谈阿娇陈冠希,只谈谈阮玲玉

做人嘛,少些戾气不好吗?有时候,戾气就是可以把一个素不相识或者耳熟能详的人突然逼的离开这个世界。

不过我还有另外一个建议。

就像阿娇本来没什么必要来这个《演员请就位》的舞台,但她仍然来了一样,有些事情其实我们不用理会别人的看法的。

《演员请就位》,这次我们不谈阿娇陈冠希,只谈谈阮玲玉

莫与傻瓜论短长。

希望大家Love and Peac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